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招股书“失效”,领地错过了好年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招股书“失效”,领地错过了好年景

风向似乎变了。

文|匹夫地产

领地的招股书失效了。

在领地招股书失效的十一年前,当时尚未改为“集团”的禹洲地产在香港上市。

禹洲的成功上市募集16.2亿港元,扣除发行费用外净额为15.19亿港元,这对于当时的房企而言,是一笔巨资。

实际上禹洲考虑过A股,但鉴于当时A股融资方式单调最终作罢。

相对而言,港交所的融资量能做的很大。“地产公司在国内融资只有银行贷款跟信托,别的融资工具不多,在香港除了发债还有可转债和股本融资。”

十一年前能在港交所上市的房企,姿态都是极高的,但时至今日,想必禹洲也是有些懊悔。

诸多变动始于A股持续改革,越来越多的融资方式与市场高估值致使不少房企渴望转回A股,但A股对于房企则表现得很抗拒。

包括恒大、万达在内的不少头部房企被拒于A股之外,不少销售百亿的区域型中小型房企倒是开启了赴港IPO的“大潮”。

“大潮”同样始于港交所两年前的IPO新规,新规允许双重结构公司在港IPO上市,降低了国内房企赴港IPO的门槛。

最重要的是,为消除内地企业赴港IPO的顾虑,一条“同股不同权”条款,使公司原创始人不会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这同样消除不少家族式房企赴港IPO的最后顾虑。

面对愈发严苛的融资环境,近几年为规模而狂奔的中小型房企迫切需要以上市来打开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港交所则成了最好的选择。

自今年以来,仅港龙成功挂牌港交所,其次就是近期通过港交所聆讯的金辉控股、祥生控股,作为较小规模的领地集团招股书“失效”,修改后也已二次进行提交。

大潮起于两年前,如今的尾浪正在“抢跑”,因为没人知道这道大门何时关闭,谁又会被关于大门之外。

实际上,近几年香港资本市场对内地中小房企的估值并不高,现在上市显得有些退而求其次的意味,但在债务压力面前,内地中小房企不得不面对港股估值低、融资环境不佳等现实问题。

2月以来,鹏润控股、金辉控股、上坤地产、领地控股、中国文旅、三巽控股、港龙中国地产、实地地产、大唐集团、祥生控股等10多家房企递表。

如此密集的递表之下,注定会有房企折戟,正如领地的这次“失效”。

针对“失效”,领地表示将继续坚定务实推动战略计划。但众多业内人士与媒体机构均猜测,“领地第一次IPO失败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盈利能力不强与区域型布局明显。”

招股书显示,领地2017年-2019年的净利率分别为12.2%、11.5%、8.9%,这一数字低于2019年房企整体平均净利润率16.39%。

净利率持续低迷的同时,在近几年的规模化和高周转过程中,领地的净资产负债率上升较为明显。从2017年的60%逐年飙升至2019年的140%,风险明显偏高,呈继续增加趋势。

规模和负债成正相关,中小房企在向千亿迈进的同时,负债率陡增也是常态,资本市场实际上对其也有理解。“高负债”、“高周转”策略,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规模化同样也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财务结构体现,这也正是领地一向的策略。

但随着房地产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考虑到融资份额、行业影响力、拿地优势等因素,百强以外的房企很难拓展资源,领地希望在短期内实现规模的快速发展,就必须上市以摊薄融资成本,而港交所是其必选通道。

实际上,领地的大多数土储主要分布在三四五线城市,其中更是以成渝为核心,土地成本因此不会很高,但也更容易受到区域房地产政策的约束,导致销售额波动较大。

领地此次赴港上市意在扩宽融资渠道,继续向“千亿战略”接近,在2019年的4月,领地就曾提出,要在2020年至2021年间实现“千亿战略”,但就目前来看,要完成这一战略计划,为时尚早。

在此轮赴港潮中,包括领地、金辉、祥生等在内的一众房企大部分为区域房地产开发企业,且其近几年的销售面积与销售额也呈快速增长态势。也引发了负债率高企,现金流紧张的局面,好在以规模论英雄的时代,金辉和祥生均已通过港交所考验。

领地247亿销售额与金辉、祥生近千亿、过千亿的销售额相比,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要迈入千亿,意味着领地要在两年的时间内实现业绩跨越。

在领地的全国布局中,虽然已覆盖不少地区,但大部分项目仍在川渝,对省内的业务依赖性较高,整体货值也较低。

从2006年开始,领地将总部从乐山迁至成都,同年开启全国化拓展业务,截至到今年7月份,领地在全国20多个城市拥有104个项目,其中位于成渝经济带及四川省的项目数为68个。

