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阿里400亿投资失误,马云最后悔这件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阿里400亿投资失误,马云最后悔这件事

蚂蚁集团上市在即的高光时刻,阿里巴巴这些年在投资或并购上遭遇的滑铁卢也并不能被隐去。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文|IT桔子  吴梅梅

近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在沪深两地开启上市前一刻的申购环节,目前募资总额达到 345 亿美元,突破 2015 年阿里巴巴上市募资 250 亿美元,创下全球最大规模 IPO 募资记录。

马云曾在 2018 年演讲时说过,在过去 19 年,阿里巴巴经历了 1900 次以上失败才有今天。

这句很唬人的话是马老师的风格。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阿里巴巴集团现在的成功离不开此前其无数次探索创新业务,沉淀出失败的教训。

但是,并不是所有失败都能孕育成功的种子,有的失败既没有好的结果甚至也没有意义。作为一家公众公司,阿里曾有过的失败除了自身战在略判断与执行上的过错,还包括一些在投资并购上的失误。

根据 IT 桔子数据,截止到 2020 年 10 月 27 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集团及其关联经济体(阿里云、阿里健康、阿里影业等)在过去 15 年总共投资并购了 570 家国内外新经济公司,其中国内公司有 492 家,占比 86%;而以阿里巴巴集团为投资的主体的被投项目多达 308 家,占比 54%。在阿里系的投资列表中有众多独角兽公司如商汤科技、思必驰,印度的 Paytm、Zomato 等等,也有不少成功实现 IPO 的公司如七牛云、小鹏汽车等。

但投资或并购的暗淡时刻,也并不能被隐去。

从最早的雅虎中国,到后来口碑网、丁丁网、ofo 小黄车等在本地生活领域的溃败,阿里投资失利的项目不胜枚举,包括一些曾经处在行业头部的玩家在被阿里收购后反而份额下滑沦为「千年老二」,甚至开始落入平庸、甘于平庸,比如豌豆荚、虾米音乐、优酷。

本篇重点拆解阿里投资并购的项目中,产品已经明确下线或不复存在的这类死亡项目。

根据 IT 桔子统计,这类死亡项目近 30 个,涉及金额超 60 亿美元(注:仅计算已公开投资金额且阿里参投的轮次,部分轮次为合投)。

阿里投资部最新败局:大佬创业「滑铁卢」的 Quibi

「我一生都是讲故事的人。那就是让我最感兴趣和兴奋的事情。而且,好莱坞发生的每一项伟大创新实际上都是由一项新技术推动的。Netflix 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看影视内容的习惯,Quibi 的野心则在于,它想创新影视内容拍摄的方式。

说这话的就是 Quibi 创始人——华特迪士尼前主席、梦工厂动画联合创始人杰弗里. 卡芩伯格 (Jeffery Katzenberg);而另一位大佬,eBay、惠普的前 CEO 惠特曼 (Meg Whitman) 也是创始人。

Quibi 寓意 "quick bites, big stories.」,如此高规格的创始团队让 Quibi 一出场就自带光环。

2018 年 8 月,阿里巴巴和迪士尼联合投资了 Quibi,投资金额为 10 亿美元。此时,公司才刚成立,但产品还没有上线。

与 Tik Tok(抖音海外版)、YouTube 等主流短视频平台不同的是,Quibi 坚持由自己创作/购买内容,在产品上线前就邀请斯皮尔伯格等顶级嘉宾自制情景剧,内容集数 8500 个,时长 5~10 分钟。

Quibi 极度追求视频的制作精良导致其成本居高不下,比如著名演员 Sophie Turner 主演的惊悚片《Survive》,折合每分钟制作费用达到十万美元。

像好莱坞电影一样大制作的短视频能赢得观众的喜爱吗?

