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金鸡创投能为中国电影创造怎样的未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金鸡创投能为中国电影创造怎样的未来?

金鸡创投有希望为做大中国电影市场、做出有代表性的中国电影,输送更加新鲜有力的创作血液。

文|毒眸  张颖

编辑|吴燕雨  张友发

“你有没有想过,把这个电影做得再大一点,会是什么样?”

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以下简称“金鸡奖”)创投的终极路演现场,作为创投主评审之一的徐峥,正在询问引导新人导演陈明望。

陈明望的项目是《死了一个贼》,故事发生在南方农村的四合院,是一个围绕处理小偷尸体展开的荒诞喜剧。这个项目得到了很多评审的关注。徐峥建议故事环境从乡村换到城市,请有名气的演员来演,把整个项目做大。

作为一个在商业喜剧上有不少成功经验的行业前辈,徐峥显然看到了这部犯罪喜剧片可能有的市场。但新人导演陈明望或许还无法承担这么大的商业野心,而且故事发生地的变化会与他原本想表达的东西完全不同,所以他选择更谨慎一些。

类似的“大佬”和“新人”之间的对话,在今年金鸡奖电影创投终极路演的现场时有发生。

台下坐着的,是清一色的电影圈“老炮儿”:黄建新、刘德华、徐峥三位主评审,22位在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制片人组成的“金牌制片人评审团”,以及来自十几家影视公司的50位投资人。

而台上站着的,是一水儿的电影新人。他们从一千多个创投项目中脱颖而出,站到终极路演的台上,为自己的处女长片寻找创作上的建议和资金。

台上台下的两方,有着明确的共同目标:让好的创投项目最后能拍出来,能实现真正的“落地”。金鸡电影创投大会组委会秘书长王丹对毒眸表示:“金鸡奖做创投,就是想形成让年轻导演的作品真正落地的有效机制。”

“落地”并不像听起来那么简单,国内大大小小的创投每年都评选出几十几百部优胜项目,但最后能真正拍出来、走向市场面对观众的却是凤毛麟角。

金鸡奖的优势在于官方对行业资源的整合能力,未来这种能力如果可以长期有效地发挥,让众多优质的创投项目落地,那整个中国电影市场或许也将有机会建立起更好的人才上升体系。

“组局”

“金鸡创投的评委很有意思。”

作为评审之一,阿里影业总裁李捷向我们分享了他的感受:“国内很多电影节创投的评委是资深导演、编剧,创投项目的导演也多是偏作者型的,但金鸡创投项目的导演很多元化,评审团也是相对开放的,大家判断项目的标准不同,对电影的综合性考量比较完善。”

这种“多元”和“开放”背后,是金鸡创投组了一个“特别的局”。

不同于很多创投由资深导演、编剧们担任评审的方式,金鸡创投颇具深意地搭建了与国内其他影展创投不同的评审团队——包括王红卫、张大军、王易冰、姜伟、陶昆、李宁、李捷在内的22位资深制片人,组成了一个“金牌制片人评审团”。

搭建制片人评审班底,是因为金鸡创投考虑到,真正能成为创投项目的审判者的人,一定是在这个产业当中拥有话语权的人,而制片人最合适不过。

“不管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很多成功的电影都是出自这些人之手,他们具有多年的市场经验、成熟的评判标准和对年轻人培养的意愿,”王丹对毒眸表示,这些人对电影项目未来进入市场应该如何回收成本,怎么建立正确的产业规划,都有清醒的认知,也可以帮助创投项目与业内顶级的制作资源结合。

这样的阵容直接带来了金鸡创投的差异化:评审给出的指导和建议,既关注创作层面,又指向市场,把“创”和“投”结合了起来,让项目直面市场,与行业对话。

于是,到了创投终极路演的现场,制片人评审团给项目的意见都带着市场的视角。毒眸在现场观察到,有一句话出现的频率极高:你要不要改一下片名?

为影片起名时,创作者考虑的往往是“这个名字能否表达、概括我对影片的理解”“是否能满足我对影片艺术性的追求”,而制片人评审团考虑的则更为“现实”:片名能不能吸引观众去看?宣传营销层面有没有核心吸引力和卖点?

