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要为全部机型核电站提供燃料 中核推进核燃料产业园建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要为全部机型核电站提供燃料 中核推进核燃料产业园建设

中核河北沧州核燃料产业园已经开展前期工作,广东核燃料产业园正在继续推进,目前尚处于选址阶段。

图片来源:网络

作为中国唯一的核燃料供应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下称中核)需要为国内全部机型的核电站提供核燃料。按照规划,将在中国广东、河北两省建设核燃料产业园。

1月29日,在中核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河北沧州核燃料产业园已经开展前期工作,包括气象、水文等数据的采集,目前进展顺利,后续将向国家报批,履行项目审批的程序。位于广东的核燃料产业园正在继续推进,目前尚处于选址阶段。

中核董事会秘书、新闻发言人潘建明在会上介绍,由于中国核电发展的历史原因,负责核燃料生产各环节的加工企业布局较为分散,从铀矿浓缩到燃料组件的生产,在国内涉及五个省,制约了中国核电核燃料加工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核燃料产业园,指的是为核电站生产“燃料”的园区,是核电站建设配套的项目。在该产业园里,将负责各个环节的产业公司集聚在一起,提供“一站式”服务。中国核学会曾撰文指称,因产业园只负责核燃料的生产,并没有发生“燃烧”,产生裂变反应,因此不具有放射性。

“为了调整原先的工业布局,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现产业升级,中核集团作出了建设核燃料产业园的决策。”潘建明表示,对今后建设的燃料产业园项目,中核坚持做到“科学论证、充分沟通、慎重决策”。

2015年是中核核电的重启之年。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内地在建的核电机组为24台,总装机容量2672万千瓦,在建规模世界第一;运行的核电机组达30台,总装机容量2831万千瓦。

根据中核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末,中核压水堆核燃料组件生产的能力是“十一五”末的四倍,每年在满足30个核电机组换料燃料组件需求的同时,还可为五到六个百万级核电机组提供首炉燃料组件和相关组件。

中国采用闭式核燃料循环体系,除最前端的铀矿开采,还包括铀的纯化转化、浓缩、元件制造,以及后端乏燃料处理等各环节。

在此次媒体发布会上,潘建明还透露,2016年上半年,中核将建成中国首个千吨级铀矿大基地,该基地位于新疆察布查尔县蒙其古尔铀矿区。此外,内蒙古两个千吨级大基地建设也实现了战略突破。

蒙其古尔铀矿区采用二氧化碳+氧气绿色地浸采铀技术,是中国首个规模化地浸铀矿山,目前一期工程已提前一年全面建成,二期正在快速推进。

在铀纯化转化技术方面,潘建明介绍称,铀纯化转化一体化技术已实现工业化应用,万吨级铀转化基地正在逐步建成,已自主掌握离心法铀浓缩技术并实现工业化应用,国内铀浓缩专用设备制造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国内核电发展的需要。截至“十二五”末,铀纯化转化、铀浓缩产能已达到“十一五”末的三倍左右。

目前,中国正在大力推广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其所需要的核燃料元件——CF系列燃料组件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预计2017年CF系列将陆续实现工业化应用,将用于华龙一号核电站,性能与国际先进燃料组件相当,能够满足国内外开工建设的华龙一号工程的燃料需求。”潘建明表示,“和核电技术相互配套,构成中国整个核电体系完整的‘走出去’。”

核电的大规模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加快核燃料循环后端环节的发展。核燃料在反应堆内燃烧过后,将以“乏燃料”的身份从反应堆内被卸出。由于乏燃料具有一定的辐射性,需要进行后处理。

中核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压水堆核电站乏燃料累计约产生量2.35万吨,而离堆贮存的需求将达到1.5万吨。

目前,中核自行建造的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工厂已经建成。此外,还将与法国企业阿海珐集团合作建设中国核循环项目,计划建成一个具备年800吨乏燃料后处理能力的工厂。

中核国际合作开发部副主任刘长欣透露,中法乏燃料后处理合作项目正在按照计划一步一步正常推进,去年已进行了多轮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按照计划,今年将有一个商务方面的决定。

“对于该项目,在政府层面上,国家高度重视,成立了高级指导委员会直接介入和指导企业开展相关合作。”刘长欣说,“如果顺利,今年中法关于乏燃料后处理方面的合作将会有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2015年,中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首次超百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经济增加值(EVA)69亿元,比上年改善39%。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要为全部机型核电站提供燃料 中核推进核燃料产业园建设

