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商业新观察 | 新世界宣布活化前皇都戏院 建构文化绿洲予皇都“重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商业新观察 | 新世界宣布活化前皇都戏院 建构文化绿洲予皇都“重生”

除了是活化建筑物躯壳,传承历史文化,更应是世代交融,为新世代打造属于他们的地标印记

新世界发展宣布,经过历时两年的强制拍卖法律程序,成功获得北角英皇道277至291号商住物业“皇都戏院大厦”的100%业权。一如之前承诺,集团会积极保育列为一级历史建筑、拥有68年历史的前皇都戏院部分,包括恢复当年戏院用途、保留天台——俗称“飞拱”、全球独一无二的抛物线型桁架设计,稍后将开展详细勘察现况及结构的工作,冀重现上世纪50年代的辉煌,以建构”文化绿洲”为目标,赋予皇都戏院的“二次生命”。

皇都戏院大厦由强拍获得业权至设计保育蓝图,都是由新世界集团自发主导,属香港最大型的私营主导保育戏院项目。 集团对保育前皇都戏院极为重视,68年前的前皇都戏院是供国际级表演的文艺地标,如已故的中国著名女高音费明仪、殿堂级歌星邓丽君等,都曾在此表演。68年后的今日,集团以建构“文化绿洲”为目标,盼望在内举办不同崭新的文化活动,升华沉睡已久的前皇都戏院。

新世界发展执行副主席兼行政总裁郑志刚表示:“保育除了是活化建筑物躯壳,传承历史文化,更应是世代交融,把当年的遗美,融合今天的睿智,为新世代打造属于他们的地标印记。”

云集中外精英团队 筹划保育发展方案

目前,集团已聘用中外精英保育团队,包括负责复修大馆的Purcell;  曾把伦敦逾150年历史的天然气储存槽“Gasholders London”,活化为住宅的英国著名建筑事务所WilkinsonEyre,以及曾参与雷生春、中电总部等保育项目的本地的创智建筑师(AGC),共同筹划保育发展方案。

保留天台桁架 “重光”戏院用途

皇都戏院是香港战后最古老的戏院建筑,天台桁架更是举世无双的独特设计;故在初步保育构思中,会保留整个戏院建筑及桁架,并让公众可进入天台,近距离观赏桁架;而自1997年皇都戏院结业后,戏院部分已改建为桌球室至今,集团将重新激活戏院用途,且赋予其新蕴,建构包括戏院用途的多功能展览空间。 而详细保育计划,将会在完成勘探,考虑各种因素后再作公布。

已收集逾百件皇都文物 助窥探当年原貌

前皇都戏院在过去68年间,已经历过多次改建,1995年的大火更令皇都不少地方已被废弃闲置。 因此,集团除了着手筹划保育发展方案,亦开展收集前皇都戏院的文物及口述历史,以完整保存有关戏院的文化及历史价值。 暂时已收集到约500件与皇都及北角一带有关的文物,包括放映机部分组件、戏院告示牌、当年与片商签订的协议等。

为了让公众更了解前皇都戏院的历史,集团亦将与社会团体推出一系列社区活动,同时早于两年前,已邀得前古谘会成员、卫奕信勋爵文物信托受托人委员会前主席何培斌教授及太平绅士、香港流行文化学者吴俊雄博士、前香港历史博物馆总馆长丁新豹教授、前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毛俊辉博士以及建筑文物保护师吴韵怡,担任社区活动的顾问。 而集团会继续就如何保育有关戏院的精髓,听取各持份者的意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绿洲

2.4k
  • 外交部:愿同中亚及世界各国携手创造更多“荒漠变绿洲”的发展奇迹
  • 乐享科技完成亿元级“天使+”轮融资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商业新观察 | 新世界宣布活化前皇都戏院 建构文化绿洲予皇都“重生”

除了是活化建筑物躯壳,传承历史文化,更应是世代交融,为新世代打造属于他们的地标印记

新世界发展宣布,经过历时两年的强制拍卖法律程序,成功获得北角英皇道277至291号商住物业“皇都戏院大厦”的100%业权。一如之前承诺,集团会积极保育列为一级历史建筑、拥有68年历史的前皇都戏院部分,包括恢复当年戏院用途、保留天台——俗称“飞拱”、全球独一无二的抛物线型桁架设计,稍后将开展详细勘察现况及结构的工作,冀重现上世纪50年代的辉煌,以建构”文化绿洲”为目标,赋予皇都戏院的“二次生命”。

皇都戏院大厦由强拍获得业权至设计保育蓝图,都是由新世界集团自发主导,属香港最大型的私营主导保育戏院项目。 集团对保育前皇都戏院极为重视,68年前的前皇都戏院是供国际级表演的文艺地标,如已故的中国著名女高音费明仪、殿堂级歌星邓丽君等,都曾在此表演。68年后的今日,集团以建构“文化绿洲”为目标,盼望在内举办不同崭新的文化活动,升华沉睡已久的前皇都戏院。

新世界发展执行副主席兼行政总裁郑志刚表示:“保育除了是活化建筑物躯壳,传承历史文化,更应是世代交融,把当年的遗美,融合今天的睿智,为新世代打造属于他们的地标印记。”

云集中外精英团队 筹划保育发展方案

目前,集团已聘用中外精英保育团队,包括负责复修大馆的Purcell;  曾把伦敦逾150年历史的天然气储存槽“Gasholders London”,活化为住宅的英国著名建筑事务所WilkinsonEyre,以及曾参与雷生春、中电总部等保育项目的本地的创智建筑师(AGC),共同筹划保育发展方案。

保留天台桁架 “重光”戏院用途

皇都戏院是香港战后最古老的戏院建筑,天台桁架更是举世无双的独特设计;故在初步保育构思中,会保留整个戏院建筑及桁架,并让公众可进入天台,近距离观赏桁架;而自1997年皇都戏院结业后,戏院部分已改建为桌球室至今,集团将重新激活戏院用途,且赋予其新蕴,建构包括戏院用途的多功能展览空间。 而详细保育计划,将会在完成勘探,考虑各种因素后再作公布。

已收集逾百件皇都文物 助窥探当年原貌

前皇都戏院在过去68年间,已经历过多次改建,1995年的大火更令皇都不少地方已被废弃闲置。 因此,集团除了着手筹划保育发展方案,亦开展收集前皇都戏院的文物及口述历史,以完整保存有关戏院的文化及历史价值。 暂时已收集到约500件与皇都及北角一带有关的文物,包括放映机部分组件、戏院告示牌、当年与片商签订的协议等。

为了让公众更了解前皇都戏院的历史,集团亦将与社会团体推出一系列社区活动,同时早于两年前,已邀得前古谘会成员、卫奕信勋爵文物信托受托人委员会前主席何培斌教授及太平绅士、香港流行文化学者吴俊雄博士、前香港历史博物馆总馆长丁新豹教授、前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毛俊辉博士以及建筑文物保护师吴韵怡,担任社区活动的顾问。 而集团会继续就如何保育有关戏院的精髓,听取各持份者的意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