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当打工人遇上文化产业,会有怎样的碰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当打工人遇上文化产业,会有怎样的碰撞?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打工人”。

文|文化产业新闻  余有

最近,整个互联网都被这三个字占据。一天中的任意时段,打开社交网络,都有人在玩梗。

在这里,“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无论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坐在办公室“996”的白领亦或是中层领导、创业者都可以自称“打工人”。

“打工人”有着一系列显著的特征,比如对现实都有着清醒的认知,就连为什么打工,他们都有充足的理由。那么文化产业里的打工人大家了解多少呢?

打工人遇上文化产业

职业分布介绍

文化产业的“打工人”主要在演艺、出版、博展、传媒、娱乐等领域中从事管理、策划、经纪、营销、公关等方面的职业,领域跨度非常广。他们从事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也在宣传文化系统、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产业各个行业(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旅游、艺术演出、文化贸易与投资、文博事业等)的综合管理层中,从事相关的实际工作,也能到海关、银行等部门从事国际文化贸易管理及文化投资咨询等工作。

文化产业从事人员按职能类型分,可分为经营管理人才、创意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其中,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是文化产业化的推动力量。这类人才主要包括文化企业的高管、项目经理、经纪人、中介、制片人、画廊经理、书商等;文化产业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价值体系的核心部分和产业发展原创力的源泉。这类人才主要包括艺术创作人员、设计策划人员、艺术家和手艺工人等;文化产业专业技术人才会使用技术手段将创意创新的设计、规划、策划等,以完美和恰当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其转化为可以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这类人才主要包括游戏设计制作人员、数字动漫制作人员、绘图人员等。

薪资报酬现状

2020年5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9年城镇私营单位及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分行业的年平均工资。2019年非私营单位就业平均工资排行中,文体娱业已经排行第五。在城镇非私营单位工作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07708元,增速为9.2%。

在私营单位就业平均工资排行中,2019年文体娱业人员在私营单位就业平均工资排行第十三,增长速度十分可观为10.5%。

我们从整体来看,整个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收入均有所增长,薪资报酬还是十分可观的。

玩的了自嘲,做得出贡献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打工人”

虽说是“打工人”,但更是领航者。文化产业是一个以创意和创新为驱动力,以人力资源创造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是先进生产力的表征和产业发展的高端形态。人才是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的桥梁,是文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主导力量。他们的创造力和技能赋予文化资源与时俱进的内涵价值和具有时代特征的表现形式,使文化产品和服务成为社会消费主流,既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扩大了内需,又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增添了经济发展活力。

纵观国际文化产业发达城市,如巴黎、伦敦、纽约、米兰、东京、首尔等,皆聚集了一大批富有新创意、新技术、新管理理念和创业拼搏精神的各类高素质人才。

人们精神文化富足,消费方式多样

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增长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添多样的消费方式、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2019年全国文化消费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上海创图公共文化和休闲联合实验室)

为了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文化产业的工作者可谓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当前人们可以接触到文化的众多领域,大到国家文化相关政策,小到手机上浏览的信息网页,都浸透着文化产业工作者的心血。

(2019年文化活动参与形式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上海创图公共文化和休闲联合实验室)

现实压力大,妥协我拒绝

“打工人”的概念里,有弥漫的焦虑,也有积极的迎接,乐观的面对。文化行业的打工人也是这般,人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有着职业幸福感。纵观文化产业,在近几年以来呈现飞速的发展之势,也需要更多的文化产业的“打工人”来支撑这一行业的高速运转,其实无论哪个行业都是辛苦的。

前不久,爆红短视频《朱一旦的枯燥生活》的导演张小策,突然在微博宣布离职,舆论一片哗然。张小策身兼导演、策划、编剧、配音、演员数职,可以说朱一旦这个网红IP,就是他亲手打造出来的。要说张小策的生活,就是“凌晨4点起来给孩子喂奶,喂完奶开始写剧本,8点出发去上班”,连去了片场,还得顺便带娃。重压之下,明明是酷暑的天,他却说身子发冷。脑力劳动者的艰难和心酸,并不比工厂时代的工人小。

人们在网上调侃、吐槽、戏谑打工人一词,网上的“打工人语录”,看似阴阳怪气,细品还充斥着卑微的喜感。看似有丧文化的意味,但其中也饱含着人们对明天的希望。打工是一定会痛苦的,但“打工人”可以选择苦中作乐。面对压力,自诩为“打工人”的职场年轻人,有着认清真相的实事求是,有着坦然面对现实的豁达,却又拒绝向生活妥协,他们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奋斗。在看清了实质之后,仍然在第二天早上说上一句:“早安,打工人!”继续努力去上班,也不失为一种乐观与朝气。

微博大V耿向顺说:“打工也没什么丢人的,这也是一种资本的积累”。我们何尝不是做着这样一种积累呢?正如《打工宣言》所言,打工可能会少活十年,但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日子一天天过着,因为有工作上的收入,才有生活上的前路。

打工人,你今天努力了吗?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是近几年发展势头最快,发展速度最迅猛的产业之一,也被认为是当今社会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中国的文化产业自1978年开始建设和探索以来到今天的蓬勃发展历经了无数的风雨,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参与者是最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个人的作用是微小的,但是整个文化行业里的人们共同努力,就增强了我们的文化幸福感。

文化产业里的“打工人”,请继续努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当打工人遇上文化产业,会有怎样的碰撞?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打工人”。

文|文化产业新闻  余有

最近,整个互联网都被这三个字占据。一天中的任意时段,打开社交网络,都有人在玩梗。

在这里,“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无论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坐在办公室“996”的白领亦或是中层领导、创业者都可以自称“打工人”。

“打工人”有着一系列显著的特征,比如对现实都有着清醒的认知,就连为什么打工,他们都有充足的理由。那么文化产业里的打工人大家了解多少呢?

