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股转系统发文怒斥违法违规 “类金融企业”新三板挂牌暂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股转系统发文怒斥违法违规 “类金融企业”新三板挂牌暂停

股转系统对新三板监管收紧,发文怒斥忽视法律边界的行为,PE等“类金融企业”在新三板前途未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三板市场监管趋严,股转系统1月27日撰文《莫将“包容”当“纵容”》,怒斥忽视法律边界的行为,PE等“类金融企业”在新三板前途未卜。

股转系统发文称,如果说新三板市场扩大至全国初期,挂牌公司的违规行为多数是“无知犯错”,那么时至今日,各类市场主体的诸多违法违规行为已带有明显的“主观故意”,作为监管者应当高度警惕,更应当果断处理、绝不姑息。

前日,多家媒体报道称,“所有类金融企业全部暂停办理挂牌新三板手续。”“类金融企业”最接近的释义为广州市金融局在《2015年广州金融创新发展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中的描述:类金融机构,包括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股权投资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各类互联网金融企业等。

但又有部分人士透露,目前金融企业中城商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不受影响,这类企业挂牌新三板需要取得一行三会的核准文件;PE机构、投资机构等涉及一二级市场投资的企业在监管机构没有明确意见前全部暂停;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典当公司、担保公司等类金融企业全部暂停;保险代理行业不受影响。

不过,界面新闻记者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监管层对“类金融企业暂停挂牌新三板”的正式批文。

一旦以挂牌新三板为目的的“类金融企业”全部被叫停,这些拟挂牌企业或将面临融资受阻、前期募资到期且不能退出等问题。目前,银信小贷、联丰小贷、天星资本等六家类金融企业已经获得挂牌核准,在此当口也面临挂有可能挂不上牌的变数。界面新闻记者就此联系天星资本,但未得到正面答复。

新三板对挂牌企业的监管政策正在持续收紧,导火索从对私募基金挂牌企业的调查开始。2015年监管层共对44家挂牌公司、35名挂牌公司董监高、1193个投资者账户(1238次)、31家主办券商(35次)、两家做市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采取了自律监管措施,累计1351次;对一家挂牌公司、一名挂牌公司董监高实施了纪律处分;对未按期披露年报的一家公司实施摘牌。向证监会移交涉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大股东违规减持等涉嫌违法违规的案件27件。

股转系统1月27日发文中举例英大证券做市制度执行不到位、以及中海阳大股东操纵市场的案例警示市场,称对新三板主体的违法违规问题绝不纵容,“伴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新三板市场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数量逐步增多,表现形态日益多样化,挂牌、交易、融资、并购重组、机构管理等多条业务线均已涉及。”

多数观点认为,“类金融企业”在新三板遭质疑,主要在于金融股募资规模已经到了一只独大的地步。据股转公司月报数据,截至2015年12月,新三板挂牌公司通过3018次定向增发累计募集金额1432.17亿元,其中,仅九鼎投资、中科招商、硅谷天堂、达仁资管等类金融大佬,募集金额就已经超过350亿元,占新三板总融资规模的24.7%,从新三板中分流出了大量的资金。

目前,新三板市值排名前十的金融类公司占八家,新三板已经成了金融股的“集中营”。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券商人士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类金融企业”遭质疑不只是金融股募集资金量的问题,因为在A股和港股,同样存在金融公司更吸金的效应。

根据安永报告相关数据统计,2015年A股市场有219宗IPO交易,共筹资1586亿元,按筹资额计算,由大型券商带动,金融行业位列新股筹资额首位,以447亿元占IPO筹资总额的28%。2015年香港前十大IPO中,非商业银行类金融机构也占据半壁江山,筹资额占其前十大IPO筹资额逾六成。

除了募集资金量,监管层近期对P2P行业的规范监管以及对非法集资的打击或许也与此有关。

12月28日,银监会会同工信部、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部门研究起草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界定了网贷机构信息中介的本质,并明确了网贷机构不得吸收公众存款、不得设立资金池、不得提供担保或承诺保本保息等十二项禁止行为,进一步加大对以P2P为代表的类金融行业规范。

同时,央行也公开表态,将牵头会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加快转变监管理念,抓紧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态度已从之前地“促进”转为“规范”。

毋庸置疑,新三板市场监管收紧已经成为趋势,股转系统致力于维护一个尊重规则、敬畏规则的新兴市场,预测后期在信息披露和挂牌环节上将进一步收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股转系统发文怒斥违法违规 “类金融企业”新三板挂牌暂停

