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深圳最大城中村白石洲谢幕:4万租客离场,一些人留了下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深圳最大城中村白石洲谢幕:4万租客离场,一些人留了下来

这里最多曾同时容纳着逾15万人生存,成为数以百万计的外来打工者曾经落脚的地方。

深圳白石洲的小巷。梁宙/摄

记者 | 梁宙

编辑 | 曹林华

站在警戒线外,何文伟远远看着沙河工业区的房子轰然倒下,沙尘滚滚.深圳最大的城中村——白石洲拉开了拆迁的序幕。

那一瞬间,何文伟内心五味杂陈,这是他生活了27年的地方。“对于这座城市而言,也许是向着他们定义的‘美好’迈进了一步,我的心却像被迫扬起的其中一粒沙尘,不知道被风带往何方。”

自2019年6月底,白石洲北区4个自然村开始清租以来,越来越多的楼房完成清租,被开发商接手,纳入旧改版图。超过4万人离开白石洲,大部分楼房人去楼空,已清租的楼房,大门紧锁,窗棂被拆掉,四周建起围挡。

如今,白石洲过去的拥挤、嘈杂、混乱、活力和烟火气息,均已消失殆尽。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形成。仍留在白石洲的人们生活空间被逐渐切割,不断收缩,他们适应了千苍百孔的白石洲,在拆迁前仍将这里视为赖以生存的地方。

白石洲不再热闹,随处可见红色拆迁标语,拆了窗棂的楼房,路面禁止停车的黄色网格线,每栋楼前的清楼告示,院子里废弃的家具电器,商铺门前不再亮起的招牌灯箱,以及由各种围挡连接起来的“墙”。

白石洲的“墙”是从沙河街入口开始的,一直延伸到4个村子各条小巷的尽头。它竖立在沙河街两侧、商户门前,竖立在沙河工业区四周,也竖立在已完成清租的楼房门前。

在白石洲,每个角落都充斥着拆迁的气息。已经完成清租的楼房,没有灯光,毫无生气,悬挂的大标语格外醒目。“搬迁辛苦一时 乔迁幸福一生”“旧村更新 公在当代 利在千秋”“业主同心倡更新 营造和谐新家园”,这些标语在给白石洲的业主们展示未来的美好蓝图。

正在拆除的沙河工业区。摄影:梁宙

沙河工业区又有一栋大楼倒下,沙尘瞬间将道路淹没。路过的人们停止脚步,站在警戒线外望向废墟,有人拍照留纪,工作人员看见,上前提醒:“拍几张得了”。

很快,路人们恢复原来的状态,小伙子低下头看回手机、外卖员重新启动电动车、年轻的妈妈握紧孩子的手,都在沙尘中加快速度路过。走进村子,沿着弯弯绕绕的“墙”,直到所住的楼栋。

白石洲目前还剩下多少人,官方语境下语焉不详。根据深圳市白石洲实业股份合作公司官方公布的数据,白石洲北区四村原有居住人口约为8.3万人,截至2019年11月20日,白石洲北区四村原有居住人口合计减少48594人。这意味着,其时的白石洲北区4村只剩下3.5万人。

2020年1月9日,官方的一则通报并未公布具体的居住人口数量,而是称“截止2020年01月6日,白石洲北区四村居住人口持续减少”。后来,官方再没有通报白石洲的居住人口数量。

作为一位“老白石洲人”,何文伟看着白石洲从小村庄发展为深圳最大的城中村,再从繁荣热闹到逐渐消亡的整个过程。蓝色的铁皮围挡也延伸到他家门前,他住在新塘村某栋楼的一楼,由于房东未和开发商签订拆迁赔偿协议,围挡在他家门前断开一截。

沙河工业区拆迁房屋的时候,附近的沙河街便被封了起来。何文伟绕着小巷子想走出村子,一些小巷已成为“断头路”,在发现两条小巷走不通之后,凭着多年来对白石洲的熟悉程度,他还是走了出去。

常年在白石洲送外卖的吕利强,每天在蓝色围挡之内穿梭,像置身于迷宫之中,但他总能找到耗时最短的路线。新塘村一家便利店老板是梅州人,便利店本在两条小巷的交汇处,今年6月,其中一条小巷被围挡截断,本来就不好的生意雪上加霜。

在沙河街围挡后面的一条小巷中,老鹰开的纹身洗纹身店是唯一在经营的商铺,如果不是熟客,想找到这家小店并不容易。2020年8月,老鹰的店里半个月也没有一单生意。老鹰曾试图挽救生意——将一块纹身店的招牌放到一栋楼门前围挡的外面,但被工作人员移走。

