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大选后的美国,会如何与世界相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大选后的美国,会如何与世界相处?

无论是因为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意识形态鸿沟还是个人风格不同,特朗普与拜登在对待盟友、对手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方面都将有明显差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安晶

在回顾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以来取得的成绩时,特朗普竞选网站用了一句话总结:“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特朗普总统始终为美国人民贯彻着‘美国优先’。”

打贸易战、接连“退群”、威胁北约成员国、为军费施压韩日、与欧洲盟友摩擦不断,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特朗普用实际行动为单边主义和时常带有个人外交色彩的“美国优先”做出注解。

而对于美国应该在国际舞台上留下什么样的形象,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

拜登竞选网站描述到,拜登的外交政策理念是重塑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受各国尊敬的领导者”形象、推广美国价值观,“再一次让美国坐上主位,带领全球应对最迫切的挑战”。

无论是因为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意识形态鸿沟还是个人风格不同,特朗普与拜登在对待盟友、对手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方面都将有明显差异。

如果特朗普拿下连任,得到选举结果证明的 “美国优先”势必将进一步加深。而一旦拜登胜选,美国将如何被重塑?美国与世界的关系又将如何演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与盟友:亲密还是疏离?

过去四年,从拒绝与德国总理默克尔握手到与法国总统马克龙握手时暗较手劲,特朗普与欧洲领导人的关系无法用其乐融融来形容。

在“美国优先”原则下,一旦认定美国吃亏,特朗普对传统欧洲盟友也毫不手软:向欧盟发起贸易战、威胁退出北约、制裁从俄罗斯到德国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从德国撤军、不顾盟友反对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和伊核协议。

在美国频频向“友军”出手时,默克尔和马克龙站到了反抗队伍最前沿。默克尔警告欧洲或需要重新思考与美国的关系,马克龙则提议建立欧洲军,以摆脱在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

皮尤研究所今年9月的民调显示,美国13个盟友和伙伴国对美国的喜爱度跌至历年来最低,认为特朗普能在国际事务上做出正确选择的受访者占比最高不超过25%。

修复和加深与盟友的关系,恰恰是拜登提出的外交政策重点之一。拜登竞选网站称:“从拜登政府第一天开始,其他国家将再次有理由相信和尊重美国总统说的话。”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郭宪纲对界面新闻表示,如果拜登当选,处理好美国与盟友的关系将成为他的第一要务。面对北约成员国时,美国不会继续就国防开支问题对其他国家步步紧逼;在重大问题上,比如从阿富汗撤军,美国会事先与盟友商量以赢得盟友的信任。

但他同时认为,就算美国改善与盟友的关系,也无法改变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作为其中一极的欧洲,已经更强烈意识到美国“不能统揽世界”,因此需要逐步加强自己的实力。

虽然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因为英国脱欧、新冠疫情而受挫,但“现在看来一体化还将继续,而继续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方面,也表现在国防方面”。郭宪纲预测,自强、自立将是欧洲今后总的发展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刘卫东则指出,历史上,欧洲一直试图实现平衡,在对抗苏联的同时不要过度依赖美国,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尝试过这条路。

刘卫东对界面新闻表示,德法提出建立欧洲军主要是针对特朗普施压所作出的反应。目前看,就算欧洲军成立,也无法达到美军直接跟俄罗斯对峙的能力;而欧洲军中“谁来当领导者”势必将引起内耗。

在他看来,一旦拜登上台后展现了继续保卫欧洲的决心,德法想成立欧洲军的“动力”就会随之下降。

除传统势力范围欧洲之外,在中东地区,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是美国的关键盟友。上任后,特朗普对以色列和沙特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亲密。

在巴以问题上,美国绕过联合国背书的“两国方案”直接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把美国大使馆迁到耶路撒冷;在叙利亚,美国承认戈兰高地为以色列领土,以色列还特地将一处犹太人定居点命名为“特朗普高地”;以色列的游说也是促成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因素之一。

对石油美元体系支柱伙伴沙特,特朗普在刚上任访问时就宣布达成1100亿美元的军售大单,为美国史上最大规模军售协议。之后10年,协议金额可能扩大到3500亿美元。一方面,沙特购买巨额美国军火、协助美国遏制伊朗;另一方面,美国对沙特在也门的战争源源不断提供支持,特朗普本人也一直回避就沙特记者卡舒吉遇害惨案问责沙特王储。

