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两会】委员认为上海制造业仍存在三大短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两会】委员认为上海制造业仍存在三大短板

在25日上午召开的专题会议上,每位发言的委员只有8分钟时间发言,委员们争分夺秒抢发言。

图片来源:网络

在25日上午召开的专题会议上,每位发言的委员只有8分钟时间发言,委员们争分夺秒抢发言。

其中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经济运行处处长郑龙在发言时提到,“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重塑上海制造业,提出制造业占到上海GDP的25%。他为此感到振奋:“市委、市政府领导看到制造业发展对上海经济的支撑作用,也看到了制造业是可以大有作为,同时指出制造业面临很多的问题。”

同时,他指出制造业要发展还面临很多的问题和瓶颈,因此感觉有压力,“特别是去年8月份以来,我们采取了稳增长的措施,实际上只治标没治根,还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这恰恰是破解上海制造业发展难题的关键。”

郑龙认为,目前上海制造业存在三大短板。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短板: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昨天杨市长在市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上海科研投入占了全市的3.5%,3.5%的数字大还是小?上海全市GDP2.5万亿,从这个角度来看,3.5%就是大数不到900亿,华为去年的研发投入500亿左右。我感觉上海在科研创新方面,整个科研的量不少,但是质有待提高。如果我们不能体现科学突破,我们的产品还是同质化,上海制造业竞争力会进一步下降。”

他指出,第二个问题是如何看待资源环境的制约。资源环境的制约一方面阻碍发展,另一方面激励创新“我一直有个感觉,环保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土地资源可以通过高效集约使用实现更大的产出,怎么提升上海的土地利用率,需要研究。”

第三个短板则是全社会创新协同或者产业发展协同意识不强。“制造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确实不好,还有就是政府的能力所在,我自己感觉有很多政府部门对于资源环境的管理思维还是比较机械,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粗放。比如说煤,完全可以高效利用,也可以粗放利用,但差别很大。”

郑龙认为,上海制造业难题首先要梳理清楚以上问题,再逐一突破。

对此,他建议,第一,企业在创新发展中要发挥整合的作用;第二,坚持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上海的企业必须要掌握高端科技,比如上汽就有这个特点。去年上汽整个集团产值6000多亿,上汽的发展说明企业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该支持它走出去,这可能会影响上海的制造产业,但并不可怕。如果上海的企业具有产业的掌控力、核心竞争力、企业发展力,这部分企业走出去没有影响到上海,根在上海,树大叶茂向外发展。但是我们的价值体系、政府考核体系如何落实,制造业服务业如何总体考虑,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我认为是要考虑的。”

他的第三个建议是提高政府服务经济社会和科研发展的能力。

“过去更多是硬投资,我觉得在现在情况下要多考虑软服务,尤其是考虑大数据为社会服务。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缺乏信息的沟通和贯通,有时候信息是一种表象。信息经过加工和服务,才会发挥作用,而这方面我们是缺乏的,是不是可以通过大数据来推进?首先是政府政策的大数据梳理,可能会发现政府里面相对的不合理性和矛盾性,从而进行改善,来为企业与社会服务。第二个方面要促进科技信息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第三个方面要提倡社会的广泛服务。硅谷为什么好?个人做自己擅长,社会配套齐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两会】委员认为上海制造业仍存在三大短板

在25日上午召开的专题会议上,每位发言的委员只有8分钟时间发言,委员们争分夺秒抢发言。

图片来源:网络

在25日上午召开的专题会议上,每位发言的委员只有8分钟时间发言,委员们争分夺秒抢发言。

其中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经济运行处处长郑龙在发言时提到,“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重塑上海制造业,提出制造业占到上海GDP的25%。他为此感到振奋:“市委、市政府领导看到制造业发展对上海经济的支撑作用,也看到了制造业是可以大有作为,同时指出制造业面临很多的问题。”

同时,他指出制造业要发展还面临很多的问题和瓶颈,因此感觉有压力,“特别是去年8月份以来,我们采取了稳增长的措施,实际上只治标没治根,还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这恰恰是破解上海制造业发展难题的关键。”

郑龙认为,目前上海制造业存在三大短板。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短板: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昨天杨市长在市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上海科研投入占了全市的3.5%,3.5%的数字大还是小?上海全市GDP2.5万亿,从这个角度来看,3.5%就是大数不到900亿,华为去年的研发投入500亿左右。我感觉上海在科研创新方面,整个科研的量不少,但是质有待提高。如果我们不能体现科学突破,我们的产品还是同质化,上海制造业竞争力会进一步下降。”

他指出,第二个问题是如何看待资源环境的制约。资源环境的制约一方面阻碍发展,另一方面激励创新“我一直有个感觉,环保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土地资源可以通过高效集约使用实现更大的产出,怎么提升上海的土地利用率,需要研究。”

第三个短板则是全社会创新协同或者产业发展协同意识不强。“制造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确实不好,还有就是政府的能力所在,我自己感觉有很多政府部门对于资源环境的管理思维还是比较机械,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粗放。比如说煤,完全可以高效利用,也可以粗放利用,但差别很大。”

郑龙认为,上海制造业难题首先要梳理清楚以上问题,再逐一突破。

对此,他建议,第一,企业在创新发展中要发挥整合的作用;第二,坚持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上海的企业必须要掌握高端科技,比如上汽就有这个特点。去年上汽整个集团产值6000多亿,上汽的发展说明企业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该支持它走出去,这可能会影响上海的制造产业,但并不可怕。如果上海的企业具有产业的掌控力、核心竞争力、企业发展力,这部分企业走出去没有影响到上海,根在上海,树大叶茂向外发展。但是我们的价值体系、政府考核体系如何落实,制造业服务业如何总体考虑,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我认为是要考虑的。”

他的第三个建议是提高政府服务经济社会和科研发展的能力。

“过去更多是硬投资,我觉得在现在情况下要多考虑软服务,尤其是考虑大数据为社会服务。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缺乏信息的沟通和贯通,有时候信息是一种表象。信息经过加工和服务,才会发挥作用,而这方面我们是缺乏的,是不是可以通过大数据来推进?首先是政府政策的大数据梳理,可能会发现政府里面相对的不合理性和矛盾性,从而进行改善,来为企业与社会服务。第二个方面要促进科技信息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第三个方面要提倡社会的广泛服务。硅谷为什么好?个人做自己擅长,社会配套齐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