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涪陵卫校有个“龙湖”班,年龄最大的学生32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涪陵卫校有个“龙湖”班,年龄最大的学生32岁

龙湖自创立之初起,便持续聚焦教育领域开展公益行动。重庆医药卫生学校的“扶智班”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在涪陵太白大道19号,重庆医药卫生学校内,有一个班很特别。32名学生年龄从16岁到32岁都有,他们来自重庆各区县,要么身患残疾,要么是残疾家庭的子女。他们学习认真,上进心强,来这里学习,报着一个目的:希望能学有所长,改变自身命运,阻断贫困代继传递,活出自我,活出自信。

这个班是由龙湖资助的“扶智班”。设立这个班级的目的,缘于龙湖帮助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的同时,深入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贫困的问题。希望通过“扶智班”提升残疾人的整体素质,将脱贫后的自我内动力转换为发展后劲。

32岁的学生在扶智班找到自信

周德志是扶智班年龄最大的学生,今年32岁,比班主任徐曼仪还大一岁。他来自大足一个残疾人家庭,去年9月份,他来到卫校来读书。

图片来源:龙湖

“来这里上学前,我整整九年没有做任何事情。”周德志说,九年前,他大专最后一年实习时,因为抑郁症,中断学业,一直在家里,什么都不做。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大足龙水湖,一个人漫无目的地逛。

他形容那段时间,生活单调,不想和人交流。在接到大足区残联让他去读书的通知时,他静下来想了想,也觉得是时候做出改变,不能再这样过了。

来到卫校学习一年多时间,他改变了很多,热衷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得很多奖,还获得了学校的一等奖学金,评为了三好学生,涪陵区优秀学生。

在这里,他不再将自己深锁,无障碍地与同学交流,相互间相处很愉快。他开始觉得与人相处并非想象中困难。

当然,最高兴的还是进入扶智班,不仅学费得到减免,每个月龙湖还会给他资助生活费。“有了这笔生活费,家里减轻了负担。我们也不用刻意去节约,吃得好,住得好。”

扶智班学的是康复专业,周德志希望学成后,能当康复治疗师,能自食其力,减轻父母负担,并改变命运。目前,他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准备进高考班再进修。

上学让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刘方淼是一位残疾学生,这让他多少有些不自信,但班主任徐曼仪为了鼓励他增强自信,往往称呼他“淼子哥”,这让他觉得很亲切。

刘方淼的妈妈在他很小时,就与父亲离婚离开了家。后来父亲因吸毒去世,他从小着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近年来,爷爷岁数大了,没办法做农活,奶奶脚不方便,一家人靠低保免强生活。

妈妈只在过年时能见一面,她已另嫁他人,有家庭,也有小孩。“我平时很少给她打电话,因为我怕她觉得我烦,打电话打多了,别人都会烦。”谈及自己身世,他目光黯淡,语音很低。但谈到来到扶智班后的生活,他明显自信很多,“我感觉学校很温暖,以前学校的同学都看不起我,讽刺我,在这里大家都平等相处,还互相帮助。”

刘方淼说,家里贫穷,能来到扶智班学习感到很幸运。在这里不用操心生活费,还能学到知识,感受班集体的温暖。他用了一句话形容“龙湖资助我的生活费,让我可以很好地活下去。学到知识后,我可以很有尊严的生活。”

每到发生活费时,他都很开心,心情愉悦。每个月他都还有节余,可以去校外吃一点好吃的东西。来到扶智班后,他给妈妈打过一次电话,当成一个好消息与她分享。 

在这里我找准未来的方向和目标

魏颜湘是一个羞涩的16岁女孩。爸爸是一位残疾人,妈妈与爸爸离婚了,她跟爸爸一起生活。

去年,爸爸在微信里看到扶智班招生的消息,给她说后,她欣然前往。

进入班集体后,魏颜湘毛遂自荐成为生活委员,开始和同学们有了更多交流。“我很庆幸来到扶智班上课,大家相处愉快,我也成为了一名团员。”

更让魏颜湘高兴的是,学校有很多社团,她很喜欢吉他,于是报名加入吉他社,除学习主科知识外,她非常努力学习弹吉他,进步很快,现在成了吉他社的社长。

她说,每个月准时收到龙湖发放的生活补助,这笔钱解决了她求学的后顾之忧。“如果没有这笔钱,父亲的负担很重,他很不容易,现在没有工作。”魏颜湘说,爸爸独自养大她,付出了很多。

魏颜湘并不因为父亲残疾而自卑,父亲以前摆摊做小生意,她放学后就会去和父亲一起。因此她从小就觉得爸爸过得很难。

现在有了这笔生活费,生活轻松了,不会为钱的问题操心。有时还会节约一点钱,在节日时,给爸爸买一些小礼物。每当这时,就是爸爸最高兴的时候。

魏颜湘说,来自这里学习后,才明白自己以后方向和目标。她希望能一直学习下去,想继续考上重庆医高专,今后从事医学专业工作。

希望学有所成去传承爱心去帮助更多人

徐曼仪是扶智班班主任,她很受学生们拥戴。“才接到这个班的前几天,天天听他们的故事,天天哭,他们都太不容易。”

