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音行业曾经是黑胶唱片的重要消费群体,黑胶唱片在全球复兴,对电子音乐爱好者、DJ、电音厂牌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是好事,还是坏事?
根据尼尔森的报告,2015年电子黑胶唱片的销量达572,000张,是2012年的两倍多。尽管电子黑胶唱片销量正处于上升趋势,但过去几年市场的繁荣却无法反映出独立小型厂牌的真实生存状况,其收入甚至可能正在下滑。
为什么?因为像华纳、索尼和环球这三大主流唱片公司能够给黑胶工厂提供大量利润丰厚的订单和附加费用,而本来就没多少钱的独立和小众厂牌公司在利益问题上,在和大公司竞争黑胶工厂生产时间和资源方面,根本就没有什么竞争力。
瓶颈和阻碍
英国成立数十年的音乐厂牌Mute Records在重版流行专辑时深切地感受到了唱片生产行业所存在的瓶颈和阻碍。
“由于专辑再版有时候会花上近6个月时间,所以像M83组合《Hurry Up, Were Dreaming》这样的专辑目前都面临着存货售罄的尴尬局面,”Mute Records市场营销和黑胶生产的负责人Nicole Blonder表示。尽管Mute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提前向黑胶工厂重下订单,但依然避免不了好几个月没有唱片存货的窘境。“粉丝们非常失望,他们无法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不满。” Nicole Blonder说道。
受到市场需求增高的影响,不少与主流唱片公司合作的分销商都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但那些专门与独立唱片公司合作的分销商日子却没那么好过,底特律FIT Distribution公司的Aaron Siegel也不例外。
由于手中握着好几家独立电音厂牌的合约,Aaron Siegel不得不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付唱片生产延误所带来的困难,并妥善处理好黑胶工厂与唱片公司之间的期望值。“如果人们一直问‘唱片啥时候出来’,肯定会把黑胶生产商惹毛,”Siegel表示,“我很少说唱片的发行日期,因为你根本就无法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完成。”
“我们一开始经营Razor-N-Tape厂牌时,我们的生产周期为6周,而现在却已经延到了12周。” Razor-N-Tape厂牌联合创始人JKriv表示,“我们现在的生产前置时间比过去要长得多。”和其他许多电音圈内人一样,R-N-T也遭受着和JKriv一样的问题困扰,“主流唱片公司为了追求市场利益重新压制这些毫无用处的垃圾唱片,导致黑胶工厂订单暴增,严重拖延了我们这些小厂牌公司的生产时间。”
由于生产延误问题,独立厂牌公司为了准备唱片店日(起源于美国,一年两度的黑胶唱片庆祝活动,通常当天各大唱片公司和唱片店的收入将达到全年最高)所要销售的唱片,不得不承受着提前7个月进行生产的压力。
但对于那些亲手负责每张唱片制作的公司来说,提前这么长时间进行准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有许多地方需要跟进,包括唱片封面的美工设计,音乐制作甚至是唱片的生产本身。
解决之道:提前支付佣金+储备
在纽约,有一对地下电音爱好者夫妻Fern和Tom Bernich开了一家小型的黑胶工厂Brooklynphono,纽约反传统电音DJ Levon Vincent即是他们的客户也是朋友。
资料显示,Brooklynphono成立于2005年,是目前纽约仅存的三家黑胶工厂的其中一家,其他两家是Brooklyn Vinyl Works和Hit-Bound Manufacturing。目前Brooklynphono每天8小时轮一次班,一天轮一次,这样的话每天可以保证生产2000张12英寸的唱片和大约750到1000张7英寸的唱片。
Brooklynphono目前和主流唱片公司也在进行合作,但其对于独立厂牌公司这样的小客户也十分重视。