可事实上,Quibi 自今年 4 月上线半年以来,用户量不到百万,不及预期的 1/10;虽然其采用付费订阅模式,用户需要每个月缴纳$4.99-$7.99 才能观看视频,但粗略一算,Quibi 半年的营收也才不过几千万美金。

最后,两位创始人决定关闭服务和出售资产,宣布将把剩余的现金返还给投资人,并解散团队。他们讲失败归结为两个原因:产品理念无法支撑其作为一个独立的视频流媒体服务,以及遭遇新冠疫情「黑天鹅」。

最神奇最曲折的项目:「死而复生」的口碑网

口碑网的故事十分曲折,这是唯一个由阿里前员工创办后被阿里全资收购的项目。

2004 年 6 月,阿里巴巴第 46 号员工李治国带着在阿里 4 年攒下的 8 万元离职创业。李治国出身于外贸行业一名普通职员,他很感谢马云的赏识,也敬佩马云的魄力——当时,他主导了一款产品,他认为将诚信作为一个产品有风险,而马云坚持将其改名为「诚信通」。

「阿里营造的文化,就是让我知道,创业不能挖阿里的人。」这是他坚持的原则,他找的合伙人来自已经离开阿里的同事、网友。

2005 年初生活服务类网站口碑网成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还有比它早两年成立的大众点评网。大众点评网最初聚焦在餐饮消费点评,后来也覆盖其他领域;口碑网成立时即覆盖餐饮、休闲娱乐、房产等行业,定位满足多样化的生活消费需求,2005 年末姚劲波创办的分类信息网站 58 同城也上线了。

2006 年是本地生活服务的萌芽年,这一年,以上三家公司都宣布了首轮融资。

1 月,首先是大众点评网获得红杉资本中国 A 轮融资,金额为 200 万美元;2 月,58 同城宣布获得赛富基金的 A 轮 500 万美元融资。接下来的 10 月,阿里巴巴以约 500 万美元战略投资了口碑网,口碑网此前还获得了马云夫人张瑛个人 200 万元的投资。

这笔投资虽然是投资,但外界更愿意称之为「收购」,因为后来大家才知道,阿里巴巴持有了口碑网 53% 的股份。而对于 30 岁的小伙李治国来说,他也许对创业没有长远清晰的规划,于是选择继续回到阿里「上班」。

进入阿里体系后,淘宝网和口碑网通过合作打通了双方的会员服务,还设立了淘宝网口碑房产频道。2007 年年初,口碑网新的架构出炉,本地搜索+第三方评论+分类信息。

2007 年中张涛对外宣称,大众点评网于 2006 年下半年尝试盈利计划,两千多家餐饮企业投放广告。但彼时口碑网并没有考虑到盈利的问题,先后尝试推出了口碑指数、口碑旺铺,网站注册用户数已经达到 200 万。

2008 年 6 月,阿里将口碑网与中国雅虎合并,中国雅虎首页给口碑专门开了一个入口导流。网友纷纷表示:中国雅虎的职员从外企白领成为了民营企业下属分部的「扫街」一族。

合并后的整合并不顺利,在阿里体系内,淘宝网和支付宝都是当时主力攻坚业务,而雅虎口碑基本属于靠边站的业务。2009 年 2 月,李治国被调往阿里云;8 月,阿里推出「大淘宝战略」,口碑又被并入淘宝网。后来,口碑多次调整,终至分崩离析,属于口碑网的时代已经终结了。2010 年,李治国也正式从阿里巴巴离职,成为一名天使投资人。

2013 年在经历了「百团大战」后,O2O 大潮奔涌而来,美团网与大众点评风生水起,本地生活领域的战火点燃了阿里集团重启口碑的野心和决心。2015 年 6 月,阿里和蚂蚁金服向口碑注资 9.6 亿美元,淘点点并入口碑并更名为口碑外卖。

此时,饿了么、美团外卖已经崛起为头部外卖平台,新口碑的定位是为本地生活服务提供行业解决方案,为线下商家提供从平台、流量到营销、供应链服务的全产业链服务。对消费者而言,口碑最大的存在感来源于双十二商家发放的各类「优惠券」。

2018 年 4 月,阿里以 95 亿美元收购饿了么,10 月,饿了么与口碑体系合并。至今在支付宝 App 首页上可以看到口碑平台的入口,整合了阿里收购的各类生活服务,饿了么提供外卖服务、大麦网提供演出购票服务以及高德地图提供的打车服务等等。

有人认为,口碑自始至终在阿里内部不是一个完整的公司体系,更像是蚂蚁金服推广支付宝、保有市场支付份额的工具。

死而复生的口碑,永远只是阿里的口碑。

阿里最后悔的出手:投资快的打车、一号专车接连失利

2014 年,网约车大战如火如荼,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疯狂补贴,烧了 19 亿元。

