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海尔智家合体,能否挑战格力美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海尔智家合体,能否挑战格力美的?

“合体”有望增厚利润,缩小与格力之间差距,但想要超越格力电器、美的集团,难度较大。

文|雷达财经 李万民

编辑 | 深海

11月16日,海尔智家公告,已向联交所申请批准24.48亿股H股于联交所上市及买卖,如顺利推进,将于今年12月22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今年7月,海尔智家称,拟以协议安排的方式私有化海尔电器,同时实现海尔智家H股上市。根据最新公告,本次 H 股发行上市及发行 H 股可转债以公司私有化海尔电器方案生效为先决条件。

海尔智家、海尔电器,均为海尔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在过去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两家上市公司在业务、团队、管理等方面各自为战。海尔智家从家电行业领头羊,逐渐落后于格力电器、美的集团两位"小老弟"。

截至11月16日收盘,美的集团市值为6278.33亿元,格力电器市值4019亿元,而海尔智家市值仅为1890亿元,不足美的的三分之一。有网友调侃,美的与格力之间,差了一个海尔智家。

对于此次合并,业内人士认为,有望增厚海尔智家利润,但短期内难以超越格力和美的。

在张瑞敏带领下崛起,一度跻身中国家电第一品牌

1995年,两个光膀子小男孩作为主角的动画片《海尔兄弟》开始上映。这部动画片通过描述海尔兄弟的探险经历,向公众传递科学与人文知识,从1995年至2001年,一共播了212集,成为80后、90后的集体回忆。

《海尔兄弟》的出品方,正是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的崛起的关键人物是张瑞敏。1985年,张瑞敏来到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担任新厂长,当时海尔资不抵债,即将濒临倒闭。在张瑞敏"怒砸76台冰箱"后,海尔逐渐树立起了品牌。

1991年12月,以青岛电冰箱厂为核心企业,空调器厂、冷柜厂为紧密层企业,海尔集团成立。

1992年到1996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从8亿元飙升至61.6亿元,并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迅速成长为全国排名30位以内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商标的无形资产价值达到77亿元,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

1993年,海尔智家(原青岛海尔)以冰箱业务在上交所上市,但由于A股股权分置改革迟迟未能展开,管理层无法通过A股获得市场化激励。于是,海尔集团把目光投向港股,于1997年底,将海尔智家部分业务拆分而出,单独成立海尔电器赴港上市。

分拆上市后,海尔电器和海尔智家同属于海尔集团旗下,外界认为,两家公司分别代表着海尔集团管理层、海尔集团的利益。

根据2019年年报,海尔智家的营收主要来源于:空调、电冰箱、厨电、水家电、洗衣机、装备部品及渠道综合服务;海尔家电的营收主要来源于:洗衣机、热水器及净水机、渠道服务。

负债高企,海尔智家市值差美的一个格力

分拆上市的海尔智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曾领先美的、格力。

2004年,海尔集团的营收就已经破千亿,彼时美的、格力的营收仅有几百亿。

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后浪涌起,海尔智家在利润和市值上,被两位曾经的"小老弟"狠狠甩开。

东方财富CHOICE终端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海尔智家的营收从1190.66亿元增长至2007.62亿元,格力电器的营收从1083.03亿元增长至1981.53亿元,美的集团的营收从1590.44亿元增长至2782.16亿元。相比起来,海尔智家的营收规模虽然与美的集团相比有一定差距,但与格力电器大致相当,甚至还稍有胜过。

不过,从归母净利润来看,就会发现差距。2016年至2019年,海尔智家的归母净利润从50.37亿元增长至82.06亿元;格力电器的归母净利润从154.21亿元增长至246.97亿元;美的集团的归母净利润从146.84亿元增长至242.11亿元。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的归母净利润,高出海尔智家约2倍。

与此同时,海尔智家的负债一直居高不下。从2011年至今,海尔智家的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65%以上。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负债1318.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5.85%,净资产负债率达261.37%。