“改片名”只是一个很小的侧面,评审团给出的建议和引导,都有着基于市场和票房的现实考量。只不过,这种思考模式,年轻导演们接受起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有创投项目的导演对毒眸表示,评审们的建议往往一针见血,只不过创作者们一下子接受到这么多“现实问题”信息,也需要时间去消化吸收,想清楚后,再明确应该怎么调整自己的项目。

当然,金鸡创投搭的“大局”,不止制片人评审团。在制片人评审内部,还诞生了金鸡创投的投资人联盟。

评审团的制片人们,往往也是电影公司的老板、负责人,他们在早早地接触、了解创投项目后,可以作为资方直接与优秀的项目方建立联系,甚至达成投资出品合作。

相比于其他创投评审和资方两套体系的模式,金鸡创投由评审内部衍生出来的资本阵容,能抛开中间层层的环节,更早期深入地了解、选择创投项目,而对创作者来说,接触资本的方式也更加直截了当。甚至有创投项目的导演对毒眸表示,台下这些评委、前辈身后所代表的的影视公司,他们此前连接触的机会都没有,更不敢想象直接把项目摆在投资人面前。

不仅如此,金鸡创投评审机制的设置也与很多创投有较大区别。区别于导演对导演的评审,金鸡在复评阶段,就让制片人评审与创投项目进行综合的业界资源对接。让内容评选和投资扶持孵化结合,给项目顶级资源支持。在王丹看来,这是金鸡创投一开始就明确的方向:“希望我们做得更多,去扶持创投项目拍出来、走向院线、走向国际,甚至扶持(他们)拍第二部、第三部。”

资本联盟的组成,除制片人评审团内生出来的,还有一百余家影视公司报名参与,最后呈现出来资本阵容同样多元。其中既有像阿里影业、新丽传媒这样的头部影企,又有包括基美影业在内的有海外经验的公司,还有做过爆款网络电影的网生内容公司映美传媒等。

多元的资本阵容,也提供了一种可能:不管是文艺片商业片,有海外发行或者转网意愿的,不同类型的创投项目或许都能在此找到自己想要的钱。

从这一维度来看,不管是评审团还是资本联盟的阵容,金鸡创投的“组局”能力,是国内很多影展难以实现的。

(图片来源:微博@厦门广电)

这也是金鸡电影节身份属性的优势,作为国家级的重要电影节,有能力号召一批国内从事电影工作的顶级阵容,用这样的阵容,去筛选、扶持年轻的电影项目,让这些项目最后回到市场,创造更大的价值——

金鸡创投的组局,或许正在创造中国电影创作和市场良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可能。

把值得拍的好项目,拍出来

“全国每年都有上千个电影新人拿着项目东奔西跑,参加各种各样的创投,但几年后真正能拍出来、进入观众视野的,寥寥无几。”很多资深电影人士都曾表达过这样的遗憾,再好的创投项目,最后拍不出来都是白费。

基于这种现状,金鸡创投所作的努力,也自然而然地指向“让好的项目能够落地”这一更实在的目标。

首先要明确一个标准,什么是好的项目?

尽管每个人的评价维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从今年金鸡创投最终获奖项目来看,可以窥得一二:

最高大奖“评委会优胜项目”是王丽娜导演的艺术片《村庄 音乐》,该项目也拿到了包括“最具潜力导演”和“艺术之光”优胜项目等多项大奖。黄建新对毒眸表示这个片子有很高的艺术纯粹性和人文力量,王丹则表示,“评审们选它,是因为它在艺术性上是可以代表中国电影在国际上得奖的电影。”

另外,《好愿在人间》和《南国雾语》《脐带》等文艺片也拿到了“中国好故事”优胜项目奖:犯罪剧情项目《歌照唱,舞照跳》和青春励志项目《稍息立正向前看》以及有“中国式童话”色彩的《三贵情史》,均拿到了“类型优选”优胜项目奖;

从获奖项目里可以见得一个明显的信号:要么是艺术性较高,能够得到评审们的鼓励,要么是在类型化上相对成熟,未来在市场上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不管满足哪一点,都能称得上一个好项目。如王丹所言,金鸡标准是“你认为这个电影,会不会是一个好电影”。

有了标准之后,怎么把好的项目拍出来,这才是更难的痛点。所以在创投终极路演现场,许多对话都围绕着项目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展开:

宋丽颖导演的项目《好愿在人间》讲的是在一年四季的时空里,一对母女之间的爱与纠葛。在导演的阐述完毕后,制片人评审梁静提出了一个直白的问题:“说实话,这个项目从内容上看,市场是非常堪忧的,可以说一下你这个片子最终到底想给谁看吗?”

