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何手机厂商要死磕“多窗口”功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何手机厂商要死磕“多窗口”功能?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小窗模式的存在意义,只是现在的手机的形态很难去满足更加简洁完善的交互方式。

文|锋科技

还记得在MIDC2020开发者大会上,小米对外展示了MIUI12的又一新功能:小窗胶囊,这一功能是基于小窗模式开发,在实用性和便捷性上进一步提升,可以实现自动挂起,直达结果,更好的多任务体验。

根据官方给出的素材来看,当应用重要信息变化时,小窗会自动挂起,重要信息突出显示。比如司机到达预约地点时,应用自动以迷你窗形式出现,并突出显示车辆信息,多任务处理更方便。

说起小窗模式,其实这个功能并不是MIUI独占,目前大部分国产定制操作系统都有着自家的小窗功能,只不过在操作上有些区别,vivo也表示在全新的定制操作系统上搭载这项功能。可以说这个功能已经是得到了市场以及用户的认可,是一个旦用难回的功能。

什么叫做好的交互方式?

可能有部分用户自己还未亲身体验过这项功能,这里小雷简单示范一下,所谓的小窗功能就是将一些通知类的消息缩小成一个小横幅,用户可以选择在不进入APP的情况下直接将这个横幅拉伸成一个“小窗户”,在这个“小窗户”中就能完成阅读及回复信息的操作。

在正式聊及“我们为什么需要它”之前,小雷想先和大家讨论一下什么样的“小窗模式”能够被称为好的“小窗模式”,首先它的操作逻辑要满足以下几点:

1、意图明确,用户在操作之前就知晓后续会发生什么情况;

2、反馈及时,用户能够及时了解到自己已经进行了这一操作;

3、操作简单,步骤少但不能有缺漏;

4、稳定Bug少;

这里以MIUI12举例,当小雷正在使用A APP时突然临时需要使用B APP,最好的交互方式应该是在不退出A的情况下,快速插入或者退出B。

这种场景是建立在小雷被动收到信息的情况下,但如果小雷想要主动打开小窗模式发送信息给好友的话,又该怎么做呢?在这一点上,MIUI12的步骤就稍显繁琐了,首先必须要退出A APP,然后上滑界面进入最近打开的应用界面,最后再点击“小窗应用”按钮展开“小窗应用”窗口选择想使用的APP才能完成整个操作流程。这一流程就违背了之前提到的第三点。

第二种情况就是想让A和B同时运行,前者作为主要使用程序,后者则为一个消息补充点,这一操作逻辑与MIUI12公布的小窗胶囊十分相似。目前各大厂商也能做到这一点,但无一例外的是,都需要多个步骤才能实现,如果MIUI12真的能够精准识别并自动挂起的话,那确实能让手机交互体验再度升级。

其实微信也同样注意到了这一点,当好友给你发来消息时,用户正在阅读公众号内的文章,用户这时就面临两个选择:一是退出文章页面去回复信息后再重新阅读,二则是阅读完文章后才去回复消息,不管是哪一种操作都很让人不省心。为此微信给出的解决方案与小窗模式同理:把公众号页面缩小到悬浮气泡里,回复完消息后,可以打开气泡继续读公众号。

最后一种情况则是小雷想让两个APP联系起来,想将一个APP中的内容复制到另一个APP当中去,目前能够完美解决这种问题的就只有SmartisanOS、OneUI以及ColorOS,前者是通过一步的方式直接拖拽到另一个APP中,后者则是通过小窗拖拽。但ColorOS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拖拽完文件后整个窗口就会被放置到后台,假若想再次使用又必须在后台呼出,总体来说做得并不完善。

我们真的需要它?

从前文的分析来看,目前市面上的小窗模式做得都不算完善,只能说它们只涉及到了一些最基本的使用场景,但它的存在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或是提高阅读效率)。在受限于屏幕尺寸的情况下,小雷认为手机上的小窗模式并不能像电脑那样提高生产效率,但它可以提高某些特定情境下的体验(如前文提到的边回消息边看滴滴司机)。

我们所需要的是能够在更大的手机屏幕上看到更多的信息而不是看到更“大”的信息,同理我们的手机性能越来越强,甚至在某些地方能够超越部分PC。但在很多情况下,普通用户根本无法发挥出处理器的所有性能,性能强不单单能体现在打游戏一方面,对于日常的体验也应该要起到一定的帮助,就比如快速切换多个应用不卡顿不杀后台,但真正能带来这种体验的产品寥寥无几。

并且像手机上的办公类APP根本没有想过去适配这些功能,想要打通手机与电脑之间的生态隔阂对于普通的软件开发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很容易费力不讨好。说起这一点,就不得不提苹果的生态,在这一方面苹果确实有很强的远瞻性,通过多种方式去打通iPhone、iPad以及iMac之间的隔阂,比起安卓上的小窗模式,这种思路更加值得其他厂商们所应该去效仿的。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小窗模式的存在意义,只是现在的手机的形态很难去满足更加简洁完善的交互方式。为此像三星华为选择另辟蹊径,希望通过改变手机形态的方式来探索出一些更加新颖且实用的交互方式出来。

每一种交互方式一方面代表着消费者对于更方便的使用手机的追求,一方面也是手机设计的大趋势和技术能力的一个大势所趋。要想彻底完善这个小窗模式,如今的手机形态可能真的很难去做到。

从小雷的个人观点出发,不管是MIUI也好还是iOS也罢,对于小窗模式的开发确实还不够完善,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某些功能无法很好地在手机屏幕完全展现。但依旧是值得去探索的,就比如在小窗模式诞生之前,谁能想到手机还可以这样子去使用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何手机厂商要死磕“多窗口”功能?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小窗模式的存在意义,只是现在的手机的形态很难去满足更加简洁完善的交互方式。

