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凤凰网青岛 庄建成
2023年亚洲杯正式启动。
10月22日,2023年亚足联亚洲杯足球赛(以下简称“亚洲杯”)中国组委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该届亚洲杯筹备工作正式全面启动,是中国办好亚洲杯的重要组织保障。
除北京主会场外,各承办省市也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设置了分会场。会上,有关领导表示青岛将在近期组建相关2023亚洲杯筹备班子,并稳步推进场馆建设、赛事筹备等各项工作。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此次亚洲杯的落户,将为青岛带来什么?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为国民支柱性产业的大环境下,青岛以及赛事举办地城阳区又能否在此新风口下,借势而起?
2023亚洲杯正式启动
把体育刻进青岛基因
10月22日,2023年亚洲杯中国组委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本届亚洲杯筹备工作正式全面启动,是中国办好亚洲杯的重要组织保障。
在成立大会上,2023中国亚洲杯组委会宣布,除小组赛外,北京赛区还将同时承办开幕式、闭幕式和决赛的比赛。
同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足协党委书记、2023年亚洲杯中国组委会执行主席杜兆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组委会成立后,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指导十个赛区组建赛区组委会,建立相应的筹备运行机制,并和亚足联、赛区组委会共同研究制定具体的竞赛组织工作方案。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第18届亚洲杯将于2023年6月至7月在中国举办。本届赛事共有24支队伍参加,将进行51场比赛,下设10个赛区,分别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成都、西安、大连、青岛、厦门、苏州。
作为承办方之一的青岛,也设置了分会场。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青岛市体育局局长车景华,青岛市体育局副局长矫曙光,青岛市城阳区政府副区长吕永翠,青岛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田卫国参加会议。
借由亚洲杯的落户,青岛这座“足球之城”的名片被再度擦亮,青岛黄海征战中超、青岛中能等三支球队征战中乙,四支职业球队的数量与北京齐平……以足球的名义,体育深深刻入青岛城市基因之中。
那么,承办亚洲杯到底能为青岛带来什么?
亚洲杯能为青岛带来什么?
距离中国上次举办亚洲杯,已经过去了16年的时间。
在2004年的那个夏天,家门口作战的中国男足一路杀进最后的决赛,在最高峰时段,收视份额达到了43%。更关键的是,体育比赛对于拉动城市体育文化建设,带动经济增长,并成为城市对外宣传的窗口也至关重要。
从宏观层面来说,能够承办亚洲杯这样的洲际赛事,对青岛来说是城市软实力的对外输出,一届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影响力,也将为青岛以及城阳本土企业提供展现自身品牌影响力的机会。
在此前的各项国际大赛中,我们看到了海尔、海信以及青啤等青岛本土品牌,通过赞助大赛提升自身影响力。此次青岛将承办亚洲杯的部分比赛,或许将再度激发本土企业赞助国际比赛的热情。
从实际进程来说,自2019年12月28日中国足协官宣青岛入选2023年亚洲杯承办城市大名单以来,青岛以及城阳区围绕亚洲杯的相关筹备工作便始终在有条不紊的推进。

7月31日上午,2023亚洲杯青岛青春足球场开工仪式在城阳区举行,这也标志着这座为2023年亚洲杯所专门建造的球场正式落地城阳。值得一提的是,球场承载容量将达到5万人,比之前的4万人增加1万人,未来可以满足世界杯等国际A类赛事的举办要求。
而从位置上看,此次专业足球场所在地靖城路位于城阳区东部,定位为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品质生活区。专业足球场的建设,必然会对所在区域的体育产业有所提升。
此外,在城阳西部也已布局多个与足球相关的大项目。中国足球学院青岛分院、城阳区白沙湾足球训练基地、国内首所康复类国字号大学的康复大学等等纷纷布局城阳,且与产、学、研密切相关。未来,在与城阳东部的专业足球场形成联动的同时,也将有助于人才、资源等优质要素的聚集。
青岛,公认的“足球城”;城阳区,则始终是青岛建设足球之城的排头兵。
2019年以来,城阳区把抢占国际青少年足球发展高地主动融入市委发起的15个攻势和振兴青岛足球的布局之中,“城阳经验”、“城阳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
