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春晓
“我身边很多人都不知道今晚是双11,0点开抢。”11月1日0点开启,双11的第一波高潮比往年提早了10天。然而,就在活动开启的几小时前,某化妆品品牌创始人对青眼说了这样一番话。
事实上,相比以往对销售额和排名的疯狂,本土美妆品牌们确实越来越冷静和克制,这或许也反映出,比起一时的快感,品牌们更在意健康、良性的内源性增长。
雅诗兰黛/完美日记们霸榜,双11没有惊喜
每年的“双11”都是电商人的狂欢日,进入到第12个年头,今年天猫也来了点不一样的。最直接的,拉长战线,自10月21日正式开启预售,分为两波售卖期进行,11月1日-3日为第一波支付高峰,11月11日为第二波,就这样“光棍节”成了“双节棍”,今年双11也莫名地多了3天。
在这场电商大战中,美妆品牌历来话题度爆棚。11月1日活动开启半小时,完美日记、薇诺娜在天猫平台争相破亿,其中,完美日记成为双11首个破亿的天猫彩妆品牌,而薇诺娜超去年双11总销售额。天猫数据还显示,不到2小时,欧莱雅、雅诗兰黛、兰蔻、百雀羚等100个品牌率先迈入“亿元俱乐部”,美妆品牌贡献颇丰。另一边,京东美妆品牌TOP10显示,巴黎欧莱雅、兰蔻、OLAY、SK-II等外资品牌占比过半。
天猫数据
京东数据
对于这一数据结果,可以说是不足为奇。这几年的双11,国际美妆品牌几乎都放下了身段,全身心投入战斗,今年受疫情影响,国际美妆品牌漂亮的业绩报表更是离不开中国市场,所以也能明显感觉到这些品牌加大了投入力度,5折的雅诗兰黛、3折的Whoo后……在折上折、买一送一等各种优惠政策的刺激下,消费者无不为大牌们折腰。
另外,由于常驻线上,对平台动销节奏和流量都拿捏得死死的,丰厚的资源优势,凭着独特的风格卖点,诸如完美日记、花西子、三谷、珂拉琪等越来越多新品牌在双11冒头,大量品牌用极短时间火速打破记录,销售额呈指数增长。
但不管怎么说,从国际美妆品牌霸榜双11,到新锐品牌冒尖,双11早已没有了悬念和惊喜。
双倍快乐,快乐了谁?
对于今年双11,有人评价是“两次爆发,双倍快乐”。不过,从组队“盖楼”到全员“撸猫”,电商平台换汤不换药地变换着的游戏规则,消费者似乎已经感受不到多少买买买的快感。不少消费者发出感慨“玩法规则太复杂”“价格没便宜多少”“今年双11买了个寂寞”。
而当所有直播主播都喊出“全网最低价”,不断地杀价,也在稀释品牌的价值。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很多品牌参与双11也是玩了个“寂寞”,个中得失只有自己知道。那么,对于今年的两个双11,于本土美妆品牌而言,是蜜糖还是负担?
线上回血,线下割肉。每年双11,不仅是平台与平台间、品牌与品牌之间的较量,还是品牌与代理商以及门店之间的相互博弈。往往线上有多狂热,线下就有多冷清,所以门店对于双11不说恨之入骨,大都也是爱不起来的。今年双11刚开启预售的那几天,就有业内人士发出感慨,“双11前后10天店内没生意,这是必然的结果。”四川金甲虫连锁店创始人刘船高预估双11之后,实体店的生意会很糟糕,并且大概会延续三个月左右。“对那些依赖实体店渠道且现金储备不太好的中小化妆品品牌,可能是灭顶之灾。”
安徽弘方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峰在接受青眼采访时也表示,双11这种活动多了,会进一步透支线下渠道资源。“因为整个价格体系被破坏了,线上卖的很便宜,消费者自然会选择去线上买”。广东盈庄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华盟则直接表明立场,“不希望有更多的双11。”
被割裂的平台,被消耗的品牌。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仅李佳琦、薇娅两大主播在双11预售累计GMV就接近80亿,因此有人说头部主播、MCN机构是受益最多的一方之一。不过,多位业内人士也表示了担忧,一方面是天猫、京东、拼多多,以及抖音快手各大平台群雄逐鹿,平台已是四分五裂,流量成本急剧上升,品牌商和上游供应链利润都被压缩;另一方面,直播间的价格总是跌穿底价,仿佛每天都在过“双11”,整个行业的价格体系几乎已经乱套,品牌价值也在被一点点稀释。
当促销节越来越多,价格持续走低,在直播行业欠规范的前提下,“双11”的影响也就大打折扣了。
多方共赢才是最佳商业形态。当然,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青眼采访时也肯定了今年双11分2个售卖期的做法,能减轻商家们的备货压力,以更精准地预算库存。同时,消费者也能从中获利,以实惠的价格享受到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借用丽人丽妆董事长黄韬的话来说,一个商业要持续经营下去,一定要争取多方共赢的局面出现。未来的双11也好,任何大促也好,势必都要将各方利益考虑其中。
不要浪费每一场“双11”
不可否认的是,当消费者的注意力都被双11拉走,在这个消费集中爆发的日子,正是品牌供应链与服务能力的一次大练兵,也是品牌刷新业绩和展现价值的良机。所以表面上看,今年传统美妆品牌声量小了不少,以至于给人一种都不参与双11的错觉,但实际上,从自然堂、丸美、百雀羚等本土品牌启用新代言人、发布创意广告视频等一系列动作来看,认真对待每一场“双11”,品牌们已是心照不宣。
不过,他们也深知品牌不是一天或是一年的生意,不背弃传统渠道,线上线下齐头并进,以追求更长远的生意显得更重要。譬如伽蓝集团,在双11前夕,自然堂正式启动一盘货新模式,即将线上及线下所有渠道的产品库存打通,统一进行仓储物流管理。此举看似与双11没有直接关系,却不可谓不是深谋远虑。
据了解,林清轩预计今年双11新增业绩主要来自天猫和新开线下门店。线下能与线上同频共振,离不开品牌创始人孙来春年初的一个决定。在今年疫情最艰苦的2月,孙来春所想与所做不是独善其身,而是以身示范鼓舞门店直播自救。用孙来春自己的话来就是,坚持价值和长期主义的品牌才能从中受益。
不仅仅是伽蓝、林清轩,保持着对实体的敬畏,上海家化、丸美、伊贝诗、林清轩、樊文花、柏氏……概莫如是。樊文花品牌中心负责人张昕在接受青眼采访时介绍,品牌今年取消了买一送一的打折促销活动,而是针对新客和老客这两种不同客户群体,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套餐,其目的就是为了突出线下门店的专业服务和肌肤问题的改善。
小蜜坊Binny创始人朱向兵也表示依然看好实体。他认为,实体利用好它的每一个据点,做好私域社群的运营,充分调动“人货场”,价值将是无穷的。他也提到,线下与线上在同一水平线上公平竞争,持续稳定的价格体系是必须的。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市场官董本洪说,双11的意义远超简单的数字增长,更多的是创新模式的沉淀。不难看出,线下、电商、直播,市场渠道逐渐碎片化的同时,也在加速渗透,相互融合。品牌角逐的力量不再只放在线上,能证明品牌实力的也不只是一场双1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