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宜信提出“1%公益”,财富第三次分配以慈善形式呈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宜信提出“1%公益”,财富第三次分配以慈善形式呈现

如果每一位高净值人士都响应1%的倡议,那就是1.28万亿,是2018年全国社会捐赠总额900亿的十几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张一诺

财富实现自由,数字增长已经不能满足高净值人士个人的价值诉求。

“1%的公益投入,即可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宜信发出了这样的倡议。

目前大中华区600万资产以上富裕家庭的总财富为128万亿,如果每一位高净值人士都响应1%的倡议,那就是1.28万亿,是2018年全国社会捐赠总额900亿的十几倍。

1%公益倡议的由来,与宜信希望助力财富的第三次分配密切相关。市场以资本逻辑主导的财富初次分配和政府以社会公平主导的财富二次分配机制之外,社会以道德逻辑主导的财富第三次分配开始以慈善的形式呈现。

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在自愿性的基础上,以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

11年前,宜信公益看到了遥远乡村的需求,创新推出宜农贷链接城乡,帮助15个省市27个地区近3万名乡村女性实现了改变生活的梦想。

2020年,宜信又成了北京宜信公益基金会。

宜信一步步为自己“1%公益”的倡议搭建平台,近日,界面新闻记者就宜信公益基金会和影响力投资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哈佛中心(上海)原董事总经理、宜信影响力基金创始合伙人黄晶生和北京宜信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徐秀玲。

界面新闻:宜信刚刚提出“1%公益”的倡议,想请两位介绍一下“1%公益”的理念是什么,具体如何操作,以及宜信在落实这一倡议上是怎样规划的?

徐秀玲:我们2019年就已经做好规划了,提出“1%公益”的倡议,大家了解宜信财富一直在做《资产配置指引报告》,慈善公益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过往大家会把赚取收益和分享财富两件事情分开,而我们在2019年就讨论能不能将这两个事情融合,所以去年做了一个决定,即在2020年资产配置指引当中加一个公益资产的模块。资产配置饼图是需要提出百分比的,我们也是在这个饼图当中提出要把资产当中的1%放入公益慈善模块。

1%怎么落地?我们提出了三个路径:

第一、资金可以用出借的方式,本金还是拿回来的,但收益部分基本用做捐赠。这是宜信在成立基金会之前就一直存在的项目,叫宜农贷。宜农贷是2009年就提出出借100元,借给农户创业,返还102元。因为象征性的2元,大约抵扣一部分通胀,所以我们把这个项目理解为用出借的方式做公益。

第二、直接捐赠,因为有一些人,尤其儿童是完全没有生产能力的弱势人群,你给他钱是不太能产生价值的,这部分我们就提倡直接捐赠。

为了将这件事情做得更好,2020年宜信拿到了基金会正式法人资格,并成立北京宜信公益基金会,这个基金会重点会以慈善信托这种金融和公益结合的创新模式,给高净值客户提供一种不太一样的财富安排。

最后一种途径,就是用投资的方式创造一个更大的蛋糕,然后再决定是否去捐赠、出借。这1%是通过影响力投资的方式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且也追求一定的财务回报。

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有三个路径:第一个是宜农贷,已经有11年的历史;第二个路径是我们去年开始筹划的公益基金会;第三个是专门成立的影响力投资基金,这个项目应该会在今年年底落地。

我们有这个理念概念的提出,到三个路径,其实是有步骤、有规划的,而很多事情应该会在2020年全部落地。其中有一个很特别的1%,我们请黄老师来重点介绍一下。

界面新闻:第一种方式宜信一直在做,大家比较熟悉。还请二位详细介绍下后两种途径。第二种方式直接捐赠,您提到希望客户或高净值人群拿出1%的资产,捐赠给2020年成立的宜信基金会,这种捐赠是定向捐赠还是非定向捐赠?

徐秀玲:这两部分都有,根据捐赠人的需求,可以直接落在我们自己的项目上,也可以不落在宜信基金会。当你有一个有关慈善公益想法,也有一笔预算,希望把它花得更好,这时候有符合宜信基金会的项目我们欢迎落地,如果不匹配,我们也会建议和帮助客户去把这笔钱花好。所以不管是定向还是非定向,甚至只是宜信基金会作为顾问帮他去规划的项目都有。

基金会自身推出三个跟乡村发展有关系的项目,这部分我们过往有比较好的项目基础,分别是保贝、苔花和青脉。

界面新闻:在宜信自己的项目之外,捐赠人会需要各种各样的项目,我们有没有这方面的规划?会不会建立一个项目池并规划一年或者三年达到什么样的规模,能满足更多捐赠人的需求?

