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vivo想让手机连上汽车,它能啃下停滞多年的车厂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vivo想让手机连上汽车,它能啃下停滞多年的车厂吗?

车联网是互联网公司久攻不下的阵地,手机厂商能迎刃而解吗?

图片来源:vivo

记者 | 林腾

vivo将触角伸向了汽车。

11月18日,随着vivo正式升级车联网的品牌——Jovi InCar,这家多年的手机厂商,正式确立汽车作为手机之外的一大重要智慧场景。

按照vivo的说法,目前vivo与百度、亿联、长城等30+后装市场汽车品牌、60+前装市场汽车品牌合作,支持100+后装市场汽车型号及500+前装市场汽车型号。

车联网算得上是过去几年备受瞩目的行业,然而却面临着碎片化的混乱局面。

互联网厂商、手机厂商、车企、车联网服务商各自为政,生态过度泛滥,大量的汽车用户无法得到像使用手机一样的车联网体验。

vivo的到来,能否改变这一现状?

难啃的汽车场景

跟所有厂商类似,vivo的车联网战略是从物联网开始蔓延的。

过去几年时间,包括华为、小米、OPPO等厂商,都先后在IoT方向上加速。

“如果手机是未来万物互联的中心,那么它到底要去连接什么样的场景?”vivo软件产品策略总监欧阳坤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vivo曾在内部总结了8类一级场景、22类二级场景后发现,出行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手机连接的场景。

在出行的分类里,车是人的第二生活空间。这是vivo挺入车联网的核心原因。

过去几年,车联网备受瞩目,许多公司都试图在这个领域抢占先机。

2013 年,华为推出前装车载移动热点和汽车在线诊断系统车联网解决方案。解决车内移动上网问题和在线诊断系统问题。

2015 年百度推出车联网解决方案 CarLife+,CarLife+ 是一款跨平台的车联网解决方案,只需通过数据线或者 WIFI 将手机连接到车载系统上,就可在汽车移动过程中访问诸多应用。

然而,即便巨头云集,行业充满期待,车联网实际上还是一个混乱而碎片的生态。

车联网是一个复杂的链条,产业链主要包括终端软、硬件提供商、电信运营商、整车厂商、互联网厂商、第三方IT提供商、行业应用提供商及行业客户等,涉及芯片、OS、语音、地图、云计算、AI人工智能、大数据、安全、支付、5G与V2X、无人驾驶等诸多领域。

对于主角汽车厂商来说,卖车是主要的动力,车联方面接下来怎么用,是不是在用,车企并没有过多考虑。因此可以说,车联网整体还是处于相对停滞发展的状态。

在手机与汽车连接的领域,欧阳坤总结,目前有着几大问题:

  1. 如果把手机内容都展现在汽车屏幕上,会有驾驶安全的问题。每个人的手机上都有十几、几十甚至上百的APP,但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车企提供的车载应用其实还是有限的,即使现在有小程序、小场景等云端技术的支持,车载软件还是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长尾需求。
  2. 第三方应用公司做手机与汽车相连的时候,会因为没有手机厂商的底层能力支持,导致应用和连接在行车过程中极其不稳定。
  3. 手机一到两年更换,然而汽车是8-10年才更换,汽车硬件无法跟上应用的迭代,比如屏幕和CPU无法跟上应用快速的更新。

这最终结果导致,在汽车空间上,大量的用户会抛弃汽车屏幕操控,选择使用手机。

以导航为例,很多车主喜欢用手机导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紧急需要的时候,输入地址不方便,手机输入反而更快捷。

其次,像高频社交软件,并没有在太多的汽车里实现应用。而通过社交软件分享定位转移到导航的链条,也让绝大部分车主还在依赖手机。

“开车到一个高速路的分岔路口上,突然汽车里的导航应用被手机后台杀掉了,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这个体验是非常差的。”欧阳坤说。

vivo的角色

欧阳坤说,vivo不做车载OS,而是做好跟OS的协同,这是vivo能提供的价值所在。

按照vivo的规划,在做好手机和车机的互联网之后,vivo将作为车机的生态和算力补充。

“举个例子,在停车场里布WiFi点其实价值不大,因为它没有那么多的应用,但是进去之后手机的导航又不足以支撑你去定位得很精准,车上有车载GPS、陀螺仪,这些硬件能力和手机的能力整合起来,我们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算法,可能把地下停车场这个反向寻车的问题解决”。