行业人士认为,公司之所以负债高企,主要是由于近些年接连不断的并购导致。而并购,又使得公司商誉高企。2016年,因并购美国GEA,海尔智家的商誉账面价值从0.75亿元飙升至210.04亿元,之后又陆续并购了上海广德物流有限公司、意大利Candy公司及其他公司,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的商誉账面价值已经达到233.44亿元,占总资产的11.66%,占净资产的46.28%。

截至11月16日收盘,美的集团市值为6278.33亿元,格力电器市值4019亿元,而海尔智家市值仅为1890亿元,不足美的的三分之一。有网友调侃,美的与格力之间,差了一个海尔智家。

不过,如果加上海尔电器1081.73亿港元的市值,海尔智家与格力电器市值差距将被缩小至1000多亿。

“合体”有望增厚利润,挑战美的难度较大

有分析认为,海尔智家落后美的、格力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海尔智家和海尔电器在业务、团队、管理等方面各自为战,内耗不断。

“两家公司独立运营的模式存在一定的效率损失,制约企业长期发展。同业竞争、关联交易,以及在研发、采购、制造、渠道、服务等功能的分隔运行,都使得双方资源配置与运营效率不能达到最佳水平。”海尔智家曾表示。

根据海尔智家的表述,此次私有化交易完成后,海尔智家及海尔电器将有效改善股权及管理架构,实现管理团队、员工、股东的利益一致,从而减少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改善海尔智家资产负债结构、合理利用H股资本运作平台并解决海外员工激励问题、提升对股东的回报能力和回报水平。

对于此次合并,光大证券表示出,本次海尔的换股吸并若能成功实施,直接层面将带来净利润的增厚,以及融资压力的减小。

有不愿具名的证券业人士表示,“合体”有望增厚利润,缩小与格力之间差距,但想要超越格力电器、美的集团,难度较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海尔

4.8k
  • 恒生科技指数涨3%
  • 海尔智家(600690.SH):2023年全年净利润为165.97亿元,同比增长12.81%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海尔智家合体,能否挑战格力美的?

“合体”有望增厚利润,缩小与格力之间差距,但想要超越格力电器、美的集团,难度较大。

文|雷达财经 李万民

编辑 | 深海

11月16日,海尔智家公告,已向联交所申请批准24.48亿股H股于联交所上市及买卖,如顺利推进,将于今年12月22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今年7月,海尔智家称,拟以协议安排的方式私有化海尔电器,同时实现海尔智家H股上市。根据最新公告,本次 H 股发行上市及发行 H 股可转债以公司私有化海尔电器方案生效为先决条件。

海尔智家、海尔电器,均为海尔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在过去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两家上市公司在业务、团队、管理等方面各自为战。海尔智家从家电行业领头羊,逐渐落后于格力电器、美的集团两位"小老弟"。

截至11月16日收盘,美的集团市值为6278.33亿元,格力电器市值4019亿元,而海尔智家市值仅为1890亿元,不足美的的三分之一。有网友调侃,美的与格力之间,差了一个海尔智家。

对于此次合并,业内人士认为,有望增厚海尔智家利润,但短期内难以超越格力和美的。

在张瑞敏带领下崛起,一度跻身中国家电第一品牌

1995年,两个光膀子小男孩作为主角的动画片《海尔兄弟》开始上映。这部动画片通过描述海尔兄弟的探险经历,向公众传递科学与人文知识,从1995年至2001年,一共播了212集,成为80后、90后的集体回忆。

《海尔兄弟》的出品方,正是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的崛起的关键人物是张瑞敏。1985年,张瑞敏来到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担任新厂长,当时海尔资不抵债,即将濒临倒闭。在张瑞敏"怒砸76台冰箱"后,海尔逐渐树立起了品牌。

