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5年A股中成药企业并购重组:不爱主业,爱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5年A股中成药企业并购重组:不爱主业,爱什么?

2015年是医药生物并购重组大年,仅截至8月,A股医药生物行业总计发生了308起并购重组,涉及金额超千亿。相对于生物科技、互联网医疗等细分领域而言,中药似乎并不那么热门,但仍有近一半中成药企业发起了并购重组。

虽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中药以创纪录的交易额收购了天江药业,但就整个A股中成药企业群体而言,针对中成药标的发起的并购占比,却相当不显眼了。

2015年,整个A股迎来并购重组大潮。据统计,2015年上市公司公告了1444起并购重组,披露交易金额15766.49亿元,平均每单交易金额20.14亿元;而2014年,共有475项重组事件、披露交易金额2306.29亿元、平均每单10.63亿元。

同时,2015年也是医药生物并购重组大年,仅截至8月,A股医药生物行业总计发生了308起并购重组,涉及金额超千亿。

相对于生物科技、互联网医疗等细分领域而言,中药似乎并不那么热门,但仍有近一半中成药企业发起了并购重组。

中药标的只占约1/4

据新康界统计,2015年度 A股65家中成药企业(申万分类),有30家企业共发起了63起并购重组事件。除中恒集团收购Oramed 10%股权以及取得口服胰岛素相关许可及知识产权授权、方盛制药收购药王堂70%股权两起事件宣告失败之外,其他已经完成或仍处于审批程序的并购重组事件为61起。

这61起并购重组事件所涉及标的,都分布在哪些细分领域?

统计表明,A股中成药企业的并购重组,有一个特点相当明显,就是对自己所在细分领域的同行们似乎并不感冒,而是更加偏爱多元化扩张。

  • 图1  A股中成药企业并购重组标的分布领域

如图1所示,若从单一细分领域来讲,中药标的总数确实是最多的,达到17家;不过排第二的化学药标的也有15家,二者差别很小。

但是,若从总体占比来看,中药标的大约只有1/4,似乎并不足以说明A股中成药企业夯实主业的意愿。

此外,从并购重组标的交易额的情况来看,在单笔并购重组交易额TOP10榜单中,仅有两家标的入围(未纳入港股上市中国中药并购天江药业)。其中,康恩贝此前已经取得贵州拜特控股权。

  • 表1  2015年A股中成药企业并购重组交易额TOP10

而对中药标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核心品种为导向的并购策略仍占据主流位置,比如借壳九芝堂的友搏药业,其主导产品疏血通注射液近三年占营收比例均超过90%;葵花药业在对隆中药业和健今药业实施并购时均表示,主要是为了贯彻公司“品种为王”、“特色经营”的经营策略,获取具有销售潜力品种的药品文号及生产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亚宝药业收购喜儿康时,系无偿获得,喜儿康虽拥有独家品种,但企业已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

  • 表2  相关中药标的核心品种或业务

典型买方分析:恒康医疗最专注,信邦制药最多元 

从买方角度来看,恒康医疗、信邦制药、精华制药、葵花药业、红日药业等多家企业均涉及4起以上的并购重组事件,在资本运作方面表现相当生猛。

恒康医疗堪称多元化扩张运动中的“专注者”,在其6起并购重组事件中,有5起是医院收购,另一起是对杰傲湃思51.13%股权的收购——杰傲湃思是一家为肿瘤患者提供基于分子、基因诊断的“个体化诊疗”服务的公司。

信邦制药则将多元化进行得最为彻底,基本上沿着制药、流通、医疗服务、移动医疗等整条产业链进行闭环布局:针对贵州天医药方70%股权的收购为布局移动医疗,针对朝阳医院55%股权、博大医院70%股权的收购为扩大医疗服务业务,而针对科开医疗器械的增资则为扩大其医药流通业务中医疗器械的经营规模。此外,信邦还以20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中肽生化100%股权,首次进入生物制药领域。

在一众买方中,康恩贝对中成药项目最为情有独钟。在康恩贝2015年5起并购重组事件中,有3起是关于中成药的,分别涉及江西天施康、贵州拜特、珍视明药业。而康恩贝以2.3亿元再购珍诚医药26.44%股权,股权比例增至57.25%,则充分体现其对医药电商B2B领域的看好。

此外,葵花药业4起并购重组事件标的分别涉及中药、医药商业和化学药;红日药业4起并购重组事件标的分别涉及中药、医疗保健设备和化学药。精华制药的并购重组则涉及中药、化学药和生物科技领域。

  • 表3  2015年中成药企业并购重组事件清单(万元人民币)

注:1)感谢Wind、医药IR观察提供数据支持;2)附表按买方企业首字母排序;3)中国中药为港股上市公司,未纳入本文统计讨论范围;4)若有错误纰漏之处,敬请指正。

本文来自新康界(XKJ0101)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5年A股中成药企业并购重组:不爱主业,爱什么?