这背后离不开资本弹药的补给,而阿里巴巴在 2013~2015 年先后初参与了快的打车 A、B、D 三轮融资,累计投入超 6 亿美元,其中就包括对专车项目的投入——2014 年 7 月,快的打车在内部孵化了「一号专车」项目,主打商务用车租赁,但这个项目最后也悄无声息。

后来事情发展超出了预期,2015 年 2 月,滴滴打车、快的打车这两大竞争对手宣布战略合并。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参考了历史上的 58 合并赶集、优酷合并土豆,业界普遍认为合并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对行业和企业其实是一件好事。

在外人看来,快的滴滴合并这个行为本身就被定义为是「成功」的,毕竟它比两败俱伤要好。而马云对美团创始人王兴说,「你完全搞错了,我们认为滴滴合并快的对阿里来说是一个失败的例子,我们不会让这种错误再次发生。」

实际上,互联网史上哪有真正成功的「企业合并」,只有「一家独大」——合并后不久,联席 CEO 吕传伟便离职了,程维全面接管滴滴快的,滴滴出行顺理成章坐稳了行业老大的位置。

风云变幻,迎来送往。数年后,共享单车又成为了一个新的风口。阿里不甘心放弃出行领域,也借此相继投资了 ofo 小黄车和哈喽单车,此乃后话。目前来看,虽然 ofo 黄了,但还有美团单车、青桔单车、哈喽单车,单车的战场似乎还没有结束。

最落寞的离场:坐拥 2 亿用户的「天天动听」成阿里弃子

天天动听 TTPod 成立于 2007 年,是一款手机音乐播放器。这款产品名称颇有蹭「千千静听 TTPlayers」名气之嫌,毕竟在曾经的 Windows XP 系统中,谁不知道主流电脑音乐播放器千千静听呢。不曾想,两者最终遭遇了同样的命运——被巨头收购、整合、直至走向没落。(千千静听 2006 年被百度收购)

2012 年天天动听用户量突破 1 亿;2013 年 6 月份用户量突破 2 亿;2013 年底天天动听卖给了阿里。最初天天动听仍保持独立运营,但不久后阿里集团开始介入。

2015 年 3 月,阿里将收购的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组建成阿里音乐,其中虾米音乐走专业音乐人路线,而天天动听依旧主打大众用户。7 月,阿里音乐集团成立,高晓松出任董事长,宋柯出任 CEO。

2015 年 7 月 8 日,国家版权局下发《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要求各网络音乐服务商应于 7 月 31 日前将未经授权传播的音乐作品全部下线。

阿里音乐也迫于版权政策下架了百万首无版权歌曲,当时宋柯就公开表示过,「我们不可能有两个播放器,应该有一个平台会做另外的事情。」

2016 年 4 月,阿里音乐将天天动听升级改造为「阿里星球」,定位泛娱乐粉丝交互平台。当时由于改变太大,激起了巨大争议,官方甚至一度清空 App Store 商店里的用户评论和评分。

2016 年底,阿里星球宣布停止音乐播放服务,全面剔除天天动听的原有功能。这意味着曾经红极一时的天天动听成为了过去式,「听了个寂寞」。

最意外:阿里「干儿子」易果生鲜进入破产重组

易果生鲜,是阿里和苏宁共同投资的,也是阿里新零售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2017 年 8 月,天猫宣布向上海易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投资 3 亿美元,意在借助易果生鲜安鲜达冷链物流,加强天猫超市的生鲜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

但在 2018 年 12 月,阿里巴巴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时,将易果生鲜负责的天猫超市生鲜运营转交给盒马。易果生鲜则进一步强化数字驱动的生鲜全产业链协作平台的定位,为包括盒马、大润发、饿了么在内的阿里生态内新零售、新餐饮服务。

从 C 端转向 B 端,易果生鲜的转型之路可谓坎坷。

2019 年 12 月,易果生鲜旗下「我厨」官网和 APP 暂停服务,易果生鲜「安鲜达」则被传 2019 年 10 月底开始全面解散,大量员工于双 11 前夕办理离职手续并寻找出路,而上海易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也在 2019 年 12 月被上海长宁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 1411.02 万元。

