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iF成都国际创意设计会议”在2020年11月6日在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隆重登场,作为第七届成都创意设计周的重要环节之一,再度由成都创意设计周与德国iF国际设计论坛 (iF International Forum Design) 共同举办,活动已进入第四届,持续为成都分享国际专家之创新洞见与前瞻性设计思维,获得成都学界及业界热烈支持与参与。活动吸引包含相关企业领导、学术界、专业设计群体、产业代表、在校师生等500余人参与,现场反响热烈;另外因疫情因素,本届活动亦首度开放线上直播,亦有数百余人在线上共同参与这场盛会。
这场活动盛事邀请到8位来自全球业界的知名专家,引领现场与线上与会者探讨最新数位化相关设计趋势,上下午场分別以 “数字化设计趋势Design Trends in Digital Age”及“数字化商业创新Digital Business Innovation”为主题分享,最后则安排精彩的专家对谈,现场提问热烈,让现场与会者可近距离与来自不同领域、产业的专家设计专家互动。以下摘录当天三大主轴精彩的讲者内容。

出席嘉宾
李建国Sean C.K. Lee|iF国际论坛设计有限公司亚洲子公司总经理
Ralph Wiegmann拉尔夫·维格曼|iF国际设计论坛总裁 (byVideo)
陆定邦Ding-Bang LUH|广东工业大学首席教授
Yassu Nishioka|索尼中国设计中心总经理
萧铭楷Kyle Hsiao|vivo 工业设计总经理
许冰华Binghua Xu|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用户体验设计专家
Fabian Furrer|东道品牌创意集团副总裁
陈志远Aaron Chen|阿里巴巴钉钉
林嘉泉Chiachuan Lin|网龙网络公司首席设计师/副总裁
徐百威WeiXu|EOL东方线上策略总监
会议内容

上午场 —— 第一阶段“数字化设计趋势”
以往,设计被视为是一种将意义转换为有形商品以满足“大众需求”的“造形技术”。随新高科技光速发展,互联网串起千家万户,物联网连起万事万物,所有需求决策都在滑动屏幕,念头闪过的那一瞬间。来自广东工业大学设计学院首席教授陆定邦,以“数字世代所需的新设计思维”为开题,揭幕整个活动。
接下来的三位嘉宾分别从各自领域与在座听众分享最新的设计趋势,索尼中国设计中心总经理Yassu Nishioka与资深设计经理郑奇透过索尼设计的精彩案例,包含在机器人、汽车、建筑空间、体验服务等领域索尼如何运用先进的AI技术、感应与互动技术等,带领听众进入全新的世界 —— 一个以技术与设计的融合为背景,以设计创新为基础的人机互动的未来。YassuNishioka认为,如何赋予机器与现代技术“生命感”,是索尼设计当下关注的重点。
来自vivo的工业设计总经理萧铭楷(首位获得iF金质奖的华人设计师)以“通过设计驱动重塑品牌力”为题 —— vivo近年来的产品积累体现出该品牌初步演变为设计驱动型企业,符合演讲者的设计驱动商业模型,从Styling(造型),到Problem Solving(解决问题),再逐渐向Strategy(战略)及最终的Framing(框架)阶段进化 —— 带领听众了解“创新的层次”。
上午场最后一位讲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用户体验设计专家,许冰华围绕“行业+智能”主题,借助华为UCD中心在行业智能应用上的许多成功的设计案例,展示了AI技术使能不同行业后所带来的全新体验。通过智能交通体验设计的分享介绍了行业+智能的体验设计是如何进行的,与传统的产品体验设计有何不同。同时也思考总结了一些关于行业+AI的设计趋势和设计思路以及未来行业智能产品的体验趋势。
下午场 —— 第二阶段“数字化商业创新”
下午场以曾担任2016年iF设计奖评委,现任东道品牌创意集团副总裁,Fabian Furrer以“重新塑造”为题,呼吁大家重新思考设计:新的数字技术已准备好以无法预测的方式推动设计的重大变革和业务的转变。这种数字化发展以智能界面和超直观的认知形式来迎接我们,大大增强了我们对数字化的体验和实现。未来的设计(设计师)会是什么样?设计者是否会与机器合而为一?是充当简单的设计机器?还是,我们转变思想与技术一起做奇妙的事情,提供完美的洞察和灵感,从而引领未来的创造力和社交智慧?设计专业介于“乌托邦和遗忘”之间,只有人类与技术共同努力,他们才能做出“难以想象的创造”,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做到的。此类与技术融合的设计精选示例将充分的说明我们未来智能服务平台有助于我们增强创造力,增强我们与世界的联系,也提供了刺激人类创造系统的源泉。
第二位讲者,来自阿里巴巴钉钉,陈志远的演讲内容以设计的发展开篇:从传统工业设计到现代工业设计再到互联网+,从服务制造业到产品到商业再到生态。设计师的角色和能力边界的不断更新迭代。他认为设计本质上是一门翻译学,在技术边界里寻找创新方向,坚持服务用户的初心打磨产品,用户愿意为设计价值埋单,最终为商业化增值。除了打磨产品体验提升产品价值和用户粘性,还要思考如何包装产品触达尽可能多的用户。作为平台,思考如何确保体验的标准可复制,赋能生态,实现快速数字化,提升人们工作、生活的幸福感。
后两位讲者是网龙网络公司首席设计师/副总裁林嘉泉、EOL上海东方线上策略总监徐百威,分别从各自领域谈论数字化在教育、游戏以及用户洞察领域的影响力。林嘉泉为大家分享了如何善用数字化的优势及网络信息化的思维来设计开发新一代教学平台及教学内容,提供更具优势,更公平,更具吸引力,更有效果,更加个人化的教育产品。徐百威则透过他的分享,为各位带来更多获得设计灵感的新可能:设计已经不仅是设计,而是一种改善生活与环境的全域思维,而这一切的基础除了立足于对人类需求的洞察与理解,还需要一种不去适应环境而新创环境的冲击动力——这是持续进步的原动力;但真实世界极其复杂,面对的设计挑战也不总是清晰,因此如何有效地透过数字(定量)和脉络(定性)的解析和思考定义与认定关键课题就成为了设计里重要的前期工作。
下午场 —— 第三阶段“专家对谈”