徐秀玲:基金会第一年成立我们重点推的是乡村、教育项目,之所以推这个领域有两个原因:

第一,国家、全社会都关注扶贫,接下来乡村振兴、乡村教育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非常关注的话题;第二,有一个很有趣的调查,整个亚洲地区富裕人群的捐款最大部分一直是教育,可能跟亚洲人对教育关注有关系,所以我们会看到大部分的亚洲富裕人群,当然也包括中国、宜信的客户,他们会对乡村教育、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很有热情。

所以结合这两点我们找到最大公约数,先把乡村和教育领域作为主打。如果客户有很个性化的需求,我们会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或者给他一些专业的建议。

至于您说是不是需要有一个项目库,我觉得公益行业很有意思,就是大家的系合作远大于竞争,所以只要我们需要项目合作,一定能找到最好的执行这个项目的机构,他们也一定愿意与我们合作。

界面新闻:宜信“1%倡议”的第三个途径是想让高净值人群拿出自己1%的资产来做影响力投资,想问宜信这边的影响力投资的标的是如何选择的,预期的规模有多大?

黄晶生:我们现在正在筹备阶段,而且这是一个私募股权融资,按照合规的形式我们不能讲多大规模,但可以跟大家分享我们一些思考,这些是可以说的。

第一,影响力投资其实就是要投资那些社会企业,他们是用商业的方式去解决一些社会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多种多样,联合国出了一个指导意见,共有17个项目,这17个方向我们基金不会面面俱到,所以大概挑了4个方面。

1.可持续的农业。就是在投农业时,它是有循环经济的概念,变废为宝,所以这个会是其中一个方面。

2.良好健康与福祉。可能关注那些商业资本还不是很关注的人群,比如罕见病的病人,老年痴呆的照看等等,也包括老年送终、临终关怀,这些商业资本还不是大量涌入的子行业。

3.优质教育。从公益这边已经做了乡村教育这些项目,例如我们这边更关注的是在城市里面那些被忽视的人群,比如有些孩子可能有多动症,用心理学的方式、行为学的方式如何去照料这些孩子也能够茁壮成长,就变成社会问题。像这一类的就属于我们所关注的,是不是有一定的商业模式能够让这些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这也是一个投资。

4.体面工作。这是指给那些本身找工作比较困难的人找体面工作,比如残疾人、还有一些受教育比较低的人,还有在农村负债上大学,但上的可能是三四流大学,出来以后也很难找到工作,所以给他们创造就业机会也是我们关注的。

大概就是这4项,可持续农业、健康和教育里面这些被忽视的人群,然后是给需要帮助的人体面的工作。

界面新闻:相对来讲,影响力投资的时间一般较长,投资收益没有那么高,目前来看影响力投资中投资人的相应程度如何,我们收到了怎样的反馈?

黄晶生:一般来讲,影响力投资并不要求必须赚取与市场类似的回报率,但是它多了两种其他的回报。

第一个是心理的回报,因为做了公益慈善心里会有自豪感;另一种叫体验式回报,我们会专门安排投资人和投资人的下一代到受资公司进行体验,比如欢迎他们参与照顾老人的过程,这是一种体验式的回报。

界面新闻:您作为一个影响力的投资人,和普通的投资人相比,除了同时追求财务回报和社会价值之外,在选择一个具体行业或具体项目时还有哪些不同?

