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带着绣娘来文博会:云南“布石木土金”组团赴上海之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带着绣娘来文博会:云南“布石木土金”组团赴上海之约

今年11月起至明年2月,云南省昆明、普洱、玉溪三市还将在上海人气商圈举办“遇见·云南”文创集市嘉年华活动,帮助云南拓宽民族民间工艺品及特产销售渠道。

图片来源:长三角文博会

记者 | 黄景源

编辑 | 刘素楠

2020年11月18日上午,金永淑忙着在展区招待顾客,摆在桌子上供展客取阅的宣传册已经被领光了。

第三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下称长三角文博会)开幕首日,云南彝绣在会展中心(上海)刮起了一股“最炫民族风”。

金永淑是云南省楚雄彝家公社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彝家公社)的创始人。2012年,她带着彝绣来到第一届民族工艺品博览会,认识了很多上海客户。这些年来,这些客户一直支持彝绣的发展。今年,她带着三位绣娘及服装、饰品、家居用品等品类上万种商品来到了长三角文博会。

摄影:黄景源

“上海和长三角的市场比较大,视野更开阔,我们想在这里寻找销售渠道,也想看看有没有跟上海其他企业合作开发产品的机会。”金永淑说。

彝绣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2006年成立彝家公社以来,金永淑带领团队坚持手工并研发新品,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远赴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参展的彝绣产品多达10万件。

此外,彝家公社拥有200个固定绣娘,并辐射带动了云南全省8000多位绣娘,她们通过为彝家公社绣制产品而得以提高经济收入,摆脱了贫困。

李华梅(左一)在刺绣。摄影:黄景源

来自楚雄禄丰县中村乡的李华梅告诉界面新闻,自己在农闲时在彝家公社做刺绣,已经做了十几年,不耽误日常生活,收入还比以前多了很多。

金海淑表示,有灿烂的民族文化作为底蕴,自己带着产品走到各地都很有底气,国家也很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断地搭建平台、培训新人、寻找合作渠道。“以后会更有信心把彝绣事业经营得更美。”

界面新闻了解到,本届长三角文博会,云南省以“布石木土金”为元素,除上述彝绣外,还组建了包含云南珠宝、木雕木器、陶瓷以及斑锡工艺品及5G+VR智慧文旅的参展团队,主展区占地450平方米。

来自怒江的兰若珠宝已是二度参加进博会,今年企业带来了上百件更为丰富的参展作品,不仅有九色鹿、中国龙这些中国传统故事里的形象,兰若珠宝还把“异形”“地狱男爵”等电影形象融入到作品中。

兰若珠宝建立了产业扶贫计划,开设合作基地班和企业实训基地,还逐步将公司OEM加工基础代工加工生产线回迁怒江,为怒江提供更多扶贫就业岗位。

作为云南传统的陶艺代表,云南玉溪的华宁陶已有623年的釉陶烧制历史,目前,华宁陶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批准为国家地标产品。

近年来,华宁陶多次参加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深圳文博会等博览会,产品销往云南省内外,部分产品出口美国、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华宁县文旅局工作人员李剑辉表示,目前,华宁已形成53户工艺陶、生活陶企业和17户建筑陶企业的产业格局,目前陶瓷产业有超过1000个品种,产量达600多万件,2019年,华宁陶产值7.4亿元。

摄影:黄景源

同样展现云南文化产业风采的还有来自云南大理剑川的传统木雕工艺品。

大理剑川兴德木雕木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德重表示,希望通过长三角文博会这个平台,为利用上海的国际化市场、资本、人才等资源优势,让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工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斑锡技艺”今年也出现在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庆国带着四十余件斑锡作品参展,展示了“锡都”个旧300余年锡工艺的传统精湛手艺。

图片来源:长三角文博会

当天,一场身临其境的“5G+VR”正在埃舍尔科技展区上演。

界面新闻了解到,埃舍尔科技已建成了全球最大最齐全的“VR云南文旅资源素材库”,发布了国内首部VR云南宣传片,还作为昆明企业代表在英国伦敦、利物浦展示VR昆明城市形象片。

