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退补”事件雪上加霜 深康佳预计2015年是史上最大亏损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退补”事件雪上加霜 深康佳预计2015年是史上最大亏损年

深康佳A预计2015年度将亏损12亿至14亿元之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被要求退回高效节能家电补贴让本已经亏损严重的深康佳A(000016.SZ)雪上加霜。

1月22日,深康佳A发布公告表示,公司预计2015年度将亏损12亿至14亿元之间,这将成为这家公司有史以来亏损最为严重的一年,而2014年公司盈利5262.35万元。

梳理深康佳A财报发现,自2006年以来,公司尚未出现年度亏损记录。不过,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深康佳A自2011年度便陷入了亏损境地,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1年-201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12亿元、-5409万元、-6901万元、-4.75亿元。

2015年度深康佳A再次面临巨额亏损已成定局,这也将是深康佳A扣非净利润连续第五年爆出亏损,而且亏损额度将为历年之最。

去年10月中旬,深康佳A发布了2015年前三季度的业绩预告。此前公司预计,截至2015年9月30日,前三季度将亏损8.3亿元至8.8亿元。

其中仅第三季度当季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就高达5.3亿-5.8亿元。2014年全年,深康佳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亏损额才4.75亿元。

深康佳A认为,造成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共有三点。其中一点是因为当地财政部门要求退回中央高效节能家电推广补贴资金。

“本公司需要退回8996万元节能补贴资金,并产生无法收回的账面应收国家节能补贴资金净额1.32亿元,上述事项将相应减少本公司前三季度合并报表利润总额为2.22亿元。”深康佳A公告表示。

截至目前,共有包括深康佳A、四川长虹、创维数码、TCL集团四家家电上市公司披露了被要求退回高效节能家电补贴的消息。财报显示,创维数码以及TCL集团仍保持盈利。而四川长虹三季度报显示,公司亏损已经高达4.95亿元。在上述四家要求退回补贴资金上市公司中,当属四川长虹金额最为巨大。根据披露,四川长虹需退回已经收到的补贴资金4.39亿元,同时还有9430.50万元应收补贴资金也无法收回。如果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四川长虹年度亏损数额或也将高达十亿元。

扣除计提坏账准备资金之后,四川长虹应收账面补贴资金是7974.93万元,还需要退回收到的补贴资金4.39亿元,二者合计高达5.19亿元。

“上述事项将相应减少本公司2015年度合并报表利润总额为5.19亿元。”四川长虹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已经亏损4.95亿元,如果扣除2亿多元的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四川长虹前三季度的亏损额度将高达7.1亿元。

“对清算结果存有异议,正在和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四川长虹公告称。如果高达5.19亿元的补贴资金无法挽回,四川长虹2015年度的全年亏损或将接近10亿元,十年以来的首度亏损就如此数额巨大,这显然是市场难以接受的。

而TCL集团公告披露,公司子公司广州数码乐华科技有限公司被要求退回高效节能家电推广财政补贴资金572万元。

“此外,截至目前,本公司仍有垫付给消费者的平板电视、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补贴资金合计约2.39亿元未收到。”TCL集团公告称。

与四川长虹一样,TCL集团对此也表达了对于清算结果的异议,并表示将“暂不退还相关款项,也暂不进行相关账务处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四川长虹表示正在与有关部门沟通,但是就在1月初,公司已经将9430.5万元的应收补贴资金进行了坏账核销。

“补贴资金什么时间退回或许有商量余地,但是从长虹的会计处理看,应收补贴资金想要回难度较大。”有市场人士认为。相比四川长虹9430.5万元的应收补贴资金,TCL集团的应收补贴资金却高达2.39亿元。

不过,相对于深康佳A和四川长虹,此次退回补贴资金对于TCL集团并不至于伤筋动骨。公司预计2015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5亿元至26.5亿元之间,较去年同期下降17%-23%,如果补贴资金仍需退回,TCL集团的净利润同期降幅将扩大。

在这四家家电企业中,创维数码被要求退回总额是最少的一家。

其中,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深振创维RGB電子有限公司未收回应收补贴资金4322万元,被要求退回补贴资金6656万元。

非全资附属公司深圳市创维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收回的补贴资金是2892万元。二者合计共计1.38亿元。

与上述三家家电巨头两家巨额亏损、一家利润大幅下滑相比,创维数码则逆势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增长。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创维实现195.49亿港元(约合164.91亿元人民币)的营业额,同比增长5.8%。而净利润则为8.69亿港元(约合7.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

除深康佳A外,其余三家上市公司均表示了对清算结果的异议,并表示正与有关部门沟通。不过,截至目前,尚无一家上市公司披露最新进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退补”事件雪上加霜 深康佳预计2015年是史上最大亏损年