中核河北沧州核燃料产业园已经开展前期工作,广东核燃料产业园正在继续推进,目前尚处于选址阶段。

图片来源:网络

作为中国唯一的核燃料供应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下称中核)需要为国内全部机型的核电站提供核燃料。按照规划,将在中国广东、河北两省建设核燃料产业园。

1月29日,在中核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河北沧州核燃料产业园已经开展前期工作,包括气象、水文等数据的采集,目前进展顺利,后续将向国家报批,履行项目审批的程序。位于广东的核燃料产业园正在继续推进,目前尚处于选址阶段。

中核董事会秘书、新闻发言人潘建明在会上介绍,由于中国核电发展的历史原因,负责核燃料生产各环节的加工企业布局较为分散,从铀矿浓缩到燃料组件的生产,在国内涉及五个省,制约了中国核电核燃料加工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核燃料产业园,指的是为核电站生产“燃料”的园区,是核电站建设配套的项目。在该产业园里,将负责各个环节的产业公司集聚在一起,提供“一站式”服务。中国核学会曾撰文指称,因产业园只负责核燃料的生产,并没有发生“燃烧”,产生裂变反应,因此不具有放射性。

“为了调整原先的工业布局,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现产业升级,中核集团作出了建设核燃料产业园的决策。”潘建明表示,对今后建设的燃料产业园项目,中核坚持做到“科学论证、充分沟通、慎重决策”。

2015年是中核核电的重启之年。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内地在建的核电机组为24台,总装机容量2672万千瓦,在建规模世界第一;运行的核电机组达30台,总装机容量2831万千瓦。

根据中核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末,中核压水堆核燃料组件生产的能力是“十一五”末的四倍,每年在满足30个核电机组换料燃料组件需求的同时,还可为五到六个百万级核电机组提供首炉燃料组件和相关组件。

中国采用闭式核燃料循环体系,除最前端的铀矿开采,还包括铀的纯化转化、浓缩、元件制造,以及后端乏燃料处理等各环节。

在此次媒体发布会上,潘建明还透露,2016年上半年,中核将建成中国首个千吨级铀矿大基地,该基地位于新疆察布查尔县蒙其古尔铀矿区。此外,内蒙古两个千吨级大基地建设也实现了战略突破。

蒙其古尔铀矿区采用二氧化碳+氧气绿色地浸采铀技术,是中国首个规模化地浸铀矿山,目前一期工程已提前一年全面建成,二期正在快速推进。

在铀纯化转化技术方面,潘建明介绍称,铀纯化转化一体化技术已实现工业化应用,万吨级铀转化基地正在逐步建成,已自主掌握离心法铀浓缩技术并实现工业化应用,国内铀浓缩专用设备制造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国内核电发展的需要。截至“十二五”末,铀纯化转化、铀浓缩产能已达到“十一五”末的三倍左右。

目前,中国正在大力推广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其所需要的核燃料元件——CF系列燃料组件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预计2017年CF系列将陆续实现工业化应用,将用于华龙一号核电站,性能与国际先进燃料组件相当,能够满足国内外开工建设的华龙一号工程的燃料需求。”潘建明表示,“和核电技术相互配套,构成中国整个核电体系完整的‘走出去’。”

核电的大规模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加快核燃料循环后端环节的发展。核燃料在反应堆内燃烧过后,将以“乏燃料”的身份从反应堆内被卸出。由于乏燃料具有一定的辐射性,需要进行后处理。

中核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压水堆核电站乏燃料累计约产生量2.35万吨,而离堆贮存的需求将达到1.5万吨。

目前,中核自行建造的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工厂已经建成。此外,还将与法国企业阿海珐集团合作建设中国核循环项目,计划建成一个具备年800吨乏燃料后处理能力的工厂。

中核国际合作开发部副主任刘长欣透露,中法乏燃料后处理合作项目正在按照计划一步一步正常推进,去年已进行了多轮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按照计划,今年将有一个商务方面的决定。

“对于该项目,在政府层面上,国家高度重视,成立了高级指导委员会直接介入和指导企业开展相关合作。”刘长欣说,“如果顺利,今年中法关于乏燃料后处理方面的合作将会有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2015年,中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首次超百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经济增加值(EVA)69亿元,比上年改善39%。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