徐老师认为,虽然有些学生的故事,显得有些悲情,这多少对他们的内心造成负担。现在在这里学习后,希望通过学校、班级的温暖,能让他们阳光自信起来。

“最初,当重庆市残联联系各个区县推荐学生时,大家都不相信还有这么好的事情,没有人报名。”后来经过解释,得知这个由龙湖资助发起的项目,是为隔断残疾人代继相传的贫困,是一个公益项目,大家才开始相信,逐渐有人开始报名。

徐老师说,这个班非常活跃,大家都能像朋友般相处,这是她最愿意看到的结果。她坦言,在与学生们相处的这段时间,发现自己也成长了许多。

去年徐老师过生日时,同学们用嘴吹气球,用几百个气球布满教室。当她一进教室,大家就叫“徐妈妈,祝您生日快乐。”还有一次,教师节时,她一进教室,全班响起《感恩的心》,她两次都哭得稀里哗啦。那一刻,她感觉自己的所有付出都特别值得。

龙湖每个月提供的生活补助,带给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大家每个月都盼望着,有一次,因为老师出差,发放迟了两天,学生们就来问:“徐老师,是不是没有生活费了,是我们不乖吗?”

“这个班的同学都有一个特点,特别懂得感恩。”徐老师介绍说,大家从初来时的心理脆弱,到现在建立了信心,热爱生活。扶智班给他们希望,也给他们目标,同学们经常都会向徐老师谈到,今后学有所成后,也会力所能及地去帮助更多人,让这一份爱心传承下去。

注重残疾人教育培育后劲增强造血机制

龙湖自创立之初起,便持续聚焦教育领域开展公益行动。重庆医药卫生学校的“扶智班”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据不完全统计,龙湖集团及创始人在教育领域的公益投入累计已超6亿元,包括发起设立“光彩・龙湖教育扶贫专项基金”,开展“龙湖班”学生资助捐赠等项目。

在帮助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的同时,龙湖也在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贫困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的贫困问题,就必须着眼残疾人教育水平问题,提升残疾人的整体素质,将脱贫后的自我内动力转换为发展后劲。

在实施残疾人或残疾人子女的职教帮扶过程中,龙湖注重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阻断贫困代继传递。让帮扶的残疾人能够在后扶贫时代稳定持续发展,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巩固扶贫助残成果。

未来,龙湖公益基金会将继续深耕该领域,聚焦素养教育及职业教育,根据学校及孩子实际需求,通过空间改善、师生支持、课程提升等软、硬件结合的解决方案,深入、可持续的帮助更多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均衡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涪陵卫校有个“龙湖”班,年龄最大的学生32岁

龙湖自创立之初起,便持续聚焦教育领域开展公益行动。重庆医药卫生学校的“扶智班”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在涪陵太白大道19号,重庆医药卫生学校内,有一个班很特别。32名学生年龄从16岁到32岁都有,他们来自重庆各区县,要么身患残疾,要么是残疾家庭的子女。他们学习认真,上进心强,来这里学习,报着一个目的:希望能学有所长,改变自身命运,阻断贫困代继传递,活出自我,活出自信。

这个班是由龙湖资助的“扶智班”。设立这个班级的目的,缘于龙湖帮助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的同时,深入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贫困的问题。希望通过“扶智班”提升残疾人的整体素质,将脱贫后的自我内动力转换为发展后劲。

32岁的学生在扶智班找到自信

周德志是扶智班年龄最大的学生,今年32岁,比班主任徐曼仪还大一岁。他来自大足一个残疾人家庭,去年9月份,他来到卫校来读书。

图片来源:龙湖

“来这里上学前,我整整九年没有做任何事情。”周德志说,九年前,他大专最后一年实习时,因为抑郁症,中断学业,一直在家里,什么都不做。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大足龙水湖,一个人漫无目的地逛。

他形容那段时间,生活单调,不想和人交流。在接到大足区残联让他去读书的通知时,他静下来想了想,也觉得是时候做出改变,不能再这样过了。

来到卫校学习一年多时间,他改变了很多,热衷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得很多奖,还获得了学校的一等奖学金,评为了三好学生,涪陵区优秀学生。

在这里,他不再将自己深锁,无障碍地与同学交流,相互间相处很愉快。他开始觉得与人相处并非想象中困难。

当然,最高兴的还是进入扶智班,不仅学费得到减免,每个月龙湖还会给他资助生活费。“有了这笔生活费,家里减轻了负担。我们也不用刻意去节约,吃得好,住得好。”

扶智班学的是康复专业,周德志希望学成后,能当康复治疗师,能自食其力,减轻父母负担,并改变命运。目前,他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准备进高考班再进修。

上学让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刘方淼是一位残疾学生,这让他多少有些不自信,但班主任徐曼仪为了鼓励他增强自信,往往称呼他“淼子哥”,这让他觉得很亲切。

刘方淼的妈妈在他很小时,就与父亲离婚离开了家。后来父亲因吸毒去世,他从小着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近年来,爷爷岁数大了,没办法做农活,奶奶脚不方便,一家人靠低保免强生活。

