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热闹的上海艺术交易月过后,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热闹的上海艺术交易月过后,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当艺术从原来的小圈子跳出来,去和商业产生更大的链接,以一种新力量融入到传统业态的升级改造中,这能产生更大的想象空间。这或许是文创行业人士需要更多思考和发力的地方。

上海11月的文化生活,核心围绕两个字, 艺术。

从火爆的ART021、西岸艺博会,到刚刚落幕的青年艺博会、后浪艺术节、AArt城市艺博会等活动,来自全上海,甚至全国的热爱艺术和设计的人,都在这几天里用时间和金钱贡献了自己最大的热情。与此同时,巴塞尔香港展会因为疫情又被迫再次宣布延期,这一冷一热的市场对比,对国内艺术圈来说,自然是振奋人心的。那么热闹的上海艺术交易月过后,对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影响?

一  新藏家入场,新圈层建立

因为艺术圈自身的小众性,以往藏家的面孔较为固定,但今年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新面孔开始大量涌现,这让画廊主们又惊又喜。一方面说明,此次活动的影响力做的还不错,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财富的流动发生了人群转移。以ART021为例,今年各大画廊的作品价格区间主要集中在1.5万-800万元,很多作品在VIP当日就已经售出了一大半,显示出报复性消费迹象。

Art021 艺术博览会  VIP首日

有画廊反映,此次新入场的藏家年龄层次集中在80、90甚至还有00后,但他们在选择作品上面表现的比较“任性”,不太会货比三家,不太过多考虑作品背后的各种资讯信息,有自己的审美主张,更偏向自己的视觉感受和判断,和父辈那种喜欢慢慢交流的购买方式不太一样。

本次艺博会上,中金财富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AMRC艺术市场研究中心联合推出发布了《2020中国艺术财富白皮书》。报告显示,2010至2018年间,中国高净值人群财富规模翻了四倍,从14万亿人民币增至61万亿人民币。这些人群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且从事的行业主要是在互联网、高科技、新兴制造业等领域。

艺术品历来就有消费和投资的两面性,但凡售价在几十万或者百万以上的作品,基本都需要考虑投资价值,然而从目前针对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业务板块来看,显然大部分客户并没有意识到,需要将艺术品纳入到家庭的资产配置当中。据《2020中国艺术财富白皮书》提供的报告显示,2019年亚洲地区艺术品收藏品合计占总资产的3%,且这个数字不仅仅包含艺术品,还包括奢侈品、葡萄酒、古董车等其他收藏。单就艺术品来说,占比就更低。而在美国,艺术品作为投资避险工具,在一些顶级财富人士的资产配置里占据到三分之一的比例。

如果今天新藏家为艺术买单是出于一种纯粹感性热情,那明天可能有必要了解相关的理性投资知识,若自己没有时间研究,那在有了房产顾问、理财顾问之后,是时候也需要一个艺术顾问来帮助建立和管理收藏。目前国内提供这类专业服务的机构还主要集中在少数的银行和家族办公室,虽然相比于国外,专业人才仍然缺失,相关配套的制度、流程、法律都还在加快建设阶段,但高净值客户已经越来越感兴趣这一类的服务项目。

新藏家在参加艺博会之后,生活中最大的改变除了满足自我审美欣赏之外,可能就是新增知识储备以及寻找专业艺术顾问人才,以及融入一个新藏家社交圈层。而对于初次试水购买小额艺术品的买家来说,不管是出于自我喜爱,还是社交所需,都是开启了一次良好的美学投资。

Art021艺术博览会

二 艺术爱好者,开启充电学习和美学生活

据新华网联合小红书发布《Z世代生活方式新知》数据报告显示,目前95后年轻人最喜欢的休闲方式就是逛展。不同于美术馆有逻辑体系的特展或者个展形式,艺术博览会更像是一个万花筒,可以短时间内全面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各种流派、各种风格、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虽然这种散点化、碎片化、快速化的观展方式,可能会产生很多新的认知困惑、审美疲劳,但也会激发新的灵感和观察视角,幸运的话或许能找到自己的审美偏好。