另一方面,车外的服务则是手机厂商更擅长的,因为用户离开车之后,手机是随身携带的。

在这个场景中,vivo则可以实现关窗,提前热车,反向寻车等功能。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vivo将在多项技术方向上进行突破。

  1. 底层协议的稳定性。现在的手机充电线,更多考虑的快充场景,但在车上,未来更多考虑连接稳定性。
  2. 应用能力剥离。现在手机电话音乐,都不是面向车场景做的,剥离出来之后,在车的投屏里面则有另一套逻辑。比如行驶过程中要永远以导航优先等等。
  3. 手机与汽车屏幕的适配。因为车企的屏幕,不会给手机公司完全覆盖。因此在用手机投屏的时候,可以在汽车屏幕上其中一块进行显示。

目前,vivo推出的车联网方案,将相对过去的车联网方案有着大量的优化:比如上车后,插上USB数据线,手机与车机即可快速连接;支持分屏显示、智慧语音等功能,APP覆盖了导航、音乐、有声内容等高频类别;手机上已安装的应用即点即用,无需再次下载,即可适配主流车机屏幕比例。

vivo的车联应用目前已覆盖、打通了百度CarLife+前装车机、亿连等车机方案,支持包含BBA、大众、凯迪拉克、雷克萨斯等品牌在内的超过500+车型,未来将持续接入、打通更多的车企及车联网服务提供商。

“我们在协议上不仅支持百度,也支持亿连等等互联协作的厂商,因为这个产业非常碎片化,所以我们是开放的,把各种已经集成存量车的协议也集成进来”,欧阳坤说。

作为手机领域挺进车联网的挑战者,vivo究竟能让驾驶场景产生多大的改变,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vivo

4.6k
  • vivo X Fold3开售一分钟销量同比上代提升800%
  • vivo胡柏山:手机仍是一个成长的行业,将推出MR原型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vivo想让手机连上汽车,它能啃下停滞多年的车厂吗?

车联网是互联网公司久攻不下的阵地,手机厂商能迎刃而解吗?

图片来源:vivo

记者 | 林腾

vivo将触角伸向了汽车。

11月18日,随着vivo正式升级车联网的品牌——Jovi InCar,这家多年的手机厂商,正式确立汽车作为手机之外的一大重要智慧场景。

按照vivo的说法,目前vivo与百度、亿联、长城等30+后装市场汽车品牌、60+前装市场汽车品牌合作,支持100+后装市场汽车型号及500+前装市场汽车型号。

车联网算得上是过去几年备受瞩目的行业,然而却面临着碎片化的混乱局面。

互联网厂商、手机厂商、车企、车联网服务商各自为政,生态过度泛滥,大量的汽车用户无法得到像使用手机一样的车联网体验。

vivo的到来,能否改变这一现状?

难啃的汽车场景

跟所有厂商类似,vivo的车联网战略是从物联网开始蔓延的。

过去几年时间,包括华为、小米、OPPO等厂商,都先后在IoT方向上加速。

“如果手机是未来万物互联的中心,那么它到底要去连接什么样的场景?”vivo软件产品策略总监欧阳坤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vivo曾在内部总结了8类一级场景、22类二级场景后发现,出行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手机连接的场景。

在出行的分类里,车是人的第二生活空间。这是vivo挺入车联网的核心原因。

过去几年,车联网备受瞩目,许多公司都试图在这个领域抢占先机。

2013 年,华为推出前装车载移动热点和汽车在线诊断系统车联网解决方案。解决车内移动上网问题和在线诊断系统问题。

2015 年百度推出车联网解决方案 CarLife+,CarLife+ 是一款跨平台的车联网解决方案,只需通过数据线或者 WIFI 将手机连接到车载系统上,就可在汽车移动过程中访问诸多应用。