根据澎湃新闻,易果生鲜于今年 10 月进入破产重组。公司前员工告诉记者:「易果生鲜在 C 端发展没达到预期,被盒马比下来了,转型做 B 端,也做不起来,尤其很重要的『安鲜达』冷链物流也没扶起来。易果生鲜和天猫最重要的关系是天猫超市生鲜区,这块 GMV 应该未达到预期,后来直接关掉了。」

当然,还有最经典也是被媒体/自媒体说得最多的的大败笔——中国雅虎。

雅虎是古早互联网时期的一个传奇,但它的没落也是教科书式的,在此不再赘述。2005 年,阿里巴巴宣布收购中国雅虎全部资产,这笔收购并不单纯,双方真实目的被掩盖在投资交易之下——阿里急需融资,可以得到雅虎 10 亿美元投资,同时马云希望利用雅虎的搜索技术,为淘宝提供流量;而杨致远则想把一个大包袱甩出去。

同时,雅虎置换阿里巴巴集团 40% 的股份,雅虎等于以换股的方式投资了阿里。而这笔投资款的一半在 2011 年已经涨到了 76 亿美元,被阿里巴巴回购。

这笔投资也是阿里历史上第一笔公开的投资,最后的结果只能证明当时的淘宝无法依靠中国雅虎崛起,而阿里也救不了深陷困境的中国雅虎。

当然,以上一些些项目的死亡是一些因素综合导致的,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疫情)、政策(音乐版权)、市场竞争、项目本身的发展及内部管理等,很难完全归咎于阿里。

不过,阿里在投资并购时也展示了一贯以来强势的行事作风,尤其是对于阿里收购的项目来说——很多时候表现的更以服务阿里体系为主导,对于项目的自身发展限制颇多,为此也招来了各种黑。而美团也是在这种情况下顶住压力与阿里正面硬刚:2011 年阿里投资美团网 B 轮,但美团并不愿屈居于阿里之下,而是极力谋求独立发展,后来在电影票务、外卖等业务上与阿里展开了拉锯战,如今美团的市值已达到 1.6 万亿港元。

来源:IT桔子(itjuzi521)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阿里巴巴

5.6k
  • 阿里巴巴对云音乐持股比例降至8.32%
  • 前员工被下属举报存在管理粗暴等问题,阿里拍卖回应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阿里400亿投资失误,马云最后悔这件事

蚂蚁集团上市在即的高光时刻,阿里巴巴这些年在投资或并购上遭遇的滑铁卢也并不能被隐去。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文|IT桔子  吴梅梅

近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在沪深两地开启上市前一刻的申购环节,目前募资总额达到 345 亿美元,突破 2015 年阿里巴巴上市募资 250 亿美元,创下全球最大规模 IPO 募资记录。

马云曾在 2018 年演讲时说过,在过去 19 年,阿里巴巴经历了 1900 次以上失败才有今天。

这句很唬人的话是马老师的风格。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阿里巴巴集团现在的成功离不开此前其无数次探索创新业务,沉淀出失败的教训。

但是,并不是所有失败都能孕育成功的种子,有的失败既没有好的结果甚至也没有意义。作为一家公众公司,阿里曾有过的失败除了自身战在略判断与执行上的过错,还包括一些在投资并购上的失误。

根据 IT 桔子数据,截止到 2020 年 10 月 27 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集团及其关联经济体(阿里云、阿里健康、阿里影业等)在过去 15 年总共投资并购了 570 家国内外新经济公司,其中国内公司有 492 家,占比 86%;而以阿里巴巴集团为投资的主体的被投项目多达 308 家,占比 54%。在阿里系的投资列表中有众多独角兽公司如商汤科技、思必驰,印度的 Paytm、Zomato 等等,也有不少成功实现 IPO 的公司如七牛云、小鹏汽车等。

但投资或并购的暗淡时刻,也并不能被隐去。

从最早的雅虎中国,到后来口碑网、丁丁网、ofo 小黄车等在本地生活领域的溃败,阿里投资失利的项目不胜枚举,包括一些曾经处在行业头部的玩家在被阿里收购后反而份额下滑沦为「千年老二」,甚至开始落入平庸、甘于平庸,比如豌豆荚、虾米音乐、优酷。