位于青岛之北的城阳如何借助亚洲杯的落地,实现区域的高质量崛起,或许可以参考此前曾举办过亚运会的广州。
2010年广州亚运会投资总额接近1200亿元人民币。在1200亿的总投资中,除了场馆建设、赛事运行资金外,地铁、城市道路、河湖治理等都得到大规模投资。
据广州社科院测算,亚运会直接投资(不包括城建投入)为广州GDP额外增加569.6亿元。如果计入亚运城建的投入,举办亚运会为广州GDP额外增加1032.4亿元,额外增加的GDP还带来了43亿的财政收入(GDP、税收增加值指2005—2010六年内的总额)。
在当地,相关制造业企业借修建基础设施的契机,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品牌,并收获了分量十足的曝光度;而服务业则借此机会优化,并进一步完成了对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以上,都是承办大赛对一座城市、对所在区域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当然,对于亚洲杯的落地,我们还要保持冷静的思考。
在足球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的前提下,如何办好比赛,让观赛球迷最大程度感受到足球的乐趣;山东近期屡上热搜的球迷话题,届时又该如何普及球迷文化;围绕球场服务的一系列突发问题,运营部门又该拿出一套怎样的应对措施?
问题的抛出,意味着亚洲杯带给青岛的不只有红利,还有通盘考虑后的深度思考。大赛结束后,如何让产业与城市实现融合发展,同样也是留给青岛和城阳的一道考题。
后赛事阶段:让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
体育城市的建设,依靠的永远不是单一的力量,一次大赛的举办只是体育城市建设的催化剂,后续的规划与运营,才是帮助城市体育发展更重要的力量。
尽管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仍处在初步阶段。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体育产业形成多元化发展已经是主流之势。后赛事时代,最宝贵的现有资源便是体育场馆。
让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首先便要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这一点上,城阳却有雄厚的实力为依托。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7月31日,城阳区共拥有标准足球场122处,平均每万人拥有2.6片,达到足球发达国家水平;27所学校创建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所幼儿园创建为全国首批足球特色幼儿园,累计29人入选国字号球队,被外界誉为“中国足球桃花源”。
毕竟,对于城市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还是大众基础,这一点城阳表现得尤为突出。城阳人对足球、对体育产业与日俱增的关注度,其实正在推进着这座城市的体育产业发展。
而从体育产业自身出发,也可以衍生出众多周边产业。譬如将足球项目与电竞项目进行融合。在这一方面,上海已经做出了最好的示范。
阶段性竣工的上海浦东足球场,将在10月31日举办2020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冠亚军决赛。一边是现代豪华的专业足球场,一边是热度不减的知名电竞赛事。上海浦东足球场对于资源的最大程度利用,也成为了城阳乃至整个青岛市可以借鉴的模板。

另外,城阳建设的足球场在具备场馆运营功能以外,也可以借鉴北京鸟巢以及水立方,打造成为青岛又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标建筑,为青岛文旅产业的发展再添全新动力。
最后,基于青岛青春足球场以商养体、以体促商的公园化体育综合体的功能定位,青岛也可以配套打造如新加坡体育城和西班牙马德里竞技正在马德里埃纳雷斯堡地区新建的体育城等类型的体育小镇,在实现体育与城市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为青岛体育产业的全面起势贡献力量。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青岛眼下需要更多的去思考如何通过一场大会,能够真正为一座城市留下些什么,例如此前成功举办的奥运会帆船比赛、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等,在不断总结各类盛会为城市带来发展红利的同时,围绕2023年亚洲杯做好提前筹划,办出心意、办出价值。
为此,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凤凰网青岛
原标题:亚洲杯能为青岛带来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