冷现辉导演的《歌照唱 舞照跳》中,由于涉及警察的角色,现场的评审们直接提出过审的顾虑,并且对成本和拍摄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要追加预算成本呢?片子的时间跨度这么长,线下拍摄的部分怎么办?”更有评审直言不讳:“你说你这是一个类型片,但是看起来并不够‘类型’。”

作为主评审的刘德华,在听完宋坤儒导演的《冬牧场》项目后表示,如果影片的目标是去国际电影节拿奖,就要做得更具艺术性,“不要(艺术和商业)两边都达不到,而且艺术片,也可以想办法争取在影院卖得好一点。”

主评审刘德华

不难发现,多数评审的建议都比较“现实”地指向一个明确的目标:让项目拥有“落地”的可能性。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片子,都要有人给钱吧,所以有清晰的定位非常重要,什么样的电影定位什么观众群,未来选择什么样的渠道去推广它,应该用多少的资金来拍摄它,这些问题都应该早早想清楚。”王丹对毒眸表示,一个创投项目的落地非常重要:“电影是要被观看的,所以不关注它的落地关注什么?”

在这样的目标和行动下,金鸡创投的“落地行动”已经有所进展。

11月27日晚,在金鸡创投推介仪式上,去年创投入围项目《柳浪闻莺》的主创团队也来到了现场,目前这部影片已经杀青,是金鸡创投里第一部真正“落地”的影片。不足一年的时间里从创投阶段走到完成拍摄,这样的速度已经是创投项目里的佼佼者了。

《柳浪闻莺》的主创团队

而在今年,据了解,最终斩获组委会奖项的9个项目里,已经有一半完成了融资、正在确立开机时间。在整个国内电影创投市场中,能在路演结束后迅速确立资金、开机拍摄的项目少之又少,毕竟很多三四年前在影展拿奖的创投项目,到今天已经杳无音讯。

在此前的采访中, 有不少影展创投项目负责人对毒眸表示,创投提案陈述后的确有多家资方的预约洽谈,但要么是与资方的意愿不匹配,要么是团队内部产生分歧,“有太多原因可以让一个好的创投项目搁浅了。”

而从目前金鸡创投对项目落地的推动成果来看,王丹认为这些即将开机的影片已经释放了良好的信号:“说明金鸡创投的赛制、赛程和培育的目标是有效的。”

年轻的电影人,中国电影的未来

金鸡创投今年提高了创投项目征集的标准。

去年只要有超过八千字大纲的项目就可以进入评选流程,而今年必须要求已经有成型的剧本;并且在现阶段为了集中精力做好剧情长片的评选和扶持,决定只要剧情长片,不要动画片、纪录片;不要制作中的项目,只要未经开发和拍摄的项目。

即使标准有了提高,在一个月的征集时间内,仍然有高达1021个有效项目进入评审流程,比去年多了近二百个。这背后,是金鸡创投更加完善也更底气的表现。

所以从结果呈现来看,今年的项目得到了评审和资方们较高的评价,在采访里他们对毒眸用到最多的词是“缤纷多元”和“相对成熟”。

类型上的多元,体现在既有像《村庄 音乐》这样的艺术片,也有青春励志类型《稍息立正向前看》,有像《死了一个贼》和《歌照唱 舞照跳》一类的犯罪剧情片,也有科幻爱情片《我抬头发现两朵一样的云》。

项目来源也很广泛,既有来自香港、台湾地区的创作者的项目,也有大量在国外留学、工作的海归导演编剧的作品,一千多个样本的来源渠道丰富,金鸡创投正在成为更多年轻电影人的选择。

而标准的提高后,筛选出来的项目和创作者们,也自然更相对成熟。

在徐峥导演建议《死了一个贼》项目可以将故事背景改到城中村、并做得更大后,项目导演、编剧陈明望内心着实波动了一下:“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跳一下。面对更大的投资、更多的明星,或者更大的市场和影响力的时候,这肯定是一个诱惑。”

《死了一个贼》导演陈明望

但清醒的是,他意识到对于一个青年导演来说,项目最好在合理、可控的范围之内,故事发生地改到城中村会存在合理性的问题,如果为了商业性盲目做大,风险也会相应地增加。“我希望我的项目是能够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所以我必须谨慎一些,因为青年创作者的第一部影片失败了,也许你以后再做第二部、第三部就更难了。”