本篇重点拆解阿里投资并购的项目中,产品已经明确下线或不复存在的这类死亡项目。

根据 IT 桔子统计,这类死亡项目近 30 个,涉及金额超 60 亿美元(注:仅计算已公开投资金额且阿里参投的轮次,部分轮次为合投)。

阿里投资部最新败局:大佬创业「滑铁卢」的 Quibi

「我一生都是讲故事的人。那就是让我最感兴趣和兴奋的事情。而且,好莱坞发生的每一项伟大创新实际上都是由一项新技术推动的。Netflix 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看影视内容的习惯,Quibi 的野心则在于,它想创新影视内容拍摄的方式。

说这话的就是 Quibi 创始人——华特迪士尼前主席、梦工厂动画联合创始人杰弗里. 卡芩伯格 (Jeffery Katzenberg);而另一位大佬,eBay、惠普的前 CEO 惠特曼 (Meg Whitman) 也是创始人。

Quibi 寓意 "quick bites, big stories.」,如此高规格的创始团队让 Quibi 一出场就自带光环。

2018 年 8 月,阿里巴巴和迪士尼联合投资了 Quibi,投资金额为 10 亿美元。此时,公司才刚成立,但产品还没有上线。

与 Tik Tok(抖音海外版)、YouTube 等主流短视频平台不同的是,Quibi 坚持由自己创作/购买内容,在产品上线前就邀请斯皮尔伯格等顶级嘉宾自制情景剧,内容集数 8500 个,时长 5~10 分钟。

Quibi 极度追求视频的制作精良导致其成本居高不下,比如著名演员 Sophie Turner 主演的惊悚片《Survive》,折合每分钟制作费用达到十万美元。

像好莱坞电影一样大制作的短视频能赢得观众的喜爱吗?

可事实上,Quibi 自今年 4 月上线半年以来,用户量不到百万,不及预期的 1/10;虽然其采用付费订阅模式,用户需要每个月缴纳$4.99-$7.99 才能观看视频,但粗略一算,Quibi 半年的营收也才不过几千万美金。

最后,两位创始人决定关闭服务和出售资产,宣布将把剩余的现金返还给投资人,并解散团队。他们讲失败归结为两个原因:产品理念无法支撑其作为一个独立的视频流媒体服务,以及遭遇新冠疫情「黑天鹅」。

最神奇最曲折的项目:「死而复生」的口碑网

口碑网的故事十分曲折,这是唯一个由阿里前员工创办后被阿里全资收购的项目。

2004 年 6 月,阿里巴巴第 46 号员工李治国带着在阿里 4 年攒下的 8 万元离职创业。李治国出身于外贸行业一名普通职员,他很感谢马云的赏识,也敬佩马云的魄力——当时,他主导了一款产品,他认为将诚信作为一个产品有风险,而马云坚持将其改名为「诚信通」。

「阿里营造的文化,就是让我知道,创业不能挖阿里的人。」这是他坚持的原则,他找的合伙人来自已经离开阿里的同事、网友。

2005 年初生活服务类网站口碑网成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还有比它早两年成立的大众点评网。大众点评网最初聚焦在餐饮消费点评,后来也覆盖其他领域;口碑网成立时即覆盖餐饮、休闲娱乐、房产等行业,定位满足多样化的生活消费需求,2005 年末姚劲波创办的分类信息网站 58 同城也上线了。

2006 年是本地生活服务的萌芽年,这一年,以上三家公司都宣布了首轮融资。

1 月,首先是大众点评网获得红杉资本中国 A 轮融资,金额为 200 万美元;2 月,58 同城宣布获得赛富基金的 A 轮 500 万美元融资。接下来的 10 月,阿里巴巴以约 500 万美元战略投资了口碑网,口碑网此前还获得了马云夫人张瑛个人 200 万元的投资。

这笔投资虽然是投资,但外界更愿意称之为「收购」,因为后来大家才知道,阿里巴巴持有了口碑网 53% 的股份。而对于 30 岁的小伙李治国来说,他也许对创业没有长远清晰的规划,于是选择继续回到阿里「上班」。

进入阿里体系后,淘宝网和口碑网通过合作打通了双方的会员服务,还设立了淘宝网口碑房产频道。2007 年年初,口碑网新的架构出炉,本地搜索+第三方评论+分类信息。

2007 年中张涛对外宣称,大众点评网于 2006 年下半年尝试盈利计划,两千多家餐饮企业投放广告。但彼时口碑网并没有考虑到盈利的问题,先后尝试推出了口碑指数、口碑旺铺,网站注册用户数已经达到 200 万。