千亿是一个突破口,想要打破这个突破口,首先要打破区域限制,均衡布局全国,这样才更有可能实现目标。

对于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而言,乐山发家很难,战略统一性则更难。

招股书显示,领地集团在上市前的架构中,控股股东为刘玉辉、刘策、刘浩威及其家族成员,刘策为刘浩威的堂兄,刘玉辉为他们的叔叔,三人及其配偶为一致行动人,共持有公司99%股权。

不能否认家族企业在管理成本和决策效率上的优势,但在建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方向上,一旦处理不好,会直接映射到销售业绩上,这一点也是资本方所担忧的,正在培养的两位90后接班人对于领地的未来规划几何?

虽然引入原恒大集团总裁许永军出任领地总裁一职。但具体能发挥多大的作用,目前仍然存疑。虽然领地首次递交招股书折戟,但实际上还有更多房企有着同样的境遇,包括上坤、海伦堡、奥山也都是两度冲击港股了,而万创国际已经是第四次冲击了。

风向似乎变了,内地房企赴港上市的融资通道也在逐步收窄,窗口期已过,港交所对上市企业过会的监管趋严,不少规模较小的开发商抗风险能力较弱、业绩容易出现波动,未来前景确定性不足,资本市场也会更加谨慎。

今年在港股上市的房企仅有汇景控股、港龙中国、金辉控股3家,而这一数字在2018年是6家、2019年是7家,今年依旧在排队等消息的房企只剩2个月的时间了。

目前正在排队中的中小房企,普遍都有着较高的负债率,普遍希望通过赴港IPO缓解资金压力、降低负债,进而优化企业财务结构。一旦IPO获批,小型房企还能够进一步通过长债置换短债等方式持续改善财务结构。

对于赴港IPO一事,可能不是中小房企最好的选择,但确实是为数不多的可供选择。

实际上,中小房企在港股的PE估值普遍在3-4倍之间,目前基本都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强如美的置业这种有母公司支撑现金流的房企,也低于3倍,但一众房企在港交所这道大门前依旧拼命挤,门后的糖果已经不多。

大概也都希望老天爷能赏口饭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领地控股

  • 领地控股(06999.HK):预计2023年净亏不超过11亿元
  • 重庆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陈余莉被双开:在境外巨额存款未按规定申报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招股书“失效”,领地错过了好年景

风向似乎变了。

文|匹夫地产

领地的招股书失效了。

在领地招股书失效的十一年前,当时尚未改为“集团”的禹洲地产在香港上市。

禹洲的成功上市募集16.2亿港元,扣除发行费用外净额为15.19亿港元,这对于当时的房企而言,是一笔巨资。

实际上禹洲考虑过A股,但鉴于当时A股融资方式单调最终作罢。

相对而言,港交所的融资量能做的很大。“地产公司在国内融资只有银行贷款跟信托,别的融资工具不多,在香港除了发债还有可转债和股本融资。”

十一年前能在港交所上市的房企,姿态都是极高的,但时至今日,想必禹洲也是有些懊悔。

诸多变动始于A股持续改革,越来越多的融资方式与市场高估值致使不少房企渴望转回A股,但A股对于房企则表现得很抗拒。

包括恒大、万达在内的不少头部房企被拒于A股之外,不少销售百亿的区域型中小型房企倒是开启了赴港IPO的“大潮”。

“大潮”同样始于港交所两年前的IPO新规,新规允许双重结构公司在港IPO上市,降低了国内房企赴港IPO的门槛。

最重要的是,为消除内地企业赴港IPO的顾虑,一条“同股不同权”条款,使公司原创始人不会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这同样消除不少家族式房企赴港IPO的最后顾虑。

面对愈发严苛的融资环境,近几年为规模而狂奔的中小型房企迫切需要以上市来打开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港交所则成了最好的选择。

自今年以来,仅港龙成功挂牌港交所,其次就是近期通过港交所聆讯的金辉控股、祥生控股,作为较小规模的领地集团招股书“失效”,修改后也已二次进行提交。

大潮起于两年前,如今的尾浪正在“抢跑”,因为没人知道这道大门何时关闭,谁又会被关于大门之外。

实际上,近几年香港资本市场对内地中小房企的估值并不高,现在上市显得有些退而求其次的意味,但在债务压力面前,内地中小房企不得不面对港股估值低、融资环境不佳等现实问题。