一些商铺不得不在围挡后面经营,甚至商户正门已被围挡围着,侧面开了一个不到一米的小口,以此招揽生意。大部分商铺都已关门,围挡背后的各式招牌、灯箱,记录着当初这里的热闹景象。

蓝色围挡一直延伸到小巷尽头。摄影:梁宙

围挡也影响着留在白石洲的租客们。一栋栋楼房在签订拆迁赔偿协议后,便被围起来,生活空间被逐渐切割,部分道路也被截断。新塘村菜市场附近原本有一片三角形的区域,以前曾是居民们活动的公共区域,后来交给开发商,围挡竖立起来的时候,这个区域被封住,只留下一条通道,一些居民和工作人员为此产生争执,僵持不下,直到警方介入才平息争吵。

在新的秩序下,住在这里的人们最终还是适应了环境,继续在白石洲生活。

留下的人

拆迁在步步逼近,每个留在白石洲的人,都有留下来的理由。

何文伟把他目前在白石洲的生活形容为“打游击”——如果所住楼房清租,就搬到还未清租的楼房继续住,直到白石洲被拆平。何文伟今年46岁,他的大儿子在白石洲附近的香山里小学就读,这成为他继续留在白石洲的理由。

白石洲周边分布着香山里小学、南山第二实验学校、星河学校、华侨城学校、海滨小学、南山外国语学校等十多所学校。去年暑假,白石洲北区4村清租,住在这里的学生家庭成为最先受影响的群体。家长们也曾向主管部门反映过学童就近上学的问题,但无法阻止白石洲清租的步伐。

白石洲围墙之外的世界。摄影:梁宙

何文伟曾带着一家人搬离白石洲,到京基百纳附近的“农民房”居住。但孩子更愿意在白石洲玩耍,不上课的时候,每天何文伟骑电动车载孩子回到白石洲,有时甚至每天来两趟。不到两个月,他带着孩子又搬回白石洲。

搬回白石洲后,为节省开支,从以前住的2房1厅改为住单间,何文伟的居住环境更差了。狭窄的单间里摆放着一张上下铺床,还隔出一个小隔楼,一家四口勉强能住下。这个单间曾是何文伟的仓库,他从事建筑行业,库房平时用来摆放工具。

留在白石洲的商户,度过了清闲的一年。开东北菜馆的张姐曾歇业近半年,她到宝安等地找了一圈商铺,最后还是觉得白石洲适合自己开菜馆。

张姐今年45岁,性格大大咧咧,附近很多居民都认识她。去年11月,她经营的东北菜馆不能再营业,也没有拿到赔偿。2020年4月,张姐在白石洲边上一个老旧小区找到一间约10平方米的店铺,面积只有原来店铺的1/7,主要业务已转为做外卖。开店的时候,她在店铺门前的空地上放几张桌子,给顾客堂食。

张姐比以前更加忙碌,每天从上午10点忙到凌晨,收入却比过去少很多。“人都搬走了,今年大家的消费也上不去。”不过,她还是庆幸自己没到其他地方开店,那样投资大,风险也大,白石洲是她熟悉的环境,“哪怕少赚一点,最起码还能生存。”

外卖人员从围挡夹缝中穿过。摄影:梁宙

穿过沙河街围挡,转入一条小巷,再往里面走几米,“纹身、洗纹身”的招牌出现在眼前,纹身店后面的小巷也被围挡截断。老鹰开的纹身店合同还有一两年才到期,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店铺,13年来支撑起他整个家庭的开支。

59岁的老鹰,身型微胖,聊起过去的从业经历时,总能说出很多新奇的故事。围挡围起来后,小巷更加逼仄、闷热、潮湿,透风性差。“我一天要被蚊子叮上几十口。”天色暗下来,在老鹰的店铺周围,蚊虫更加猖狂。

人流减少,围挡阻隔,随之而来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对生意的影响。纹身店现在的收入仅够店铺租金和自己的房租,未来能维持多久,连老鹰自己也不知道。

吕利强留下来,更多是因为感情。他以前曾有一段失败的婚姻,离婚后选择净身出户。2009年,他辞去了河南郑州一个报社负责发行的工作,来深圳的初衷是为了逃避过去,希望换一个生活环境。原本计划在深圳待两年便回老家,后来在深圳遇到现在的爱人,一直留到现在。