还有一些年轻导演同样清醒,早早地想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定位。

青春励志片《稍息立正向前看》的导演周男燊对毒眸表示,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类型片的职业导演。在“自我表达和商业性如何平衡”这个曾困扰过很多年轻创作者的问题上,周男燊认为电影需要资金、团队,按照一定的标准完成,产品属性和完全私人的表达间存在距离,“除非完全是自己的钱(我才可以只追求自我表达),否则我一定要考虑受众,一定要考虑这个电影能不能让我的导演职业维持一种可持续的状态。”

对于这一点,《年轻病人》项目导演李驭风也有自己的认知,他要求自己要在关注市场的同时,更关注观众:“所以在创作时,我要追问自己三个问题:我谈论的东西是否值得去探讨?人物关系中有没有真挚的情感?到底是不是类型化的叙事?”

在这些新人导演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年轻创作者难得的清醒,还有追求电影艺术的纯粹。

《村庄 音乐》的导演王丽娜在完成其第一部长片《第一次的离别》后,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在塔克拉玛干的村庄里为影片做调研工作,在她看来,拍电影也是清白无邪的事业,需要有一颗非常纯净干净纯粹的心去做创作。”

这种成长和成熟,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前人的经验,在院线电影市场里,新人导演的处女作长折戟的概率极高,市场的大浪淘沙倒逼着更多年轻的电影尽早地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投身更加目标明确、脚踏实地的创作中去。

但不可否认,作为电影新人,很多年轻导演、编剧都仍然存在电影创作初级阶段的种种问题。

有第一次参与创投路演的从业者认为,无病呻吟的项目仍然很多,“太不接地气了,很多片子拍出来也许很难与我们普通观众共情、共鸣。”也有评审当场对部分创投项目指出:“是艺术片就讲艺术性,商业片就把类型做好,不要我跟你说艺术的时候你跟我提市场和观众,我说商业的时候你又坚持你的个人表达。”

不过在王丹看来,这都是正常现象,“毕竟这些年轻创作者还是没在核心圈,可能没有接触到一些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而电影创投能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接触到行业前辈和顶级的资源,去纠正自己的问题,“同时也是给自己年轻的第一部作品一个低成本试错的机会。”王丹说道。

好在,市场和从业者们都在给年轻人机会:

阿里影业在金鸡奖期间也公布了扶持青年影人的“薪火计划2.0”,围绕好故事、好项目和好导演展开,继续与重点节展创投单元和机构全面深入合作,为青年电影人的作品提供资源保障和海外交流学习的机会,输送其作品到各大国际电影节;

映美传媒作为这次金鸡电影创投的赞助方之一,也在试图寻找和帮助一些有潜力的年轻电影人。“我们这样一家做网生内容公司,面对的是年轻的受众,这一点与年轻的导演们是契合的,所以创投项目的投资之外,我们也希望与优秀的青年导演们达成未来长期的项目合作,一起去做一些生动、优质的影视作品。”映美传媒联合创始人高锐对毒眸说道。

另外一家资方基美影业也认为,创投对于人才的筛选需求是第一位的,“我们可能会更加地希望透过项目去观察这个青年创作者他们自己本身的风格、偏好,也许他们的潜力不在今天带来的项目上,而在未来他可以发挥才华的另一些类型里。”

在这样的行业期待和扶持下,新人导演的机会越来越多。此前,很多资深电影人都曾公开表示,当下国内电影市场存在内容供给不足和优质人才短缺的问题,而新人导演的群体数量虽然庞大,但每年能在市场上有所收获、做出成绩的人少之又少——各大电影节、影展的创投做得再多,如果只浮在水面,也只能让年轻导演在资本市场的昙花一现而已。

而金鸡奖作为华语电影三大奖之一,有着权威的支持和实力去改变这种生态。

当金鸡创投始终围绕着“拍出片子”这一实际的落地目标展开,在未来逐步建立年轻创作者们长期稳定的培养机制,可以想象,随着一年年的创投、培训、扶持,更多的电影新人,或许将有机会在这里成长、成熟。

就像刘德华在今年金鸡创投现场说的那样,我们在这里,发现电影,发现电影的未来。长此以往,金鸡创投则有希望为做大中国电影市场、做出有代表性的中国电影,而输送更加新鲜有力的创作血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金鸡创投能为中国电影创造怎样的未来?

