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虎嗅】曾被视为战略业务的点评到家 为何上线八个月就被撤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虎嗅】曾被视为战略业务的点评到家 为何上线八个月就被撤了?

如果不是《新美大突然下线到家服务》这一条新闻,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美团和大众点评上线过美甲、美睫等上门服务。在补贴热潮过去之后,上门O2O因为用户消费频次低、客单价不高、用户消费习惯没有培养起来,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地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果不是《新美大突然下线到家服务》这一条新闻,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美团和大众点评上线过美甲、美睫等上门服务。

依据报道,大众点评在统发给合作商家的邮件中称,“因公司业务调整,到家服务将于2016年2月1日起停止。”

对于接下去的工作安排,上述邮件这样描述:1.到家入口下线:2月1日之后用户不能下单;2.客诉:在3月1日之前,客诉问题我们仍将正常处理,也辛苦你们配合处理;3.结算:在3月1日00:00之前,状态为“确认服务完成”的订单,都会正常结算。结算邮件将于3月1日发出(将包含1月订单,所以1月订单不再另行结算);款项将于此后的7个工作日内打款。

有多个商家向虎嗅证实了这封邮件的真实性,并表示在1月底与大众点评的合同到期,之后不再续约终止合作。

在去年上半年,美团、大众点评相继上线到家业务,品类涵盖家政、美甲、美睫、推拿、洗衣。尽管这个业务被外界认为是有战略意义的,但除了刚上线时的一轮PR稿外,美团也好大众点评也罢都没有大肆推广。可见在内部,到家业务走得犹犹豫豫。

实际上,自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之后,美团便想甩掉这个包袱,将到家业务一股脑全部整合给大众点评。在与第三方平台的合同期满后,立刻撤下该业务,现在在美团上已经找不到上门服务入口。

其实严格说来,大众点评并未将到家服务下线,而是从之前的一级入口,调到“生活服务”下的二级入口。品类也做了大调整,砍掉家政、美甲、美睫、推拿、洗衣5个品类中的4个,只剩下一个家政,并增加送水、居家维修、搬家、开锁、家电维修、管道疏通等6个品类。

换句话说,大众点评将倾斜给上门服务的资源进行了大幅度收缩,还放弃了上门美业项目。

那么原本被寄予拓宽应用场景希望的到家业务,为何在运营8个月后,就被边缘化了呢?结合这个业务的市场表现,以及合并后大众点评定位的调整,或许出于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粘不住用户、赚不到钱

尽管点评用户定位为白领,大多对品质生活有较高追求,对本地生活服务需求旺盛,与家政、美业、按摩等到家服务匹配度较高。但是现在看来当时进军上门O2O更像是一种跟风。

在补贴热潮过去之后,上门O2O因为用户消费频次低、客单价不高、用户消费习惯没有培养起来,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地位。

电商老兵黄若在微博上评论说,“用户要的是便捷,不是价格。一些人就在考虑用户有多懒,把便捷和懒划上了等号。做了O2O,就假设用户非常懒,不去逛街,不下楼吃饭,不做饭,不去洗车店,不洗衣服等等,反正就是生活中一切的事情都可以通过上门解决。”

尤其是一些刚创业的新项目,假定的是用户复购率非常高,搞定一个用户之后,他就会一直使用这项服务。这种想法的初衷是没错的,可忽略了人的本性,单从经济的角度去分析需求了,人毕竟是群居动物,有融入社会,共享的本性。很多生活中的事情,人们是愿意自己动手去搞定的,只是考虑那种方式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便捷,更多的满足感,很多上门服务的消费是有随机性的。

尝新这个要素,一定要考虑到项目的前期投入里,而且要重点考虑。

尝新造就大量的伪需求市场,比如说一件新生事物出来后,很多人由于好奇,或者是受利益诱惑,进行了第一次消费,其实根本没有养成这种消费的习惯,利益诱惑已过,新鲜感一失去,用户基本流失。这里面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商家本身没有持续的盈利模式;二是流量思维在作怪,想不断的引流引资;三是新的消费习惯培养需要很长时间;四是要考虑生活类消费的随机性。

大众点评也没能摆脱这种尴尬。虽然手中握有2亿用户,且将“到家”放在APP的一级入口,但这一业务吸引用户的数量有限。有入驻到家业务的第三方商家告诉虎嗅,相比较其他平台,大众点评的导流效果只能算得上一般,没有太突出但也不是很差。

其官方回应也印证了这一点,“点评App是针对到家业务进行了调整。因为运营一段时间后发现,点评用户对到家服务的粘性不如预期,我们认为目前用户对到家服务的习惯尚未养成。”