此次艺博会参展的艺术品,类型依然非常丰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从形式上看,主要有油画、纸本、雕塑、装置、影像等,架上绘画仍然占据了大壁江山。内容表现上,异常的丰富,艺术家的脑洞和想象力让人惊讶。艺术作为一种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语言,在过去三十年,国内的艺术发展有很大的改变,对于普通艺术爱好者来说,在这个月内看到的所有艺术语言,可能比过去一年看到的都还要多。如果想要弄清楚背后庞杂的语言体系,艺博会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补作业了,通过不断了解中西艺术史,特别是近现代的艺术思潮,来提升自己对现当代艺术的感知能力。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

除了书本学习之外,还可以通过感知生活来理解艺术,上周末刚刚闭幕的“后浪艺术节”就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把生活艺术化的表达即可。作为选择在两大人气超高的博览会之后开幕的艺术节,本来以为会遭遇大众的审美疲劳,但据创始人南巢介绍,本来定在晚上6点开始的开幕式,在半小时之前就有人在门外排队等候。开幕当晚,一直人潮涌动,展览+品牌+工作室+市集+论坛的形式,让很多年轻创意人能够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和艺术爱好者自然的交流创作思路,同时艺术爱好者也能以亲民的价格买到很多有个性又限量的艺术品和手作。这种艺术节方式,显得接地气又轻松有趣,让艺术发烧友们更加直观的学习了解和感受艺术的魅力。

后浪艺术节 开幕式
后浪艺术节  展览一角

三 文创行业人,请努力破圈

今年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未来10年国家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艺术行业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目前,目标500亿国家文创投资母基金也开始组建。就上海而言,西岸艺术产业聚合区已经建成,整个艺术产业链搭建完善。前不久,国家文物局也宣布将全国唯一的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放在上海。这些一系列的政策,都预示着文化艺术会作为一股重要的力量,参与到未来的经济建设中来。

本次艺博会的火爆,引发了很多层面的讨论。除了对艺术行业自身的市场表现分析之外,还需要关注到来自其他行业领域的声音。比如这次ART021把入口处的黄金位置,留给了各大酒类、美妆、奢侈品等高端品牌商做艺术跨界项目,西岸艺博会则留是把B馆给了与艺术离得最近的设计品牌,贴合中高产收入人群的消费偏好,而后浪艺术节结合的是一些装饰新奇好玩的文创手办产品,非常符合年轻人审美趣味和消费水平。但这些都只是常规的破圈努力,最终落脚点还是单个产品。

后浪艺术节 创意集市

现在的消费讲究场景和体验,艺术有没有可能破更大的圈,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审美经济下的商业构想,应该是找到能有大流量入口的地方,同时能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共享性,让更多的普通民众即使在没有艺术顾问或者艺术知识的储备下,也能潜移默化的产生各种消费,而消费对象不仅仅是艺术品本身。

例如如何和艺术之外的旅游、日常用品、地产、商场零售、教育、餐饮等行业做深度的跨界结合?毕竟现在涉及吃、喝、玩、乐、行的领域都是商业力量最集中的地方,而这些领域也都面临着行业升级换代的迫切需求。作为日常的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是对艺术感兴趣还是对审美感兴趣?是愿意为艺术买单还是为审美体验买单?是想增加艺术鉴赏类专业知识,还是想提升审美能力增加生命的幸福感?如果把艺术市场看成一般的商业市场的话,那么基数最大的受众,是最应该受到关注的人群,而在新一波的消费升级下,最应该去满足他们的潜在需求。

当艺术从原来的小圈子跳出来,去和商业产生更大的链接,以一种新力量融入到传统业态的升级改造中,这能产生更大的想象空间。这或许是文创行业人士需要更多思考和发力的地方。

 