黄晶生:影响力投资过去几十年在全球发达国家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行业,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我们是把他们一些观念引入到中国。

比较影响力投资跟传统商业资本不一样的地方在哪儿,主要是——增加作用,英文叫additionality,addition就是多出来的部分,多出来的主要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商业资本现在还不看的公司,如果需要和商业资本去争、抢项目,我们就不干了,虽然那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也解决了社会的问题。所以,我们投的一般都是没什么人投的,比如罕见病,罕见病的病人人数太少了,商业资本做一个新药需要很多的投入,最后才能赚钱,所以他们不愿意去做这个事情,那我们就去关注、去投;再例如最近政府鼓励投资小微企业,所以我们制定了一个战略就是发现小而美的企业,它可能不会长特别大,传统的天使基金和创投不愿意投它们,因为它们难以成长为独角兽,但是它们也赚钱,回报率还不错,那我们就会关注这样的企业。为什么?因为我们要创造体面的工作,增加就业,能够帮助就业比较困难的人。

第二部分就是正好商业资本也关注了,比如我们投的公司最后一不小心长大了,差不多成为了独角兽,这时候商业资本也追上来了,我们和商业资本投了同样一个企业,那么我们跟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呢?就是我们要设计社会效益,要去评估、要去测量、要去审计这部分,别的商业资本是不管这些,我们则非常看重。商业资本在意公司上市以后给投资者带来了多少回报,我们则更在乎环境保护上面起到了什么作用。我们在受资企业的管理方面更重视的是在社会效益方面的设计、衡量、评估和审计,还有宣传。

界面新闻:您刚刚提到了社会效益的设计和测评,那么投资过后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标准来确认这项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黄晶生:这个问题非常好,全世界影响力投资在这方面其实还没有形成一个大家都公认的标准,所以我们想在以下这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也希望能够作出一定的样板作用。

第一,我们每投一个项目都非常有明确的要解决什么社会问题,就是社会效益的意图是明确表达的,这叫做影响力设计。

第二,投资之后就要对这个设计进行评估和测量,就是达到没达到想要的效果。

第三,要有一定的审计。在商业上,商业审计是很发达的,但是影响力审计还是比较新的,这种审计就是说了什么,是否做到。

这些可能就是影响力投资跟传统的商业资本不太一样的地方,因为这一类的设计、评估、测量和审计并不是传统的基金所要做的事情,可我们需要在这些方面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我们给投资人做汇报时,第一我们赚多少钱,第二我们想要达到的社会效益是否达到,一定要有第三方评估,还有一个是自己的主观评估,但是第三方评估和审计在国际上也是刚刚开始。所以我们做样板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既做到测量和评估,又在有限的预算之内把这个任务完成,这是我们希望做得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宜信提出“1%公益”,财富第三次分配以慈善形式呈现

如果每一位高净值人士都响应1%的倡议,那就是1.28万亿,是2018年全国社会捐赠总额900亿的十几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张一诺

财富实现自由,数字增长已经不能满足高净值人士个人的价值诉求。

“1%的公益投入,即可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宜信发出了这样的倡议。

目前大中华区600万资产以上富裕家庭的总财富为128万亿,如果每一位高净值人士都响应1%的倡议,那就是1.28万亿,是2018年全国社会捐赠总额900亿的十几倍。

1%公益倡议的由来,与宜信希望助力财富的第三次分配密切相关。市场以资本逻辑主导的财富初次分配和政府以社会公平主导的财富二次分配机制之外,社会以道德逻辑主导的财富第三次分配开始以慈善的形式呈现。

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在自愿性的基础上,以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

11年前,宜信公益看到了遥远乡村的需求,创新推出宜农贷链接城乡,帮助15个省市27个地区近3万名乡村女性实现了改变生活的梦想。

2020年,宜信又成了北京宜信公益基金会。

宜信一步步为自己“1%公益”的倡议搭建平台,近日,界面新闻记者就宜信公益基金会和影响力投资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哈佛中心(上海)原董事总经理、宜信影响力基金创始合伙人黄晶生和北京宜信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徐秀玲。

界面新闻:宜信刚刚提出“1%公益”的倡议,想请两位介绍一下“1%公益”的理念是什么,具体如何操作,以及宜信在落实这一倡议上是怎样规划的?

