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预定年度评分最低之一,新《鹿鼎记》是怎么沦落到这个地步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预定年度评分最低之一,新《鹿鼎记》是怎么沦落到这个地步的?

这样下去,观众对金庸这个老牌IP的期待,恐怕也会越来越少的。

文 |读娱 零壹

张一山版的新《鹿鼎记》上线之前,读娱君还抱着挺高的期待——毕竟从刘星到余罪,张一山从既往角色中表现出了不错的喜剧天赋,形象也与以前的韦小宝有契合之处,导演前两部做《清恋》和《春风十里不如你》也有不错的卖相,编剧申捷更是有《白鹿原》《鸡毛飞上天》《虎妈猫爸》等佳作在前。

谁知一经播出,《鹿鼎记》的口碑崩溃速度大大超乎了读娱君的预料。豆瓣2.6分、知乎2.6分,基本板上钉钉要去竞争年度评分最低的宝座了。口碑崩到这种程度,再用“水军”“黑子”来解释是说不过去的,这版《鹿鼎记》显然有很严重的问题,才引出了不少观众的愤怒情绪。

在读娱君看来,大众抨击集中的张一山的表演、剧情的低幼赶场子都只能算是这部剧遭受恶评的表层因素。金庸剧作为被不断翻拍的独一类型,观众有高预期,新作面临的困难可能更大。而新《鹿鼎记》空有“看上去很美”的主创阵容,实际却是似是而非的走错了许多路——原著的精髓不见了,导演和编剧试图以夸张风格来集中于喜剧要素却效果尴尬,最终导致了《鹿鼎记》失去了大部分观众缘。

尴尬表演只是表层,抛弃原著精神的“强行搞笑”是根源

对韦小宝的演绎中,陈小春版本的韦小宝是最受大众喜爱的,周星驰版本则是剑走偏锋,脱离了原著的范围。除了张卫健版改动幅度较大,后来的大多数韦小宝扮演者如黄晓明、韩栋基本都在前两位的表演圈子里模仿和折腾。

事后诸葛亮来说,如果张一山版韦小宝要是能达到类似黄晓明、韩栋的状态,也比现在的情况好。但不知是人物理解还是导演安排,张一山版本的韦小宝基本只看到闹腾、胆小、无赖的一面,表现方式更是大有问题——青筋暴起用力过猛、像“真太监”一样的台词配音、让人分不清在看猴王出世还是《鹿鼎记》的动作……除了夸张,还是夸张。给人一种想无厘头搞笑效果却极为尴尬的感觉。

剧情开始,是韦小宝的说书开启全片,然后在大街上看到茅十八的通缉画像,回到丽春院就卷入茅十八与官府的争斗。韦小宝撒石灰救下茅十八,被后者带到京城,饭馆遇到海大富,然后被绑进了宫。值得注意,发展到这里,该剧仅仅过去了12分钟。

《鹿鼎记》这里凸显的一大问题就是剧情赶场。这和剧情紧凑是两个概念,缺少起转承合就到了宫里,主角韦小宝的生平、性格很难在短短几分钟得到什么诠释,观众只能看到张一山努力搞笑,配上那一言难尽的配音实在效果堪忧。而包括茅十八、韦春花、海大富三个对韦小宝极为重要的配角,也没有在开头建立起有足够信息量的人物图像,就被一笔带过了。

读娱君认为,从配乐、动作设计、人物台词来看,新《鹿鼎记》是铁了心想拍成一部专注于“搞笑”的连续剧。它似乎试图抛弃原著中一切略带深沉的情节和人物,然后用不算出彩的笑料来填满剧情,要说只是张一山、田雨表演问题,应该是不全面客观的。

这种安排,读娱君认为是新《鹿鼎记》口碑崩溃的根本原因。

这就引申出第二个问题,这版《鹿鼎记》对人物的理解和改编纯属重点模糊、乱七八糟。原作的开头几章,韦小宝是一个幼稚又早熟、喜欢搞怪的少年、但他也从说书人那里受到了不少传奇侠客故事的熏陶,骨子里对侠客是向往的。他是一张有些涂抹的白纸,这部分涂抹来自母亲韦春花和丽春院这个环境的影响,但整本《鹿鼎记》中,对韦小宝后来的性格、人格形成极大影响的其实有三个带路人:茅十八、海大富和陈近南。

茅十八是韦小宝遇到的第一个江湖好汉,也是贯穿整部小说里韦小宝踏上人生大道的“引路人”。他武功不算高,行为鲁莽,见识也有限,但为人却是极端的豪气、重情、讲究江湖道义。小宝用撒石灰的方式救下他,他反过来责怪韦小宝手段下三滥。茅十八所代表的是金庸小说中传统的江湖正派人物,他的为人虽然与韦小宝格格不入,但其实在潜意识里给韦小宝带来了深远影响——什么是可敬的、什么的可耻的,韦小宝有了最初的意识,也是因此,韦小宝对茅十八的感情非常深,最后为救出他费劲了心思。

