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盼望过年了,因为过年有好吃的,有好玩的,还有新衣服穿。
现在长大了,想要什么都可以自己去买,那时候不一样,完全受制于人,只有逢年过节,并且经父母同意的时候,才能满足自己小小的愿望。
自己的需求、渴望和内心底层涌动着的声音,从来都不被重视,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那时候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自己快点长大。
上了学以后,身上又多了一重枷锁,要好好学习,不能迟到,要听老师的话。
贪玩的时间少了,每天有大量的功课和作业需要完成。
家长和老师评判一个孩子,都有一个无比正确和统一的标准:成绩怎么样?
所有的孩子都在这个公认标准的尺度下被打分,被强制扣上优等生或差生的帽子,即便你有十万个不愿意。
如果你不幸被评为差生,你的老师,你的同学,甚至你的家长,都会以异样的眼光看你,都会认为是你这个人有问题,你贪玩,你调皮捣蛋,你是一个笨小孩,从没有人怀疑是标准的问题。
到了高中,这是青春期萌发的年代,也是人性被抑制、被扭曲最残暴的时期,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强制按在那张决定人生命运的薄薄的试卷上。
禁止迟到,禁止旷课,禁止恋爱,甚至禁止走出校门。除了学习之外,所有无关行为几乎全被禁止,这一切也都是基于一个无比正确而不容反驳的理由:为了你好!
记得班里有两个同学谈恋爱,被校方发现了,全校通报批评,声势搞得比对待杀人犯都大。
经历过炼狱般的高考,上了大学,总算过得轻松了一些,好在有了比较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虽然有时候要冒着被老师点名的风险。
记得那段时间,只要有空,我就会泡到图书馆里。这些书,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知道,原来人生不仅仅是分数,让我懂得,除了语文、数学、微积分、物理、化学、历史、政治之外,还有哲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每一个领域,都有划时代的人物,每一门学科,都有牛顿那样的大师。
思想的大门一旦被打开,就不可能再关上了。有时候我就在想,自己走上创业这条路,或许也是必然的,因为还没有参加工作,我就对朝九晚五的生活在内心产生了抵触。
曾经我给自己做过一个假设,假如有份工作,每个月的报酬是5K(10年前这样的工资待遇已经很不错了,大学刚毕业月工资基本也就1K元左右),自己能否任劳任怨踏实干一辈子?
我给自己的答案是:NO!
我不想自己的人生一眼就能看到头,我希望活出精彩,我想要挑战自己,我不想给生命留下遗憾。
我还渴望自由,渴望时间独立,渴望财务独立,我不愿再受制于任何人。
参加工作后,依然要受制于人,一切听从boss的安排,看领导的颜色行事,领导交代的工作,即便有无数个不愿意,也要爽快并且面带微笑地答应:“好的,我明白,请领导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后来自己创业当了小老板,手下也管理着几十号人,非但没有觉得时间自由,反而更加忙碌了。
压力也比原来更大了,天天琢磨着如何提高业绩,员工下个月的工资怎么发。虽然不需要看领导的脸色,但还是要受制于人,要看客户的脸色,毕竟自己和员工的一切开销,都要拜客户所赐,客户才是真正的贵人。
忧客户之所忧,急客户之所急,做客户之所想。
当老板其实很不易,看似高高在上,实则战战兢兢。
此时,才觉得,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都要对老板心存感恩,因为你的俸禄都是他给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板就是你的客户。
此时,也才明白,人生其实真的没有太多自由,我们自出生开始,都注定一直要受制于人。
我们不能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作为拒绝感恩的借口,因为即便你到别处,也逃不出受制于人的宿命,要知道,很多时候,老板也是身不由己。
现在才明白,原来小时候渴望的“自由”,原本就是不存在的。
过度的自由,只会以更大的不自由为代价。
我们努力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绝对自由,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在受制于人的社会大框架之下,顺势而为,让自己做的更好。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少一份抱怨,多一份豁达,少一些鲁莽,多一些从容。
或许这是一种被迫,一种妥协,一种无奈。
但也许是一种理智,一种大度,一种智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