金鸡创投有希望为做大中国电影市场、做出有代表性的中国电影,输送更加新鲜有力的创作血液。

文|毒眸  张颖

编辑|吴燕雨  张友发

“你有没有想过,把这个电影做得再大一点,会是什么样?”

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以下简称“金鸡奖”)创投的终极路演现场,作为创投主评审之一的徐峥,正在询问引导新人导演陈明望。

陈明望的项目是《死了一个贼》,故事发生在南方农村的四合院,是一个围绕处理小偷尸体展开的荒诞喜剧。这个项目得到了很多评审的关注。徐峥建议故事环境从乡村换到城市,请有名气的演员来演,把整个项目做大。

作为一个在商业喜剧上有不少成功经验的行业前辈,徐峥显然看到了这部犯罪喜剧片可能有的市场。但新人导演陈明望或许还无法承担这么大的商业野心,而且故事发生地的变化会与他原本想表达的东西完全不同,所以他选择更谨慎一些。

类似的“大佬”和“新人”之间的对话,在今年金鸡奖电影创投终极路演的现场时有发生。

台下坐着的,是清一色的电影圈“老炮儿”:黄建新、刘德华、徐峥三位主评审,22位在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制片人组成的“金牌制片人评审团”,以及来自十几家影视公司的50位投资人。

而台上站着的,是一水儿的电影新人。他们从一千多个创投项目中脱颖而出,站到终极路演的台上,为自己的处女长片寻找创作上的建议和资金。

台上台下的两方,有着明确的共同目标:让好的创投项目最后能拍出来,能实现真正的“落地”。金鸡电影创投大会组委会秘书长王丹对毒眸表示:“金鸡奖做创投,就是想形成让年轻导演的作品真正落地的有效机制。”

“落地”并不像听起来那么简单,国内大大小小的创投每年都评选出几十几百部优胜项目,但最后能真正拍出来、走向市场面对观众的却是凤毛麟角。

金鸡奖的优势在于官方对行业资源的整合能力,未来这种能力如果可以长期有效地发挥,让众多优质的创投项目落地,那整个中国电影市场或许也将有机会建立起更好的人才上升体系。

“组局”

“金鸡创投的评委很有意思。”

作为评审之一,阿里影业总裁李捷向我们分享了他的感受:“国内很多电影节创投的评委是资深导演、编剧,创投项目的导演也多是偏作者型的,但金鸡创投项目的导演很多元化,评审团也是相对开放的,大家判断项目的标准不同,对电影的综合性考量比较完善。”

这种“多元”和“开放”背后,是金鸡创投组了一个“特别的局”。

不同于很多创投由资深导演、编剧们担任评审的方式,金鸡创投颇具深意地搭建了与国内其他影展创投不同的评审团队——包括王红卫、张大军、王易冰、姜伟、陶昆、李宁、李捷在内的22位资深制片人,组成了一个“金牌制片人评审团”。

搭建制片人评审班底,是因为金鸡创投考虑到,真正能成为创投项目的审判者的人,一定是在这个产业当中拥有话语权的人,而制片人最合适不过。

“不管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很多成功的电影都是出自这些人之手,他们具有多年的市场经验、成熟的评判标准和对年轻人培养的意愿,”王丹对毒眸表示,这些人对电影项目未来进入市场应该如何回收成本,怎么建立正确的产业规划,都有清醒的认知,也可以帮助创投项目与业内顶级的制作资源结合。

这样的阵容直接带来了金鸡创投的差异化:评审给出的指导和建议,既关注创作层面,又指向市场,把“创”和“投”结合了起来,让项目直面市场,与行业对话。

于是,到了创投终极路演的现场,制片人评审团给项目的意见都带着市场的视角。毒眸在现场观察到,有一句话出现的频率极高:你要不要改一下片名?

为影片起名时,创作者考虑的往往是“这个名字能否表达、概括我对影片的理解”“是否能满足我对影片艺术性的追求”,而制片人评审团考虑的则更为“现实”:片名能不能吸引观众去看?宣传营销层面有没有核心吸引力和卖点?