打工人遇上文化产业

职业分布介绍

文化产业的“打工人”主要在演艺、出版、博展、传媒、娱乐等领域中从事管理、策划、经纪、营销、公关等方面的职业,领域跨度非常广。他们从事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也在宣传文化系统、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产业各个行业(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旅游、艺术演出、文化贸易与投资、文博事业等)的综合管理层中,从事相关的实际工作,也能到海关、银行等部门从事国际文化贸易管理及文化投资咨询等工作。

文化产业从事人员按职能类型分,可分为经营管理人才、创意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其中,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是文化产业化的推动力量。这类人才主要包括文化企业的高管、项目经理、经纪人、中介、制片人、画廊经理、书商等;文化产业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价值体系的核心部分和产业发展原创力的源泉。这类人才主要包括艺术创作人员、设计策划人员、艺术家和手艺工人等;文化产业专业技术人才会使用技术手段将创意创新的设计、规划、策划等,以完美和恰当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其转化为可以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这类人才主要包括游戏设计制作人员、数字动漫制作人员、绘图人员等。

薪资报酬现状

2020年5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9年城镇私营单位及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分行业的年平均工资。2019年非私营单位就业平均工资排行中,文体娱业已经排行第五。在城镇非私营单位工作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07708元,增速为9.2%。

在私营单位就业平均工资排行中,2019年文体娱业人员在私营单位就业平均工资排行第十三,增长速度十分可观为10.5%。

我们从整体来看,整个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收入均有所增长,薪资报酬还是十分可观的。

玩的了自嘲,做得出贡献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打工人”

虽说是“打工人”,但更是领航者。文化产业是一个以创意和创新为驱动力,以人力资源创造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是先进生产力的表征和产业发展的高端形态。人才是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的桥梁,是文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主导力量。他们的创造力和技能赋予文化资源与时俱进的内涵价值和具有时代特征的表现形式,使文化产品和服务成为社会消费主流,既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扩大了内需,又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增添了经济发展活力。

纵观国际文化产业发达城市,如巴黎、伦敦、纽约、米兰、东京、首尔等,皆聚集了一大批富有新创意、新技术、新管理理念和创业拼搏精神的各类高素质人才。

人们精神文化富足,消费方式多样

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增长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添多样的消费方式、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2019年全国文化消费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上海创图公共文化和休闲联合实验室)

为了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文化产业的工作者可谓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当前人们可以接触到文化的众多领域,大到国家文化相关政策,小到手机上浏览的信息网页,都浸透着文化产业工作者的心血。

(2019年文化活动参与形式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上海创图公共文化和休闲联合实验室)

现实压力大,妥协我拒绝

“打工人”的概念里,有弥漫的焦虑,也有积极的迎接,乐观的面对。文化行业的打工人也是这般,人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有着职业幸福感。纵观文化产业,在近几年以来呈现飞速的发展之势,也需要更多的文化产业的“打工人”来支撑这一行业的高速运转,其实无论哪个行业都是辛苦的。

前不久,爆红短视频《朱一旦的枯燥生活》的导演张小策,突然在微博宣布离职,舆论一片哗然。张小策身兼导演、策划、编剧、配音、演员数职,可以说朱一旦这个网红IP,就是他亲手打造出来的。要说张小策的生活,就是“凌晨4点起来给孩子喂奶,喂完奶开始写剧本,8点出发去上班”,连去了片场,还得顺便带娃。重压之下,明明是酷暑的天,他却说身子发冷。脑力劳动者的艰难和心酸,并不比工厂时代的工人小。

人们在网上调侃、吐槽、戏谑打工人一词,网上的“打工人语录”,看似阴阳怪气,细品还充斥着卑微的喜感。看似有丧文化的意味,但其中也饱含着人们对明天的希望。打工是一定会痛苦的,但“打工人”可以选择苦中作乐。面对压力,自诩为“打工人”的职场年轻人,有着认清真相的实事求是,有着坦然面对现实的豁达,却又拒绝向生活妥协,他们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奋斗。在看清了实质之后,仍然在第二天早上说上一句:“早安,打工人!”继续努力去上班,也不失为一种乐观与朝气。

微博大V耿向顺说:“打工也没什么丢人的,这也是一种资本的积累”。我们何尝不是做着这样一种积累呢?正如《打工宣言》所言,打工可能会少活十年,但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日子一天天过着,因为有工作上的收入,才有生活上的前路。

打工人,你今天努力了吗?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是近几年发展势头最快,发展速度最迅猛的产业之一,也被认为是当今社会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中国的文化产业自1978年开始建设和探索以来到今天的蓬勃发展历经了无数的风雨,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参与者是最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个人的作用是微小的,但是整个文化行业里的人们共同努力,就增强了我们的文化幸福感。

文化产业里的“打工人”,请继续努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