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逆周期因子”官宣淡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更市场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逆周期因子”官宣淡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更市场化

分析师认为,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指“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主要还是为了释放抑制人民币过快升值的信号。这一工具本身带有不透明性,退出之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更加市场化。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陈鹏

“逆周期因子”时隔两年多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只不过这一次是为了说“再见”。

10月27日晚,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发布公告称,近期,部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陆续主动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

分析师指出,这主要还是监管层为了释放抑制人民币过快升值的信号。“逆周期因子”这一工具本身具有不透明性,退出之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更加市场化,汇改恢复到了既定轨道。

公告称,报价行此举是基于自身对经济基本面和市场情况的判断。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弹性增强。调整后的报价模型有利于提升报价行中间价报价的、基准性和有效性,也是外汇市场自律机制中市场主体发挥作用的体现。

“逆周期因子”主要作用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2017年5月,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核心成员将中间价报价模型由原来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调整为“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报价行通过逆周期系数调整得到逆周期因子,逆周期系数则由各报价行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外汇市场顺周期程度等自行设定。

2018年1月,随着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趋于平衡,人民币中间价报价行陆续将“逆周期因子”调整至中性。不过,当年8月,受美元指数走强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再次出现顺周期波动,“逆周期因子”随即重启。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对界面新闻表示,“逆周期因子”的使用主要是为了稳定汇率,避免在危机时出现汇率螺旋下行的顺周期行为和企业争相购汇的羊群效应,因此更多是在贬值阶段使用。而自今年5月底以来,人民币逐渐进入升值阶段,“逆周期因子”逐渐回归中性符合市场形势变化。

除此之外,他说,考虑到人民币持续单边升值对出口部门存在的负面影响,前期央行已通过将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降至0来释放稳定汇率的信号和调控意图。因此,此时部分报价行调整中间价报价机制也是顺应监管意图的表现。“属于意料之中的变化。”

分析师指出,此次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在措辞中明确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与上一次“调整至中性”的表述有着明显区别,“淡出”体现了更为明确的退出含义。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朝着市场化方向的改革有了新进展,恢复到了既定轨道,更加接近改革初衷。

自“逆周期因子”推出以来,货币当局始终未详细披露“逆周期因子”的计算公式,这一工具的使用实际增加了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的不透明性,也一度引发有关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倒退的争议。

“从字面意思看,淡出使用有中间价定价机制从‘前一日收盘价+一揽子货币汇率+逆周期调节因子’三因素模型向‘前一日收盘价+‘一揽子货币汇率’的两因素模型转化的含义,与之前逆周期调节因子系数调整至中性但保留该项的含义略有不同。”王有鑫说。

他认为,这隐含着未来货币当局可能会尽量减少“逆周期因子”的使用,更加依靠市场定价的政策深意,比较接近“811汇改”的早期形式。不过,考虑到逆周期调节因子是重要的宏观审慎调控工具,淡出使用并不代表就不会再次使用,未来形势出现变化也有可能会重启。

招商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谢亚轩也指出,“逆周期因子”在官方一直被强调为是报价行的自主选择,因此现在退出,不代表未来不会再次启用。“不过,既然现在鼓励市场发挥作用,那么就需要供求双方都不受约束,至少少受约束,央行在这方面还有政策储备,可以有进一步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上周六举行的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要统筹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更好地发挥汇率在宏观经济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中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从对汇率影响看,王有鑫认为,在经济基本面和中外利差带动下,人民币有望继续处于强势阶段。不过考虑到四季度欧美经济可能会出现二次衰退,金融市场波动或许带动美元反弹,加上我国监管机构不断释放的调控意图,人民币汇率的短期波动性将增大。

在美元走弱,中国经济基本面率先复苏的背景下,人民币在今年下半年迎来了一波强劲升值。Wind数据显示,5月28日以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累计达6.5%左右。进入10月后,人民币汇率加速上升后又有所回落,双向波动进一步加大。

谢亚轩认为,“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只能起到信号作用,央行希望引导市场自行发挥调节作用,但是不代表人民币汇率一定不会继续上升。

“未来如果美元进一步回落,(中国)经济基本面继续支持,人民币会继续上升,对此要做好准备。”他对界面新闻说,“美国大选之后,美元会不会进一步回落,会是影响人民币未来一段时间走势最重要的因素。”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逆周期因子”官宣淡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更市场化