“这些年生活不算很好,但至少温饱问题解决了,还认识了我现在的爱人,也算是老天爷送给我的一个最大的礼物。”吕利强说,“不来深圳怎么会认识她呢?我们感情特别好。”他哈哈大笑起来,像在掩饰害羞。

曾经,白石洲以廉租、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靠近旅游区和商圈等特点,让各式各样的人在这里交汇。如今,这里的一切便利正在被瓦解,公交车不再到这里,嘈杂的施工噪音笼罩着村子。以前居民在方圆100米必能满足购物所需,现在往往要跑到很远。

在这场房东、开发商和政府关于白石洲的土地拉锯战中,每一个租客更像一位看客,不知道哪一天自己又需要面对生活中的新改变。

城市中心与边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入快车道,深圳是急速城市化的典型城市,也是全国最多城中村的城市之一。白石洲作为目前深圳最大的城中村,其出现、发展和消亡都发生在这40年间,期间围绕着土地、财富、民生等种种矛盾也被放大。

据白石洲的老居民回忆,1990年代,白石洲的楼房大多还是3、4层,1990年代后期,随着外来人口的急剧上升,村民开始改建六七层以上的楼房。城市近在咫尺,白石洲的村民为了获取较高的收益,开始了几轮抢建潮,于是有了这片全深圳最密集的“农民房”。

1993年,19岁的何文伟来到白石洲,其时,白石洲还是一个小村庄。“到处是瓦房,黄泥路坑坑洼洼,路边经常堆放着垃圾,车辆从垃圾上压过,汁液流出来。”他对早年的白石洲印象深刻。

随着周边的景区、交通等逐渐完善,白石洲成为“深漂”第一站的首选,也给了低收入群体在深圳中心地带落脚的一个选择。

10年前的一个夜晚,25岁李喜红跟着丈夫来到白石洲,她知道这里是深圳的城中村,拥挤、混乱、环境差。直到几天后,她第一次走出白石洲,却惊奇地发现,这个城中村居然在深圳的中心地段,被多个景区、商圈、高档住宅区包围。

白石洲塘头老屋。摄影:梁宙

白石洲的围墙之外,是欢乐谷、世界之窗、华侨城等景区,每天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波托菲诺纯水岸、香山美墅、天鹅堡等高档住宅区精英人士聚集,附近小区二手房的房价普遍超过10万元/㎡。在这个片区,白石洲显得格格不入,像一个被现代化遗忘的角落。

多年来,白石洲这片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500多栋出租楼,最多曾同时容纳着逾15万人生存,成为数以百万计的外来打工者曾经落脚的地方。由于城中村的土地和公共服务的城乡分割制度问题,白石洲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跟不上,也曾因此被贴上“脏乱差”等标签。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执行院长于长江将城中村能以低成本生活的原因归结为它的“诚实”——以市场原则,有求必应,有需求就有供给,直接按照人们的真实具体的需求配置资源,少有虚荣、浮夸、铺张浪费型花费。

白石洲既处于深圳的中心,也属于深圳的边缘。这里曾慰藉很多人的梦想,也上演着各种爱恨情仇。何文伟年轻时的梦想很简单——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实际上,他曾经离梦想很近。

何文伟来白石洲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派出所当保安,一年不到,他和三教九流的人都走得很近,还曾打法律的擦边球,开过老虎机。几年后,他开始规避这个圈子,做起餐饮与建筑行业。因为朋友的关照,站在建筑业的风口,他一度接近成功。

这27年间,让何文伟追悔莫及的是错过在白石洲买房的机会。2000年到2010年期间,何文伟的建筑生意红红火火,随时可以拿出几十万元的流动资金。那时,白石洲的一套小产权房价格在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身边一些朋友甚至手下的工人在白石洲或附近小区买房,而他没往这方面考虑。“当时不想把资金压在房子上,因此错失了一个又一个的机会。”

吕利强。摄影:梁宙

吕利强在做外卖员之前,曾在白石洲创业。当时的白石洲人流量很大,为做生意的人带来了机会。吕利强在一家桶装水站打了两年工,知道利润不错后,向亲朋借了10万元,将一家水店盘下来。仅一年多时间,他就赚了19万元,把债务还清,一下子在深圳站稳了脚。

后来,吕利强和他的爱人开起了面包店。当时的上白石村只有一家面包店,生意也红火了一段时间,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可以赚一千多元,差的时候也有三四百。好景不长,2018年的一天,吕利强从朋友那里打听到白石洲要清租的消息,加上长期的劳累,身体也出现问题,于是他把店铺转让出去,又回到打工的状态。