郭宪纲和刘卫东都预测,对于以色列和沙特这两个关键盟友,就算拜登上台,美国也不会改变其支持的大方向,仅会对特朗普时期的具体政策做出调整。

郭宪纲认为,在巴以问题上,特朗普对以色列的偏袒“走得很远”,但拜登上台后“美国也不大可能把驻以色列大使馆迁回特拉维夫”。拜登可能施压的是犹太人定居点的修建问题,要求以色列停建定居点。

刘卫东指出,巴以和平协议是在民主党总统克林顿的见证下签署的,因此民主党人依然希望贯彻传统,维持中东地区稳定。虽然民主党人与犹太人的关系更坚定,但拜登上台后,在国际舞台上不会表现出特意偏袒某一方。

至于美国与沙特的关系,在刘卫东看来,特朗普之所以如此表现还是以功利为目的:“我就是要让你买我的武器,所以你干了伤天害理、违反普世价值观的事情,我也不吭声。”

拜登上台后,随着卡舒吉案被世人淡忘,美国更可能与沙特维持“职业化关系”:“你继续发挥你的地区作用,我该给你卖武器还是卖武器。”

关于特朗普对盟友的总体态度,刘卫东认为,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也就意味着盟友不优先,因此他在对中国等国施压同时也没有放过盟友。

除了欧洲和中东盟友外,对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曾与特朗普发生过冲突的盟友,拜登上台后“一定会进行更多合作协商”。在拜登的计划中,美国不应该独自面对国际争端,而是拉拢盟友与美国一起应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与对手:暧昧还是强硬?

在盖勒普2012年到2020年的民调中,俄罗斯先后三年被美国民众评为“头号敌人”。

当选美国总统之前,特朗普就不断释放想改善美俄关系的信号,还多次表达对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推崇。但“通俄门”调查、俄罗斯双面间谍斯克里帕尔在英国中毒案、美俄在中东和阿富汗的角斗,将特朗普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

特朗普前私人律师科恩在回忆录中称,特朗普对普京的推崇并非出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原因,而是为了赚钱:方便在俄罗斯做生意。

不管特朗普本人如何打算,在其任上,美国政府已经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制裁,包括俄罗斯到德国的“北溪2号”项目。

与此同时,美国增加了对波兰等俄罗斯欧洲邻国的军售,退出了当年与苏联签订的《中导条约》、启动退出《开放天空条约》进程。

而在2016年大选中经历过希拉里“邮件门”的民主党人一旦上台,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恶化已成为可预见的结果。

刘卫东指出,拜登在最新的采访中已经点明俄罗斯是美国最大威胁,中国则是最大竞争对手。

仅从首脑关系上,拜登与普京的关系“明显不如”特朗普与普京的关系。刘卫东认为,假如拜登上台,美国政府会对俄罗斯通过代理人在各地区的行动做出更强硬的回应,而不是目前特朗普采取的观望态度。

“但也仅限于回应,”他预测,“拜登不会试图对俄罗斯发动正面攻势。”

在郭宪纲看来,拜登上台后对俄罗斯更加强硬还有一个原因是“民主党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看重”。而随着美国改善与欧洲盟友的关系,对俄罗斯的围堵也会加剧。

除俄罗斯之外,伊朗也常年排在盖勒普民调的美国“头号敌人”前三。

自当选总统之前,奥巴马政府达成的伊核协议就遭到特朗普猛攻。退出伊核协议成为了特朗普顺应共和党强硬派和以色列、打压奥巴马政绩、影响国际油价的完美工具。

在前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为代表的鹰派人物推动下,伊朗被塑造为美国在中东的头号敌人。两国一度走到战争边缘。

暗杀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全面重启制裁、在中东建立遏制伊朗联盟,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伊朗重新谈判或者完成政权更迭,成为了美国对伊朗政策的主调。

在美伊紧张关系升级的情况下,伊朗将于明年举行总统大选。鉴于美国的强硬姿态,伊朗强硬派上台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但为了遏制对手而让美国直接卷入一场新战争,不符合特朗普当初的竞选承诺。

在宣布打击“伊斯兰国”战争胜利后,为国内选票考虑,特朗普在不与盟友和军方商量的情况下突然宣布从叙利亚和阿富汗撤军,引爆了美军高层的不满和防长马蒂斯的辞职。

军方的力量最终扑灭了特朗普从战争热点地“全部撤军”的想法。目前,美军留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士兵总数有约9000到1万人,仅略低于奥巴马任期结束时的水平。