而新《鹿鼎记》中,编剧删去了茅十八对石灰粉的排斥,也没有了他与韦小宝之间关于侠义、江湖规矩的那些矛盾碰撞。茅十八成了一个打扮得像鲁智深的江湖大和尚,他那种有些极端的侠义荡然无存,也失去了上文所述配角人物推动主角性格形成的深一层作用。

海大富是韦小宝第一个“老师”。除了他教给韦小宝一些入门功夫之外,更重要的是用他的隐忍、阴毒、心机谋划让韦小宝吃了大亏。韦小宝自诩聪明机灵,整本书中,用玩弄心计让韦小宝一败涂地的人非常少,从政治心理到宫廷人性,海大富的许多话其实让韦小宝一生受用,真正从孩童成长成了大人。

而在新《鹿鼎记》中,海大富也沦为了工具人,还是那种发病癫痫似的为了搞笑而存在的工具人。第四集中海大富与太后对峙,这本是原著中最精彩、最惊心动魄的情节之一,而剧中仍旧是插科打诨,喜感的配乐,海大富台词说“你这是什么化骨绵掌,你就是指甲藏毒,小孩子打架。”作为自我评价倒是一语中的,这部剧就是这种小孩子过家家,自以为搞笑的感觉。

无厘头夸张搞笑,看似容易做起来难

但同样是非常夸张的搞笑风格,同样是淡化茅十八、海大富等原作中循序渐进影响韦小宝的人物个性,为什么一个是小孩过家家,周星驰版的《鹿鼎记》电影却一直被视为经典?这部电影甚至改掉了原著的主要情节,几乎可以视为同人作品,但这并没有影响这部电影得到的评价。

除了童年情怀加持外,周星驰和吴孟达等角色的演绎自然居功至伟。喜剧表演是看起来简单,实现起来非常难的方式,港式无厘头更是如此——我们能看到无数模仿周星驰喜剧风格的表演收获相反的评价。因为喜剧角色,周星驰的演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被低估了的,甚至连他自己担任导演的《美人鱼》《西游降魔篇》里,“笑果”都已经与自己主演差距甚大,何况模仿者们。

而另一大原因在于定位上的差异,导致风格与人物表演格格不入。无厘头喜剧风格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建立在一种电影美学意义上的“语境”之上——大卫·波德维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中形容香港电影是“尽皆过火,尽是癫狂”,但在演员、剧本、导演和场景的共同作用下,这种“过火”形成了整体的审美风格。放到喜剧上,周星驰在《长江七号》前的所有喜剧电影、王家卫《东成西就》均是如此。

但那些现在看起来夸张到疯魔的喜剧表演方式,脱离了彼时的香港电影语境之后其实很少成功过。这一点从刘镇伟、王晶喜剧在新时代不被大众接受就能看出一二,而这种风格,其实也已经被新时代的香港电影所抛弃了。

而新《鹿鼎记》呢,又用一种只触及皮毛的方式试图去拍一部无厘头喜剧片。无论演员再卖力,也是哪哪都不对劲,其结果就是今天的2.6分了。

结语

金庸剧是电视剧的改编重镇,几乎每隔几年,每一部知名金庸小说都要被拿出来重拍一遍,从TVB到张纪中,到现在来头各不相同的改编,花样繁多。

但读娱君也发现,近年来的金庸剧改编想获得好评正在变得越来越难。除了2017年杨旭文、李一桐版《射雕英雄传》有豆瓣8分的不错口碑外,2014年《神雕侠侣》4.8分,2019年《倚天屠龙记》5.8分,2018年《新笑傲江湖》2.5分,2017年《侠客行》4分,几乎都是恶评如潮。

近年新拍金庸剧的问题几乎是全方位的。从演员、服化道、动作指导等硬实力,到剧情改编的创新上,近年的金庸剧是处处露怯,不说当年TVB剧的实力派表现,比起张纪中版差距也是巨大。以2.5分的《新笑傲江湖》为例,演员造型上令狐冲变成了奶油小生,莫大先生变成了呆毛秃头大叔,哪有一点笑傲江湖的人物气质?剧情上要么是魔改到爪哇国去了,要么是亦步亦趋照搬美其名曰尊重原著,也很少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

新版《鹿鼎记》也是如此。把这些年金庸剧的问题一个不少继承了下来,又不曾随着时代变化有太多贴合原著精神的新元素加入——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观众要放着拍得那么好的老剧不去重温,而是要来看这部新作呢?难道就因为拍得时间近,画面清晰度高吗?

