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除了特效,灾难片靠什么抓住观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除了特效,灾难片靠什么抓住观众?

是否为观众带去了心理上的满足,也是判断一部灾难片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文|华谊兄弟研究院

上周,灾难题材电影《末日逃生》上映,引发了灾难片爱好者的观影热情。事实上,灾难片作为一种长盛不衰的电影类型,一直不乏影迷拥趸。

灾难片是指以对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天灾人祸为题材的影片,可分为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科幻灾难三类。灾难片凭借独特的性质,为观众带去感官的冲击感,以及对猎奇心理的满足,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电影类型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期,华谊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就和大家一起探讨灾难片的门道。

为什么观众爱看灾难片?

观众对灾难片的热爱,主要源于视觉和心理两个方面。大特效和大场面是多数灾难片的标配,不过,一味追求视觉奇观并非灾难片的王道,是否为观众带去了心理上的满足,也是判断一部灾难片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视觉的享受

视觉冲击带来的感官享受,这是大多数观众对于灾难片的第一直观感受。灾难片多广泛涉及宏大场面,对制片技术的要求一般较高,在超凡的想象力与顶级的特效合力下,优秀的灾难片能为观众呈现绝佳的视觉享受。

如“灾难片专业户”“毁天毁地毁一切”的好莱坞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和他执导的《后天》《2012》《独立日》《惊天危机》等电影作品,都为我们展现了在末日到来时,大到整个世界陷入的灾难,小到一个街区面临的恐怖场景。目前,罗兰·艾默里奇的新作《月球陨落》正在拍摄中,影片讲述了月球被撞出固有运行轨道,向地球直冲而来,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故事,引发了影迷的期待。

《2012》剧照来源:豆瓣

心理的满足

片中的灾难与现实生活的反差,让观众在感叹剧情的悲苦时,更加感受到当下生活的幸福,满足感倍增。影片中的灾难往往会给观众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无论是《2012》中险些导致人类灭绝的滔天洪水,还是《釜山行》中导致人类变为丧尸的病毒,它们带来的恐怖、紧张之感,伴随着观众走出影院看到安全、太平的环境而烟消云散,巨大的反差让观众瞬间产生巨大的幸福感。

灾难面前的人性美,让观众得到心灵的抚慰。透过灾难,人性的真善与丑恶被彻底暴露,在灾难片中,我们看到了人们的无助和慌乱,看到了对生的渴望,也看到了凌驾于生命之上的崇高道德感。“英雄不过是平凡人的挺身而出”,无论是《泰坦尼克号》中把生的机会让给老人、女性、孩子的普通乘客,还是《唐山大地震》中与从死神手中抢人的解放军和普通百姓,都用人性的光辉抚慰了人心,让观众从电影中能感受到希望和爱的光芒。

猎奇心理得到满足。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但受时空限制,所见所闻有限,我们期望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满足自己的需要。而电影,尤其是灾难片,凭借超强的造梦艺术,给予猎奇心理以巨大的满足。在《后天》中,观众可以看到地球遭遇回到冰河世纪一样的劫难,在《哥斯拉》中,观众可以看到怪兽踏平东京或旧金山的场景。

社会思考与启发

居安思危,为观众提供应对经验和参考。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但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人类还将和天灾人祸一直抗争下去,而灾难片在一定程度上就为我们提供部分经验和参考。美国电影《传染病》被大家看成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神预言”。这部电影中的很多情节都和现实非常相似,比如气溶胶传播、0号传染者、方舱医院,甚至电影中还有一种治病的中药叫“连翘”。这部电影拍摄于2011年,其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SARS事件。

《传染病》剧照来源:豆瓣

灾难片如何叙事?

灾难片作为一种类型电影,能够长盛不衰自然也离不开成熟的叙事结构。类型电影的叙事结构一般分为线性叙事、多线叙事、回忆叙事、环形叙事、倒叙线性叙事、乱线性叙事及重复线性叙事。在灾难片中,线性叙事和多线叙事最为普遍。

线性叙事是灾难片最经典的一种叙事结构。“发现灾难——寻求解决办法——灾难解决”,这种线性的讲述方式具有较强的因果逻辑,在紧凑的讲述下能有效增强观众的代入感。例如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影片《世界之战》,影片开篇后不久,就交代了灾难诞生的原因,马路上赫然一个庞大的三脚飞行器掘地而起,外星人企图将人类毁灭。整部影片围绕着人们四处逃亡,并想尽办法对付外星人展开,最终以外星人败给细菌和病毒结束。

《世界之战》剧照来源:豆瓣

除了线性叙事结构,也有一部分灾难片采用多线叙事,从多角度呈现纷繁复杂的灾难状态,可以更好地展现灾难的混乱状态。例如《传染病》就将研究人员对病毒源头的追寻、复杂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多个国家对于疫情的应对措施等处理成相互交织的几条线,随着剧情的进展多条线索逐渐汇聚到一起,共同拼凑成了一幅疫情灾难图景。

结语

近年来,随着国内电影工业体系的完善和技术手段的提升,国内的灾难电影也渐渐呈现出繁荣的趋势,如近年来的《烈火英雄》《流浪地球》《中国机长》等。在技术鸿沟逐渐消失的今天,国内创作者需要在做好大场面的同时,赋予人物情感和灵魂,展现和挖掘影片深层次内涵,体现出灾难片的人文精神,使灾难片得以在商业与艺术两方面得到有效的平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除了特效,灾难片靠什么抓住观众?

