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丹青
注定不平凡的2020,我们再次见证历史。
11月15日,全球最大的“自贸区”正式成立——历时8年,涵盖15个成员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RCEP第四次领导人会议期间签署。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这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而对于刚刚迈入自贸时代一年整的山东来说,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显然更具里程碑意义。
双循环格局下如何定义对外开放?
事实上,围绕中国“对外开放”,世界的讨论从未停止。尤其在今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确立,关于“对外开放”的讨论声不绝于耳。
但我们也看到,即使面对复杂变幻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始终未曾放慢对外开放的脚步。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要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十三五”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自贸区与自贸港被寄予厚望,越来越多的城市迈入自贸时代。
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对“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在这一背景下,RCEP的签署备受瞩目。在全球经济亟待复苏的当下,它不仅代表着中国“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决心与信心,更向外界释放出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强烈信号。
据新华社消息,RCEP由东盟于2012年发起,历经8年的谈判,RCEP各成员方更是在今年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困难,全面完成市场准入谈判,完成协定1.4万多页法律文本审核工作,最终在11月15日的领导人会议期间如期签署协定。
据官方信息,RCEP现有15个成员国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约30%,这也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形成一体化大市场。
根据国际智库测算,2025年,RCEP可望带动成员国出口增长比基线多10.4%。王受文表示,RCEP不仅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而且是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和互惠的自贸协定。
全面,RCEP涵盖20个章节,涵盖了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方方面面。
现代,RCEP采用区域原产地累积规则;采用新技术推动海关便利化;采用负面清单作出投资准入承诺;协定还纳入高水平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章节,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需要。
高质量,货物贸易零关税产品数整体上超过90%;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水平显著高于原有的“10+1”自贸协定;同时,RCEP新增了中日、日韩两对重要国家间的自贸关系,使区域内自由贸易程度显著提升。
互惠,RCEP协定最大限度兼顾了各成员方诉求,还给予最不发达国家差别待遇。
而对山东来说,RCEP带来的最大利好,在于其新增了中日、日韩两对重要国家间的自贸关系和在货物、服务、投资贸易等市场开放方面达成的新共识。

山东要做中日韩自贸合作新平台
中日韩三国GDP分列全球第二、第三和第十一位,是RCEP现有15个成员国中GDP总量最高的三个国家。于东亚而言,于世界而言,中日韩三国的自贸关系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山东,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省份之一,更是与韩国、日本交流最密切的中国省份之一,对日韩经贸往来历史悠久且关系密切。
山东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5月,韩国对山东的货物贸易总额高达731亿元,已然成为山东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山东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逆势上扬,同比增长了3.1%。
贸易往来之外,来自日本、韩国的资本也对山东青睐有加。截至去年年底,韩国在山东投资企业有4247家,日本在山东投资企业达到1379家、累计投资额达115亿美元。
但对山东来说,纵然历史悠久、积累深厚,要想打造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成为中日韩三国自贸合作的新平台,更需要时势造就。
2019年,山东迎来了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青岛、烟台三大片区承载着山东迈入自贸时代,也造就了山东持续深化与日、韩贸易往来合作的“时势”——2019年12月,山东提出围绕国家赋予山东自贸试验区“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重要试点任务,在济南、青岛、烟台三个片区布局设立对日韩专属区,专门用于与日本、韩国合作项目,搭建高质量投资合作平台。
2020年山东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明确提出,山东将深化与日韩合作,建设中日(韩)产业(科技)园区,建立山东—日本对话机制,推动与日韩已签协议、项目、机制、平台落地。
以三大自贸片区为载体,山东作为中国与日、韩开放合作的“桥头堡”,不断深化与日韩的合作交流。
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康养、软件信息、人工智能等领域,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正在统筹规划建设中日韩合作产业园区;同时,建设中日科技合作引领区,推动国际化科技合作与成果转移转化。
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青岛日本“国际客厅”投入启用,已与横滨、神奈川、新潟、岩手等4城达成合作意向,签约落户企业机构24家,挂牌入驻18家;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批复落地,以日韩跨境电商为切入点,积极打造“中日韩消费专区”,打造中日韩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合作新平台,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中日韩跨国审批”令日韩投资者“不出国门就能在烟台办理公司注册”,依托驻日韩办事处,通过微信、邮件等进行跨国材料申报,驻外办事处人员协助认证,即可完成企业注册,实现跨国“零跑腿、不见面”审批。
如今,随着RCEP的签署,中日韩自贸关系迈向新的历史阶段的同时,也为山东及三大自贸片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根据商务部网站消息,RCEP拓展了原有“10+1”自贸协定的规则涵盖领域,既对标国际高水平自贸规则,纳入了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政府采购等议题,又在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作出加强合作等规定。
而这对于跨境电商、中小企业优势突出的日韩来说,无异于拓宽了其投资中国、投资山东的道路,更促使山东对日韩开放合作从商品型开放到规则、制度型开放转变。
烟台自贸片区相关负责人告诉界面山东:“中日韩是RCEP经济体量最大的3个国家,三者之间的贸易关系成为RCEP最大看点。RCEP签订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中日两国之间首次有了自贸区零关税协议安排。此次RCEP的签署,将进一步扩大中日韩三方的开放水平,促进区域间经济合作。”