与此同时,美国在卡塔尔、巴林、科威特等中东国家军事基地的驻军人数并没有明显变化。自从暗杀苏莱曼尼后,美国还向中东地区增派了数千士兵。

至于从德国撤出的1.2万士兵,其中约5600人将转移到波兰、比利时等国,继续威慑俄罗斯。而一旦特朗普没能在11月的大选中连任,撤军计划将出现变数。

刘卫东认为,拜登的外交政策原则是回到奥巴马时代。如果拜登当选,在对伊朗的政策上,他会争取“让伊核协议回归到原来的状态,安抚伊朗之后,避免美国与其正面对抗”。从伊朗角度来看,也更愿意与“民主党政府”打交道。

郭宪纲则指出,由于伊朗伊斯兰革命时期的美国人质危机,美国与伊朗之间的敌视状态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因此美国遏制伊朗的政策也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尽管拜登上台后很可能重返伊核协议、两国的关系将有所缓和,但为遏制伊朗,美国将继续保留在海湾地区的驻军并依靠伊拉克、沙特等海湾国家“来平衡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

在军事部署上,刘卫东认为,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的战略重点并非消灭极端分子,而是通过协助当地政府,让各国自行控制恐怖主义蔓延。所以即便拜登上位,“也不会再向相关国家大规模增兵”,而是通过军事顾问、提供培训来确保当地反恐局势的稳定。

刘卫东还表示,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他们的重点都不在军事,而是靠经济振兴美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与“众人”:单边还是多边?

在特朗普任上,美国“退群”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协定》、伊核协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中导条约》、世界卫生组织、《开放天空条约》,还威胁考虑退出世界贸易组织、北约和《美韩自贸协定》。

其中,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将于今年美国总统选举后的11月4日生效。与伊核协议类似,美国加入《巴黎协定》也是奥巴马的政绩之一。拜登已经放话,如果自己当选,美国将重新加入《巴黎协定》。

接连退出国际组织的特朗普政府已被视为单边主义代表;作为对抗,德国和法国专门组建了“多边主义联盟”,以继续促进全球合作。

郭宪纲指出,拜登和特朗普对待国际组织的不同态度不仅仅是个人风格问题,更主要是民主党和共和党理念上的差异。

在民主党看来,“国际法和国际组织对于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很重要”。比如联合国是美国民主党总统罗斯福力推下成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的国际联盟也是民主党总统威尔逊最先提出的。

但对于共和党而言,国际组织对于维护美国利益并没有大用处,“只有军事力量才是唯一有效的手段”。例如在小布什时期,美国退出了《京都议定书》;共和党上台时美国经常拖欠联合国会费,“民主党上台后就负责补交”。

郭宪纲预测,如果拜登上台,除了巴黎气候协定,美国也将重返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

另一个因素则是,特朗普上台后“逢奥巴马必反”;相应的,如果拜登上台也会“逢特朗普必反”。

刘卫东认为,如果拜登上台美国重返国际组织还有一个考虑:美国的退出将给其他国家发挥领导力提供空间,实际上在伤害美国利益。

重新加入国际组织后,“在美国看重的问题上比如气候变化”,美国可能会积极与中国等国展开合作。但在世贸组织的争端处理机制等问题上,美国可能继续选择“对抗”。

对于美国今后将在世界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拜登的竞选团队已经做出说明:“世界无法自己为自己规划。有明确目标和清晰战略支持的美国领导力是有效应对全球挑战的必要条件。”

郭宪纲认为,在对意识形态的重视程度上,共和党和民主党有明显区别。

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共和党是视情况而定,“以人权为例,民主党是将其作为目的,但共和党只是将其作为手段”。他特别提到,两伊战争中美国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时,共和党里根政府就为了给尼加拉瓜反政府军提供资金以及换取人质,搁置意识形态对立,与敌人伊朗做交易。

而如果拜登上台,美国将重新充当普世价值观全球推广者,更频繁在人权问题上做文章。

但郭宪纲表示,即便美国想继续在全球扮演领头羊角色,随着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在干预他国的人权等问题上,美国将遭遇更大的反弹和阻碍。

刘卫东则指出,虽然美国正在遭遇新冠疫情打击,但其遭受的损失主要是因为政府对疫情的不重视,“并非没有能力”,“美国的底子和体制本身依然健全”。他认为,新冠疫情并没有成为美国的临界点,而无论谁赢得美国大选,“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还将持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大选后的美国,会如何与世界相处?