“改片名”只是一个很小的侧面,评审团给出的建议和引导,都有着基于市场和票房的现实考量。只不过,这种思考模式,年轻导演们接受起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有创投项目的导演对毒眸表示,评审们的建议往往一针见血,只不过创作者们一下子接受到这么多“现实问题”信息,也需要时间去消化吸收,想清楚后,再明确应该怎么调整自己的项目。

当然,金鸡创投搭的“大局”,不止制片人评审团。在制片人评审内部,还诞生了金鸡创投的投资人联盟。

评审团的制片人们,往往也是电影公司的老板、负责人,他们在早早地接触、了解创投项目后,可以作为资方直接与优秀的项目方建立联系,甚至达成投资出品合作。

相比于其他创投评审和资方两套体系的模式,金鸡创投由评审内部衍生出来的资本阵容,能抛开中间层层的环节,更早期深入地了解、选择创投项目,而对创作者来说,接触资本的方式也更加直截了当。甚至有创投项目的导演对毒眸表示,台下这些评委、前辈身后所代表的的影视公司,他们此前连接触的机会都没有,更不敢想象直接把项目摆在投资人面前。

不仅如此,金鸡创投评审机制的设置也与很多创投有较大区别。区别于导演对导演的评审,金鸡在复评阶段,就让制片人评审与创投项目进行综合的业界资源对接。让内容评选和投资扶持孵化结合,给项目顶级资源支持。在王丹看来,这是金鸡创投一开始就明确的方向:“希望我们做得更多,去扶持创投项目拍出来、走向院线、走向国际,甚至扶持(他们)拍第二部、第三部。”

资本联盟的组成,除制片人评审团内生出来的,还有一百余家影视公司报名参与,最后呈现出来资本阵容同样多元。其中既有像阿里影业、新丽传媒这样的头部影企,又有包括基美影业在内的有海外经验的公司,还有做过爆款网络电影的网生内容公司映美传媒等。

多元的资本阵容,也提供了一种可能:不管是文艺片商业片,有海外发行或者转网意愿的,不同类型的创投项目或许都能在此找到自己想要的钱。

从这一维度来看,不管是评审团还是资本联盟的阵容,金鸡创投的“组局”能力,是国内很多影展难以实现的。

(图片来源:微博@厦门广电)

这也是金鸡电影节身份属性的优势,作为国家级的重要电影节,有能力号召一批国内从事电影工作的顶级阵容,用这样的阵容,去筛选、扶持年轻的电影项目,让这些项目最后回到市场,创造更大的价值——

金鸡创投的组局,或许正在创造中国电影创作和市场良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可能。

把值得拍的好项目,拍出来

“全国每年都有上千个电影新人拿着项目东奔西跑,参加各种各样的创投,但几年后真正能拍出来、进入观众视野的,寥寥无几。”很多资深电影人士都曾表达过这样的遗憾,再好的创投项目,最后拍不出来都是白费。

基于这种现状,金鸡创投所作的努力,也自然而然地指向“让好的项目能够落地”这一更实在的目标。

首先要明确一个标准,什么是好的项目?

尽管每个人的评价维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从今年金鸡创投最终获奖项目来看,可以窥得一二:

最高大奖“评委会优胜项目”是王丽娜导演的艺术片《村庄 音乐》,该项目也拿到了包括“最具潜力导演”和“艺术之光”优胜项目等多项大奖。黄建新对毒眸表示这个片子有很高的艺术纯粹性和人文力量,王丹则表示,“评审们选它,是因为它在艺术性上是可以代表中国电影在国际上得奖的电影。”

另外,《好愿在人间》和《南国雾语》《脐带》等文艺片也拿到了“中国好故事”优胜项目奖:犯罪剧情项目《歌照唱,舞照跳》和青春励志项目《稍息立正向前看》以及有“中国式童话”色彩的《三贵情史》,均拿到了“类型优选”优胜项目奖;

从获奖项目里可以见得一个明显的信号:要么是艺术性较高,能够得到评审们的鼓励,要么是在类型化上相对成熟,未来在市场上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不管满足哪一点,都能称得上一个好项目。如王丹所言,金鸡标准是“你认为这个电影,会不会是一个好电影”。

有了标准之后,怎么把好的项目拍出来,这才是更难的痛点。所以在创投终极路演现场,许多对话都围绕着项目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展开:

宋丽颖导演的项目《好愿在人间》讲的是在一年四季的时空里,一对母女之间的爱与纠葛。在导演的阐述完毕后,制片人评审梁静提出了一个直白的问题:“说实话,这个项目从内容上看,市场是非常堪忧的,可以说一下你这个片子最终到底想给谁看吗?”