然而,即便巨头云集,行业充满期待,车联网实际上还是一个混乱而碎片的生态。

车联网是一个复杂的链条,产业链主要包括终端软、硬件提供商、电信运营商、整车厂商、互联网厂商、第三方IT提供商、行业应用提供商及行业客户等,涉及芯片、OS、语音、地图、云计算、AI人工智能、大数据、安全、支付、5G与V2X、无人驾驶等诸多领域。

对于主角汽车厂商来说,卖车是主要的动力,车联方面接下来怎么用,是不是在用,车企并没有过多考虑。因此可以说,车联网整体还是处于相对停滞发展的状态。

在手机与汽车连接的领域,欧阳坤总结,目前有着几大问题:

  1. 如果把手机内容都展现在汽车屏幕上,会有驾驶安全的问题。每个人的手机上都有十几、几十甚至上百的APP,但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车企提供的车载应用其实还是有限的,即使现在有小程序、小场景等云端技术的支持,车载软件还是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长尾需求。
  2. 第三方应用公司做手机与汽车相连的时候,会因为没有手机厂商的底层能力支持,导致应用和连接在行车过程中极其不稳定。
  3. 手机一到两年更换,然而汽车是8-10年才更换,汽车硬件无法跟上应用的迭代,比如屏幕和CPU无法跟上应用快速的更新。

这最终结果导致,在汽车空间上,大量的用户会抛弃汽车屏幕操控,选择使用手机。

以导航为例,很多车主喜欢用手机导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紧急需要的时候,输入地址不方便,手机输入反而更快捷。

其次,像高频社交软件,并没有在太多的汽车里实现应用。而通过社交软件分享定位转移到导航的链条,也让绝大部分车主还在依赖手机。

“开车到一个高速路的分岔路口上,突然汽车里的导航应用被手机后台杀掉了,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这个体验是非常差的。”欧阳坤说。

vivo的角色

欧阳坤说,vivo不做车载OS,而是做好跟OS的协同,这是vivo能提供的价值所在。

按照vivo的规划,在做好手机和车机的互联网之后,vivo将作为车机的生态和算力补充。

“举个例子,在停车场里布WiFi点其实价值不大,因为它没有那么多的应用,但是进去之后手机的导航又不足以支撑你去定位得很精准,车上有车载GPS、陀螺仪,这些硬件能力和手机的能力整合起来,我们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算法,可能把地下停车场这个反向寻车的问题解决”。

另一方面,车外的服务则是手机厂商更擅长的,因为用户离开车之后,手机是随身携带的。

在这个场景中,vivo则可以实现关窗,提前热车,反向寻车等功能。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vivo将在多项技术方向上进行突破。

  1. 底层协议的稳定性。现在的手机充电线,更多考虑的快充场景,但在车上,未来更多考虑连接稳定性。
  2. 应用能力剥离。现在手机电话音乐,都不是面向车场景做的,剥离出来之后,在车的投屏里面则有另一套逻辑。比如行驶过程中要永远以导航优先等等。
  3. 手机与汽车屏幕的适配。因为车企的屏幕,不会给手机公司完全覆盖。因此在用手机投屏的时候,可以在汽车屏幕上其中一块进行显示。

目前,vivo推出的车联网方案,将相对过去的车联网方案有着大量的优化:比如上车后,插上USB数据线,手机与车机即可快速连接;支持分屏显示、智慧语音等功能,APP覆盖了导航、音乐、有声内容等高频类别;手机上已安装的应用即点即用,无需再次下载,即可适配主流车机屏幕比例。

vivo的车联应用目前已覆盖、打通了百度CarLife+前装车机、亿连等车机方案,支持包含BBA、大众、凯迪拉克、雷克萨斯等品牌在内的超过500+车型,未来将持续接入、打通更多的车企及车联网服务提供商。

“我们在协议上不仅支持百度,也支持亿连等等互联协作的厂商,因为这个产业非常碎片化,所以我们是开放的,把各种已经集成存量车的协议也集成进来”,欧阳坤说。

作为手机领域挺进车联网的挑战者,vivo究竟能让驾驶场景产生多大的改变,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