文|锋科技

还记得在MIDC2020开发者大会上,小米对外展示了MIUI12的又一新功能:小窗胶囊,这一功能是基于小窗模式开发,在实用性和便捷性上进一步提升,可以实现自动挂起,直达结果,更好的多任务体验。

根据官方给出的素材来看,当应用重要信息变化时,小窗会自动挂起,重要信息突出显示。比如司机到达预约地点时,应用自动以迷你窗形式出现,并突出显示车辆信息,多任务处理更方便。

说起小窗模式,其实这个功能并不是MIUI独占,目前大部分国产定制操作系统都有着自家的小窗功能,只不过在操作上有些区别,vivo也表示在全新的定制操作系统上搭载这项功能。可以说这个功能已经是得到了市场以及用户的认可,是一个旦用难回的功能。

什么叫做好的交互方式?

可能有部分用户自己还未亲身体验过这项功能,这里小雷简单示范一下,所谓的小窗功能就是将一些通知类的消息缩小成一个小横幅,用户可以选择在不进入APP的情况下直接将这个横幅拉伸成一个“小窗户”,在这个“小窗户”中就能完成阅读及回复信息的操作。

在正式聊及“我们为什么需要它”之前,小雷想先和大家讨论一下什么样的“小窗模式”能够被称为好的“小窗模式”,首先它的操作逻辑要满足以下几点:

1、意图明确,用户在操作之前就知晓后续会发生什么情况;

2、反馈及时,用户能够及时了解到自己已经进行了这一操作;

3、操作简单,步骤少但不能有缺漏;

4、稳定Bug少;

这里以MIUI12举例,当小雷正在使用A APP时突然临时需要使用B APP,最好的交互方式应该是在不退出A的情况下,快速插入或者退出B。

这种场景是建立在小雷被动收到信息的情况下,但如果小雷想要主动打开小窗模式发送信息给好友的话,又该怎么做呢?在这一点上,MIUI12的步骤就稍显繁琐了,首先必须要退出A APP,然后上滑界面进入最近打开的应用界面,最后再点击“小窗应用”按钮展开“小窗应用”窗口选择想使用的APP才能完成整个操作流程。这一流程就违背了之前提到的第三点。

第二种情况就是想让A和B同时运行,前者作为主要使用程序,后者则为一个消息补充点,这一操作逻辑与MIUI12公布的小窗胶囊十分相似。目前各大厂商也能做到这一点,但无一例外的是,都需要多个步骤才能实现,如果MIUI12真的能够精准识别并自动挂起的话,那确实能让手机交互体验再度升级。

其实微信也同样注意到了这一点,当好友给你发来消息时,用户正在阅读公众号内的文章,用户这时就面临两个选择:一是退出文章页面去回复信息后再重新阅读,二则是阅读完文章后才去回复消息,不管是哪一种操作都很让人不省心。为此微信给出的解决方案与小窗模式同理:把公众号页面缩小到悬浮气泡里,回复完消息后,可以打开气泡继续读公众号。

最后一种情况则是小雷想让两个APP联系起来,想将一个APP中的内容复制到另一个APP当中去,目前能够完美解决这种问题的就只有SmartisanOS、OneUI以及ColorOS,前者是通过一步的方式直接拖拽到另一个APP中,后者则是通过小窗拖拽。但ColorOS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拖拽完文件后整个窗口就会被放置到后台,假若想再次使用又必须在后台呼出,总体来说做得并不完善。

我们真的需要它?

从前文的分析来看,目前市面上的小窗模式做得都不算完善,只能说它们只涉及到了一些最基本的使用场景,但它的存在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或是提高阅读效率)。在受限于屏幕尺寸的情况下,小雷认为手机上的小窗模式并不能像电脑那样提高生产效率,但它可以提高某些特定情境下的体验(如前文提到的边回消息边看滴滴司机)。

我们所需要的是能够在更大的手机屏幕上看到更多的信息而不是看到更“大”的信息,同理我们的手机性能越来越强,甚至在某些地方能够超越部分PC。但在很多情况下,普通用户根本无法发挥出处理器的所有性能,性能强不单单能体现在打游戏一方面,对于日常的体验也应该要起到一定的帮助,就比如快速切换多个应用不卡顿不杀后台,但真正能带来这种体验的产品寥寥无几。

并且像手机上的办公类APP根本没有想过去适配这些功能,想要打通手机与电脑之间的生态隔阂对于普通的软件开发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很容易费力不讨好。说起这一点,就不得不提苹果的生态,在这一方面苹果确实有很强的远瞻性,通过多种方式去打通iPhone、iPad以及iMac之间的隔阂,比起安卓上的小窗模式,这种思路更加值得其他厂商们所应该去效仿的。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小窗模式的存在意义,只是现在的手机的形态很难去满足更加简洁完善的交互方式。为此像三星华为选择另辟蹊径,希望通过改变手机形态的方式来探索出一些更加新颖且实用的交互方式出来。

每一种交互方式一方面代表着消费者对于更方便的使用手机的追求,一方面也是手机设计的大趋势和技术能力的一个大势所趋。要想彻底完善这个小窗模式,如今的手机形态可能真的很难去做到。

从小雷的个人观点出发,不管是MIUI也好还是iOS也罢,对于小窗模式的开发确实还不够完善,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某些功能无法很好地在手机屏幕完全展现。但依旧是值得去探索的,就比如在小窗模式诞生之前,谁能想到手机还可以这样子去使用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