2008 年 6 月,阿里将口碑网与中国雅虎合并,中国雅虎首页给口碑专门开了一个入口导流。网友纷纷表示:中国雅虎的职员从外企白领成为了民营企业下属分部的「扫街」一族。

合并后的整合并不顺利,在阿里体系内,淘宝网和支付宝都是当时主力攻坚业务,而雅虎口碑基本属于靠边站的业务。2009 年 2 月,李治国被调往阿里云;8 月,阿里推出「大淘宝战略」,口碑又被并入淘宝网。后来,口碑多次调整,终至分崩离析,属于口碑网的时代已经终结了。2010 年,李治国也正式从阿里巴巴离职,成为一名天使投资人。

2013 年在经历了「百团大战」后,O2O 大潮奔涌而来,美团网与大众点评风生水起,本地生活领域的战火点燃了阿里集团重启口碑的野心和决心。2015 年 6 月,阿里和蚂蚁金服向口碑注资 9.6 亿美元,淘点点并入口碑并更名为口碑外卖。

此时,饿了么、美团外卖已经崛起为头部外卖平台,新口碑的定位是为本地生活服务提供行业解决方案,为线下商家提供从平台、流量到营销、供应链服务的全产业链服务。对消费者而言,口碑最大的存在感来源于双十二商家发放的各类「优惠券」。

2018 年 4 月,阿里以 95 亿美元收购饿了么,10 月,饿了么与口碑体系合并。至今在支付宝 App 首页上可以看到口碑平台的入口,整合了阿里收购的各类生活服务,饿了么提供外卖服务、大麦网提供演出购票服务以及高德地图提供的打车服务等等。

有人认为,口碑自始至终在阿里内部不是一个完整的公司体系,更像是蚂蚁金服推广支付宝、保有市场支付份额的工具。

死而复生的口碑,永远只是阿里的口碑。

阿里最后悔的出手:投资快的打车、一号专车接连失利

2014 年,网约车大战如火如荼,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疯狂补贴,烧了 19 亿元。

这背后离不开资本弹药的补给,而阿里巴巴在 2013~2015 年先后初参与了快的打车 A、B、D 三轮融资,累计投入超 6 亿美元,其中就包括对专车项目的投入——2014 年 7 月,快的打车在内部孵化了「一号专车」项目,主打商务用车租赁,但这个项目最后也悄无声息。

后来事情发展超出了预期,2015 年 2 月,滴滴打车、快的打车这两大竞争对手宣布战略合并。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参考了历史上的 58 合并赶集、优酷合并土豆,业界普遍认为合并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对行业和企业其实是一件好事。

在外人看来,快的滴滴合并这个行为本身就被定义为是「成功」的,毕竟它比两败俱伤要好。而马云对美团创始人王兴说,「你完全搞错了,我们认为滴滴合并快的对阿里来说是一个失败的例子,我们不会让这种错误再次发生。」

实际上,互联网史上哪有真正成功的「企业合并」,只有「一家独大」——合并后不久,联席 CEO 吕传伟便离职了,程维全面接管滴滴快的,滴滴出行顺理成章坐稳了行业老大的位置。

风云变幻,迎来送往。数年后,共享单车又成为了一个新的风口。阿里不甘心放弃出行领域,也借此相继投资了 ofo 小黄车和哈喽单车,此乃后话。目前来看,虽然 ofo 黄了,但还有美团单车、青桔单车、哈喽单车,单车的战场似乎还没有结束。

最落寞的离场:坐拥 2 亿用户的「天天动听」成阿里弃子

天天动听 TTPod 成立于 2007 年,是一款手机音乐播放器。这款产品名称颇有蹭「千千静听 TTPlayers」名气之嫌,毕竟在曾经的 Windows XP 系统中,谁不知道主流电脑音乐播放器千千静听呢。不曾想,两者最终遭遇了同样的命运——被巨头收购、整合、直至走向没落。(千千静听 2006 年被百度收购)