全球最大的黑胶工厂Record Industry在媒体报道中也声称自己非常重视独立厂牌,因为在黑胶唱片销量大幅缩减的时代,是那些小厂牌、电音厂牌支持它度过了低谷期。因此,在如今黑胶唱片需求“节节高”的市场情况下,尽可能的给小厂牌支持,保持中立平衡的立场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三大现在是流行音乐领域的大客户,但为数众多的小客户也十分重要,可以降低工厂的经营风险。
在唱片业不景气的今天,独立电子音乐厂牌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一套方法。
据thump报道,纽约布鲁克林电音厂牌Mister Saturday Night的联合创始人Justin Carter和Eamon Harkin于2012年创办了这家公司,每个星期六晚上他们会在纽约的不同角落举办DIY电音Party。而在唱片方面,从唱片的压制到分销等各个步骤,他们都一直坚持亲力亲为。
Carter表示,“我们很快便意识到了美国的唱片生产体系中存在许多限制和障碍,这是一个发展蛮困难的行业。”这家公司意识到了黑胶唱片目前生产延误的问题,两位联合创始人的解决办法是——2013年,他们选择与一家名为Crosstalk的公司签订了唱片生产合约,提前支付佣金,Crosstalk保证唱片的生产。
后来,这家电音厂牌还与底特律的FIT Distribution公司签订了传统的P&D合约(唱片压制和分销合约)。除了上述合约之外,Mister Saturday Night还采纳了一次压制两张唱片的生产策略,这使得他们在面对不可避免的生产延误时能够保持在等待名单中的前列。这样的话,在预期发行日期之前,他们便已经储备了足够多的唱片,无需像过去那样等着唱片一张一张地生产出来。
不知疲倦生产黑胶唱片的背后
不过,就算黑胶市场无法再现昔日繁荣,但依然有一部分的人在为整个黑胶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美国创作歌手Jack White便是这样的一位黑胶发烧友。音乐财经此前报道过,Jack White旗下的唱片公司Third Man Records正计划在底特律开办一家黑胶工厂并引进全新的黑胶机器。而在去年,前布鲁克林唱片压制厂的雇员Leandro Gonzalez也进行了类似的尝试,他在新泽西开了一家名为Sterodisk的“一站式”唱片店,店内还配置了专业的母带后期处理录音室和唱片压制设备。该唱片店将为独立厂牌公司提供小量高品质音乐唱片的压制服务。
不管整个音乐市场的总体趋势如何变化,我们能够确定的一件事是:黑胶唱片在电子音乐领域将一直长久地存在着。
美国DJ Ambivalent认为真正的音乐爱好者和DJ都是最忠实的黑胶收藏者。
“我认识的每一个用黑胶唱片打碟的DJ都是发自内心地喜欢音乐的,是一个真正的电子乐迷,”他表示,“一个真正的电子乐迷会想要拥有某种可以让他们记住并握住的东西。一直以来我都有购买黑胶唱片的习惯,虽然我的表演已经是数字音乐化了,但购买和收藏黑胶能够一直提醒我珍惜那些永久延续的东西,这是一种情怀。”
对于那些独立唱片厂牌的经营者来说,他们之所以毫不疲倦地出版和发售黑胶唱片,并不是为了趁黑胶热潮捞几笔快钱或是为了卖出百万销量的热门专辑,更多的是为了让音乐通过黑胶唱片这一种高品质且有意义的音乐介质传播出去。
虽说黑胶唱片不是最完美的音乐介质,但其具有一定的时间长度和空间广度,如果一个人花了很多精力制作和出版一张黑胶唱片,然后有一群爱好音乐的粉丝喜欢它,那么大多数业内人士也就觉得这就是黑胶唱片存在的所有意义了。
只不过目前在黑胶产业,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个是该如何解决黑胶生产工人青黄不接的问题?另一个是该如何解决黑胶工厂规模不够,黑胶机器数量不足,生产方式不够稳定可持续的问题。
对于独立音乐厂牌来说,要想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找到能够突破这个瓶颈的办法。而更重要的是,独立厂牌们要想突破瓶颈,或许还需要让消费者厌倦购买黑胶唱片当做礼物这一消费方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