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你看好上半年GDP实现1087.82亿元的德阳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你看好上半年GDP实现1087.82亿元的德阳吗?

幅员面积5911平方公里,人口384.4万,随着城市发展在产业和生产要素资源上的重叠,德阳新的城市发展方向随之被提出。

文|文軒财经

德阳距离成都只有几十公里,20多分钟的高铁把两个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无地理地势上的物理约束,也没有人口和产业上的城市发展矛盾,在川内的城市群中,德阳先天优势其实很明显。

幅员面积5911平方公里,人口384.4万,随着城市发展在产业和生产要素资源上的重叠,德阳新的城市发展方向随之被提出。

成德眉资“同城”发展提上日程,这不仅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一步,显然也是集合四城优势,依托成都强大的虹吸效应,德阳以此博得更大的发展。

目前四城市在交通、教育、便民服务等多方面融合,这对于身处其中的四城来说,在城市资源流动上更加密切。

而德阳是这四城市中除成都以外发展潜力最大的城市,不论是产业还是城市格局上都非常强劲。

2019年德阳GDP为2335.9亿 增长7.2%

从近几年德阳的经济数据看,第三产业的比重在逐年增长。我们从数据来看德阳近几年的发展更直观:

在2019年德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5.9亿元。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4.6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184.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916.9亿元,增长7.7%。三次产业结构为10.0:50.7:39.3。

来自德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消息,截至10月8日国庆期间,德阳市共接待游客244.62万人次,实现文化旅游综合性总收入15.89亿元。

这一数据同比2019年,显然德阳在城市软实力上已经逐步增强。

2019年四川城市GDP15强

2019年德阳经济数据不可谓不亮眼,排在第4名。同处于“成德眉资”的眉山排在12名;资阳排在17位。

尽管这样的数据表现在中国的城市群中,并不算优秀,尤其是和沿海珠三角地区,但是在整个西部城市群中,德阳的整体发展既有夯实的工业基础,也有依托成都强大的产业链条和城市发展外溢的红利。

从近三年德阳的经济数据看呈逐年上涨,德阳规模以上工业保持平稳发展,总量不断壮大;支柱产业支撑有力,德阳机械、食品、化工、医药等行业推进优化升级,整体呈现增长加快、实力增强态势。

装配“智”造之都 底气何在?

一个城市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上,也体现在一座城市在所在城市群的占位,德阳既有深厚的工业历史底蕴,也赶上了新时代下的经济增长的发展要素。

9月“德阳造”的东方汽轮机研制的1000MW全通流改造项目——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8号机组成功投运并完成性能测试。汽轮机热耗率大幅降低,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不可否认的是,德阳近年来不仅在第三产业上增长迅速,在科技重工领域也是一匹“黑马”。自1956年9月,国家决定在德阳进行航空电子工业建设,拟建设“4厂4校”以来,德阳一直肩负着重任。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成功研制,获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2.98亿元、占全省93%。获中国专利优秀奖5项、省科技进步奖13项。

仅在2018年就引进京东西南智能运营结算中心、深兰科技西南总部2个百亿项目,新签约项目投资额达1159亿元、居全省第二,同时入围省大企业大集团百强企业3户。

2018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以上,R&D占GDP比重达到2.8%。

中江挂面荣获“2018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还建成亚洲最大雪茄烟原料生产基地。

通过多年发展,德阳已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60%以上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以上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50%的大型轧钢设备和大型电站铸锻件、20%的大型船用铸锻件都是由德阳制造装备。

大唐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李木对文轩财经表示:“成德眉资发展规划的推进,让德阳走上风口,未来德阳这座城市将以“工业定位”,朝着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发展,切实围绕川渝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进行创新改革,城市发展将再次迈上新台阶”。

有产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几乎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发展之必然。

不论是文化产业还是其他IP红利,最终都是城市产业形成及转化的一股力量,从而带动区域的发展和产业影响力的外溢。

德阳在工业领域的实力不仅是地区层面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国家层面的,所以这样的经济结构在内驱动力上较为强劲,科研实力和创新力都不容小觑。

城市更新助推房地产业发展

近年来,城市化是非常热的一个词,一来,大型城市丰富的城市生活场景和教育医疗资源聚集对人口的吸附非常大;其次,如德阳一样的城市圈层正处于人居迭代的时间节点上。

从自然形成的村落,到商贸形成的经济交易性城市,资源聚集形成的资源性城市,再到现在统一规划布局的新的城市群,新区逐渐形成,这整个生长周期还很长。

这里我们要说下如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基本停止生长,人口自然生长率出现负数,这样的城市更多是城市内部的运营和管理。

