正在阅读:

AI互动课:完美破局还是短暂狂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AI互动课:完美破局还是短暂狂欢?

近年火爆的AI互动课,是帮助教育企业实现向下沉、低龄市场快速扩张的利器,还是只是催熟新用户需求与消费习惯的过渡产品?

文 | 王津婧(奥纬咨询教育业务董事合伙人)、潘晔博(奥纬咨询项目经理)

快速复制的模式、可控的边际成本、高互动与亲密度,这曾经是教育培训行业产品形态的“不可能三角”。近年AI互动课以其低价、灵活、互动等属性大获追捧,在下沉市场收获了不少的流量,大有打破“不可能三角”的势头。

2020年,AI互动课风头更盛,科目覆盖亦突破了英语、数学学科,向语文、编程、艺术等素质教育门类拓展。

“AI + 在线教育”并不是最近才兴起的概念,早在2013年,英语流利说已经开始搭建基于AI的英语学习系统。2017年上线的松鼠AI也是利用AI技术,开发出同时服务线上C端和线下B端用户的教学产品。然而在上述产品中,AI技术虽然被用于产品底层,但没有在目标客群及课程形式方面有所创新。

2018年,猿辅导旗下的斑马英语推出了针对3-6岁儿童的创新产品形态,在传统录播课中加入AI元素构成了趣味性更高的互动课,2019年斑马英语AI课的用户数实现上量。今年在疫情的催化下,包括斑马、火花思维、瓜瓜龙、美术宝等各类AI互动课机构的总学员人数将突破数百万。

AI课之所以能在短短两年内成功商业化,系其抓住了平板/智能手机的普及、幼儿园普惠化带来的消费能力剩余和低线城市缺乏低幼龄轻培训产品的流量红利,AI课成功的关键要素有以下三点:

  • 低价触达下沉客群。AI课单科的年均价格普遍在2000元至3000元,远低于直播班课6000元至8000元的定价,而这个价格差使AI课成倍地扩展了潜在用户基数——绝大部分中国家庭都有能力购买AI课价位的教育产品。
  • 精准满足家长需求。AI课的录播属性能够满足低线城市温和型家长为孩子获得随时、持续、高频的内容输入需求。AI课的互动属性则能够提升课程趣味性,满足远程教学过程中对孩子注意力的持续吸引,提升低龄孩子的学习参与感。
  • 技术加速业务扩张。相比直播课,AI产品在上课时间和地点上更加灵活,更易实现快速扩张。同时,AI课减少了对授课老师的依赖。在减少成本和精简人才供应链的同时,也通过标准化内容保证了业务扩展中的品质把控。

但不能否认的是,AI课与其说是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自然的产品呈现,更多的是教育机构在当前技术能力下,抢夺剩余流量的尝试。虽然AI课在低线、低龄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但该课程形态的问题也已初现端倪。

  • AI属性:与其说人工智能,目前的AI课在产品形态上更接近基于知识图谱配合有限交互技术的“录播Plus”。非常有限的技术门槛使得机构难以形成护城河与壁垒。
  • 重在线班主任:虽然AI课产品减少了对授课老师的依赖,但为了弥补亲密度问题,市面上客单价过千的AI教育公司都离不开大量的负责课前课后辅导、答疑、反馈的在线班主任,平均每名班主任服务学生数量在200-400名左右,几家头部教育公司的班主任数量从近千到上万。而班主任的素质、培训、数量常常成为机构业务扩展的瓶颈。
  • 效果难以评估:低龄AI课究竟是个教育产品还是个互联网内容?这个问题在业内人看来已经越来越难说清楚。目前市面上的低龄段AI课程都很难实现学习效果的外化,而学习兴趣、习惯、素养的建立又缺乏可以衡量的标准。这个问题使得AI产品之间缺乏区分度,将来也会成为持续提升产品续报率、升班率的阻碍。

总结来说,与其说低龄AI产品解决了教育的“不可能三角”,不如说这类产品在三个维度上做了平衡与妥协:AI课程的授课成本低,但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存在瓶颈,同质化产品竞争也容易拉高前期获客成本,降低完课、续报与升班率;AI课模式复制快,但需要依赖大量辅导班主任配合运营;伪AI技术互动比录播高,但亲密度依然不足,当前技术不能替代真人和线下的互动情境。

展望未来,短期内,AI课将继续在广阔的低线城市快速获取3-8岁的用户。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机构入局以及续费时间点的来临,上述问题和挑战将愈加凸显,逐渐成为AI课发展的障碍。

而长期来看,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无疑会使交互更自然,产品更轻,知识图谱的深化会使AI互动产品覆盖更高年龄段的更多学科品类。教育内容的定制化开发将逐渐追上技术与产品迭代的脚步,真正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产品将伴随孩子走完更长的岁月。家庭教育中屏、智能教育硬件和未来IoT的出现,无疑会给AI教育的情境化与亲密度带来更多想象力。

随着技术的推动和家长教育理念的不断成熟,也许另一种全新的教育产品形态,正等在下一个颠覆行业的十字路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AI互动课:完美破局还是短暂狂欢?

