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浦东金融激荡30年:一着棋活,全盘皆活|对话浦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浦东金融激荡30年:一着棋活,全盘皆活|对话浦东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方卓然

编辑 | 刘素楠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1991年初,邓小平在上海视察听取上海市负责同志的工作汇报时,针对浦东新区“金融先行”的做法,如此表示。

经过30年的发展,浦东已经聚集了各类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汇聚了银行、股票、债券、期货、货币、票据、外汇、黄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

30年,昔日的烂泥渡正在建立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总市值位列全球第4位

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厅。摄影:方卓然

1990年4月18日浦东迎来了开发开放,在中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上海首先建立起资本市场。自此,上海就提出了“金融先行”的战略。

在黄浦江的对岸,同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诞生于黄浦江畔,并于当年12月19日开业。

上海浦东新区管委会第一任主任赵启正在其著作《浦东奇迹》中回忆,1993年到1996年间,尽管上证所仍在浦西办公,但已为浦东的开发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浦东的四个重点开发小区的集团公司都通过上交所这个资本市场的窗口,展现在世界的面前,并募集到了大量资金用于开发建设。

“1997年12月19日,上证所正式在浦东刚刚建好的证券大厦开始运作,使它与浦东的开发开放更加密切地联系到一起。上证所的入驻带动了一大批与证券业相关的金融机构集聚浦东,而浦东金融事业的崛起又推动了上海证券市场的飞速发展。”赵启正写道。

如今,无论是市场筹资总额还是股票成交金额,亦或是债券发行和托管金额,上交所均在国际交易所联合会的排名中名列前茅。

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统计,截至2020年6月30日,上交所股票市场总市值位列全球第4位,上交所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科创板开板仪式。图片来源:上海证券

在新经济转型、科技创新如火如荼推进,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浦东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在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后的短短259天后正式落地,创造了“科创板速度”。

2019年,随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顺利落地浦东,中国最具创新性和引领性的科技创新资本市场已初具雏形,并成为资本市场全面改革的试验田。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以注册制改革建设、建设、发展、监管和规范科创板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落地成效显著。

科创板的包容性,为新经济企带来了引领性和示范性作用。

上交所发行上市中心部副总监彭义举例说道:“一些申请上科创板的企业经营者经常对我说,我要给科创板写封感谢信。”这样的感激之情,源于科创板制度的设计以及由此产生的效率,这种事情在他过去的职业生涯中很少见。

截至10月28日,科创板已上市公司达到189家,总市值超过2.9万亿元,科创板正成为中国科创企业首选上市地。未盈利、特殊股权架构、红筹等新经济企业通过科创板首次登陆了A股市场,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上市标准明显提升了市场的包容性。

同时,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开启资本市场新纪元,关键制度创新形成共识,打造更适合新经济企业在资本市场植根的“营商环境”。

此外,科创板注册制改革推动了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完善证券法律制度的立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除了科创板制度的包容性,科创板的效率也让上市企业备受鼓舞。科创板上市申请实行注册制审核,由以往的审批转向注册审核,效率大大提升。

“开市以来,科创企业从申请到审核,到上市,用时平均只有195天,在交易所审核总时长平均只有130天。受理后,平均125天上会。只用3-5个月就上市,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大进步。”彭义说道。

安联保险:中国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

安联保险揭牌新闻发布会。

浦东新区开发开放30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11倍,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约790倍。

30年间,这里集聚全球近四万家外资企业,首个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首家外资银行等诸多首创在这里诞生。

保险业是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的保险行业近年来有了巨大的发展变化,而上海保险行业,也在金融改革开放中有了新的成果。

1999年1月,安联保险便落户上海浦东陆家嘴,布局中国寿险业。从落地之时至今,它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时间。

这家曾经赔付泰坦尼克号的保险公司如何落户浦东?安联(中国)保险控股副总经理、中德安联人寿CEO陈良曾经是安联中国控股筹备组的负责人,他认为能够探索成功的关键是浦东以及中国政府的开拓创新。

“我们最早落户在陆家嘴的招商局大厦,应该说安联见证了浦东的发展。”陈良告诉界面新闻,安联与浦东的关系,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安联选择了浦东,浦东成就了安联。”

2019年11月,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在上海独资设立的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获准批筹,注册于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片区,并于2020年1月正式开业。

安联保险成为了中国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这不仅是上海浦东新区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德两国长期友好双边合作的见证。