是否为观众带去了心理上的满足,也是判断一部灾难片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文|华谊兄弟研究院

上周,灾难题材电影《末日逃生》上映,引发了灾难片爱好者的观影热情。事实上,灾难片作为一种长盛不衰的电影类型,一直不乏影迷拥趸。

灾难片是指以对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天灾人祸为题材的影片,可分为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科幻灾难三类。灾难片凭借独特的性质,为观众带去感官的冲击感,以及对猎奇心理的满足,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电影类型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期,华谊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就和大家一起探讨灾难片的门道。

为什么观众爱看灾难片?

观众对灾难片的热爱,主要源于视觉和心理两个方面。大特效和大场面是多数灾难片的标配,不过,一味追求视觉奇观并非灾难片的王道,是否为观众带去了心理上的满足,也是判断一部灾难片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视觉的享受

视觉冲击带来的感官享受,这是大多数观众对于灾难片的第一直观感受。灾难片多广泛涉及宏大场面,对制片技术的要求一般较高,在超凡的想象力与顶级的特效合力下,优秀的灾难片能为观众呈现绝佳的视觉享受。

如“灾难片专业户”“毁天毁地毁一切”的好莱坞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和他执导的《后天》《2012》《独立日》《惊天危机》等电影作品,都为我们展现了在末日到来时,大到整个世界陷入的灾难,小到一个街区面临的恐怖场景。目前,罗兰·艾默里奇的新作《月球陨落》正在拍摄中,影片讲述了月球被撞出固有运行轨道,向地球直冲而来,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故事,引发了影迷的期待。

《2012》剧照来源:豆瓣

心理的满足

片中的灾难与现实生活的反差,让观众在感叹剧情的悲苦时,更加感受到当下生活的幸福,满足感倍增。影片中的灾难往往会给观众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无论是《2012》中险些导致人类灭绝的滔天洪水,还是《釜山行》中导致人类变为丧尸的病毒,它们带来的恐怖、紧张之感,伴随着观众走出影院看到安全、太平的环境而烟消云散,巨大的反差让观众瞬间产生巨大的幸福感。

灾难面前的人性美,让观众得到心灵的抚慰。透过灾难,人性的真善与丑恶被彻底暴露,在灾难片中,我们看到了人们的无助和慌乱,看到了对生的渴望,也看到了凌驾于生命之上的崇高道德感。“英雄不过是平凡人的挺身而出”,无论是《泰坦尼克号》中把生的机会让给老人、女性、孩子的普通乘客,还是《唐山大地震》中与从死神手中抢人的解放军和普通百姓,都用人性的光辉抚慰了人心,让观众从电影中能感受到希望和爱的光芒。

猎奇心理得到满足。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但受时空限制,所见所闻有限,我们期望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满足自己的需要。而电影,尤其是灾难片,凭借超强的造梦艺术,给予猎奇心理以巨大的满足。在《后天》中,观众可以看到地球遭遇回到冰河世纪一样的劫难,在《哥斯拉》中,观众可以看到怪兽踏平东京或旧金山的场景。

社会思考与启发

居安思危,为观众提供应对经验和参考。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但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人类还将和天灾人祸一直抗争下去,而灾难片在一定程度上就为我们提供部分经验和参考。美国电影《传染病》被大家看成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神预言”。这部电影中的很多情节都和现实非常相似,比如气溶胶传播、0号传染者、方舱医院,甚至电影中还有一种治病的中药叫“连翘”。这部电影拍摄于2011年,其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SARS事件。

《传染病》剧照来源:豆瓣

灾难片如何叙事?

灾难片作为一种类型电影,能够长盛不衰自然也离不开成熟的叙事结构。类型电影的叙事结构一般分为线性叙事、多线叙事、回忆叙事、环形叙事、倒叙线性叙事、乱线性叙事及重复线性叙事。在灾难片中,线性叙事和多线叙事最为普遍。

线性叙事是灾难片最经典的一种叙事结构。“发现灾难——寻求解决办法——灾难解决”,这种线性的讲述方式具有较强的因果逻辑,在紧凑的讲述下能有效增强观众的代入感。例如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影片《世界之战》,影片开篇后不久,就交代了灾难诞生的原因,马路上赫然一个庞大的三脚飞行器掘地而起,外星人企图将人类毁灭。整部影片围绕着人们四处逃亡,并想尽办法对付外星人展开,最终以外星人败给细菌和病毒结束。

《世界之战》剧照来源:豆瓣

除了线性叙事结构,也有一部分灾难片采用多线叙事,从多角度呈现纷繁复杂的灾难状态,可以更好地展现灾难的混乱状态。例如《传染病》就将研究人员对病毒源头的追寻、复杂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多个国家对于疫情的应对措施等处理成相互交织的几条线,随着剧情的进展多条线索逐渐汇聚到一起,共同拼凑成了一幅疫情灾难图景。

结语

近年来,随着国内电影工业体系的完善和技术手段的提升,国内的灾难电影也渐渐呈现出繁荣的趋势,如近年来的《烈火英雄》《流浪地球》《中国机长》等。在技术鸿沟逐渐消失的今天,国内创作者需要在做好大场面的同时,赋予人物情感和灵魂,展现和挖掘影片深层次内涵,体现出灾难片的人文精神,使灾难片得以在商业与艺术两方面得到有效的平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