作者:邱书婉,美学硕士,从事文化产业。文章常见于《界面》,并被雅昌、搜狐艺术、亚洲艺术等多家媒体转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热闹的上海艺术交易月过后,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当艺术从原来的小圈子跳出来,去和商业产生更大的链接,以一种新力量融入到传统业态的升级改造中,这能产生更大的想象空间。这或许是文创行业人士需要更多思考和发力的地方。

上海11月的文化生活,核心围绕两个字, 艺术。

从火爆的ART021、西岸艺博会,到刚刚落幕的青年艺博会、后浪艺术节、AArt城市艺博会等活动,来自全上海,甚至全国的热爱艺术和设计的人,都在这几天里用时间和金钱贡献了自己最大的热情。与此同时,巴塞尔香港展会因为疫情又被迫再次宣布延期,这一冷一热的市场对比,对国内艺术圈来说,自然是振奋人心的。那么热闹的上海艺术交易月过后,对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影响?

一  新藏家入场,新圈层建立

因为艺术圈自身的小众性,以往藏家的面孔较为固定,但今年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新面孔开始大量涌现,这让画廊主们又惊又喜。一方面说明,此次活动的影响力做的还不错,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财富的流动发生了人群转移。以ART021为例,今年各大画廊的作品价格区间主要集中在1.5万-800万元,很多作品在VIP当日就已经售出了一大半,显示出报复性消费迹象。

Art021 艺术博览会  VIP首日

有画廊反映,此次新入场的藏家年龄层次集中在80、90甚至还有00后,但他们在选择作品上面表现的比较“任性”,不太会货比三家,不太过多考虑作品背后的各种资讯信息,有自己的审美主张,更偏向自己的视觉感受和判断,和父辈那种喜欢慢慢交流的购买方式不太一样。

本次艺博会上,中金财富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AMRC艺术市场研究中心联合推出发布了《2020中国艺术财富白皮书》。报告显示,2010至2018年间,中国高净值人群财富规模翻了四倍,从14万亿人民币增至61万亿人民币。这些人群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且从事的行业主要是在互联网、高科技、新兴制造业等领域。

艺术品历来就有消费和投资的两面性,但凡售价在几十万或者百万以上的作品,基本都需要考虑投资价值,然而从目前针对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业务板块来看,显然大部分客户并没有意识到,需要将艺术品纳入到家庭的资产配置当中。据《2020中国艺术财富白皮书》提供的报告显示,2019年亚洲地区艺术品收藏品合计占总资产的3%,且这个数字不仅仅包含艺术品,还包括奢侈品、葡萄酒、古董车等其他收藏。单就艺术品来说,占比就更低。而在美国,艺术品作为投资避险工具,在一些顶级财富人士的资产配置里占据到三分之一的比例。

如果今天新藏家为艺术买单是出于一种纯粹感性热情,那明天可能有必要了解相关的理性投资知识,若自己没有时间研究,那在有了房产顾问、理财顾问之后,是时候也需要一个艺术顾问来帮助建立和管理收藏。目前国内提供这类专业服务的机构还主要集中在少数的银行和家族办公室,虽然相比于国外,专业人才仍然缺失,相关配套的制度、流程、法律都还在加快建设阶段,但高净值客户已经越来越感兴趣这一类的服务项目。

新藏家在参加艺博会之后,生活中最大的改变除了满足自我审美欣赏之外,可能就是新增知识储备以及寻找专业艺术顾问人才,以及融入一个新藏家社交圈层。而对于初次试水购买小额艺术品的买家来说,不管是出于自我喜爱,还是社交所需,都是开启了一次良好的美学投资。

Art021艺术博览会

二 艺术爱好者,开启充电学习和美学生活

据新华网联合小红书发布《Z世代生活方式新知》数据报告显示,目前95后年轻人最喜欢的休闲方式就是逛展。不同于美术馆有逻辑体系的特展或者个展形式,艺术博览会更像是一个万花筒,可以短时间内全面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各种流派、各种风格、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虽然这种散点化、碎片化、快速化的观展方式,可能会产生很多新的认知困惑、审美疲劳,但也会激发新的灵感和观察视角,幸运的话或许能找到自己的审美偏好。