妈妈只在过年时能见一面,她已另嫁他人,有家庭,也有小孩。“我平时很少给她打电话,因为我怕她觉得我烦,打电话打多了,别人都会烦。”谈及自己身世,他目光黯淡,语音很低。但谈到来到扶智班后的生活,他明显自信很多,“我感觉学校很温暖,以前学校的同学都看不起我,讽刺我,在这里大家都平等相处,还互相帮助。”

刘方淼说,家里贫穷,能来到扶智班学习感到很幸运。在这里不用操心生活费,还能学到知识,感受班集体的温暖。他用了一句话形容“龙湖资助我的生活费,让我可以很好地活下去。学到知识后,我可以很有尊严的生活。”

每到发生活费时,他都很开心,心情愉悦。每个月他都还有节余,可以去校外吃一点好吃的东西。来到扶智班后,他给妈妈打过一次电话,当成一个好消息与她分享。 

在这里我找准未来的方向和目标

魏颜湘是一个羞涩的16岁女孩。爸爸是一位残疾人,妈妈与爸爸离婚了,她跟爸爸一起生活。

去年,爸爸在微信里看到扶智班招生的消息,给她说后,她欣然前往。

进入班集体后,魏颜湘毛遂自荐成为生活委员,开始和同学们有了更多交流。“我很庆幸来到扶智班上课,大家相处愉快,我也成为了一名团员。”

更让魏颜湘高兴的是,学校有很多社团,她很喜欢吉他,于是报名加入吉他社,除学习主科知识外,她非常努力学习弹吉他,进步很快,现在成了吉他社的社长。

她说,每个月准时收到龙湖发放的生活补助,这笔钱解决了她求学的后顾之忧。“如果没有这笔钱,父亲的负担很重,他很不容易,现在没有工作。”魏颜湘说,爸爸独自养大她,付出了很多。

魏颜湘并不因为父亲残疾而自卑,父亲以前摆摊做小生意,她放学后就会去和父亲一起。因此她从小就觉得爸爸过得很难。

现在有了这笔生活费,生活轻松了,不会为钱的问题操心。有时还会节约一点钱,在节日时,给爸爸买一些小礼物。每当这时,就是爸爸最高兴的时候。

魏颜湘说,来自这里学习后,才明白自己以后方向和目标。她希望能一直学习下去,想继续考上重庆医高专,今后从事医学专业工作。

希望学有所成去传承爱心去帮助更多人

徐曼仪是扶智班班主任,她很受学生们拥戴。“才接到这个班的前几天,天天听他们的故事,天天哭,他们都太不容易。”

徐老师认为,虽然有些学生的故事,显得有些悲情,这多少对他们的内心造成负担。现在在这里学习后,希望通过学校、班级的温暖,能让他们阳光自信起来。

“最初,当重庆市残联联系各个区县推荐学生时,大家都不相信还有这么好的事情,没有人报名。”后来经过解释,得知这个由龙湖资助发起的项目,是为隔断残疾人代继相传的贫困,是一个公益项目,大家才开始相信,逐渐有人开始报名。

徐老师说,这个班非常活跃,大家都能像朋友般相处,这是她最愿意看到的结果。她坦言,在与学生们相处的这段时间,发现自己也成长了许多。

去年徐老师过生日时,同学们用嘴吹气球,用几百个气球布满教室。当她一进教室,大家就叫“徐妈妈,祝您生日快乐。”还有一次,教师节时,她一进教室,全班响起《感恩的心》,她两次都哭得稀里哗啦。那一刻,她感觉自己的所有付出都特别值得。

龙湖每个月提供的生活补助,带给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大家每个月都盼望着,有一次,因为老师出差,发放迟了两天,学生们就来问:“徐老师,是不是没有生活费了,是我们不乖吗?”

“这个班的同学都有一个特点,特别懂得感恩。”徐老师介绍说,大家从初来时的心理脆弱,到现在建立了信心,热爱生活。扶智班给他们希望,也给他们目标,同学们经常都会向徐老师谈到,今后学有所成后,也会力所能及地去帮助更多人,让这一份爱心传承下去。

注重残疾人教育培育后劲增强造血机制

龙湖自创立之初起,便持续聚焦教育领域开展公益行动。重庆医药卫生学校的“扶智班”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据不完全统计,龙湖集团及创始人在教育领域的公益投入累计已超6亿元,包括发起设立“光彩・龙湖教育扶贫专项基金”,开展“龙湖班”学生资助捐赠等项目。

在帮助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的同时,龙湖也在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贫困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的贫困问题,就必须着眼残疾人教育水平问题,提升残疾人的整体素质,将脱贫后的自我内动力转换为发展后劲。

在实施残疾人或残疾人子女的职教帮扶过程中,龙湖注重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阻断贫困代继传递。让帮扶的残疾人能够在后扶贫时代稳定持续发展,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巩固扶贫助残成果。

未来,龙湖公益基金会将继续深耕该领域,聚焦素养教育及职业教育,根据学校及孩子实际需求,通过空间改善、师生支持、课程提升等软、硬件结合的解决方案,深入、可持续的帮助更多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均衡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