徐秀玲:我们2019年就已经做好规划了,提出“1%公益”的倡议,大家了解宜信财富一直在做《资产配置指引报告》,慈善公益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过往大家会把赚取收益和分享财富两件事情分开,而我们在2019年就讨论能不能将这两个事情融合,所以去年做了一个决定,即在2020年资产配置指引当中加一个公益资产的模块。资产配置饼图是需要提出百分比的,我们也是在这个饼图当中提出要把资产当中的1%放入公益慈善模块。

1%怎么落地?我们提出了三个路径:

第一、资金可以用出借的方式,本金还是拿回来的,但收益部分基本用做捐赠。这是宜信在成立基金会之前就一直存在的项目,叫宜农贷。宜农贷是2009年就提出出借100元,借给农户创业,返还102元。因为象征性的2元,大约抵扣一部分通胀,所以我们把这个项目理解为用出借的方式做公益。

第二、直接捐赠,因为有一些人,尤其儿童是完全没有生产能力的弱势人群,你给他钱是不太能产生价值的,这部分我们就提倡直接捐赠。

为了将这件事情做得更好,2020年宜信拿到了基金会正式法人资格,并成立北京宜信公益基金会,这个基金会重点会以慈善信托这种金融和公益结合的创新模式,给高净值客户提供一种不太一样的财富安排。

最后一种途径,就是用投资的方式创造一个更大的蛋糕,然后再决定是否去捐赠、出借。这1%是通过影响力投资的方式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且也追求一定的财务回报。

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有三个路径:第一个是宜农贷,已经有11年的历史;第二个路径是我们去年开始筹划的公益基金会;第三个是专门成立的影响力投资基金,这个项目应该会在今年年底落地。

我们有这个理念概念的提出,到三个路径,其实是有步骤、有规划的,而很多事情应该会在2020年全部落地。其中有一个很特别的1%,我们请黄老师来重点介绍一下。

界面新闻:第一种方式宜信一直在做,大家比较熟悉。还请二位详细介绍下后两种途径。第二种方式直接捐赠,您提到希望客户或高净值人群拿出1%的资产,捐赠给2020年成立的宜信基金会,这种捐赠是定向捐赠还是非定向捐赠?

徐秀玲:这两部分都有,根据捐赠人的需求,可以直接落在我们自己的项目上,也可以不落在宜信基金会。当你有一个有关慈善公益想法,也有一笔预算,希望把它花得更好,这时候有符合宜信基金会的项目我们欢迎落地,如果不匹配,我们也会建议和帮助客户去把这笔钱花好。所以不管是定向还是非定向,甚至只是宜信基金会作为顾问帮他去规划的项目都有。

基金会自身推出三个跟乡村发展有关系的项目,这部分我们过往有比较好的项目基础,分别是保贝、苔花和青脉。

界面新闻:在宜信自己的项目之外,捐赠人会需要各种各样的项目,我们有没有这方面的规划?会不会建立一个项目池并规划一年或者三年达到什么样的规模,能满足更多捐赠人的需求?

徐秀玲:基金会第一年成立我们重点推的是乡村、教育项目,之所以推这个领域有两个原因:

第一,国家、全社会都关注扶贫,接下来乡村振兴、乡村教育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非常关注的话题;第二,有一个很有趣的调查,整个亚洲地区富裕人群的捐款最大部分一直是教育,可能跟亚洲人对教育关注有关系,所以我们会看到大部分的亚洲富裕人群,当然也包括中国、宜信的客户,他们会对乡村教育、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很有热情。

所以结合这两点我们找到最大公约数,先把乡村和教育领域作为主打。如果客户有很个性化的需求,我们会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或者给他一些专业的建议。

至于您说是不是需要有一个项目库,我觉得公益行业很有意思,就是大家的系合作远大于竞争,所以只要我们需要项目合作,一定能找到最好的执行这个项目的机构,他们也一定愿意与我们合作。

界面新闻:宜信“1%倡议”的第三个途径是想让高净值人群拿出自己1%的资产来做影响力投资,想问宜信这边的影响力投资的标的是如何选择的,预期的规模有多大?

黄晶生:我们现在正在筹备阶段,而且这是一个私募股权融资,按照合规的形式我们不能讲多大规模,但可以跟大家分享我们一些思考,这些是可以说的。

第一,影响力投资其实就是要投资那些社会企业,他们是用商业的方式去解决一些社会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多种多样,联合国出了一个指导意见,共有17个项目,这17个方向我们基金不会面面俱到,所以大概挑了4个方面。

