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沪深港通扩容在即!未盈利生物医药港股及科创板公司将成新标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沪深港通扩容在即!未盈利生物医药港股及科创板公司将成新标的

不过施政报告中并未提及将香港第二上市企业纳入沪深港通的情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见习记者丨刘晨光

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有望迎来新的投资板块和标的。

11月2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公布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其中提到加快香港上市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和内地科创板股票在符合条件下纳入“互联互通”。这意味着未来境外投资者可以投资科创板上的标的,另一方面境内投资者可以实现对港股生物科技板块的投资。

林郑月娥指出,关于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中央支持深化两地金融互联互通,逐步扩大“互联互通”合资格股票范围,同意加快香港上市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内地科创板股票在符合特定条件下纳入标的。

施政报告中提到,自2018年4月起实施适用于三类发行人的新上市制度,涵盖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发行人;拥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发行人;以及通过新设立的便利上市渠道来港作第二上市的合资格发行人。自推行上市制度改革以来,已有大约30家新经济公司循新制度在港上市,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超过3000亿港元。

此前,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就指出,预见香港交易所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科技IPO市场。香港交易所医疗健康行业生态圈自第18A章推出以来已日趋成型,发行人结构逐渐多元化,医疗健康领域细分行业特征越来越明显,上市储备继续保持强劲。

据此前港交所披露的报道数据,截至今年9月底,香港交易所已迎来21家18A医疗健康公司在香港上市,集资额达536亿港元,也看到几家生物科技公司在上市后又成功再融资共460亿港元。

在互联互通方面,施政报告中还提到,在2017年7月启动债券通北向交易。截至2020年8月,境外机构透过债券通持有的债券数量所涉及的金额已达28000亿元人民币。同时,抓紧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机遇,采取多项推动金融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包括准备推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

另一方面,2019年7月,科创板的开通,是内地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要象征之一,科创板允许符合相关规定的未盈利企业上市、并接受特殊股权架构企业申请、叠加定价方式转变为询价制度,为不满足传统 A 股主板上市要求的各类创新、高科技企业打开上市融资之门。

据华创证券研究团队统计,科创板已成为A股重要组成部分。从上市企业家数来看,截至今年10月末,科创板已有191家企业注册上市(占同期A股首发家数的41.70%),其中今年7月首发27家(占当月A股首发家数的54%)。从首发规模来看,截至今年10月末,科创板合计募集资金总额达到2791亿元,占同期A股首发募资总额的47.45%。

不过该份施政报告中并没有提到把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的科技公司未来纳入沪深港通的情况。

此前李小加在三季报传媒会议也谈到了阿里巴巴进入沪港通的问题。他认为,阿里巴巴进入沪港通和深港通,一直与内地交易所进行沟通,保持乐观的态度,应该就是“时间”问题,不是“是否”问题,他希望越快越好,但是没有具体时间日程。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界面新闻,放开高成长性也是高风险的个股,可以活跃这些个股在互联互通机制下的交易,也会给这些个股带来新的资金,但也可能给这些个股投资者带来风险。第二上市的公司,股价还受到其他市场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不同市场间的价差套利空间,所以在这些问题没有更好解决方案之前,应该会比较审慎。“两地市场结构和运行以及文化都不同,所以还是存在一定风险。”他补充道。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互联互通是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举措,便利投资者跨境投资,他认为阿里巴巴进入港股通是一件必然的事情。他表示,虽然港股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还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不过科创板也有类似公司上市,对于投资者应该也不新鲜,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告诉界面新闻,前者肯定是利好资本市场,让两地投资者互相参与,也增加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的诱因,继续巩固香港作为亚太区生物科技集资中心的领导地位。“目前第二上市企业大多是热门及具领导性的科技巨头,未来也应会被纳入互联互通机制,但内地正积极推动科创板,可能当局也有考虑若纳入互联互通后会减弱中概股回归科创板上市的动力。”他说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沪深港通扩容在即!未盈利生物医药港股及科创板公司将成新标的

不过施政报告中并未提及将香港第二上市企业纳入沪深港通的情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见习记者丨刘晨光

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有望迎来新的投资板块和标的。

11月2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公布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其中提到加快香港上市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和内地科创板股票在符合条件下纳入“互联互通”。这意味着未来境外投资者可以投资科创板上的标的,另一方面境内投资者可以实现对港股生物科技板块的投资。

林郑月娥指出,关于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中央支持深化两地金融互联互通,逐步扩大“互联互通”合资格股票范围,同意加快香港上市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内地科创板股票在符合特定条件下纳入标的。

施政报告中提到,自2018年4月起实施适用于三类发行人的新上市制度,涵盖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发行人;拥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发行人;以及通过新设立的便利上市渠道来港作第二上市的合资格发行人。自推行上市制度改革以来,已有大约30家新经济公司循新制度在港上市,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超过3000亿港元。

此前,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就指出,预见香港交易所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科技IPO市场。香港交易所医疗健康行业生态圈自第18A章推出以来已日趋成型,发行人结构逐渐多元化,医疗健康领域细分行业特征越来越明显,上市储备继续保持强劲。

据此前港交所披露的报道数据,截至今年9月底,香港交易所已迎来21家18A医疗健康公司在香港上市,集资额达536亿港元,也看到几家生物科技公司在上市后又成功再融资共460亿港元。

在互联互通方面,施政报告中还提到,在2017年7月启动债券通北向交易。截至2020年8月,境外机构透过债券通持有的债券数量所涉及的金额已达28000亿元人民币。同时,抓紧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机遇,采取多项推动金融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包括准备推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

另一方面,2019年7月,科创板的开通,是内地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要象征之一,科创板允许符合相关规定的未盈利企业上市、并接受特殊股权架构企业申请、叠加定价方式转变为询价制度,为不满足传统 A 股主板上市要求的各类创新、高科技企业打开上市融资之门。

据华创证券研究团队统计,科创板已成为A股重要组成部分。从上市企业家数来看,截至今年10月末,科创板已有191家企业注册上市(占同期A股首发家数的41.70%),其中今年7月首发27家(占当月A股首发家数的54%)。从首发规模来看,截至今年10月末,科创板合计募集资金总额达到2791亿元,占同期A股首发募资总额的47.45%。

不过该份施政报告中并没有提到把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的科技公司未来纳入沪深港通的情况。

此前李小加在三季报传媒会议也谈到了阿里巴巴进入沪港通的问题。他认为,阿里巴巴进入沪港通和深港通,一直与内地交易所进行沟通,保持乐观的态度,应该就是“时间”问题,不是“是否”问题,他希望越快越好,但是没有具体时间日程。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界面新闻,放开高成长性也是高风险的个股,可以活跃这些个股在互联互通机制下的交易,也会给这些个股带来新的资金,但也可能给这些个股投资者带来风险。第二上市的公司,股价还受到其他市场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不同市场间的价差套利空间,所以在这些问题没有更好解决方案之前,应该会比较审慎。“两地市场结构和运行以及文化都不同,所以还是存在一定风险。”他补充道。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互联互通是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举措,便利投资者跨境投资,他认为阿里巴巴进入港股通是一件必然的事情。他表示,虽然港股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还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不过科创板也有类似公司上市,对于投资者应该也不新鲜,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告诉界面新闻,前者肯定是利好资本市场,让两地投资者互相参与,也增加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的诱因,继续巩固香港作为亚太区生物科技集资中心的领导地位。“目前第二上市企业大多是热门及具领导性的科技巨头,未来也应会被纳入互联互通机制,但内地正积极推动科创板,可能当局也有考虑若纳入互联互通后会减弱中概股回归科创板上市的动力。”他说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