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渝川
说到谈判,很多人都认为理应追求双赢。德国谈判专家马蒂亚斯·施汉纳却认为,这种愿望很值得钦佩,却难以做到。
20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的科学家进行过研究。研究表明,能够实现双赢的谈判,本身就不存在根本对立的利益冲突,通过谈判,双方都能作为赢家离开谈判桌。
问题是,高难度谈判,比如警方代表与犯罪分子甚至恐怖分子之间的谈判,又如商务场合,彼此存在巨大利益分歧,很可能滑向失败的谈判,再如,一些生活情景中,争论者(谈判者)情绪激动,彼此之间抱着很深的厌恶,打比方说,离婚谈判等等。如果对这些谈判的目标确定为“双赢”,我们很可能会首先假定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在不牺牲根本目标的情况下对对方目标作出一些让步,而这意味着我们认为对方的利益诉求是错误的。追求“双赢”很多时候根本无法在高难度谈判中得以体现。
马蒂亚斯·施汉纳是位经验丰富的谈判专家、演说家。他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律专业硕士毕业后,进入德国警察部门工作,曾出任卧底,之后又被任命为德国警方的谈判工作组的一员。施汉纳的卧底经历使其能够较好的把握罪犯的心理和思维,并最终使其成长为一名杰出的人质谈判专家。施汉纳多年从业后,在瑞士苏黎世还创建了自己的谈判学院和谈判公司,发展为国际谈判权威机构。
去年,湛庐文化出版了马蒂亚斯·施汉纳所著的《绝地谈判:掌控谈判的七大原则》。该书介绍了掌控高难度谈判的七大原则,包括“知彼”(了解对方立场,以及背后的动机);确定谈判的目标、策略和战术;认真倾听对方的陈述,掌控谈判、突破防线、确保双方履行协议等。
新近引进出版的《绝地谈判2》则聚焦于高难度谈判中常见的七大错误。首当其冲的就是人们通常错误的将实现双赢确定为谈判目标。马蒂亚斯·施汉纳认为,谈判中应当进行利益交换,要把正确或者错误的判断抛诸脑后,因为高难度谈判下“双方不可能在真相、知识、事实的意义上实现双赢”。
高难度谈判之所以是高难度的,就是因为双方彼此确信的内容相差太远,这种情况下要致力于找出对方确信某些事情、问题的原因所在。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谈判对方,找出他们的确信阈值。《绝地谈判2》书作者提醒指出,不要过早做出承诺。因为过早承诺很可能让对方误判本方立场,误认为本方迫切希望结束谈判从而提出苛刻要求。
在不激怒对方前提下,高难度谈判中,本方应当尽可能澄清本方的理由,邀请对方换位思考向本方提出建议,指出对方表述、诉求、立场的矛盾之处。
《绝地谈判2》这本书所述的其他六大错误,包括“做好谈判内容的准备最重要”、“决策者介入谈判过程”、“被压力牵着鼻子走”、“高估/低估自己的实力”、“谈判全凭直觉”、“必须竭尽所能地避免谈判陷入僵局”,在很多谈判中也经常出现。
为什么说全力做好谈判内容的准备,有时会是一种错误?《绝地谈判2》书中解析指出,因为这可能让我们忽略了必要的策略安排和战术布局。谈判并不是比较事实和真相——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因为双方确信的事实和真相都不同,就像中美贸易战的相关谈判中,双方举出的数据,完全是不同结构的。
决策者介入谈判,是谈判的灾难。这并不难以理解,因为这会让本方的谈判代表沦为本方决策者和谈判对手之间的“信使”,很没有面子;更重要的是,决策者因此失去了必要的谈判距离——谈判距离至关重要,如果谈判濒临破裂之时,决策者的介入,就有可能使得谈判会真正挽回,过早介入,则只能有助于对方掌控主动。
为什么竭尽所能避免谈判陷入僵局,也是一种错?警方与犯罪分子甚至恐怖分子的谈判中,会答应诸如赎金、车辆甚至飞机的要求,但绝不可能答应增加人质、指定交换其他人质等不公平要求。商务谈判也是这样,如果对方执意要落实不公平的需求,中止/暂停谈判对于促成对方的理性就是必要的。

所评图书:
书名:《绝地谈判2》
作者:(德)马蒂亚斯·施汉纳
译者:黄静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湛庐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9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