无论是因为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意识形态鸿沟还是个人风格不同,特朗普与拜登在对待盟友、对手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方面都将有明显差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安晶

在回顾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以来取得的成绩时,特朗普竞选网站用了一句话总结:“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特朗普总统始终为美国人民贯彻着‘美国优先’。”

打贸易战、接连“退群”、威胁北约成员国、为军费施压韩日、与欧洲盟友摩擦不断,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特朗普用实际行动为单边主义和时常带有个人外交色彩的“美国优先”做出注解。

而对于美国应该在国际舞台上留下什么样的形象,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

拜登竞选网站描述到,拜登的外交政策理念是重塑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受各国尊敬的领导者”形象、推广美国价值观,“再一次让美国坐上主位,带领全球应对最迫切的挑战”。

无论是因为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意识形态鸿沟还是个人风格不同,特朗普与拜登在对待盟友、对手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方面都将有明显差异。

如果特朗普拿下连任,得到选举结果证明的 “美国优先”势必将进一步加深。而一旦拜登胜选,美国将如何被重塑?美国与世界的关系又将如何演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与盟友:亲密还是疏离?

过去四年,从拒绝与德国总理默克尔握手到与法国总统马克龙握手时暗较手劲,特朗普与欧洲领导人的关系无法用其乐融融来形容。

在“美国优先”原则下,一旦认定美国吃亏,特朗普对传统欧洲盟友也毫不手软:向欧盟发起贸易战、威胁退出北约、制裁从俄罗斯到德国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从德国撤军、不顾盟友反对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和伊核协议。

在美国频频向“友军”出手时,默克尔和马克龙站到了反抗队伍最前沿。默克尔警告欧洲或需要重新思考与美国的关系,马克龙则提议建立欧洲军,以摆脱在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

皮尤研究所今年9月的民调显示,美国13个盟友和伙伴国对美国的喜爱度跌至历年来最低,认为特朗普能在国际事务上做出正确选择的受访者占比最高不超过25%。

修复和加深与盟友的关系,恰恰是拜登提出的外交政策重点之一。拜登竞选网站称:“从拜登政府第一天开始,其他国家将再次有理由相信和尊重美国总统说的话。”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郭宪纲对界面新闻表示,如果拜登当选,处理好美国与盟友的关系将成为他的第一要务。面对北约成员国时,美国不会继续就国防开支问题对其他国家步步紧逼;在重大问题上,比如从阿富汗撤军,美国会事先与盟友商量以赢得盟友的信任。

但他同时认为,就算美国改善与盟友的关系,也无法改变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作为其中一极的欧洲,已经更强烈意识到美国“不能统揽世界”,因此需要逐步加强自己的实力。

虽然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因为英国脱欧、新冠疫情而受挫,但“现在看来一体化还将继续,而继续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方面,也表现在国防方面”。郭宪纲预测,自强、自立将是欧洲今后总的发展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刘卫东则指出,历史上,欧洲一直试图实现平衡,在对抗苏联的同时不要过度依赖美国,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尝试过这条路。

刘卫东对界面新闻表示,德法提出建立欧洲军主要是针对特朗普施压所作出的反应。目前看,就算欧洲军成立,也无法达到美军直接跟俄罗斯对峙的能力;而欧洲军中“谁来当领导者”势必将引起内耗。

在他看来,一旦拜登上台后展现了继续保卫欧洲的决心,德法想成立欧洲军的“动力”就会随之下降。

除传统势力范围欧洲之外,在中东地区,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是美国的关键盟友。上任后,特朗普对以色列和沙特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亲密。

在巴以问题上,美国绕过联合国背书的“两国方案”直接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把美国大使馆迁到耶路撒冷;在叙利亚,美国承认戈兰高地为以色列领土,以色列还特地将一处犹太人定居点命名为“特朗普高地”;以色列的游说也是促成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因素之一。

对石油美元体系支柱伙伴沙特,特朗普在刚上任访问时就宣布达成1100亿美元的军售大单,为美国史上最大规模军售协议。之后10年,协议金额可能扩大到3500亿美元。一方面,沙特购买巨额美国军火、协助美国遏制伊朗;另一方面,美国对沙特在也门的战争源源不断提供支持,特朗普本人也一直回避就沙特记者卡舒吉遇害惨案问责沙特王储。