近年火爆的AI互动课,是帮助教育企业实现向下沉、低龄市场快速扩张的利器,还是只是催熟新用户需求与消费习惯的过渡产品?

文 | 王津婧(奥纬咨询教育业务董事合伙人)、潘晔博(奥纬咨询项目经理)

快速复制的模式、可控的边际成本、高互动与亲密度,这曾经是教育培训行业产品形态的“不可能三角”。近年AI互动课以其低价、灵活、互动等属性大获追捧,在下沉市场收获了不少的流量,大有打破“不可能三角”的势头。

2020年,AI互动课风头更盛,科目覆盖亦突破了英语、数学学科,向语文、编程、艺术等素质教育门类拓展。

“AI + 在线教育”并不是最近才兴起的概念,早在2013年,英语流利说已经开始搭建基于AI的英语学习系统。2017年上线的松鼠AI也是利用AI技术,开发出同时服务线上C端和线下B端用户的教学产品。然而在上述产品中,AI技术虽然被用于产品底层,但没有在目标客群及课程形式方面有所创新。

2018年,猿辅导旗下的斑马英语推出了针对3-6岁儿童的创新产品形态,在传统录播课中加入AI元素构成了趣味性更高的互动课,2019年斑马英语AI课的用户数实现上量。今年在疫情的催化下,包括斑马、火花思维、瓜瓜龙、美术宝等各类AI互动课机构的总学员人数将突破数百万。

AI课之所以能在短短两年内成功商业化,系其抓住了平板/智能手机的普及、幼儿园普惠化带来的消费能力剩余和低线城市缺乏低幼龄轻培训产品的流量红利,AI课成功的关键要素有以下三点:

  • 低价触达下沉客群。AI课单科的年均价格普遍在2000元至3000元,远低于直播班课6000元至8000元的定价,而这个价格差使AI课成倍地扩展了潜在用户基数——绝大部分中国家庭都有能力购买AI课价位的教育产品。
  • 精准满足家长需求。AI课的录播属性能够满足低线城市温和型家长为孩子获得随时、持续、高频的内容输入需求。AI课的互动属性则能够提升课程趣味性,满足远程教学过程中对孩子注意力的持续吸引,提升低龄孩子的学习参与感。
  • 技术加速业务扩张。相比直播课,AI产品在上课时间和地点上更加灵活,更易实现快速扩张。同时,AI课减少了对授课老师的依赖。在减少成本和精简人才供应链的同时,也通过标准化内容保证了业务扩展中的品质把控。

但不能否认的是,AI课与其说是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自然的产品呈现,更多的是教育机构在当前技术能力下,抢夺剩余流量的尝试。虽然AI课在低线、低龄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但该课程形态的问题也已初现端倪。

  • AI属性:与其说人工智能,目前的AI课在产品形态上更接近基于知识图谱配合有限交互技术的“录播Plus”。非常有限的技术门槛使得机构难以形成护城河与壁垒。
  • 重在线班主任:虽然AI课产品减少了对授课老师的依赖,但为了弥补亲密度问题,市面上客单价过千的AI教育公司都离不开大量的负责课前课后辅导、答疑、反馈的在线班主任,平均每名班主任服务学生数量在200-400名左右,几家头部教育公司的班主任数量从近千到上万。而班主任的素质、培训、数量常常成为机构业务扩展的瓶颈。
  • 效果难以评估:低龄AI课究竟是个教育产品还是个互联网内容?这个问题在业内人看来已经越来越难说清楚。目前市面上的低龄段AI课程都很难实现学习效果的外化,而学习兴趣、习惯、素养的建立又缺乏可以衡量的标准。这个问题使得AI产品之间缺乏区分度,将来也会成为持续提升产品续报率、升班率的阻碍。

总结来说,与其说低龄AI产品解决了教育的“不可能三角”,不如说这类产品在三个维度上做了平衡与妥协:AI课程的授课成本低,但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存在瓶颈,同质化产品竞争也容易拉高前期获客成本,降低完课、续报与升班率;AI课模式复制快,但需要依赖大量辅导班主任配合运营;伪AI技术互动比录播高,但亲密度依然不足,当前技术不能替代真人和线下的互动情境。

展望未来,短期内,AI课将继续在广阔的低线城市快速获取3-8岁的用户。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机构入局以及续费时间点的来临,上述问题和挑战将愈加凸显,逐渐成为AI课发展的障碍。

而长期来看,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无疑会使交互更自然,产品更轻,知识图谱的深化会使AI互动产品覆盖更高年龄段的更多学科品类。教育内容的定制化开发将逐渐追上技术与产品迭代的脚步,真正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产品将伴随孩子走完更长的岁月。家庭教育中屏、智能教育硬件和未来IoT的出现,无疑会给AI教育的情境化与亲密度带来更多想象力。

随着技术的推动和家长教育理念的不断成熟,也许另一种全新的教育产品形态,正等在下一个颠覆行业的十字路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