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爆发为全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卫组织及其成员国因此可以发出限制旅行令,以防止潜在疾病传播,并呼吁采取紧急措施以应对寨卡病毒的爆发。
世卫组织上次宣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之时。尽管媒体频频将寨卡与埃博拉进行比较,但二者截然不同。埃博拉会引起呕吐、发烧和失血过多,导致病情迅速恶化,同时对病死者埋葬安全和感染控制有严格要求。而寨卡较为温和,只有1/5的感染者会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极少会住院治疗。
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寨卡与新生婴儿小头症畸形有关,人们对此十分关注,但是二者之间的联系仍未确定。
目前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世卫组织在此时参与其中,可能告诉我们两件事:由于对埃博拉应对缓慢而饱受批评的世卫组织正尝试吸取其中的教训;金砖国家在全球卫生事业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巴西——他们自身的卫生问题如今已受到了全球的关注。
世卫组织由于对埃博拉应对不利广受批评。世卫组织承认,2014年埃博拉疫情爆发时,他们反应迟缓,同时,它也未能了解到导致埃博拉蔓延的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因素。因此,这一次世卫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应对方案,努力证明他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世卫组织领导作用的重要性不可否认,但公共卫生事业的工作人员也非常重要,在做出全面的建议之前,他们一直都在等待着证据,证明寨卡病毒与先天缺陷之间的联系。
寨卡病毒也说明了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在全球卫生领域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寨卡疫情爆发的中心是巴西,其地缘政治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巴西是G20的成员,2016年奥运会将在巴西城市里约举办。对应对埃博拉不满的声音中,有一种说法是,在美国与欧洲的第一例病人确诊后,全世界才开始采取行动。世卫组织此时呼吁应急委员会商讨寨卡疫情这一事实表明,巴西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既然世卫组织已经将寨卡定为“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那么有必要保证采取适当的措施。我们在埃博拉危机期间看到的安全应对措施并不适用于防止寨卡这种蚊虫传染的病毒。重点应该在于提供寨卡病毒相关的研究资源和通过传统方法或探索新的方法来控制蚊子,如转基因蚊子等。
不过,从应对埃博拉积累到的一个重要经验可以应用在寨卡上,那就是成功的干预靠的是社会认同度。从一开始,公共卫生组织就必须与社会组织共同努力,保证高危易感人群采纳各种防治方法,解决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采取措施限制病毒对未出生婴儿的影响,并保证孕妇对此不产生不适感。
(翻译:郭怡文 编辑:张洁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天下事,请戳天下首页(tianxia.jiemian.com)。动动手指,长按二维码,关注【最天下】微信公众号:theveryworld (如果长按不行,就麻烦看官扫下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