1.可持续的农业。就是在投农业时,它是有循环经济的概念,变废为宝,所以这个会是其中一个方面。

2.良好健康与福祉。可能关注那些商业资本还不是很关注的人群,比如罕见病的病人,老年痴呆的照看等等,也包括老年送终、临终关怀,这些商业资本还不是大量涌入的子行业。

3.优质教育。从公益这边已经做了乡村教育这些项目,例如我们这边更关注的是在城市里面那些被忽视的人群,比如有些孩子可能有多动症,用心理学的方式、行为学的方式如何去照料这些孩子也能够茁壮成长,就变成社会问题。像这一类的就属于我们所关注的,是不是有一定的商业模式能够让这些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这也是一个投资。

4.体面工作。这是指给那些本身找工作比较困难的人找体面工作,比如残疾人、还有一些受教育比较低的人,还有在农村负债上大学,但上的可能是三四流大学,出来以后也很难找到工作,所以给他们创造就业机会也是我们关注的。

大概就是这4项,可持续农业、健康和教育里面这些被忽视的人群,然后是给需要帮助的人体面的工作。

界面新闻:相对来讲,影响力投资的时间一般较长,投资收益没有那么高,目前来看影响力投资中投资人的相应程度如何,我们收到了怎样的反馈?

黄晶生:一般来讲,影响力投资并不要求必须赚取与市场类似的回报率,但是它多了两种其他的回报。

第一个是心理的回报,因为做了公益慈善心里会有自豪感;另一种叫体验式回报,我们会专门安排投资人和投资人的下一代到受资公司进行体验,比如欢迎他们参与照顾老人的过程,这是一种体验式的回报。

界面新闻:您作为一个影响力的投资人,和普通的投资人相比,除了同时追求财务回报和社会价值之外,在选择一个具体行业或具体项目时还有哪些不同?

黄晶生:影响力投资过去几十年在全球发达国家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行业,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我们是把他们一些观念引入到中国。

比较影响力投资跟传统商业资本不一样的地方在哪儿,主要是——增加作用,英文叫additionality,addition就是多出来的部分,多出来的主要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商业资本现在还不看的公司,如果需要和商业资本去争、抢项目,我们就不干了,虽然那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也解决了社会的问题。所以,我们投的一般都是没什么人投的,比如罕见病,罕见病的病人人数太少了,商业资本做一个新药需要很多的投入,最后才能赚钱,所以他们不愿意去做这个事情,那我们就去关注、去投;再例如最近政府鼓励投资小微企业,所以我们制定了一个战略就是发现小而美的企业,它可能不会长特别大,传统的天使基金和创投不愿意投它们,因为它们难以成长为独角兽,但是它们也赚钱,回报率还不错,那我们就会关注这样的企业。为什么?因为我们要创造体面的工作,增加就业,能够帮助就业比较困难的人。

第二部分就是正好商业资本也关注了,比如我们投的公司最后一不小心长大了,差不多成为了独角兽,这时候商业资本也追上来了,我们和商业资本投了同样一个企业,那么我们跟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呢?就是我们要设计社会效益,要去评估、要去测量、要去审计这部分,别的商业资本是不管这些,我们则非常看重。商业资本在意公司上市以后给投资者带来了多少回报,我们则更在乎环境保护上面起到了什么作用。我们在受资企业的管理方面更重视的是在社会效益方面的设计、衡量、评估和审计,还有宣传。

界面新闻:您刚刚提到了社会效益的设计和测评,那么投资过后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标准来确认这项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黄晶生:这个问题非常好,全世界影响力投资在这方面其实还没有形成一个大家都公认的标准,所以我们想在以下这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也希望能够作出一定的样板作用。

第一,我们每投一个项目都非常有明确的要解决什么社会问题,就是社会效益的意图是明确表达的,这叫做影响力设计。

第二,投资之后就要对这个设计进行评估和测量,就是达到没达到想要的效果。

第三,要有一定的审计。在商业上,商业审计是很发达的,但是影响力审计还是比较新的,这种审计就是说了什么,是否做到。

这些可能就是影响力投资跟传统的商业资本不太一样的地方,因为这一类的设计、评估、测量和审计并不是传统的基金所要做的事情,可我们需要在这些方面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我们给投资人做汇报时,第一我们赚多少钱,第二我们想要达到的社会效益是否达到,一定要有第三方评估,还有一个是自己的主观评估,但是第三方评估和审计在国际上也是刚刚开始。所以我们做样板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既做到测量和评估,又在有限的预算之内把这个任务完成,这是我们希望做得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