冷现辉导演的《歌照唱 舞照跳》中,由于涉及警察的角色,现场的评审们直接提出过审的顾虑,并且对成本和拍摄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要追加预算成本呢?片子的时间跨度这么长,线下拍摄的部分怎么办?”更有评审直言不讳:“你说你这是一个类型片,但是看起来并不够‘类型’。”

作为主评审的刘德华,在听完宋坤儒导演的《冬牧场》项目后表示,如果影片的目标是去国际电影节拿奖,就要做得更具艺术性,“不要(艺术和商业)两边都达不到,而且艺术片,也可以想办法争取在影院卖得好一点。”

主评审刘德华

不难发现,多数评审的建议都比较“现实”地指向一个明确的目标:让项目拥有“落地”的可能性。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片子,都要有人给钱吧,所以有清晰的定位非常重要,什么样的电影定位什么观众群,未来选择什么样的渠道去推广它,应该用多少的资金来拍摄它,这些问题都应该早早想清楚。”王丹对毒眸表示,一个创投项目的落地非常重要:“电影是要被观看的,所以不关注它的落地关注什么?”

在这样的目标和行动下,金鸡创投的“落地行动”已经有所进展。

11月27日晚,在金鸡创投推介仪式上,去年创投入围项目《柳浪闻莺》的主创团队也来到了现场,目前这部影片已经杀青,是金鸡创投里第一部真正“落地”的影片。不足一年的时间里从创投阶段走到完成拍摄,这样的速度已经是创投项目里的佼佼者了。

《柳浪闻莺》的主创团队

而在今年,据了解,最终斩获组委会奖项的9个项目里,已经有一半完成了融资、正在确立开机时间。在整个国内电影创投市场中,能在路演结束后迅速确立资金、开机拍摄的项目少之又少,毕竟很多三四年前在影展拿奖的创投项目,到今天已经杳无音讯。

在此前的采访中, 有不少影展创投项目负责人对毒眸表示,创投提案陈述后的确有多家资方的预约洽谈,但要么是与资方的意愿不匹配,要么是团队内部产生分歧,“有太多原因可以让一个好的创投项目搁浅了。”

而从目前金鸡创投对项目落地的推动成果来看,王丹认为这些即将开机的影片已经释放了良好的信号:“说明金鸡创投的赛制、赛程和培育的目标是有效的。”

年轻的电影人,中国电影的未来

金鸡创投今年提高了创投项目征集的标准。

去年只要有超过八千字大纲的项目就可以进入评选流程,而今年必须要求已经有成型的剧本;并且在现阶段为了集中精力做好剧情长片的评选和扶持,决定只要剧情长片,不要动画片、纪录片;不要制作中的项目,只要未经开发和拍摄的项目。

即使标准有了提高,在一个月的征集时间内,仍然有高达1021个有效项目进入评审流程,比去年多了近二百个。这背后,是金鸡创投更加完善也更底气的表现。

所以从结果呈现来看,今年的项目得到了评审和资方们较高的评价,在采访里他们对毒眸用到最多的词是“缤纷多元”和“相对成熟”。

类型上的多元,体现在既有像《村庄 音乐》这样的艺术片,也有青春励志类型《稍息立正向前看》,有像《死了一个贼》和《歌照唱 舞照跳》一类的犯罪剧情片,也有科幻爱情片《我抬头发现两朵一样的云》。

项目来源也很广泛,既有来自香港、台湾地区的创作者的项目,也有大量在国外留学、工作的海归导演编剧的作品,一千多个样本的来源渠道丰富,金鸡创投正在成为更多年轻电影人的选择。

而标准的提高后,筛选出来的项目和创作者们,也自然更相对成熟。

在徐峥导演建议《死了一个贼》项目可以将故事背景改到城中村、并做得更大后,项目导演、编剧陈明望内心着实波动了一下:“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跳一下。面对更大的投资、更多的明星,或者更大的市场和影响力的时候,这肯定是一个诱惑。”

《死了一个贼》导演陈明望

但清醒的是,他意识到对于一个青年导演来说,项目最好在合理、可控的范围之内,故事发生地改到城中村会存在合理性的问题,如果为了商业性盲目做大,风险也会相应地增加。“我希望我的项目是能够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所以我必须谨慎一些,因为青年创作者的第一部影片失败了,也许你以后再做第二部、第三部就更难了。”