在云南展区入口处,滇沪两地参展企业共同搭建的展台十分醒目,展示了6个沪滇对口合作帮扶典型案例。

其中,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在上海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的支持下,推进非遗领域对口帮扶,组织高校设计师和业界专家与云南非遗传承人群结对帮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广泛参与,开展线上线下工作坊,提升民族民间工艺的时尚创新能力。

摄影:黄景源

自1996年以来,沪滇建立结对帮扶已经24年,上海援建各类项目1万余个,帮助云南对口地区培训各类人才59万余人次,超过110万贫困群众直接受益。

2019年11月21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签署《加强沪滇文化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明确两地要加强文化资源聚集,进一步激发文化产业新动力、新需求。

上海及长三角与云南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合作在不断深化。

云南省内拥有5项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10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个5A级旅游景区,多达708个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中国传统村落。

2019年3月,云南省提出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以旅游业助力怒江州脱贫攻坚;一年后,云南省再次提出将进一步完善规划建设,在原有6个州市1600公里西北环线基础上新增7州市1600公里西南环线,形成总长3200公里的旅游环线。

2020年11月19日,云南将大滇西旅游环线长三角地区(上海)招商推介会搬到了第三届长三角文博会上。此次举行的招商活动,将通过推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优质的文旅投资运营资源对接,引入文化旅游产业优质企业共同参与开发建设大滇西。

当天,长三角地区企业与云南省各州市文旅局签订合作签约,集中签约的项目多达10项,包括楚雄彝族自治州宣传部与东方国际集团上海纺织时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的楚雄彝绣标准化品牌化大众化项目合作合同,以及丽江市文旅局与上海市杨浦区文旅局签订的旅游扶贫合作等。

此外,今年11月起至明年2月,云南省昆明、普洱、玉溪三市还将在上海人气商圈举办“遇见·云南”文创集市嘉年华活动,现场还将邀请云南手艺人进行歌舞、花艺、陶艺制作等非遗展演,帮助云南拓宽民族民间工艺品及特产销售渠道,搭建联通东西部文化宣传推广的平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带着绣娘来文博会:云南“布石木土金”组团赴上海之约

今年11月起至明年2月,云南省昆明、普洱、玉溪三市还将在上海人气商圈举办“遇见·云南”文创集市嘉年华活动,帮助云南拓宽民族民间工艺品及特产销售渠道。

图片来源:长三角文博会

记者 | 黄景源

编辑 | 刘素楠

2020年11月18日上午,金永淑忙着在展区招待顾客,摆在桌子上供展客取阅的宣传册已经被领光了。

第三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下称长三角文博会)开幕首日,云南彝绣在会展中心(上海)刮起了一股“最炫民族风”。

金永淑是云南省楚雄彝家公社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彝家公社)的创始人。2012年,她带着彝绣来到第一届民族工艺品博览会,认识了很多上海客户。这些年来,这些客户一直支持彝绣的发展。今年,她带着三位绣娘及服装、饰品、家居用品等品类上万种商品来到了长三角文博会。

摄影:黄景源

“上海和长三角的市场比较大,视野更开阔,我们想在这里寻找销售渠道,也想看看有没有跟上海其他企业合作开发产品的机会。”金永淑说。

彝绣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2006年成立彝家公社以来,金永淑带领团队坚持手工并研发新品,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远赴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参展的彝绣产品多达10万件。

此外,彝家公社拥有200个固定绣娘,并辐射带动了云南全省8000多位绣娘,她们通过为彝家公社绣制产品而得以提高经济收入,摆脱了贫困。

李华梅(左一)在刺绣。摄影:黄景源

来自楚雄禄丰县中村乡的李华梅告诉界面新闻,自己在农闲时在彝家公社做刺绣,已经做了十几年,不耽误日常生活,收入还比以前多了很多。

金海淑表示,有灿烂的民族文化作为底蕴,自己带着产品走到各地都很有底气,国家也很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断地搭建平台、培训新人、寻找合作渠道。“以后会更有信心把彝绣事业经营得更美。”