郭宪纲和刘卫东都预测,对于以色列和沙特这两个关键盟友,就算拜登上台,美国也不会改变其支持的大方向,仅会对特朗普时期的具体政策做出调整。

郭宪纲认为,在巴以问题上,特朗普对以色列的偏袒“走得很远”,但拜登上台后“美国也不大可能把驻以色列大使馆迁回特拉维夫”。拜登可能施压的是犹太人定居点的修建问题,要求以色列停建定居点。

刘卫东指出,巴以和平协议是在民主党总统克林顿的见证下签署的,因此民主党人依然希望贯彻传统,维持中东地区稳定。虽然民主党人与犹太人的关系更坚定,但拜登上台后,在国际舞台上不会表现出特意偏袒某一方。

至于美国与沙特的关系,在刘卫东看来,特朗普之所以如此表现还是以功利为目的:“我就是要让你买我的武器,所以你干了伤天害理、违反普世价值观的事情,我也不吭声。”

拜登上台后,随着卡舒吉案被世人淡忘,美国更可能与沙特维持“职业化关系”:“你继续发挥你的地区作用,我该给你卖武器还是卖武器。”

关于特朗普对盟友的总体态度,刘卫东认为,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也就意味着盟友不优先,因此他在对中国等国施压同时也没有放过盟友。

除了欧洲和中东盟友外,对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曾与特朗普发生过冲突的盟友,拜登上台后“一定会进行更多合作协商”。在拜登的计划中,美国不应该独自面对国际争端,而是拉拢盟友与美国一起应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与对手:暧昧还是强硬?

在盖勒普2012年到2020年的民调中,俄罗斯先后三年被美国民众评为“头号敌人”。

当选美国总统之前,特朗普就不断释放想改善美俄关系的信号,还多次表达对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推崇。但“通俄门”调查、俄罗斯双面间谍斯克里帕尔在英国中毒案、美俄在中东和阿富汗的角斗,将特朗普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

特朗普前私人律师科恩在回忆录中称,特朗普对普京的推崇并非出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原因,而是为了赚钱:方便在俄罗斯做生意。

不管特朗普本人如何打算,在其任上,美国政府已经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制裁,包括俄罗斯到德国的“北溪2号”项目。

与此同时,美国增加了对波兰等俄罗斯欧洲邻国的军售,退出了当年与苏联签订的《中导条约》、启动退出《开放天空条约》进程。

而在2016年大选中经历过希拉里“邮件门”的民主党人一旦上台,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恶化已成为可预见的结果。

刘卫东指出,拜登在最新的采访中已经点明俄罗斯是美国最大威胁,中国则是最大竞争对手。

仅从首脑关系上,拜登与普京的关系“明显不如”特朗普与普京的关系。刘卫东认为,假如拜登上台,美国政府会对俄罗斯通过代理人在各地区的行动做出更强硬的回应,而不是目前特朗普采取的观望态度。

“但也仅限于回应,”他预测,“拜登不会试图对俄罗斯发动正面攻势。”

在郭宪纲看来,拜登上台后对俄罗斯更加强硬还有一个原因是“民主党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看重”。而随着美国改善与欧洲盟友的关系,对俄罗斯的围堵也会加剧。

除俄罗斯之外,伊朗也常年排在盖勒普民调的美国“头号敌人”前三。

自当选总统之前,奥巴马政府达成的伊核协议就遭到特朗普猛攻。退出伊核协议成为了特朗普顺应共和党强硬派和以色列、打压奥巴马政绩、影响国际油价的完美工具。

在前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为代表的鹰派人物推动下,伊朗被塑造为美国在中东的头号敌人。两国一度走到战争边缘。

暗杀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全面重启制裁、在中东建立遏制伊朗联盟,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伊朗重新谈判或者完成政权更迭,成为了美国对伊朗政策的主调。

在美伊紧张关系升级的情况下,伊朗将于明年举行总统大选。鉴于美国的强硬姿态,伊朗强硬派上台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但为了遏制对手而让美国直接卷入一场新战争,不符合特朗普当初的竞选承诺。

在宣布打击“伊斯兰国”战争胜利后,为国内选票考虑,特朗普在不与盟友和军方商量的情况下突然宣布从叙利亚和阿富汗撤军,引爆了美军高层的不满和防长马蒂斯的辞职。

军方的力量最终扑灭了特朗普从战争热点地“全部撤军”的想法。目前,美军留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士兵总数有约9000到1万人,仅略低于奥巴马任期结束时的水平。