第三阶段的论坛,运用互动对谈的方式,邀请各领域专家从自身角度进行发表与讨论,并邀请现场听众共同互动。
过程中,Yassu Nishioka以Sony的产品Aibo举例,谈论Sony设计的团队如何在赋予产品“生命力”的同时,努力追求“产品让人类更有生命力”。Fabian Furrer谈到基于每个人不同的的文化背景,未来的设计其实是对个体开展的对话。未来设计的改变都是基于个体偏好所发生的。未来的设计会更尊重个体的喜好,为不同偏好的个体量身打造属于他们的内容。未来的设计是打破国界、人种、性别等标签束缚的存在。
萧铭楷解答提问“艺术与设计的区别“:艺术我们说是可以为自己服务的,我觉得这个算艺术。设计是为众人服务的,这是蛮大的区别。设计有的是为了老人,为了妇人,为了女性、男性……做设计时需要明白自己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这很重要。
许冰华:因为疫情的影响,大家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变化了很多。我们发现有的事情,线上都能够做,你可以有自己一些独立的空间,可以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连接”也是必不可少的。华为公司有一个口号就是说创造更好的万物互联的世界,在设计领域也是,我们也会更关心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人与物之间的连接,物与物之间的连接。
Yassu Nishioka: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描述今年的感受的话,我可能会用“重新”、“发现”和“爱”。这些关键词出现在几个月之前,同时我发现这三个词会在以后的生活当中继续。也就是因为这一次的新冠疫情,有很多的时间去思考、再思考,发现、再发现,爱以及再去爱,我觉得这是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
讨论尾声,陆定邦对谈话进行了总结:无论我们在数字化的这个趋势之下设计会变成什么,商业创新会变成什么,未来始终都会跟随人心。如果我们可以设想下一个五年十年,人们在想一些什么,那么我们一定能从这里面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价值,方向、策略还有最后的体系。
2020年iF成都国际创意设计会议吸引了来自学术界、设计界、制造界以及相关媒体人士500余人到场参与及线上数百余人与会,同时也吸引了相关设计院校在校生前来。在为期一整天的活动中,来自不同行业的八位嘉宾以自身之国际视野与经历为在场的听众展示了丰富的精彩案例,以不同设计角度、不同专业领域为公众诠释了“数字化”这一世界发展趋势。当天的演讲与讨论内容囊括了数字化技术创新、数字化产品设计突破、当下数字化品牌传播趋势、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数字化教育创新以及数字化时代下如利用于大数据完成用户洞察等内容。现场精彩的谈话内容一次又一次引起听众的掌声。在互动环节,嘉宾分别与在场听众进行了多次问答与交流,在解答提问听众问题的同时也启迪其他在场听众的设计思考。
iFDESIGN利用自身国际化平台优势,持续为成都本地的生产制造企业与创意设计行业注入世界最新、最前沿的设计资讯。第四届iF成都国际创意设计会议活动圆满成功,iF后续仍持续提供一个展望未来趋势与国际视野的渠道与平台,连接本地产业与国际创意设计行业,促进与推动成都及西南地区的设计与产业的全球性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