但是国内城市基本处于生长阶段,这个生长不仅仅是城市建筑的更新,也是城市人口的二次组合,各个城市产业的再造。

回到德阳城市上来,基于成都土地价格的逐年高涨,基于成都周边三圈层城市自身的更新,如德阳、眉山、资阳、金堂、崇州等成都周边城市的土地价值都将被重新认识。

这个过程是上述城市发展的机会,也是接下来成都城市版图外拓的新现象。

对新进开发企业来说,德阳的房地产市场还处于格局的形成之中,充满机遇,不论是客户群对于产品价值的判断,还是德阳本身城市发展的机会,都充满可塑性。

从数据看,2020年上半年德阳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3.1%,商品房施工面积1969.2万平方米,增长17.9%,商品房竣工面积52.9万平方米,增长108.6%,商品房销售面积28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

文轩财经初略统计数据发现,2019年德阳旌东新区房价均价在8500左右,相较于成都的整体房价,这一区域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不论是购房者的购房空间还是开发企业的成本空间。

大唐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李木对文轩财经表示:“德阳房地产市场开发投资和销售面积都比较稳定,成德交通路网和城镇化率的持续提升将加快现代化都市圈格局形成,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等等都有益于德阳房地产市场的深化”。

城市的高速发展,势必需要城市管理者对这个城市有更多长远的规划。房地产行业只是城市发展的一部分,在城市文化影响力、基建和医疗教育上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打造古蜀文化产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三星堆博物馆是德阳城市发展旅游的一张有力名片,此前报到德阳将争取到2025年,建设成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古蜀文化名城和旅游特色精品目的地”的目标。

建设三星堆文化产业园,打造绵竹“年文化”产业园、白马关三国文化产业园等省级文化园区,要让一个城市活起来,首先是要有城市的文化气息和城市IP,这些软实力也是带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关键。

而旅游业的兴起对于德阳城市发展和经济的拉动都非常有力,同时,德阳和成都的双环关系,成都的城市资源外溢首先惠及的城市肯定就是成都周边区域。

近年来德阳也在奋力改善衔接成都的交通基建设施,天府大道北延线项目也正处于建设中,通达的交通路网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础,也是成德同城概念中重要的工程。

而在教育资源上,德阳先后引入成都外国语学校(北区)、德阳巴川公学、电子科大成都学院什邡校区,抓好教育事业,才能留住更多人口。

在川内的城市中,在教育产业上被人熟知的就是绵阳。抛开成都以外,只有绵阳在教育产业上形成了一定的吸附能力,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带动,人口的吸附非常之关键。

德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综述,接下来德阳在产业上以装备制造、食品饮料、新型化工、生物医药、绿色建材“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通用航空、轨道交通、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五大新兴产业”。

在城市影响力上依托成都强大的磁铁效应,同样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基础建设、产业导入等多个方面发生着变化,势必会成为西部城市群发展的新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你看好上半年GDP实现1087.82亿元的德阳吗?

幅员面积5911平方公里,人口384.4万,随着城市发展在产业和生产要素资源上的重叠,德阳新的城市发展方向随之被提出。

文|文軒财经

德阳距离成都只有几十公里,20多分钟的高铁把两个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无地理地势上的物理约束,也没有人口和产业上的城市发展矛盾,在川内的城市群中,德阳先天优势其实很明显。

幅员面积5911平方公里,人口384.4万,随着城市发展在产业和生产要素资源上的重叠,德阳新的城市发展方向随之被提出。

成德眉资“同城”发展提上日程,这不仅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一步,显然也是集合四城优势,依托成都强大的虹吸效应,德阳以此博得更大的发展。

目前四城市在交通、教育、便民服务等多方面融合,这对于身处其中的四城来说,在城市资源流动上更加密切。

而德阳是这四城市中除成都以外发展潜力最大的城市,不论是产业还是城市格局上都非常强劲。

2019年德阳GDP为2335.9亿 增长7.2%

从近几年德阳的经济数据看,第三产业的比重在逐年增长。我们从数据来看德阳近几年的发展更直观:

在2019年德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5.9亿元。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4.6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184.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916.9亿元,增长7.7%。三次产业结构为10.0:50.7:39.3。

来自德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消息,截至10月8日国庆期间,德阳市共接待游客244.62万人次,实现文化旅游综合性总收入15.89亿元。

这一数据同比2019年,显然德阳在城市软实力上已经逐步增强。

2019年四川城市GDP15强

2019年德阳经济数据不可谓不亮眼,排在第4名。同处于“成德眉资”的眉山排在12名;资阳排在17位。

尽管这样的数据表现在中国的城市群中,并不算优秀,尤其是和沿海珠三角地区,但是在整个西部城市群中,德阳的整体发展既有夯实的工业基础,也有依托成都强大的产业链条和城市发展外溢的红利。

从近三年德阳的经济数据看呈逐年上涨,德阳规模以上工业保持平稳发展,总量不断壮大;支柱产业支撑有力,德阳机械、食品、化工、医药等行业推进优化升级,整体呈现增长加快、实力增强态势。

装配“智”造之都 底气何在?