股转系统对新三板监管收紧,发文怒斥忽视法律边界的行为,PE等“类金融企业”在新三板前途未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三板市场监管趋严,股转系统1月27日撰文《莫将“包容”当“纵容”》,怒斥忽视法律边界的行为,PE等“类金融企业”在新三板前途未卜。

股转系统发文称,如果说新三板市场扩大至全国初期,挂牌公司的违规行为多数是“无知犯错”,那么时至今日,各类市场主体的诸多违法违规行为已带有明显的“主观故意”,作为监管者应当高度警惕,更应当果断处理、绝不姑息。

前日,多家媒体报道称,“所有类金融企业全部暂停办理挂牌新三板手续。”“类金融企业”最接近的释义为广州市金融局在《2015年广州金融创新发展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中的描述:类金融机构,包括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股权投资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各类互联网金融企业等。

但又有部分人士透露,目前金融企业中城商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不受影响,这类企业挂牌新三板需要取得一行三会的核准文件;PE机构、投资机构等涉及一二级市场投资的企业在监管机构没有明确意见前全部暂停;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典当公司、担保公司等类金融企业全部暂停;保险代理行业不受影响。

不过,界面新闻记者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监管层对“类金融企业暂停挂牌新三板”的正式批文。

一旦以挂牌新三板为目的的“类金融企业”全部被叫停,这些拟挂牌企业或将面临融资受阻、前期募资到期且不能退出等问题。目前,银信小贷、联丰小贷、天星资本等六家类金融企业已经获得挂牌核准,在此当口也面临挂有可能挂不上牌的变数。界面新闻记者就此联系天星资本,但未得到正面答复。

新三板对挂牌企业的监管政策正在持续收紧,导火索从对私募基金挂牌企业的调查开始。2015年监管层共对44家挂牌公司、35名挂牌公司董监高、1193个投资者账户(1238次)、31家主办券商(35次)、两家做市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采取了自律监管措施,累计1351次;对一家挂牌公司、一名挂牌公司董监高实施了纪律处分;对未按期披露年报的一家公司实施摘牌。向证监会移交涉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大股东违规减持等涉嫌违法违规的案件27件。

股转系统1月27日发文中举例英大证券做市制度执行不到位、以及中海阳大股东操纵市场的案例警示市场,称对新三板主体的违法违规问题绝不纵容,“伴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新三板市场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数量逐步增多,表现形态日益多样化,挂牌、交易、融资、并购重组、机构管理等多条业务线均已涉及。”

多数观点认为,“类金融企业”在新三板遭质疑,主要在于金融股募资规模已经到了一只独大的地步。据股转公司月报数据,截至2015年12月,新三板挂牌公司通过3018次定向增发累计募集金额1432.17亿元,其中,仅九鼎投资、中科招商、硅谷天堂、达仁资管等类金融大佬,募集金额就已经超过350亿元,占新三板总融资规模的24.7%,从新三板中分流出了大量的资金。

目前,新三板市值排名前十的金融类公司占八家,新三板已经成了金融股的“集中营”。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券商人士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类金融企业”遭质疑不只是金融股募集资金量的问题,因为在A股和港股,同样存在金融公司更吸金的效应。

根据安永报告相关数据统计,2015年A股市场有219宗IPO交易,共筹资1586亿元,按筹资额计算,由大型券商带动,金融行业位列新股筹资额首位,以447亿元占IPO筹资总额的28%。2015年香港前十大IPO中,非商业银行类金融机构也占据半壁江山,筹资额占其前十大IPO筹资额逾六成。

除了募集资金量,监管层近期对P2P行业的规范监管以及对非法集资的打击或许也与此有关。

12月28日,银监会会同工信部、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部门研究起草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界定了网贷机构信息中介的本质,并明确了网贷机构不得吸收公众存款、不得设立资金池、不得提供担保或承诺保本保息等十二项禁止行为,进一步加大对以P2P为代表的类金融行业规范。

同时,央行也公开表态,将牵头会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加快转变监管理念,抓紧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态度已从之前地“促进”转为“规范”。

毋庸置疑,新三板市场监管收紧已经成为趋势,股转系统致力于维护一个尊重规则、敬畏规则的新兴市场,预测后期在信息披露和挂牌环节上将进一步收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