深康佳A预计2015年度将亏损12亿至14亿元之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被要求退回高效节能家电补贴让本已经亏损严重的深康佳A(000016.SZ)雪上加霜。

1月22日,深康佳A发布公告表示,公司预计2015年度将亏损12亿至14亿元之间,这将成为这家公司有史以来亏损最为严重的一年,而2014年公司盈利5262.35万元。

梳理深康佳A财报发现,自2006年以来,公司尚未出现年度亏损记录。不过,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深康佳A自2011年度便陷入了亏损境地,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1年-201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12亿元、-5409万元、-6901万元、-4.75亿元。

2015年度深康佳A再次面临巨额亏损已成定局,这也将是深康佳A扣非净利润连续第五年爆出亏损,而且亏损额度将为历年之最。

去年10月中旬,深康佳A发布了2015年前三季度的业绩预告。此前公司预计,截至2015年9月30日,前三季度将亏损8.3亿元至8.8亿元。

其中仅第三季度当季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就高达5.3亿-5.8亿元。2014年全年,深康佳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亏损额才4.75亿元。

深康佳A认为,造成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共有三点。其中一点是因为当地财政部门要求退回中央高效节能家电推广补贴资金。

“本公司需要退回8996万元节能补贴资金,并产生无法收回的账面应收国家节能补贴资金净额1.32亿元,上述事项将相应减少本公司前三季度合并报表利润总额为2.22亿元。”深康佳A公告表示。

截至目前,共有包括深康佳A、四川长虹、创维数码、TCL集团四家家电上市公司披露了被要求退回高效节能家电补贴的消息。财报显示,创维数码以及TCL集团仍保持盈利。而四川长虹三季度报显示,公司亏损已经高达4.95亿元。在上述四家要求退回补贴资金上市公司中,当属四川长虹金额最为巨大。根据披露,四川长虹需退回已经收到的补贴资金4.39亿元,同时还有9430.50万元应收补贴资金也无法收回。如果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四川长虹年度亏损数额或也将高达十亿元。

扣除计提坏账准备资金之后,四川长虹应收账面补贴资金是7974.93万元,还需要退回收到的补贴资金4.39亿元,二者合计高达5.19亿元。

“上述事项将相应减少本公司2015年度合并报表利润总额为5.19亿元。”四川长虹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已经亏损4.95亿元,如果扣除2亿多元的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四川长虹前三季度的亏损额度将高达7.1亿元。

“对清算结果存有异议,正在和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四川长虹公告称。如果高达5.19亿元的补贴资金无法挽回,四川长虹2015年度的全年亏损或将接近10亿元,十年以来的首度亏损就如此数额巨大,这显然是市场难以接受的。

而TCL集团公告披露,公司子公司广州数码乐华科技有限公司被要求退回高效节能家电推广财政补贴资金572万元。

“此外,截至目前,本公司仍有垫付给消费者的平板电视、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补贴资金合计约2.39亿元未收到。”TCL集团公告称。

与四川长虹一样,TCL集团对此也表达了对于清算结果的异议,并表示将“暂不退还相关款项,也暂不进行相关账务处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四川长虹表示正在与有关部门沟通,但是就在1月初,公司已经将9430.5万元的应收补贴资金进行了坏账核销。

“补贴资金什么时间退回或许有商量余地,但是从长虹的会计处理看,应收补贴资金想要回难度较大。”有市场人士认为。相比四川长虹9430.5万元的应收补贴资金,TCL集团的应收补贴资金却高达2.39亿元。

不过,相对于深康佳A和四川长虹,此次退回补贴资金对于TCL集团并不至于伤筋动骨。公司预计2015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5亿元至26.5亿元之间,较去年同期下降17%-23%,如果补贴资金仍需退回,TCL集团的净利润同期降幅将扩大。

在这四家家电企业中,创维数码被要求退回总额是最少的一家。

其中,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深振创维RGB電子有限公司未收回应收补贴资金4322万元,被要求退回补贴资金6656万元。

非全资附属公司深圳市创维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收回的补贴资金是2892万元。二者合计共计1.38亿元。

与上述三家家电巨头两家巨额亏损、一家利润大幅下滑相比,创维数码则逆势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增长。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创维实现195.49亿港元(约合164.91亿元人民币)的营业额,同比增长5.8%。而净利润则为8.69亿港元(约合7.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

除深康佳A外,其余三家上市公司均表示了对清算结果的异议,并表示正与有关部门沟通。不过,截至目前,尚无一家上市公司披露最新进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