“在浦东安心做事很容易,德国工业品在国内很受认可,我们做保险和做工业品同样一丝不苟。”上海人陈良曾经有过华尔街多年从业经验,回到浦东后深深感受到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良好营商环境。

在他眼中,外资保险企业落户浦东不仅仅是为中国带来更多元的保险业务,浦东开发开放,不只是开放了一个牌照,它带来的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

目前,安联已在中国设立多家营业机构,业务范围涵盖寿险、财产险、健康险、信用保险、资产管理、旅行救援等核心业务,所有业务线均在上海设有机构。2019年作为京东安联完成合资后的首个完整财年,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速104%。

摩根大通:首家新获批的外资控股证券公司

位于上海中心的摩根大通证券。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回顾摩根大通如何落户浦东,该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投资银行部主管朴学谦依旧可以清楚地记住每一个时间节点。

2015年10月,人民银行、证监会等部门联合印发了上海自贸区“金改40条”,明确提出“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不超过49%”。

随后,上海浦东新区即与摩根大通集团接触,磋商成立合资证券公司事宜。

2018年4月,人民银行宣布了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1项措施,其中包括将证券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

浦东新区率先出台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关于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形成开发开放新优势的意见》(金融开放“25条”),并推动摩根大通集团在合资证券公司中将持股比例从49%提升至51%。

2019年3月,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获得证监会核准,成为国内第一家新设的外资控股证券公司。

2020年3月20日,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在浦东上海中心大厦正式开业,办公室坐落在浦东陆家嘴的上海中心大厦。

在朴学谦眼中,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得以落户上海浦东,不仅是浦东新区承接国家金融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成果,还是上海自贸区对外开放的新标杆。

“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对于上海早日实现建成一流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充满信心,相信金融产业完整的浦东新区将为中国以及全球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朴学谦表示。

他认为,上海是中国金融开放的一扇重要窗口,浦东新区更将产业集群效应发展到了极致。这里聚集了各类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汇聚了银行、股票、债券、期货、货币、票据、外汇、黄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我们不仅着眼于浦东新区扎实的基础设施,还着眼于浦东对创新的不断追求、丰富的国际金融人才、详尽的配套政策。”

朴学谦讲述摩根大通的浦东故事。

2021年,摩根大通将庆祝公司扎根中国100周年。摩根大通希望,在百年庆之际,能够实现在中国业务的全面发展,包括投资和企业银行、环球企业支付、市场业务、销售和研究、证券服务、商业银行以及资产管理等各个领域。摩根大还希望借助集团的全球网络和资源,将全球投资理念引入中国,同时帮助中国企业全球拓展。

朴学谦表示:“摩根大通证券(中国)立足上海浦东新区,服务范围辐射全中国。我们将调动集团的全球资源,持续加大在股票业务领域的投入,通过加强系统和平台建设,以专业知识为客户提供服务,并支持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我们将为摩根大通在中国的下一个百年而努力,并力争为上海和浦东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新开发银行:首个落户上海的国际金融组织

新开发银行上海总部。

2020年11月,界面新闻记者在上海自贸区世博片区的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看到,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五个国家的国旗,一字摆开,透着“金砖”元素,而这里正处于最后建设装修阶段。

新开发银行是由“金砖五国”发起、创立的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为主的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旨在为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动员资源。

2015年7月,新开发银行在上海开业,这也是首个落户上海的国际金融组织。

“我们是第一家在上海银行间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国际机构,这也证明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可以为世界提供第一流的国际化服务。”近日,新开发银行副行长祝宪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排位名次正在不断上升。随着中国金融不断扩大开放,包括保险、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等等,势必会加速新一轮国际化的进程。

开业五年来,新开发银行贷款余额已经达到200亿美元,第一个贷款项目就是上海临港的分布式光伏项目,目前已在中国十几个省市有了基础设施贷款项目,业务在迅速发展。

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新开发银行通过快速通道机制,已经批准向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各提供1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用于疫情防控。

4月,新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50亿元人民币,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是境内首笔由国际金融组织发起的疫情防疫的“熊猫债”。

7月,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20亿元规模的人民币债券,该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为3%。

祝宪透露,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再次发行债券。“下一轮的经济恢复是一个更重要也更具挑战性的课题,我们将着力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助力经济恢复。”

他表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总部大楼将力争于 2021年9 月前完工并交付使用,建成后将满足约 2000人办公需求。