与此同时,美国在卡塔尔、巴林、科威特等中东国家军事基地的驻军人数并没有明显变化。自从暗杀苏莱曼尼后,美国还向中东地区增派了数千士兵。

至于从德国撤出的1.2万士兵,其中约5600人将转移到波兰、比利时等国,继续威慑俄罗斯。而一旦特朗普没能在11月的大选中连任,撤军计划将出现变数。

刘卫东认为,拜登的外交政策原则是回到奥巴马时代。如果拜登当选,在对伊朗的政策上,他会争取“让伊核协议回归到原来的状态,安抚伊朗之后,避免美国与其正面对抗”。从伊朗角度来看,也更愿意与“民主党政府”打交道。

郭宪纲则指出,由于伊朗伊斯兰革命时期的美国人质危机,美国与伊朗之间的敌视状态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因此美国遏制伊朗的政策也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尽管拜登上台后很可能重返伊核协议、两国的关系将有所缓和,但为遏制伊朗,美国将继续保留在海湾地区的驻军并依靠伊拉克、沙特等海湾国家“来平衡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

在军事部署上,刘卫东认为,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的战略重点并非消灭极端分子,而是通过协助当地政府,让各国自行控制恐怖主义蔓延。所以即便拜登上位,“也不会再向相关国家大规模增兵”,而是通过军事顾问、提供培训来确保当地反恐局势的稳定。

刘卫东还表示,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他们的重点都不在军事,而是靠经济振兴美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与“众人”:单边还是多边?

在特朗普任上,美国“退群”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协定》、伊核协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中导条约》、世界卫生组织、《开放天空条约》,还威胁考虑退出世界贸易组织、北约和《美韩自贸协定》。

其中,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将于今年美国总统选举后的11月4日生效。与伊核协议类似,美国加入《巴黎协定》也是奥巴马的政绩之一。拜登已经放话,如果自己当选,美国将重新加入《巴黎协定》。

接连退出国际组织的特朗普政府已被视为单边主义代表;作为对抗,德国和法国专门组建了“多边主义联盟”,以继续促进全球合作。

郭宪纲指出,拜登和特朗普对待国际组织的不同态度不仅仅是个人风格问题,更主要是民主党和共和党理念上的差异。

在民主党看来,“国际法和国际组织对于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很重要”。比如联合国是美国民主党总统罗斯福力推下成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的国际联盟也是民主党总统威尔逊最先提出的。

但对于共和党而言,国际组织对于维护美国利益并没有大用处,“只有军事力量才是唯一有效的手段”。例如在小布什时期,美国退出了《京都议定书》;共和党上台时美国经常拖欠联合国会费,“民主党上台后就负责补交”。

郭宪纲预测,如果拜登上台,除了巴黎气候协定,美国也将重返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

另一个因素则是,特朗普上台后“逢奥巴马必反”;相应的,如果拜登上台也会“逢特朗普必反”。

刘卫东认为,如果拜登上台美国重返国际组织还有一个考虑:美国的退出将给其他国家发挥领导力提供空间,实际上在伤害美国利益。

重新加入国际组织后,“在美国看重的问题上比如气候变化”,美国可能会积极与中国等国展开合作。但在世贸组织的争端处理机制等问题上,美国可能继续选择“对抗”。

对于美国今后将在世界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拜登的竞选团队已经做出说明:“世界无法自己为自己规划。有明确目标和清晰战略支持的美国领导力是有效应对全球挑战的必要条件。”

郭宪纲认为,在对意识形态的重视程度上,共和党和民主党有明显区别。

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共和党是视情况而定,“以人权为例,民主党是将其作为目的,但共和党只是将其作为手段”。他特别提到,两伊战争中美国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时,共和党里根政府就为了给尼加拉瓜反政府军提供资金以及换取人质,搁置意识形态对立,与敌人伊朗做交易。

而如果拜登上台,美国将重新充当普世价值观全球推广者,更频繁在人权问题上做文章。

但郭宪纲表示,即便美国想继续在全球扮演领头羊角色,随着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在干预他国的人权等问题上,美国将遭遇更大的反弹和阻碍。

刘卫东则指出,虽然美国正在遭遇新冠疫情打击,但其遭受的损失主要是因为政府对疫情的不重视,“并非没有能力”,“美国的底子和体制本身依然健全”。他认为,新冠疫情并没有成为美国的临界点,而无论谁赢得美国大选,“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还将持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