2012 年天天动听用户量突破 1 亿;2013 年 6 月份用户量突破 2 亿;2013 年底天天动听卖给了阿里。最初天天动听仍保持独立运营,但不久后阿里集团开始介入。

2015 年 3 月,阿里将收购的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组建成阿里音乐,其中虾米音乐走专业音乐人路线,而天天动听依旧主打大众用户。7 月,阿里音乐集团成立,高晓松出任董事长,宋柯出任 CEO。

2015 年 7 月 8 日,国家版权局下发《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要求各网络音乐服务商应于 7 月 31 日前将未经授权传播的音乐作品全部下线。

阿里音乐也迫于版权政策下架了百万首无版权歌曲,当时宋柯就公开表示过,「我们不可能有两个播放器,应该有一个平台会做另外的事情。」

2016 年 4 月,阿里音乐将天天动听升级改造为「阿里星球」,定位泛娱乐粉丝交互平台。当时由于改变太大,激起了巨大争议,官方甚至一度清空 App Store 商店里的用户评论和评分。

2016 年底,阿里星球宣布停止音乐播放服务,全面剔除天天动听的原有功能。这意味着曾经红极一时的天天动听成为了过去式,「听了个寂寞」。

最意外:阿里「干儿子」易果生鲜进入破产重组

易果生鲜,是阿里和苏宁共同投资的,也是阿里新零售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2017 年 8 月,天猫宣布向上海易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投资 3 亿美元,意在借助易果生鲜安鲜达冷链物流,加强天猫超市的生鲜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

但在 2018 年 12 月,阿里巴巴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时,将易果生鲜负责的天猫超市生鲜运营转交给盒马。易果生鲜则进一步强化数字驱动的生鲜全产业链协作平台的定位,为包括盒马、大润发、饿了么在内的阿里生态内新零售、新餐饮服务。

从 C 端转向 B 端,易果生鲜的转型之路可谓坎坷。

2019 年 12 月,易果生鲜旗下「我厨」官网和 APP 暂停服务,易果生鲜「安鲜达」则被传 2019 年 10 月底开始全面解散,大量员工于双 11 前夕办理离职手续并寻找出路,而上海易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也在 2019 年 12 月被上海长宁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 1411.02 万元。

根据澎湃新闻,易果生鲜于今年 10 月进入破产重组。公司前员工告诉记者:「易果生鲜在 C 端发展没达到预期,被盒马比下来了,转型做 B 端,也做不起来,尤其很重要的『安鲜达』冷链物流也没扶起来。易果生鲜和天猫最重要的关系是天猫超市生鲜区,这块 GMV 应该未达到预期,后来直接关掉了。」

当然,还有最经典也是被媒体/自媒体说得最多的的大败笔——中国雅虎。

雅虎是古早互联网时期的一个传奇,但它的没落也是教科书式的,在此不再赘述。2005 年,阿里巴巴宣布收购中国雅虎全部资产,这笔收购并不单纯,双方真实目的被掩盖在投资交易之下——阿里急需融资,可以得到雅虎 10 亿美元投资,同时马云希望利用雅虎的搜索技术,为淘宝提供流量;而杨致远则想把一个大包袱甩出去。

同时,雅虎置换阿里巴巴集团 40% 的股份,雅虎等于以换股的方式投资了阿里。而这笔投资款的一半在 2011 年已经涨到了 76 亿美元,被阿里巴巴回购。

这笔投资也是阿里历史上第一笔公开的投资,最后的结果只能证明当时的淘宝无法依靠中国雅虎崛起,而阿里也救不了深陷困境的中国雅虎。

当然,以上一些些项目的死亡是一些因素综合导致的,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疫情)、政策(音乐版权)、市场竞争、项目本身的发展及内部管理等,很难完全归咎于阿里。

不过,阿里在投资并购时也展示了一贯以来强势的行事作风,尤其是对于阿里收购的项目来说——很多时候表现的更以服务阿里体系为主导,对于项目的自身发展限制颇多,为此也招来了各种黑。而美团也是在这种情况下顶住压力与阿里正面硬刚:2011 年阿里投资美团网 B 轮,但美团并不愿屈居于阿里之下,而是极力谋求独立发展,后来在电影票务、外卖等业务上与阿里展开了拉锯战,如今美团的市值已达到 1.6 万亿港元。

来源:IT桔子(itjuzi521)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