1991年12月,以青岛电冰箱厂为核心企业,空调器厂、冷柜厂为紧密层企业,海尔集团成立。

1992年到1996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从8亿元飙升至61.6亿元,并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迅速成长为全国排名30位以内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商标的无形资产价值达到77亿元,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

1993年,海尔智家(原青岛海尔)以冰箱业务在上交所上市,但由于A股股权分置改革迟迟未能展开,管理层无法通过A股获得市场化激励。于是,海尔集团把目光投向港股,于1997年底,将海尔智家部分业务拆分而出,单独成立海尔电器赴港上市。

分拆上市后,海尔电器和海尔智家同属于海尔集团旗下,外界认为,两家公司分别代表着海尔集团管理层、海尔集团的利益。

根据2019年年报,海尔智家的营收主要来源于:空调、电冰箱、厨电、水家电、洗衣机、装备部品及渠道综合服务;海尔家电的营收主要来源于:洗衣机、热水器及净水机、渠道服务。

负债高企,海尔智家市值差美的一个格力

分拆上市的海尔智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曾领先美的、格力。

2004年,海尔集团的营收就已经破千亿,彼时美的、格力的营收仅有几百亿。

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后浪涌起,海尔智家在利润和市值上,被两位曾经的"小老弟"狠狠甩开。

东方财富CHOICE终端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海尔智家的营收从1190.66亿元增长至2007.62亿元,格力电器的营收从1083.03亿元增长至1981.53亿元,美的集团的营收从1590.44亿元增长至2782.16亿元。相比起来,海尔智家的营收规模虽然与美的集团相比有一定差距,但与格力电器大致相当,甚至还稍有胜过。

不过,从归母净利润来看,就会发现差距。2016年至2019年,海尔智家的归母净利润从50.37亿元增长至82.06亿元;格力电器的归母净利润从154.21亿元增长至246.97亿元;美的集团的归母净利润从146.84亿元增长至242.11亿元。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的归母净利润,高出海尔智家约2倍。

与此同时,海尔智家的负债一直居高不下。从2011年至今,海尔智家的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65%以上。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负债1318.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5.85%,净资产负债率达261.37%。

行业人士认为,公司之所以负债高企,主要是由于近些年接连不断的并购导致。而并购,又使得公司商誉高企。2016年,因并购美国GEA,海尔智家的商誉账面价值从0.75亿元飙升至210.04亿元,之后又陆续并购了上海广德物流有限公司、意大利Candy公司及其他公司,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的商誉账面价值已经达到233.44亿元,占总资产的11.66%,占净资产的46.28%。

截至11月16日收盘,美的集团市值为6278.33亿元,格力电器市值4019亿元,而海尔智家市值仅为1890亿元,不足美的的三分之一。有网友调侃,美的与格力之间,差了一个海尔智家。

不过,如果加上海尔电器1081.73亿港元的市值,海尔智家与格力电器市值差距将被缩小至1000多亿。

“合体”有望增厚利润,挑战美的难度较大

有分析认为,海尔智家落后美的、格力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海尔智家和海尔电器在业务、团队、管理等方面各自为战,内耗不断。

“两家公司独立运营的模式存在一定的效率损失,制约企业长期发展。同业竞争、关联交易,以及在研发、采购、制造、渠道、服务等功能的分隔运行,都使得双方资源配置与运营效率不能达到最佳水平。”海尔智家曾表示。

根据海尔智家的表述,此次私有化交易完成后,海尔智家及海尔电器将有效改善股权及管理架构,实现管理团队、员工、股东的利益一致,从而减少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改善海尔智家资产负债结构、合理利用H股资本运作平台并解决海外员工激励问题、提升对股东的回报能力和回报水平。

对于此次合并,光大证券表示出,本次海尔的换股吸并若能成功实施,直接层面将带来净利润的增厚,以及融资压力的减小。

有不愿具名的证券业人士表示,“合体”有望增厚利润,缩小与格力之间差距,但想要超越格力电器、美的集团,难度较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