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贝学梅
老房、老街、老字号、老地标、老景、老味道……一座城市有代表性的符号,代表了城市的个性、腔调、气质。每一个符号背后,都意义非凡。
然而,由于主城核心资源的稀缺性,注定了城市的规模有限,不可能一味地向外扩张,于是通过老建筑拆迁、改造来更新城市,便成为了不可避免的时代命题。
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城市更新与老建筑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了昆明发展成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老建筑迭代更新,以历史涵养城市发展活力
作为人类社会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建筑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和发展轨迹的载体,地标更是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城市象征。人们对一座城市的认知,首先来自于标志性建筑。
就如,因为埃菲尔铁塔,我们认识了巴黎;因为哈利法塔,我们认识了迪拜;因为斗兽场,我们认识罗马……
昆明亦不例外,总有一些建筑,承载着这座城市的个性与记忆。它们纵向记录着城市的历史脉络与传承,横向展示着城市深厚的阅历和精神。
翻阅昆明城市三千年历史长卷,不难发现,Ta的故事从未离开东风东路。毫不夸张的说,东风东路的发展史,就是昆明城市进阶的演变史。
作为最古老的道路之一,东风东路沿线有着众多极具代表性的老建筑,它们是老昆明人的集体回忆,是一个城市最好的时代印记,更是一个城市性格的彰显。
不过,随着时光流逝,岁月消磨,这些曾经有着无数辉煌史的老地标,有的被超越,有的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有的则消亡重生成为耀眼的新地标。
老建筑“退场”,新地标“登场”
将历史的时钟拨回到1952年,第一代市工人文化宫建成,后于1969年被拆除,直到 1985年原址重建;当时,这座高70米,共18层的第二代工人文化宫创下了多个纪录:云南高楼、云南第一栋有电梯的建筑、全国大中城市最高、最宏伟的工人文化宫……

20世纪90年代中期,始建于1953年的市政府行政办公楼原址重建起了20层高的大楼,这幢被称之为“昆明1号楼”的建筑再次刷新了昆明天际线,闪耀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光芒。

可以说,这些老地标,不仅是一条路辉煌史的开始,更是一座城市高楼成长史的起笔。
然而,在城市更新浪潮中,昆明需要更多能承载城市灵魂和精神的新地标,就像北京除了紫禁城,还需要鸟巢;上海除了外滩建筑群,还需要东方明珠……
于是,为了迎合时代的需求,一些老房、老街、老字号、老地标也开启了“复兴运动”。
随之而来的是,一座座新地标的崛起:第二代工人文化宫原址上建起了高407米的“昆明第二高楼“——春之眼;市政府大楼也变身成为了目前昆明建成的“第一高楼”——恒隆广场……


每一座城市 ,都在新旧交替,一些老建筑的退场,是为了变身新地标,然后更好的融入现代都市人的生活之中。但,尽管时空在变,建筑在变,但其中的人文底蕴终将不断传承下去。
老建筑焕发新生,书写新时代荣光
当然,城市更新,并不是将所有老建筑都推倒重建。现代都市,不应该只是千篇一律的楼宇,一座城市需要有属于自己的记忆和情怀。对老建筑进行升级改造,同样可以赋予它们新的“生命”。
始建于1958年的昆明饭店,北楼于1982年建成,这座高50米共13层的建筑是工人文化宫重建之前云南的第一高楼,同时也是云南首个四星级酒店。

如同“北京饭店”、“上海饭店”等一些著名的饭店一样,以地名命名的昆明饭店意义非同一般,半个多世纪来,接待了无数海内外政要、社会名流和友好使者。
同样于1958年建成的拓东体育中心,是当时云南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体育场馆。这里留下了许多人昆明人的青春记忆:第一次看演唱会、第一次看球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这些老建筑正被边缘化。于是,老建筑升级改造成为了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当然,经过改造之后的老建筑,又将以新的姿态,开启另一个时代的荣光。
这从从昆明饭店及拓东体育中心的升级改造规划就可以看出,未来它们将以雄伟的身姿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再次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不可置否,把历史建筑再利用,赋予建筑可持续的新用途,已然成为了是昆明城市更新的另一种方式。
历经岁月洗礼,谁最能代表城市?
除了推倒重建、升级改造之外,还有一些保存完好的老建筑,依旧屹立在昆明城市的版图上。
如建于1959年的邮电大楼,这个曾经全省的通信枢纽中心,虽已历经63年风雨洗礼,但依然屹立不倒。
建于1969年的东风广场(1976年以前叫“红太阳广场”),当时是昆明人茶余饭后的休闲胜地;如今,说起昆明最繁华的地段,东风广场依旧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方。
此外,建于1936年云南震庄迎宾馆,前身为民国时期云南省主席龙云先生的公馆,建国以来,便成为了云南省重要政务接待场所,接待过无数国内外的各级政要,是昆明历史最长、接待规格最高的国宾馆。

近日,在《昆明市北京路、人民路沿线集中商务区城市设计导则》指出,建议云南震庄迎宾馆对外开放,以便展示城市文化底蕴和城市景观形象。
这些曾创下无数辉煌历史的老建筑,不光承载了昆明人的集体回忆,还蕴藏着过去热情洋溢的生活气息,它们却刻下了一段时代的烙印,又开启了另一个时代独有的记忆。
不难发现,从东风东路一路走来,皆是昆明商业、酒店、文体等的起源。毫不夸张的说,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都将在这条路上交汇、碰撞和新生。
城市与传承互融共生,才是发展的“正道”
城市就像一个人,如果没有独特的性格,也就不存在城市特有的灵魂魅力。新地标除了高度外,更应该具有鲜明的性格。
换句话说,就是一种基于传承和保护的改革和变迁才真正称得上是与时俱进。如果置城市历史文化于不顾,一味的只追求时髦,最终只会丢了立身之基。相反,如果置现代文明于不顾,一味的沉迷过去,只会让城市停滞不前。
而位于东风东路核心区上的拢悦项目,就开了一个很好的头。从项目落定,到规划,到如今的面市,真正做到了不负脚下这片土地。在助推昆明“城市更新”的同时,又不忘“文化传承”,在时代进程中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

如果说老城的蝶变代言昆明未来,那么拢悦将成为昆明中心复兴、文化传承的示范样板。
顾盼回首间,昔日老城的佳音与人声鼎沸回绕在耳,与东风东路相辅相成的拢悦正渐渐为昆明人展开一幅新时代的城市画卷,值得期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