这样下去,观众对金庸这个老牌IP的期待,恐怕也会越来越少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预定年度评分最低之一,新《鹿鼎记》是怎么沦落到这个地步的?

这样下去,观众对金庸这个老牌IP的期待,恐怕也会越来越少的。

文 |读娱 零壹

张一山版的新《鹿鼎记》上线之前,读娱君还抱着挺高的期待——毕竟从刘星到余罪,张一山从既往角色中表现出了不错的喜剧天赋,形象也与以前的韦小宝有契合之处,导演前两部做《清恋》和《春风十里不如你》也有不错的卖相,编剧申捷更是有《白鹿原》《鸡毛飞上天》《虎妈猫爸》等佳作在前。

谁知一经播出,《鹿鼎记》的口碑崩溃速度大大超乎了读娱君的预料。豆瓣2.6分、知乎2.6分,基本板上钉钉要去竞争年度评分最低的宝座了。口碑崩到这种程度,再用“水军”“黑子”来解释是说不过去的,这版《鹿鼎记》显然有很严重的问题,才引出了不少观众的愤怒情绪。

在读娱君看来,大众抨击集中的张一山的表演、剧情的低幼赶场子都只能算是这部剧遭受恶评的表层因素。金庸剧作为被不断翻拍的独一类型,观众有高预期,新作面临的困难可能更大。而新《鹿鼎记》空有“看上去很美”的主创阵容,实际却是似是而非的走错了许多路——原著的精髓不见了,导演和编剧试图以夸张风格来集中于喜剧要素却效果尴尬,最终导致了《鹿鼎记》失去了大部分观众缘。

尴尬表演只是表层,抛弃原著精神的“强行搞笑”是根源

对韦小宝的演绎中,陈小春版本的韦小宝是最受大众喜爱的,周星驰版本则是剑走偏锋,脱离了原著的范围。除了张卫健版改动幅度较大,后来的大多数韦小宝扮演者如黄晓明、韩栋基本都在前两位的表演圈子里模仿和折腾。

事后诸葛亮来说,如果张一山版韦小宝要是能达到类似黄晓明、韩栋的状态,也比现在的情况好。但不知是人物理解还是导演安排,张一山版本的韦小宝基本只看到闹腾、胆小、无赖的一面,表现方式更是大有问题——青筋暴起用力过猛、像“真太监”一样的台词配音、让人分不清在看猴王出世还是《鹿鼎记》的动作……除了夸张,还是夸张。给人一种想无厘头搞笑效果却极为尴尬的感觉。

剧情开始,是韦小宝的说书开启全片,然后在大街上看到茅十八的通缉画像,回到丽春院就卷入茅十八与官府的争斗。韦小宝撒石灰救下茅十八,被后者带到京城,饭馆遇到海大富,然后被绑进了宫。值得注意,发展到这里,该剧仅仅过去了12分钟。

《鹿鼎记》这里凸显的一大问题就是剧情赶场。这和剧情紧凑是两个概念,缺少起转承合就到了宫里,主角韦小宝的生平、性格很难在短短几分钟得到什么诠释,观众只能看到张一山努力搞笑,配上那一言难尽的配音实在效果堪忧。而包括茅十八、韦春花、海大富三个对韦小宝极为重要的配角,也没有在开头建立起有足够信息量的人物图像,就被一笔带过了。

读娱君认为,从配乐、动作设计、人物台词来看,新《鹿鼎记》是铁了心想拍成一部专注于“搞笑”的连续剧。它似乎试图抛弃原著中一切略带深沉的情节和人物,然后用不算出彩的笑料来填满剧情,要说只是张一山、田雨表演问题,应该是不全面客观的。

这种安排,读娱君认为是新《鹿鼎记》口碑崩溃的根本原因。

这就引申出第二个问题,这版《鹿鼎记》对人物的理解和改编纯属重点模糊、乱七八糟。原作的开头几章,韦小宝是一个幼稚又早熟、喜欢搞怪的少年、但他也从说书人那里受到了不少传奇侠客故事的熏陶,骨子里对侠客是向往的。他是一张有些涂抹的白纸,这部分涂抹来自母亲韦春花和丽春院这个环境的影响,但整本《鹿鼎记》中,对韦小宝后来的性格、人格形成极大影响的其实有三个带路人:茅十八、海大富和陈近南。

茅十八是韦小宝遇到的第一个江湖好汉,也是贯穿整部小说里韦小宝踏上人生大道的“引路人”。他武功不算高,行为鲁莽,见识也有限,但为人却是极端的豪气、重情、讲究江湖道义。小宝用撒石灰的方式救下他,他反过来责怪韦小宝手段下三滥。茅十八所代表的是金庸小说中传统的江湖正派人物,他的为人虽然与韦小宝格格不入,但其实在潜意识里给韦小宝带来了深远影响——什么是可敬的、什么的可耻的,韦小宝有了最初的意识,也是因此,韦小宝对茅十八的感情非常深,最后为救出他费劲了心思。