谈到上海应当如何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时,祝宪认为,上海可以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进一步先行先试。“从中长期来看,上海需要踢好人民币国际化的‘临门一脚’,等到上海真正实现自由兑换时,上海面向全球的金融中心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球最大的、有组织的、机构间交易市场

图片来源:图虫

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办公楼里,有一张大屏幕,上面清晰地显示资金流入与流出的态势。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成立于1994年,其总部2007年迁至浦东张江。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副总裁崔嵬表示,落户浦东的这些年来,交易中心立足上海,辐射全国,放眼全球,迈入发展快车道,向“全球人民币及相关产品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的建设目标不断迈进。

“外汇交易中心包括两大市场,一是本币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等,二是外汇市场。”崔嵬对界面新闻解释。

交易中心为银行间外汇、货币、债券市场等现货及衍生产品提供交易、发行、数据、基准及相关服务,承担市场交易的一线监测、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和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工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与传导提供支持和服务,受权发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市场基准,是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产品体系已扩展到利率、汇率、信用三大类现货及衍生产品,银行间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有组织的、机构间交易市场。

与此同时,银行间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推进,目前已形成全口径、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符合要求的各类金融机构及其发行的投资产品,均可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且投资额度不受限制。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崔嵬。摄影:方卓然

2019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交易量达1454万亿元人民币,约占上海各类金融要素市场交易总量的3/4。

目前,交易中心向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个机构投资者提供服务,日均交易规模超过6万亿元人民币。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参与银行间外汇和债券市场的境外法人机构分别达到113家和552家,其交易账户数已经占到各自市场的10%和16%。2020年前三季度,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共成交33.2万亿元,同比增长88%。

近年来,交易中心还推出了主经纪业务,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元的外汇风险对冲渠道,进一步提升人民币金融资产吸引力。

在崔嵬看来,日均交易规模不断攀高,既是外部机构与资金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更体现了中国的魅力,当然,魅力的背后是实力。随着人民币资产对全球投资者的信心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的参与度将持续提高。“未来,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他表示,交易中心也将继续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与境内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加强合作,推动银行间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浦东已经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丰富、金融机构最集聚、金融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期货期权成交量、股票市场总市值等金融市场规模位居全球前列,“上海金”、“上海银”等交易品种初具国际影响力。在最新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上海首次跻身全球前三。

改革开放的成效来之不易,浦东新区深化改革的步伐也从未停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浦东金融激荡30年:一着棋活,全盘皆活|对话浦东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方卓然

编辑 | 刘素楠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1991年初,邓小平在上海视察听取上海市负责同志的工作汇报时,针对浦东新区“金融先行”的做法,如此表示。

经过30年的发展,浦东已经聚集了各类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汇聚了银行、股票、债券、期货、货币、票据、外汇、黄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

30年,昔日的烂泥渡正在建立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总市值位列全球第4位

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厅。摄影:方卓然

1990年4月18日浦东迎来了开发开放,在中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上海首先建立起资本市场。自此,上海就提出了“金融先行”的战略。

在黄浦江的对岸,同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诞生于黄浦江畔,并于当年12月19日开业。

上海浦东新区管委会第一任主任赵启正在其著作《浦东奇迹》中回忆,1993年到1996年间,尽管上证所仍在浦西办公,但已为浦东的开发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浦东的四个重点开发小区的集团公司都通过上交所这个资本市场的窗口,展现在世界的面前,并募集到了大量资金用于开发建设。

“1997年12月19日,上证所正式在浦东刚刚建好的证券大厦开始运作,使它与浦东的开发开放更加密切地联系到一起。上证所的入驻带动了一大批与证券业相关的金融机构集聚浦东,而浦东金融事业的崛起又推动了上海证券市场的飞速发展。”赵启正写道。

如今,无论是市场筹资总额还是股票成交金额,亦或是债券发行和托管金额,上交所均在国际交易所联合会的排名中名列前茅。

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统计,截至2020年6月30日,上交所股票市场总市值位列全球第4位,上交所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科创板开板仪式。图片来源:上海证券

在新经济转型、科技创新如火如荼推进,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浦东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在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后的短短259天后正式落地,创造了“科创板速度”。

2019年,随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顺利落地浦东,中国最具创新性和引领性的科技创新资本市场已初具雏形,并成为资本市场全面改革的试验田。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以注册制改革建设、建设、发展、监管和规范科创板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落地成效显著。

科创板的包容性,为新经济企带来了引领性和示范性作用。

上交所发行上市中心部副总监彭义举例说道:“一些申请上科创板的企业经营者经常对我说,我要给科创板写封感谢信。”这样的感激之情,源于科创板制度的设计以及由此产生的效率,这种事情在他过去的职业生涯中很少见。