一个城市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上,也体现在一座城市在所在城市群的占位,德阳既有深厚的工业历史底蕴,也赶上了新时代下的经济增长的发展要素。

9月“德阳造”的东方汽轮机研制的1000MW全通流改造项目——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8号机组成功投运并完成性能测试。汽轮机热耗率大幅降低,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不可否认的是,德阳近年来不仅在第三产业上增长迅速,在科技重工领域也是一匹“黑马”。自1956年9月,国家决定在德阳进行航空电子工业建设,拟建设“4厂4校”以来,德阳一直肩负着重任。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成功研制,获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2.98亿元、占全省93%。获中国专利优秀奖5项、省科技进步奖13项。

仅在2018年就引进京东西南智能运营结算中心、深兰科技西南总部2个百亿项目,新签约项目投资额达1159亿元、居全省第二,同时入围省大企业大集团百强企业3户。

2018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以上,R&D占GDP比重达到2.8%。

中江挂面荣获“2018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还建成亚洲最大雪茄烟原料生产基地。

通过多年发展,德阳已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60%以上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以上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50%的大型轧钢设备和大型电站铸锻件、20%的大型船用铸锻件都是由德阳制造装备。

大唐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李木对文轩财经表示:“成德眉资发展规划的推进,让德阳走上风口,未来德阳这座城市将以“工业定位”,朝着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发展,切实围绕川渝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进行创新改革,城市发展将再次迈上新台阶”。

有产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几乎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发展之必然。

不论是文化产业还是其他IP红利,最终都是城市产业形成及转化的一股力量,从而带动区域的发展和产业影响力的外溢。

德阳在工业领域的实力不仅是地区层面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国家层面的,所以这样的经济结构在内驱动力上较为强劲,科研实力和创新力都不容小觑。

城市更新助推房地产业发展

近年来,城市化是非常热的一个词,一来,大型城市丰富的城市生活场景和教育医疗资源聚集对人口的吸附非常大;其次,如德阳一样的城市圈层正处于人居迭代的时间节点上。

从自然形成的村落,到商贸形成的经济交易性城市,资源聚集形成的资源性城市,再到现在统一规划布局的新的城市群,新区逐渐形成,这整个生长周期还很长。

这里我们要说下如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基本停止生长,人口自然生长率出现负数,这样的城市更多是城市内部的运营和管理。

但是国内城市基本处于生长阶段,这个生长不仅仅是城市建筑的更新,也是城市人口的二次组合,各个城市产业的再造。

回到德阳城市上来,基于成都土地价格的逐年高涨,基于成都周边三圈层城市自身的更新,如德阳、眉山、资阳、金堂、崇州等成都周边城市的土地价值都将被重新认识。

这个过程是上述城市发展的机会,也是接下来成都城市版图外拓的新现象。

对新进开发企业来说,德阳的房地产市场还处于格局的形成之中,充满机遇,不论是客户群对于产品价值的判断,还是德阳本身城市发展的机会,都充满可塑性。

从数据看,2020年上半年德阳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3.1%,商品房施工面积1969.2万平方米,增长17.9%,商品房竣工面积52.9万平方米,增长108.6%,商品房销售面积28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

文轩财经初略统计数据发现,2019年德阳旌东新区房价均价在8500左右,相较于成都的整体房价,这一区域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不论是购房者的购房空间还是开发企业的成本空间。

大唐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李木对文轩财经表示:“德阳房地产市场开发投资和销售面积都比较稳定,成德交通路网和城镇化率的持续提升将加快现代化都市圈格局形成,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等等都有益于德阳房地产市场的深化”。

城市的高速发展,势必需要城市管理者对这个城市有更多长远的规划。房地产行业只是城市发展的一部分,在城市文化影响力、基建和医疗教育上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打造古蜀文化产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三星堆博物馆是德阳城市发展旅游的一张有力名片,此前报到德阳将争取到2025年,建设成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古蜀文化名城和旅游特色精品目的地”的目标。

建设三星堆文化产业园,打造绵竹“年文化”产业园、白马关三国文化产业园等省级文化园区,要让一个城市活起来,首先是要有城市的文化气息和城市IP,这些软实力也是带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关键。

而旅游业的兴起对于德阳城市发展和经济的拉动都非常有力,同时,德阳和成都的双环关系,成都的城市资源外溢首先惠及的城市肯定就是成都周边区域。

近年来德阳也在奋力改善衔接成都的交通基建设施,天府大道北延线项目也正处于建设中,通达的交通路网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础,也是成德同城概念中重要的工程。

而在教育资源上,德阳先后引入成都外国语学校(北区)、德阳巴川公学、电子科大成都学院什邡校区,抓好教育事业,才能留住更多人口。

在川内的城市中,在教育产业上被人熟知的就是绵阳。抛开成都以外,只有绵阳在教育产业上形成了一定的吸附能力,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带动,人口的吸附非常之关键。

德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综述,接下来德阳在产业上以装备制造、食品饮料、新型化工、生物医药、绿色建材“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通用航空、轨道交通、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五大新兴产业”。

在城市影响力上依托成都强大的磁铁效应,同样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基础建设、产业导入等多个方面发生着变化,势必会成为西部城市群发展的新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