界面新闻了解到,本届长三角文博会,云南省以“布石木土金”为元素,除上述彝绣外,还组建了包含云南珠宝、木雕木器、陶瓷以及斑锡工艺品及5G+VR智慧文旅的参展团队,主展区占地450平方米。

来自怒江的兰若珠宝已是二度参加进博会,今年企业带来了上百件更为丰富的参展作品,不仅有九色鹿、中国龙这些中国传统故事里的形象,兰若珠宝还把“异形”“地狱男爵”等电影形象融入到作品中。

兰若珠宝建立了产业扶贫计划,开设合作基地班和企业实训基地,还逐步将公司OEM加工基础代工加工生产线回迁怒江,为怒江提供更多扶贫就业岗位。

作为云南传统的陶艺代表,云南玉溪的华宁陶已有623年的釉陶烧制历史,目前,华宁陶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批准为国家地标产品。

近年来,华宁陶多次参加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深圳文博会等博览会,产品销往云南省内外,部分产品出口美国、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华宁县文旅局工作人员李剑辉表示,目前,华宁已形成53户工艺陶、生活陶企业和17户建筑陶企业的产业格局,目前陶瓷产业有超过1000个品种,产量达600多万件,2019年,华宁陶产值7.4亿元。

摄影:黄景源

同样展现云南文化产业风采的还有来自云南大理剑川的传统木雕工艺品。

大理剑川兴德木雕木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德重表示,希望通过长三角文博会这个平台,为利用上海的国际化市场、资本、人才等资源优势,让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工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斑锡技艺”今年也出现在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庆国带着四十余件斑锡作品参展,展示了“锡都”个旧300余年锡工艺的传统精湛手艺。

图片来源:长三角文博会

当天,一场身临其境的“5G+VR”正在埃舍尔科技展区上演。

界面新闻了解到,埃舍尔科技已建成了全球最大最齐全的“VR云南文旅资源素材库”,发布了国内首部VR云南宣传片,还作为昆明企业代表在英国伦敦、利物浦展示VR昆明城市形象片。

在云南展区入口处,滇沪两地参展企业共同搭建的展台十分醒目,展示了6个沪滇对口合作帮扶典型案例。

其中,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在上海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的支持下,推进非遗领域对口帮扶,组织高校设计师和业界专家与云南非遗传承人群结对帮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广泛参与,开展线上线下工作坊,提升民族民间工艺的时尚创新能力。

摄影:黄景源

自1996年以来,沪滇建立结对帮扶已经24年,上海援建各类项目1万余个,帮助云南对口地区培训各类人才59万余人次,超过110万贫困群众直接受益。

2019年11月21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签署《加强沪滇文化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明确两地要加强文化资源聚集,进一步激发文化产业新动力、新需求。

上海及长三角与云南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合作在不断深化。

云南省内拥有5项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10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个5A级旅游景区,多达708个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中国传统村落。

2019年3月,云南省提出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以旅游业助力怒江州脱贫攻坚;一年后,云南省再次提出将进一步完善规划建设,在原有6个州市1600公里西北环线基础上新增7州市1600公里西南环线,形成总长3200公里的旅游环线。

2020年11月19日,云南将大滇西旅游环线长三角地区(上海)招商推介会搬到了第三届长三角文博会上。此次举行的招商活动,将通过推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优质的文旅投资运营资源对接,引入文化旅游产业优质企业共同参与开发建设大滇西。

当天,长三角地区企业与云南省各州市文旅局签订合作签约,集中签约的项目多达10项,包括楚雄彝族自治州宣传部与东方国际集团上海纺织时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的楚雄彝绣标准化品牌化大众化项目合作合同,以及丽江市文旅局与上海市杨浦区文旅局签订的旅游扶贫合作等。

此外,今年11月起至明年2月,云南省昆明、普洱、玉溪三市还将在上海人气商圈举办“遇见·云南”文创集市嘉年华活动,现场还将邀请云南手艺人进行歌舞、花艺、陶艺制作等非遗展演,帮助云南拓宽民族民间工艺品及特产销售渠道,搭建联通东西部文化宣传推广的平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