截至10月28日,科创板已上市公司达到189家,总市值超过2.9万亿元,科创板正成为中国科创企业首选上市地。未盈利、特殊股权架构、红筹等新经济企业通过科创板首次登陆了A股市场,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上市标准明显提升了市场的包容性。

同时,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开启资本市场新纪元,关键制度创新形成共识,打造更适合新经济企业在资本市场植根的“营商环境”。

此外,科创板注册制改革推动了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完善证券法律制度的立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除了科创板制度的包容性,科创板的效率也让上市企业备受鼓舞。科创板上市申请实行注册制审核,由以往的审批转向注册审核,效率大大提升。

“开市以来,科创企业从申请到审核,到上市,用时平均只有195天,在交易所审核总时长平均只有130天。受理后,平均125天上会。只用3-5个月就上市,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大进步。”彭义说道。

安联保险:中国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

安联保险揭牌新闻发布会。

浦东新区开发开放30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11倍,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约790倍。

30年间,这里集聚全球近四万家外资企业,首个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首家外资银行等诸多首创在这里诞生。

保险业是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的保险行业近年来有了巨大的发展变化,而上海保险行业,也在金融改革开放中有了新的成果。

1999年1月,安联保险便落户上海浦东陆家嘴,布局中国寿险业。从落地之时至今,它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时间。

这家曾经赔付泰坦尼克号的保险公司如何落户浦东?安联(中国)保险控股副总经理、中德安联人寿CEO陈良曾经是安联中国控股筹备组的负责人,他认为能够探索成功的关键是浦东以及中国政府的开拓创新。

“我们最早落户在陆家嘴的招商局大厦,应该说安联见证了浦东的发展。”陈良告诉界面新闻,安联与浦东的关系,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安联选择了浦东,浦东成就了安联。”

2019年11月,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在上海独资设立的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获准批筹,注册于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片区,并于2020年1月正式开业。

安联保险成为了中国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这不仅是上海浦东新区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德两国长期友好双边合作的见证。

“在浦东安心做事很容易,德国工业品在国内很受认可,我们做保险和做工业品同样一丝不苟。”上海人陈良曾经有过华尔街多年从业经验,回到浦东后深深感受到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良好营商环境。

在他眼中,外资保险企业落户浦东不仅仅是为中国带来更多元的保险业务,浦东开发开放,不只是开放了一个牌照,它带来的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

目前,安联已在中国设立多家营业机构,业务范围涵盖寿险、财产险、健康险、信用保险、资产管理、旅行救援等核心业务,所有业务线均在上海设有机构。2019年作为京东安联完成合资后的首个完整财年,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速104%。

摩根大通:首家新获批的外资控股证券公司

位于上海中心的摩根大通证券。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回顾摩根大通如何落户浦东,该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投资银行部主管朴学谦依旧可以清楚地记住每一个时间节点。

2015年10月,人民银行、证监会等部门联合印发了上海自贸区“金改40条”,明确提出“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不超过49%”。

随后,上海浦东新区即与摩根大通集团接触,磋商成立合资证券公司事宜。

2018年4月,人民银行宣布了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1项措施,其中包括将证券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

浦东新区率先出台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关于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形成开发开放新优势的意见》(金融开放“25条”),并推动摩根大通集团在合资证券公司中将持股比例从49%提升至51%。

2019年3月,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获得证监会核准,成为国内第一家新设的外资控股证券公司。

2020年3月20日,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在浦东上海中心大厦正式开业,办公室坐落在浦东陆家嘴的上海中心大厦。

在朴学谦眼中,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得以落户上海浦东,不仅是浦东新区承接国家金融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成果,还是上海自贸区对外开放的新标杆。

“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对于上海早日实现建成一流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充满信心,相信金融产业完整的浦东新区将为中国以及全球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朴学谦表示。

他认为,上海是中国金融开放的一扇重要窗口,浦东新区更将产业集群效应发展到了极致。这里聚集了各类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汇聚了银行、股票、债券、期货、货币、票据、外汇、黄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我们不仅着眼于浦东新区扎实的基础设施,还着眼于浦东对创新的不断追求、丰富的国际金融人才、详尽的配套政策。”