还有一些年轻导演同样清醒,早早地想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定位。

青春励志片《稍息立正向前看》的导演周男燊对毒眸表示,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类型片的职业导演。在“自我表达和商业性如何平衡”这个曾困扰过很多年轻创作者的问题上,周男燊认为电影需要资金、团队,按照一定的标准完成,产品属性和完全私人的表达间存在距离,“除非完全是自己的钱(我才可以只追求自我表达),否则我一定要考虑受众,一定要考虑这个电影能不能让我的导演职业维持一种可持续的状态。”

对于这一点,《年轻病人》项目导演李驭风也有自己的认知,他要求自己要在关注市场的同时,更关注观众:“所以在创作时,我要追问自己三个问题:我谈论的东西是否值得去探讨?人物关系中有没有真挚的情感?到底是不是类型化的叙事?”

在这些新人导演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年轻创作者难得的清醒,还有追求电影艺术的纯粹。

《村庄 音乐》的导演王丽娜在完成其第一部长片《第一次的离别》后,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在塔克拉玛干的村庄里为影片做调研工作,在她看来,拍电影也是清白无邪的事业,需要有一颗非常纯净干净纯粹的心去做创作。”

这种成长和成熟,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前人的经验,在院线电影市场里,新人导演的处女作长折戟的概率极高,市场的大浪淘沙倒逼着更多年轻的电影尽早地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投身更加目标明确、脚踏实地的创作中去。

但不可否认,作为电影新人,很多年轻导演、编剧都仍然存在电影创作初级阶段的种种问题。

有第一次参与创投路演的从业者认为,无病呻吟的项目仍然很多,“太不接地气了,很多片子拍出来也许很难与我们普通观众共情、共鸣。”也有评审当场对部分创投项目指出:“是艺术片就讲艺术性,商业片就把类型做好,不要我跟你说艺术的时候你跟我提市场和观众,我说商业的时候你又坚持你的个人表达。”

不过在王丹看来,这都是正常现象,“毕竟这些年轻创作者还是没在核心圈,可能没有接触到一些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而电影创投能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接触到行业前辈和顶级的资源,去纠正自己的问题,“同时也是给自己年轻的第一部作品一个低成本试错的机会。”王丹说道。

好在,市场和从业者们都在给年轻人机会:

阿里影业在金鸡奖期间也公布了扶持青年影人的“薪火计划2.0”,围绕好故事、好项目和好导演展开,继续与重点节展创投单元和机构全面深入合作,为青年电影人的作品提供资源保障和海外交流学习的机会,输送其作品到各大国际电影节;

映美传媒作为这次金鸡电影创投的赞助方之一,也在试图寻找和帮助一些有潜力的年轻电影人。“我们这样一家做网生内容公司,面对的是年轻的受众,这一点与年轻的导演们是契合的,所以创投项目的投资之外,我们也希望与优秀的青年导演们达成未来长期的项目合作,一起去做一些生动、优质的影视作品。”映美传媒联合创始人高锐对毒眸说道。

另外一家资方基美影业也认为,创投对于人才的筛选需求是第一位的,“我们可能会更加地希望透过项目去观察这个青年创作者他们自己本身的风格、偏好,也许他们的潜力不在今天带来的项目上,而在未来他可以发挥才华的另一些类型里。”

在这样的行业期待和扶持下,新人导演的机会越来越多。此前,很多资深电影人都曾公开表示,当下国内电影市场存在内容供给不足和优质人才短缺的问题,而新人导演的群体数量虽然庞大,但每年能在市场上有所收获、做出成绩的人少之又少——各大电影节、影展的创投做得再多,如果只浮在水面,也只能让年轻导演在资本市场的昙花一现而已。

而金鸡奖作为华语电影三大奖之一,有着权威的支持和实力去改变这种生态。

当金鸡创投始终围绕着“拍出片子”这一实际的落地目标展开,在未来逐步建立年轻创作者们长期稳定的培养机制,可以想象,随着一年年的创投、培训、扶持,更多的电影新人,或许将有机会在这里成长、成熟。

就像刘德华在今年金鸡创投现场说的那样,我们在这里,发现电影,发现电影的未来。长此以往,金鸡创投则有希望为做大中国电影市场、做出有代表性的中国电影,而输送更加新鲜有力的创作血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