分析师认为,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指“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主要还是为了释放抑制人民币过快升值的信号。这一工具本身带有不透明性,退出之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更加市场化。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陈鹏

“逆周期因子”时隔两年多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只不过这一次是为了说“再见”。

10月27日晚,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发布公告称,近期,部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陆续主动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

分析师指出,这主要还是监管层为了释放抑制人民币过快升值的信号。“逆周期因子”这一工具本身具有不透明性,退出之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更加市场化,汇改恢复到了既定轨道。

公告称,报价行此举是基于自身对经济基本面和市场情况的判断。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弹性增强。调整后的报价模型有利于提升报价行中间价报价的、基准性和有效性,也是外汇市场自律机制中市场主体发挥作用的体现。

“逆周期因子”主要作用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2017年5月,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核心成员将中间价报价模型由原来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调整为“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报价行通过逆周期系数调整得到逆周期因子,逆周期系数则由各报价行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外汇市场顺周期程度等自行设定。

2018年1月,随着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趋于平衡,人民币中间价报价行陆续将“逆周期因子”调整至中性。不过,当年8月,受美元指数走强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再次出现顺周期波动,“逆周期因子”随即重启。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对界面新闻表示,“逆周期因子”的使用主要是为了稳定汇率,避免在危机时出现汇率螺旋下行的顺周期行为和企业争相购汇的羊群效应,因此更多是在贬值阶段使用。而自今年5月底以来,人民币逐渐进入升值阶段,“逆周期因子”逐渐回归中性符合市场形势变化。

除此之外,他说,考虑到人民币持续单边升值对出口部门存在的负面影响,前期央行已通过将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降至0来释放稳定汇率的信号和调控意图。因此,此时部分报价行调整中间价报价机制也是顺应监管意图的表现。“属于意料之中的变化。”

分析师指出,此次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在措辞中明确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与上一次“调整至中性”的表述有着明显区别,“淡出”体现了更为明确的退出含义。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朝着市场化方向的改革有了新进展,恢复到了既定轨道,更加接近改革初衷。

自“逆周期因子”推出以来,货币当局始终未详细披露“逆周期因子”的计算公式,这一工具的使用实际增加了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的不透明性,也一度引发有关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倒退的争议。

“从字面意思看,淡出使用有中间价定价机制从‘前一日收盘价+一揽子货币汇率+逆周期调节因子’三因素模型向‘前一日收盘价+‘一揽子货币汇率’的两因素模型转化的含义,与之前逆周期调节因子系数调整至中性但保留该项的含义略有不同。”王有鑫说。

他认为,这隐含着未来货币当局可能会尽量减少“逆周期因子”的使用,更加依靠市场定价的政策深意,比较接近“811汇改”的早期形式。不过,考虑到逆周期调节因子是重要的宏观审慎调控工具,淡出使用并不代表就不会再次使用,未来形势出现变化也有可能会重启。

招商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谢亚轩也指出,“逆周期因子”在官方一直被强调为是报价行的自主选择,因此现在退出,不代表未来不会再次启用。“不过,既然现在鼓励市场发挥作用,那么就需要供求双方都不受约束,至少少受约束,央行在这方面还有政策储备,可以有进一步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上周六举行的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要统筹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更好地发挥汇率在宏观经济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中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从对汇率影响看,王有鑫认为,在经济基本面和中外利差带动下,人民币有望继续处于强势阶段。不过考虑到四季度欧美经济可能会出现二次衰退,金融市场波动或许带动美元反弹,加上我国监管机构不断释放的调控意图,人民币汇率的短期波动性将增大。

在美元走弱,中国经济基本面率先复苏的背景下,人民币在今年下半年迎来了一波强劲升值。Wind数据显示,5月28日以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累计达6.5%左右。进入10月后,人民币汇率加速上升后又有所回落,双向波动进一步加大。

谢亚轩认为,“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只能起到信号作用,央行希望引导市场自行发挥调节作用,但是不代表人民币汇率一定不会继续上升。

“未来如果美元进一步回落,(中国)经济基本面继续支持,人民币会继续上升,对此要做好准备。”他对界面新闻说,“美国大选之后,美元会不会进一步回落,会是影响人民币未来一段时间走势最重要的因素。”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