朴学谦讲述摩根大通的浦东故事。

2021年,摩根大通将庆祝公司扎根中国100周年。摩根大通希望,在百年庆之际,能够实现在中国业务的全面发展,包括投资和企业银行、环球企业支付、市场业务、销售和研究、证券服务、商业银行以及资产管理等各个领域。摩根大还希望借助集团的全球网络和资源,将全球投资理念引入中国,同时帮助中国企业全球拓展。

朴学谦表示:“摩根大通证券(中国)立足上海浦东新区,服务范围辐射全中国。我们将调动集团的全球资源,持续加大在股票业务领域的投入,通过加强系统和平台建设,以专业知识为客户提供服务,并支持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我们将为摩根大通在中国的下一个百年而努力,并力争为上海和浦东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新开发银行:首个落户上海的国际金融组织

新开发银行上海总部。

2020年11月,界面新闻记者在上海自贸区世博片区的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看到,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五个国家的国旗,一字摆开,透着“金砖”元素,而这里正处于最后建设装修阶段。

新开发银行是由“金砖五国”发起、创立的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为主的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旨在为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动员资源。

2015年7月,新开发银行在上海开业,这也是首个落户上海的国际金融组织。

“我们是第一家在上海银行间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国际机构,这也证明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可以为世界提供第一流的国际化服务。”近日,新开发银行副行长祝宪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排位名次正在不断上升。随着中国金融不断扩大开放,包括保险、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等等,势必会加速新一轮国际化的进程。

开业五年来,新开发银行贷款余额已经达到200亿美元,第一个贷款项目就是上海临港的分布式光伏项目,目前已在中国十几个省市有了基础设施贷款项目,业务在迅速发展。

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新开发银行通过快速通道机制,已经批准向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各提供1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用于疫情防控。

4月,新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50亿元人民币,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是境内首笔由国际金融组织发起的疫情防疫的“熊猫债”。

7月,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20亿元规模的人民币债券,该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为3%。

祝宪透露,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再次发行债券。“下一轮的经济恢复是一个更重要也更具挑战性的课题,我们将着力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助力经济恢复。”

他表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总部大楼将力争于 2021年9 月前完工并交付使用,建成后将满足约 2000人办公需求。

谈到上海应当如何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时,祝宪认为,上海可以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进一步先行先试。“从中长期来看,上海需要踢好人民币国际化的‘临门一脚’,等到上海真正实现自由兑换时,上海面向全球的金融中心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球最大的、有组织的、机构间交易市场

图片来源:图虫

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办公楼里,有一张大屏幕,上面清晰地显示资金流入与流出的态势。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成立于1994年,其总部2007年迁至浦东张江。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副总裁崔嵬表示,落户浦东的这些年来,交易中心立足上海,辐射全国,放眼全球,迈入发展快车道,向“全球人民币及相关产品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的建设目标不断迈进。

“外汇交易中心包括两大市场,一是本币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等,二是外汇市场。”崔嵬对界面新闻解释。

交易中心为银行间外汇、货币、债券市场等现货及衍生产品提供交易、发行、数据、基准及相关服务,承担市场交易的一线监测、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和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工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与传导提供支持和服务,受权发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市场基准,是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产品体系已扩展到利率、汇率、信用三大类现货及衍生产品,银行间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有组织的、机构间交易市场。

与此同时,银行间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推进,目前已形成全口径、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符合要求的各类金融机构及其发行的投资产品,均可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且投资额度不受限制。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崔嵬。摄影:方卓然

2019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交易量达1454万亿元人民币,约占上海各类金融要素市场交易总量的3/4。

目前,交易中心向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个机构投资者提供服务,日均交易规模超过6万亿元人民币。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参与银行间外汇和债券市场的境外法人机构分别达到113家和552家,其交易账户数已经占到各自市场的10%和16%。2020年前三季度,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共成交33.2万亿元,同比增长88%。

近年来,交易中心还推出了主经纪业务,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元的外汇风险对冲渠道,进一步提升人民币金融资产吸引力。

在崔嵬看来,日均交易规模不断攀高,既是外部机构与资金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更体现了中国的魅力,当然,魅力的背后是实力。随着人民币资产对全球投资者的信心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的参与度将持续提高。“未来,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他表示,交易中心也将继续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与境内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加强合作,推动银行间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浦东已经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丰富、金融机构最集聚、金融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期货期权成交量、股票市场总市值等金融市场规模位居全球前列,“上海金”、“上海银”等交易品种初具国际影响力。在最新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上海首次跻身全球前三。

改革开放的成效来之不易,浦东新区深化改革的步伐也从未停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