这显然有违点评初衷。上线之初,大众点评变想借助上门O2O来吸引和增强用户粘性,把业务增长的天花板提高。

然而到家业务不仅没有起到吸引和增长用户粘性的作用,而且还需要大量投入。上线8个月以来,大众点评并未向嘟嘟美甲、河狸家等合作伙伴收取费用和佣金,一直处于投入阶段。整个O2O上门服务的盈利模式至今也不是很清晰。

粘不住用户,赚不到钱,点评上门业务不得不挥泪斩马谡,砍掉上门业务属于上策。

再说,自身业务调整需要

从内部结构调整和人士任命中也能看出,在合并之后到家业务便被边缘化。从11月份公布的组织架构调整来看,新美大成立五大事业群:平台事业群、到店餐饮事业群、到店综合事业群、外卖配送事业群、酒店旅游事业群。其中没有到家业务什么事。

合并之后,大众点评聚焦低频、高客单价的业务,比如婚庆、会展等;美团则依旧在高频、低客单价领域,包括团购、外卖等领域进行市场开掘。双方的发力点均不在到家上,到家业务被逐渐弱化至二级入口也在情理之中。

显然,在到家之外,新美大有更重要的地方需要人力、财力上的资源倾斜。

首当其冲的是外卖业务。前有饿了么,后有口碑,中间还夹着一个百度外卖,新美大在外卖业务上的压力颇大。此前便有消息称,本轮33亿美元融资,主要用于加大外卖领域的投入。

其次是新业务的拓展,在,今年1月底,美团移动端首页已经推出了购物商场频道,试图拉近与百货品类的距离,通过品牌方的优惠券直接到店消费。

总之,边缘化到家业务,对新美大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更新:2月2日下午,大众点评对该事件再度回应称,“美团-大众点评对双平台中部分业务的流量分配策略进行了调整,在此次调整中,到家业务在首页的入口被弱化,并不意味着美团-大众点评对到家业务进行了任何调整。我们仍然将继续孵化和提供各项到家业务,并会一如既往和众多到家服务的合作伙伴一起为用户提供更好的O2O到家体验。”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来源:虎嗅网

原标题:曾被视为战略业务的点评到家,为何上线8个月就被撤了?

最新更新时间:02/05 16:18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美团

5.1k
  • 美团据悉计划在利雅得推出外卖平台KeeTa
  • 港股收评:恒生科技指数涨3.61%,AIGC、数字经济概念领涨,天齐锂业逆势大跌超19%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虎嗅】曾被视为战略业务的点评到家 为何上线八个月就被撤了?

如果不是《新美大突然下线到家服务》这一条新闻,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美团和大众点评上线过美甲、美睫等上门服务。在补贴热潮过去之后,上门O2O因为用户消费频次低、客单价不高、用户消费习惯没有培养起来,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地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果不是《新美大突然下线到家服务》这一条新闻,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美团和大众点评上线过美甲、美睫等上门服务。

依据报道,大众点评在统发给合作商家的邮件中称,“因公司业务调整,到家服务将于2016年2月1日起停止。”

对于接下去的工作安排,上述邮件这样描述:1.到家入口下线:2月1日之后用户不能下单;2.客诉:在3月1日之前,客诉问题我们仍将正常处理,也辛苦你们配合处理;3.结算:在3月1日00:00之前,状态为“确认服务完成”的订单,都会正常结算。结算邮件将于3月1日发出(将包含1月订单,所以1月订单不再另行结算);款项将于此后的7个工作日内打款。

有多个商家向虎嗅证实了这封邮件的真实性,并表示在1月底与大众点评的合同到期,之后不再续约终止合作。

在去年上半年,美团、大众点评相继上线到家业务,品类涵盖家政、美甲、美睫、推拿、洗衣。尽管这个业务被外界认为是有战略意义的,但除了刚上线时的一轮PR稿外,美团也好大众点评也罢都没有大肆推广。可见在内部,到家业务走得犹犹豫豫。

实际上,自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之后,美团便想甩掉这个包袱,将到家业务一股脑全部整合给大众点评。在与第三方平台的合同期满后,立刻撤下该业务,现在在美团上已经找不到上门服务入口。

其实严格说来,大众点评并未将到家服务下线,而是从之前的一级入口,调到“生活服务”下的二级入口。品类也做了大调整,砍掉家政、美甲、美睫、推拿、洗衣5个品类中的4个,只剩下一个家政,并增加送水、居家维修、搬家、开锁、家电维修、管道疏通等6个品类。