而新《鹿鼎记》中,编剧删去了茅十八对石灰粉的排斥,也没有了他与韦小宝之间关于侠义、江湖规矩的那些矛盾碰撞。茅十八成了一个打扮得像鲁智深的江湖大和尚,他那种有些极端的侠义荡然无存,也失去了上文所述配角人物推动主角性格形成的深一层作用。

海大富是韦小宝第一个“老师”。除了他教给韦小宝一些入门功夫之外,更重要的是用他的隐忍、阴毒、心机谋划让韦小宝吃了大亏。韦小宝自诩聪明机灵,整本书中,用玩弄心计让韦小宝一败涂地的人非常少,从政治心理到宫廷人性,海大富的许多话其实让韦小宝一生受用,真正从孩童成长成了大人。

而在新《鹿鼎记》中,海大富也沦为了工具人,还是那种发病癫痫似的为了搞笑而存在的工具人。第四集中海大富与太后对峙,这本是原著中最精彩、最惊心动魄的情节之一,而剧中仍旧是插科打诨,喜感的配乐,海大富台词说“你这是什么化骨绵掌,你就是指甲藏毒,小孩子打架。”作为自我评价倒是一语中的,这部剧就是这种小孩子过家家,自以为搞笑的感觉。

无厘头夸张搞笑,看似容易做起来难

但同样是非常夸张的搞笑风格,同样是淡化茅十八、海大富等原作中循序渐进影响韦小宝的人物个性,为什么一个是小孩过家家,周星驰版的《鹿鼎记》电影却一直被视为经典?这部电影甚至改掉了原著的主要情节,几乎可以视为同人作品,但这并没有影响这部电影得到的评价。

除了童年情怀加持外,周星驰和吴孟达等角色的演绎自然居功至伟。喜剧表演是看起来简单,实现起来非常难的方式,港式无厘头更是如此——我们能看到无数模仿周星驰喜剧风格的表演收获相反的评价。因为喜剧角色,周星驰的演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被低估了的,甚至连他自己担任导演的《美人鱼》《西游降魔篇》里,“笑果”都已经与自己主演差距甚大,何况模仿者们。

而另一大原因在于定位上的差异,导致风格与人物表演格格不入。无厘头喜剧风格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建立在一种电影美学意义上的“语境”之上——大卫·波德维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中形容香港电影是“尽皆过火,尽是癫狂”,但在演员、剧本、导演和场景的共同作用下,这种“过火”形成了整体的审美风格。放到喜剧上,周星驰在《长江七号》前的所有喜剧电影、王家卫《东成西就》均是如此。

但那些现在看起来夸张到疯魔的喜剧表演方式,脱离了彼时的香港电影语境之后其实很少成功过。这一点从刘镇伟、王晶喜剧在新时代不被大众接受就能看出一二,而这种风格,其实也已经被新时代的香港电影所抛弃了。

而新《鹿鼎记》呢,又用一种只触及皮毛的方式试图去拍一部无厘头喜剧片。无论演员再卖力,也是哪哪都不对劲,其结果就是今天的2.6分了。

结语

金庸剧是电视剧的改编重镇,几乎每隔几年,每一部知名金庸小说都要被拿出来重拍一遍,从TVB到张纪中,到现在来头各不相同的改编,花样繁多。

但读娱君也发现,近年来的金庸剧改编想获得好评正在变得越来越难。除了2017年杨旭文、李一桐版《射雕英雄传》有豆瓣8分的不错口碑外,2014年《神雕侠侣》4.8分,2019年《倚天屠龙记》5.8分,2018年《新笑傲江湖》2.5分,2017年《侠客行》4分,几乎都是恶评如潮。

近年新拍金庸剧的问题几乎是全方位的。从演员、服化道、动作指导等硬实力,到剧情改编的创新上,近年的金庸剧是处处露怯,不说当年TVB剧的实力派表现,比起张纪中版差距也是巨大。以2.5分的《新笑傲江湖》为例,演员造型上令狐冲变成了奶油小生,莫大先生变成了呆毛秃头大叔,哪有一点笑傲江湖的人物气质?剧情上要么是魔改到爪哇国去了,要么是亦步亦趋照搬美其名曰尊重原著,也很少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

新版《鹿鼎记》也是如此。把这些年金庸剧的问题一个不少继承了下来,又不曾随着时代变化有太多贴合原著精神的新元素加入——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观众要放着拍得那么好的老剧不去重温,而是要来看这部新作呢?难道就因为拍得时间近,画面清晰度高吗?

这样下去,观众对金庸这个老牌IP的期待,恐怕也会越来越少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