2015年是医药生物并购重组大年,仅截至8月,A股医药生物行业总计发生了308起并购重组,涉及金额超千亿。相对于生物科技、互联网医疗等细分领域而言,中药似乎并不那么热门,但仍有近一半中成药企业发起了并购重组。

虽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中药以创纪录的交易额收购了天江药业,但就整个A股中成药企业群体而言,针对中成药标的发起的并购占比,却相当不显眼了。

2015年,整个A股迎来并购重组大潮。据统计,2015年上市公司公告了1444起并购重组,披露交易金额15766.49亿元,平均每单交易金额20.14亿元;而2014年,共有475项重组事件、披露交易金额2306.29亿元、平均每单10.63亿元。

同时,2015年也是医药生物并购重组大年,仅截至8月,A股医药生物行业总计发生了308起并购重组,涉及金额超千亿。

相对于生物科技、互联网医疗等细分领域而言,中药似乎并不那么热门,但仍有近一半中成药企业发起了并购重组。

中药标的只占约1/4

据新康界统计,2015年度 A股65家中成药企业(申万分类),有30家企业共发起了63起并购重组事件。除中恒集团收购Oramed 10%股权以及取得口服胰岛素相关许可及知识产权授权、方盛制药收购药王堂70%股权两起事件宣告失败之外,其他已经完成或仍处于审批程序的并购重组事件为61起。

这61起并购重组事件所涉及标的,都分布在哪些细分领域?

统计表明,A股中成药企业的并购重组,有一个特点相当明显,就是对自己所在细分领域的同行们似乎并不感冒,而是更加偏爱多元化扩张。

  • 图1  A股中成药企业并购重组标的分布领域

如图1所示,若从单一细分领域来讲,中药标的总数确实是最多的,达到17家;不过排第二的化学药标的也有15家,二者差别很小。

但是,若从总体占比来看,中药标的大约只有1/4,似乎并不足以说明A股中成药企业夯实主业的意愿。

此外,从并购重组标的交易额的情况来看,在单笔并购重组交易额TOP10榜单中,仅有两家标的入围(未纳入港股上市中国中药并购天江药业)。其中,康恩贝此前已经取得贵州拜特控股权。

  • 表1  2015年A股中成药企业并购重组交易额TOP10

而对中药标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核心品种为导向的并购策略仍占据主流位置,比如借壳九芝堂的友搏药业,其主导产品疏血通注射液近三年占营收比例均超过90%;葵花药业在对隆中药业和健今药业实施并购时均表示,主要是为了贯彻公司“品种为王”、“特色经营”的经营策略,获取具有销售潜力品种的药品文号及生产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亚宝药业收购喜儿康时,系无偿获得,喜儿康虽拥有独家品种,但企业已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

  • 表2  相关中药标的核心品种或业务

典型买方分析:恒康医疗最专注,信邦制药最多元 

从买方角度来看,恒康医疗、信邦制药、精华制药、葵花药业、红日药业等多家企业均涉及4起以上的并购重组事件,在资本运作方面表现相当生猛。

恒康医疗堪称多元化扩张运动中的“专注者”,在其6起并购重组事件中,有5起是医院收购,另一起是对杰傲湃思51.13%股权的收购——杰傲湃思是一家为肿瘤患者提供基于分子、基因诊断的“个体化诊疗”服务的公司。

信邦制药则将多元化进行得最为彻底,基本上沿着制药、流通、医疗服务、移动医疗等整条产业链进行闭环布局:针对贵州天医药方70%股权的收购为布局移动医疗,针对朝阳医院55%股权、博大医院70%股权的收购为扩大医疗服务业务,而针对科开医疗器械的增资则为扩大其医药流通业务中医疗器械的经营规模。此外,信邦还以20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中肽生化100%股权,首次进入生物制药领域。

在一众买方中,康恩贝对中成药项目最为情有独钟。在康恩贝2015年5起并购重组事件中,有3起是关于中成药的,分别涉及江西天施康、贵州拜特、珍视明药业。而康恩贝以2.3亿元再购珍诚医药26.44%股权,股权比例增至57.25%,则充分体现其对医药电商B2B领域的看好。

此外,葵花药业4起并购重组事件标的分别涉及中药、医药商业和化学药;红日药业4起并购重组事件标的分别涉及中药、医疗保健设备和化学药。精华制药的并购重组则涉及中药、化学药和生物科技领域。

  • 表3  2015年中成药企业并购重组事件清单(万元人民币)

注:1)感谢Wind、医药IR观察提供数据支持;2)附表按买方企业首字母排序;3)中国中药为港股上市公司,未纳入本文统计讨论范围;4)若有错误纰漏之处,敬请指正。

本文来自新康界(XKJ0101)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