开拓山东服务贸易的新蓝海
对山东来说,此次签署的RCEP还有一个更加令人振奋的内容——在服务贸易方面,15个成员方均作出了高于各自“10+1”自贸协定水平的开放承诺。
其中,中方服务贸易开放承诺达到了已有自贸协定的最高水平,承诺服务部门数量在中国入世承诺约100个部门的基础上,新增了研发、管理咨询、制造业相关服务、空运等22个部门,并提高了金融、法律、建筑、海运等37个部门的承诺水平。其他成员在中方重点关注的建筑、医疗、房地产、金融、运输等服务部门都作出了高水平的开放承诺。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的当下,不断开放的服务贸易意味着什么?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仲泽宇表示,服务贸易是当下低迷世界经济中的一抹亮色,也是未来推动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通过加强制度创新供给才能让服务贸易一体化发展走得更远,真正推动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曾在日前举行的2020威海市产业交流会上表示,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服务贸易的开放始终是一块短板,但它也是经济的蓝海,是非常宽松的增长空间。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最重要、突出的特点就是为服务贸易创造了良好条件。自由贸易区真正要做的不是工业翻番,是服务贸易量翻番。”黄奇帆表示,而对自贸试验区来说,深耕金融业开放、外贸常规服务贸易开放、公共服务开放、数字经济开放,是历史使命,也是时代要求。
如今,达到已有自贸协定最高开放水平的RCEP,无疑为中国各自贸试验区推动服务贸易开放向纵深突破提供了绝佳的机遇。
而对山东来说,据山东省商务厅数据,2019年,全省服务贸易完成2379.4亿元,增长8.9%,服务进出口占外贸比重10.4%。202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新一轮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济南、青岛、威海三市入围试点,其中济南、青岛均拥有自贸试验区片区,推动山东服务贸易走向创新发展,就这样成为山东自贸试验区的新使命。
据介绍,济南自贸片区正在打造数字服务贸易集群,发展跨境电商、再制造产业;在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中,积极培育壮大自贸金融发展主体,推进股权基金集聚发展,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等。
青岛自贸片区也在不断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金融产业突破发展;在航运领域,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以十大创新技术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码头,其中8项为全球首创,为全球港航业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模式”“青岛方案”等。

烟台自贸片区则为不同成长类型的企业提供了不同的金融服务方案。除此之外,据烟台自贸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RCEP的签订有利于促进片区内产业更充分地参与市场竞争,提升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区域合作的加强也必将促进跨境电商、新型跨境物流发展,RCEP协议的签署利好跨境电商多个环节,包括降低甚至消除了邮政小包征收关税的风险、降低了原材料成本、降低海外物流仓储建设成本等。乘借RCEP带来的新机遇,片区内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回首一年前,山东自贸试验区的落地曾让山东振奋不已,更为山东打造中国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如今,随着RCEP的签署,中日韩、特别是中日首次建立直接的自由贸易区关系,服务贸易、货物贸易、投资贸易迈向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昂起对外开放龙头的山东再次蓄满期待值,我们也期待着迎来自贸新机遇的山东,能够加快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步伐,在全国对外开放的新蓝图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