换句话说,大众点评将倾斜给上门服务的资源进行了大幅度收缩,还放弃了上门美业项目。

那么原本被寄予拓宽应用场景希望的到家业务,为何在运营8个月后,就被边缘化了呢?结合这个业务的市场表现,以及合并后大众点评定位的调整,或许出于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粘不住用户、赚不到钱

尽管点评用户定位为白领,大多对品质生活有较高追求,对本地生活服务需求旺盛,与家政、美业、按摩等到家服务匹配度较高。但是现在看来当时进军上门O2O更像是一种跟风。

在补贴热潮过去之后,上门O2O因为用户消费频次低、客单价不高、用户消费习惯没有培养起来,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地位。

电商老兵黄若在微博上评论说,“用户要的是便捷,不是价格。一些人就在考虑用户有多懒,把便捷和懒划上了等号。做了O2O,就假设用户非常懒,不去逛街,不下楼吃饭,不做饭,不去洗车店,不洗衣服等等,反正就是生活中一切的事情都可以通过上门解决。”

尤其是一些刚创业的新项目,假定的是用户复购率非常高,搞定一个用户之后,他就会一直使用这项服务。这种想法的初衷是没错的,可忽略了人的本性,单从经济的角度去分析需求了,人毕竟是群居动物,有融入社会,共享的本性。很多生活中的事情,人们是愿意自己动手去搞定的,只是考虑那种方式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便捷,更多的满足感,很多上门服务的消费是有随机性的。

尝新这个要素,一定要考虑到项目的前期投入里,而且要重点考虑。

尝新造就大量的伪需求市场,比如说一件新生事物出来后,很多人由于好奇,或者是受利益诱惑,进行了第一次消费,其实根本没有养成这种消费的习惯,利益诱惑已过,新鲜感一失去,用户基本流失。这里面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商家本身没有持续的盈利模式;二是流量思维在作怪,想不断的引流引资;三是新的消费习惯培养需要很长时间;四是要考虑生活类消费的随机性。

大众点评也没能摆脱这种尴尬。虽然手中握有2亿用户,且将“到家”放在APP的一级入口,但这一业务吸引用户的数量有限。有入驻到家业务的第三方商家告诉虎嗅,相比较其他平台,大众点评的导流效果只能算得上一般,没有太突出但也不是很差。

其官方回应也印证了这一点,“点评App是针对到家业务进行了调整。因为运营一段时间后发现,点评用户对到家服务的粘性不如预期,我们认为目前用户对到家服务的习惯尚未养成。”

这显然有违点评初衷。上线之初,大众点评变想借助上门O2O来吸引和增强用户粘性,把业务增长的天花板提高。

然而到家业务不仅没有起到吸引和增长用户粘性的作用,而且还需要大量投入。上线8个月以来,大众点评并未向嘟嘟美甲、河狸家等合作伙伴收取费用和佣金,一直处于投入阶段。整个O2O上门服务的盈利模式至今也不是很清晰。

粘不住用户,赚不到钱,点评上门业务不得不挥泪斩马谡,砍掉上门业务属于上策。

再说,自身业务调整需要

从内部结构调整和人士任命中也能看出,在合并之后到家业务便被边缘化。从11月份公布的组织架构调整来看,新美大成立五大事业群:平台事业群、到店餐饮事业群、到店综合事业群、外卖配送事业群、酒店旅游事业群。其中没有到家业务什么事。

合并之后,大众点评聚焦低频、高客单价的业务,比如婚庆、会展等;美团则依旧在高频、低客单价领域,包括团购、外卖等领域进行市场开掘。双方的发力点均不在到家上,到家业务被逐渐弱化至二级入口也在情理之中。

显然,在到家之外,新美大有更重要的地方需要人力、财力上的资源倾斜。

首当其冲的是外卖业务。前有饿了么,后有口碑,中间还夹着一个百度外卖,新美大在外卖业务上的压力颇大。此前便有消息称,本轮33亿美元融资,主要用于加大外卖领域的投入。

其次是新业务的拓展,在,今年1月底,美团移动端首页已经推出了购物商场频道,试图拉近与百货品类的距离,通过品牌方的优惠券直接到店消费。

总之,边缘化到家业务,对新美大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更新:2月2日下午,大众点评对该事件再度回应称,“美团-大众点评对双平台中部分业务的流量分配策略进行了调整,在此次调整中,到家业务在首页的入口被弱化,并不意味着美团-大众点评对到家业务进行了任何调整。我们仍然将继续孵化和提供各项到家业务,并会一如既往和众多到家服务的合作伙伴一起为用户提供更好的O2O到家体验。”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来源:虎嗅网

原标题:曾被视为战略业务的点评到家,为何上线8个月就被撤了?

最新更新时间:02/05 16:18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