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两会】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上海高校还有哪些路要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两会】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上海高校还有哪些路要走?

委员建议在诸如事业编制、薪酬体系、博士后管理等高等教育发展中亟待改革的方面,上海应先行先试,率先释放改革红利。

图片来源:网络

在27日的上海市政协会议上,上海市政协委员陈群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发言。他指出,去年10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国家层面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当前,上海正在积极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就是拥有一批世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就好比硅谷周边拥有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加州理工等一批名校一样。因此“两个一流”建设不仅是上海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机遇。

陈群认为,近年来,上海的高等教育通过深化改革和重点突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始终位居全国前列,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但其发展状况与“两个一流”的目标相比,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要求相比,差距仍然显著,具体表现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仍不够紧密,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和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原创性重大成果产出不多,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究其原因,除了“两个一流”建设本来就需要长时间积累这一因素之外,体制机制、投入力度、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在客观上制约着高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针对以上制约因素,民盟上海市委就如何抓住“两个一流”建设契机,在上海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和若干一流学科,助推科创中心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落实“两校一市”试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陈群指出,作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中唯一的试点城市,上海不仅应从发展高等教育的角度,还应从建设科创中心的高度出发,深入推进上海高校体制机制改革,突破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制度性障碍。而实现改革的目标,不仅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努力,还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诸如事业编制、薪酬体系、博士后管理等高等教育发展中亟待改革的方面,上海应先行先试,率先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出高校新的办学活力和发展动力。 

第二,加大投入力度,支持高校办出特色与水平。

陈群说道:“近期,不少兄弟省市相继宣布将加大投入支持‘两个一流’建设,在高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特别是在建设科创中心的大背景下,为了保持上海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和领先优势,建议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能够以‘两个一流’建设为目标,按照‘全市一盘棋’的原则,总体设计上海高校与学科发展规划,推动部属和市属高校协调发展;能够在增加投入的同时,在经费使用上给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第三,改革学术评价体系,激发高校发展的内生动力。

陈群认为,学术评价体系对于高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高校办学行为的指挥棒。目前中国高校所需面对的学术评价体系普遍过于强调量化指标和短期绩效,导致了高校办学的同质化、功利化倾向。针对这种现象,上海的教育主管部门已经率先在自主设定评估指标、第三方监测、多元评价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尝试。但要实现高校更有质量的发展,还需要在更深层次上改革学术评价体系,改革评估方式,延长评估周期,减轻高校的评估压力,使高校能够更加专注于内涵建设,进而使得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兴趣获得更多的尊重,让学术研究逐步回归到创新的本源。

第四,推动科教结合,加强共享与合作。

陈群指出,除了60多所高等院校外,上海还拥有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建议政府能够在宏观层面上加强对科教结合的引导,推动科教双方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实现有机结合和协同创新,使之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和“两个一流”建设的独特优势。按照中央对“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国家实验室将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政府能够对此给予专项支持,推动在沪高校和科研机构围绕重大创新领域合作筹建国家实验室,尽快实现上海国家实验室建设零的突破,从而为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两会】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上海高校还有哪些路要走?

委员建议在诸如事业编制、薪酬体系、博士后管理等高等教育发展中亟待改革的方面,上海应先行先试,率先释放改革红利。

图片来源:网络

在27日的上海市政协会议上,上海市政协委员陈群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发言。他指出,去年10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国家层面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当前,上海正在积极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就是拥有一批世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就好比硅谷周边拥有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加州理工等一批名校一样。因此“两个一流”建设不仅是上海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机遇。

陈群认为,近年来,上海的高等教育通过深化改革和重点突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始终位居全国前列,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但其发展状况与“两个一流”的目标相比,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要求相比,差距仍然显著,具体表现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仍不够紧密,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和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原创性重大成果产出不多,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究其原因,除了“两个一流”建设本来就需要长时间积累这一因素之外,体制机制、投入力度、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在客观上制约着高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针对以上制约因素,民盟上海市委就如何抓住“两个一流”建设契机,在上海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和若干一流学科,助推科创中心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落实“两校一市”试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陈群指出,作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中唯一的试点城市,上海不仅应从发展高等教育的角度,还应从建设科创中心的高度出发,深入推进上海高校体制机制改革,突破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制度性障碍。而实现改革的目标,不仅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努力,还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诸如事业编制、薪酬体系、博士后管理等高等教育发展中亟待改革的方面,上海应先行先试,率先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出高校新的办学活力和发展动力。 

第二,加大投入力度,支持高校办出特色与水平。

陈群说道:“近期,不少兄弟省市相继宣布将加大投入支持‘两个一流’建设,在高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特别是在建设科创中心的大背景下,为了保持上海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和领先优势,建议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能够以‘两个一流’建设为目标,按照‘全市一盘棋’的原则,总体设计上海高校与学科发展规划,推动部属和市属高校协调发展;能够在增加投入的同时,在经费使用上给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第三,改革学术评价体系,激发高校发展的内生动力。

陈群认为,学术评价体系对于高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高校办学行为的指挥棒。目前中国高校所需面对的学术评价体系普遍过于强调量化指标和短期绩效,导致了高校办学的同质化、功利化倾向。针对这种现象,上海的教育主管部门已经率先在自主设定评估指标、第三方监测、多元评价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尝试。但要实现高校更有质量的发展,还需要在更深层次上改革学术评价体系,改革评估方式,延长评估周期,减轻高校的评估压力,使高校能够更加专注于内涵建设,进而使得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兴趣获得更多的尊重,让学术研究逐步回归到创新的本源。

第四,推动科教结合,加强共享与合作。

陈群指出,除了60多所高等院校外,上海还拥有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建议政府能够在宏观层面上加强对科教结合的引导,推动科教双方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实现有机结合和协同创新,使之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和“两个一流”建设的独特优势。按照中央对“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国家实验室将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政府能够对此给予专项支持,推动在沪高校和科研机构围绕重大创新领域合作筹建国家实验室,尽快实现上海国家实验室建设零的突破,从而为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