此次艺博会参展的艺术品,类型依然非常丰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从形式上看,主要有油画、纸本、雕塑、装置、影像等,架上绘画仍然占据了大壁江山。内容表现上,异常的丰富,艺术家的脑洞和想象力让人惊讶。艺术作为一种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语言,在过去三十年,国内的艺术发展有很大的改变,对于普通艺术爱好者来说,在这个月内看到的所有艺术语言,可能比过去一年看到的都还要多。如果想要弄清楚背后庞杂的语言体系,艺博会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补作业了,通过不断了解中西艺术史,特别是近现代的艺术思潮,来提升自己对现当代艺术的感知能力。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

除了书本学习之外,还可以通过感知生活来理解艺术,上周末刚刚闭幕的“后浪艺术节”就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把生活艺术化的表达即可。作为选择在两大人气超高的博览会之后开幕的艺术节,本来以为会遭遇大众的审美疲劳,但据创始人南巢介绍,本来定在晚上6点开始的开幕式,在半小时之前就有人在门外排队等候。开幕当晚,一直人潮涌动,展览+品牌+工作室+市集+论坛的形式,让很多年轻创意人能够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和艺术爱好者自然的交流创作思路,同时艺术爱好者也能以亲民的价格买到很多有个性又限量的艺术品和手作。这种艺术节方式,显得接地气又轻松有趣,让艺术发烧友们更加直观的学习了解和感受艺术的魅力。

后浪艺术节 开幕式
后浪艺术节  展览一角

三 文创行业人,请努力破圈

今年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未来10年国家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艺术行业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目前,目标500亿国家文创投资母基金也开始组建。就上海而言,西岸艺术产业聚合区已经建成,整个艺术产业链搭建完善。前不久,国家文物局也宣布将全国唯一的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放在上海。这些一系列的政策,都预示着文化艺术会作为一股重要的力量,参与到未来的经济建设中来。

本次艺博会的火爆,引发了很多层面的讨论。除了对艺术行业自身的市场表现分析之外,还需要关注到来自其他行业领域的声音。比如这次ART021把入口处的黄金位置,留给了各大酒类、美妆、奢侈品等高端品牌商做艺术跨界项目,西岸艺博会则留是把B馆给了与艺术离得最近的设计品牌,贴合中高产收入人群的消费偏好,而后浪艺术节结合的是一些装饰新奇好玩的文创手办产品,非常符合年轻人审美趣味和消费水平。但这些都只是常规的破圈努力,最终落脚点还是单个产品。

后浪艺术节 创意集市

现在的消费讲究场景和体验,艺术有没有可能破更大的圈,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审美经济下的商业构想,应该是找到能有大流量入口的地方,同时能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共享性,让更多的普通民众即使在没有艺术顾问或者艺术知识的储备下,也能潜移默化的产生各种消费,而消费对象不仅仅是艺术品本身。

例如如何和艺术之外的旅游、日常用品、地产、商场零售、教育、餐饮等行业做深度的跨界结合?毕竟现在涉及吃、喝、玩、乐、行的领域都是商业力量最集中的地方,而这些领域也都面临着行业升级换代的迫切需求。作为日常的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是对艺术感兴趣还是对审美感兴趣?是愿意为艺术买单还是为审美体验买单?是想增加艺术鉴赏类专业知识,还是想提升审美能力增加生命的幸福感?如果把艺术市场看成一般的商业市场的话,那么基数最大的受众,是最应该受到关注的人群,而在新一波的消费升级下,最应该去满足他们的潜在需求。

当艺术从原来的小圈子跳出来,去和商业产生更大的链接,以一种新力量融入到传统业态的升级改造中,这能产生更大的想象空间。这或许是文创行业人士需要更多思考和发力的地方。

 

作者:邱书婉,美学硕士,从事文化产业。文章常见于《界面》,并被雅昌、搜狐艺术、亚洲艺术等多家媒体转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