2月以来,鹏润控股、金辉控股、上坤地产、领地控股、中国文旅、三巽控股、港龙中国地产、实地地产、大唐集团、祥生控股等10多家房企递表。

如此密集的递表之下,注定会有房企折戟,正如领地的这次“失效”。

针对“失效”,领地表示将继续坚定务实推动战略计划。但众多业内人士与媒体机构均猜测,“领地第一次IPO失败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盈利能力不强与区域型布局明显。”

招股书显示,领地2017年-2019年的净利率分别为12.2%、11.5%、8.9%,这一数字低于2019年房企整体平均净利润率16.39%。

净利率持续低迷的同时,在近几年的规模化和高周转过程中,领地的净资产负债率上升较为明显。从2017年的60%逐年飙升至2019年的140%,风险明显偏高,呈继续增加趋势。

规模和负债成正相关,中小房企在向千亿迈进的同时,负债率陡增也是常态,资本市场实际上对其也有理解。“高负债”、“高周转”策略,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规模化同样也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财务结构体现,这也正是领地一向的策略。

但随着房地产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考虑到融资份额、行业影响力、拿地优势等因素,百强以外的房企很难拓展资源,领地希望在短期内实现规模的快速发展,就必须上市以摊薄融资成本,而港交所是其必选通道。

实际上,领地的大多数土储主要分布在三四五线城市,其中更是以成渝为核心,土地成本因此不会很高,但也更容易受到区域房地产政策的约束,导致销售额波动较大。

领地此次赴港上市意在扩宽融资渠道,继续向“千亿战略”接近,在2019年的4月,领地就曾提出,要在2020年至2021年间实现“千亿战略”,但就目前来看,要完成这一战略计划,为时尚早。

在此轮赴港潮中,包括领地、金辉、祥生等在内的一众房企大部分为区域房地产开发企业,且其近几年的销售面积与销售额也呈快速增长态势。也引发了负债率高企,现金流紧张的局面,好在以规模论英雄的时代,金辉和祥生均已通过港交所考验。

领地247亿销售额与金辉、祥生近千亿、过千亿的销售额相比,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要迈入千亿,意味着领地要在两年的时间内实现业绩跨越。

在领地的全国布局中,虽然已覆盖不少地区,但大部分项目仍在川渝,对省内的业务依赖性较高,整体货值也较低。

从2006年开始,领地将总部从乐山迁至成都,同年开启全国化拓展业务,截至到今年7月份,领地在全国20多个城市拥有104个项目,其中位于成渝经济带及四川省的项目数为68个。

千亿是一个突破口,想要打破这个突破口,首先要打破区域限制,均衡布局全国,这样才更有可能实现目标。

对于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而言,乐山发家很难,战略统一性则更难。

招股书显示,领地集团在上市前的架构中,控股股东为刘玉辉、刘策、刘浩威及其家族成员,刘策为刘浩威的堂兄,刘玉辉为他们的叔叔,三人及其配偶为一致行动人,共持有公司99%股权。

不能否认家族企业在管理成本和决策效率上的优势,但在建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方向上,一旦处理不好,会直接映射到销售业绩上,这一点也是资本方所担忧的,正在培养的两位90后接班人对于领地的未来规划几何?

虽然引入原恒大集团总裁许永军出任领地总裁一职。但具体能发挥多大的作用,目前仍然存疑。虽然领地首次递交招股书折戟,但实际上还有更多房企有着同样的境遇,包括上坤、海伦堡、奥山也都是两度冲击港股了,而万创国际已经是第四次冲击了。

风向似乎变了,内地房企赴港上市的融资通道也在逐步收窄,窗口期已过,港交所对上市企业过会的监管趋严,不少规模较小的开发商抗风险能力较弱、业绩容易出现波动,未来前景确定性不足,资本市场也会更加谨慎。

今年在港股上市的房企仅有汇景控股、港龙中国、金辉控股3家,而这一数字在2018年是6家、2019年是7家,今年依旧在排队等消息的房企只剩2个月的时间了。

目前正在排队中的中小房企,普遍都有着较高的负债率,普遍希望通过赴港IPO缓解资金压力、降低负债,进而优化企业财务结构。一旦IPO获批,小型房企还能够进一步通过长债置换短债等方式持续改善财务结构。

对于赴港IPO一事,可能不是中小房企最好的选择,但确实是为数不多的可供选择。

实际上,中小房企在港股的PE估值普遍在3-4倍之间,目前基本都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强如美的置业这种有母公司支撑现金流的房企,也低于3倍,但一众房企在港交所这道大门前依旧拼命挤,门后的糖果已经不多。

大概也都希望老天爷能赏口饭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