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以下简称文化宫)将全面封园改造,计划到2022年底前将以新面貌与市民见面。
26日,文化宫保护提升改建项目正式开工,改造后的文化宫将回归职工群众的“学校+乐园”功能定位。

720个停车位转入地下
重庆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姚红在开工致辞中表示,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保护提升改建工程,是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文化风貌片区 “城市提升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渝中半岛人文中心首批实施项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项目纳入全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并列入市级重大督查督办项目。

市文化宫保护提升改建项目总投资概算3.56亿元,总建筑面积1.10331万平方米,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建筑风貌提升、公共配套建设、环境品质提升和交通组织优化,其目的在于保护传统风貌、优化服务功能、提升共享品质,增加场地开放性,回归职工群众的“学校+乐园”功能定位。

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主任李鑫表示,今后文化宫将不再设地面停车位,所有车辆停放在地下停车场内,共有720个停车位。此外,还将实施文化宫内部绿化和管网改造,打造海绵城市,并新建一批公共配套设施,包括6个室外羽毛球场地、1个室外篮球场和1个室内游泳池,届时,市民可在文化宫内自由选择健身项目。
恢复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筑风貌

此次提升改建项目另一大亮点就是对文化宫建筑风貌进行提升。这座始建于1951年的文化宫,是集培训文化娱乐、休闲、职工文化培训的重要活动场所,文化宫电影院和文化广场也举办了很多全市性集会和大规模游园活动,承载了很多重庆人的记忆,“所以我们会将文化宫的外立面全部恢复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大西南片区的建筑风貌。”李鑫介绍。
据了解,市文化宫保护提升改建项目文保工程——中统楼旧址修缮工程已于今年5月22日正式开工。
延伸阅读
邓小平为文化宫题写宫名

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二路174号,地处渝中半岛人文中心核心地带,占地111.3亩,建筑面积65531平方米。是在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修建起来的。
重庆解放后,尽管国家经济发展刚刚起步,党和国家领导人依然十分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时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同志在西南军政委员会的一次关于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上,他提出了修建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建议。他说“重庆是西南地区的首府,又是工业城市,有着宏大的工人阶级队伍,应该有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文化设施齐备、环境优美的文化宫。让工人阶级打上文化宫牙祭”。他后来还提到:“重庆解放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打上了肉牙祭,这还不够,还要让人民打上精神牙祭” 。小平同志亲自“点将”,由重庆市市长曹荻秋担任修建委员会主任,重庆市政府在当时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专款130亿(旧币)用于修建文化宫,并选定中山二路原川东师范学校旧址和原国民政府的部分建筑,总占地面积120余亩(原面积)作为文化宫修建地。1951年7月1日文化宫正式奠基,在修建过程中,小平同志还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多次来到文化宫建设工地视察进展情况和慰问建设者。在最后一次视察文化宫工程时,曹荻秋市长邀请小平同志为文化宫题写宫名。1952年8月5日,文化宫开幕前夕,小平同志手书的“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十个大字镶嵌在了文化宫大门上。
来源:重庆市总工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