去年白石洲清租后的几个月,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搬离这里。老鹰看着心里感慨,将歌曲《栀子花开》改编成《白石洲拆》,歌曲在网络上传播开来。“挥挥手告别,白石洲人海。光阴好像流水飞快,日日夜夜将我们的青春灌溉。”老鹰在歌词中写道。

“我们生活在深圳的中心地带,最后却发现自己跟不上深圳的发展,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步伐。”这两年,何文伟逐渐感觉到,自己正在被边缘化。

在吕利强的计划中,将来他是要离开深圳的。他的爱人老家在辽宁,去年他俩一起筹钱在辽宁买了一套房,以后回去养老。“这个房子就是家,没有房子没有家。”他说。

白石洲也造富了其中的部分人,他们走上与何文伟、吕利强截然不同的命运。2000年,向华强在白石洲买一套120多平的小产权房,总价十几万,他不同意开发商给出的拆迁赔偿条件,今年将房子按照6万/平方的价格转卖给了别人,然后去深圳龙岗区买了一栋别墅。对于在白石洲拥有一栋或者几栋楼的本地房东,急速膨胀的财富更是亿万级别。

夹缝中的希望

这段时间,搬家师傅陈超峰接的活少了很多。白石洲的搬家师傅多数来自四川、河南和安徽三省,白石洲清租之前,搬家师傅有几百人,现在还剩100人左右。陈超峰是安徽人,今年49岁,个头不高,长得十分壮实,他没事的时候喜欢将三轮车停在沙河街边上,和同行聊聊天。

陈超峰说,自己就是靠这辆三轮车赚钱给儿子买房、买车、置办婚礼。他一一列举:家里建房花了30万,给儿子买车15万,儿子结婚彩礼18万,还有买“三金”花了3万。“做父母的就是这样,有一颗操不完的心。”

互联网搬家公司的兴起影响了陈超峰的生意,随着年纪渐长,体能和年轻时已无法比,他知道自己在这一行最多也就再做十年八年,然后就回老家。疫情期间,他思考很多,对未来有新的想法。

2020年3月,陈超峰报考驾照,如果将来白石洲彻底不能住人了,他也是要离开这里,可能会搬到宝安区石岩街道,那里的租金比白石洲便宜一些,也有地方停车。“到时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货车,也在搬家公司线上平台接单。”他心想,买车以后,哪怕不赚钱,反正也不耗油,日子还能过。

已完成清租的楼。摄影:梁宙

今年是何文伟来深圳后过得最压抑的一年。上半年,他在海南承包工程项目,至今未能收回工程款。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他没有任何收入,此前,他的妻子是家庭主妇,现在也要每天一大早出去路边卖早餐,一天赚一两百元钱维持生活。

“今年的情况让整个家庭的计划都改变了。”他说,最令他担心的是前段时间带妻子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中度抑郁。也正因如此,他不能外出打工,需要花更多时间陪妻子和小孩。

有些晚上,何文伟会整夜失眠,一天抽两包烟,自家门前常常留下一堆烟头,扫地的阿姨看不过眼,会说何文伟两句,“你有那么烦吗?抽那么多”。“烦啊。”他答道。

最近,何文伟想通了,孩子就是自己最大的希望,其他的问题可以一个个解决。“首先把家庭稳定下来,让孩子完成学业,这个是最重要的,”何文伟的小儿子错过了今年幼儿园的入学报名,为小儿子争取到学位成为了头等大事,大儿子已读四年级,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学位,一定要完成学业。

再次见到老鹰,他的神情显得比以往轻松。那天,老鹰接到了一个几百元的纹身生意。平时,顾客找到店里,要么是通过网上地图搜索找过来的,要么是熟人介绍过来的。

老鹰曾经想过搬离白石洲,但他想不出可以搬到哪里去。这个行业今年的生意不好做,老鹰现在的铺租只需要1000多元,压力不大,“相当于自己的工作室,坐在家里接活。”他决定继续在白石洲坚守。

商店在围挡后面营业。摄影:梁宙

老鹰想,只要打好广告就可以接到生意,于是他找到网络地图导航平台,投放广告。沟通的过程并不愉快,因为对方工作人员的疏忽,将“纹身、洗纹身店”写成了“纹身店”。“少了‘洗纹身’三个字,就少了一项业务。”老鹰和对方交涉了几次,对方才改过来。

近两个月,老鹰的纹身生意比之前有所好转。“最大的原因是疫情控制住了,另一个是最近白石洲的住户比以前稍微增加了。”生意复苏了一点,他期待着投放的广告能给他带来新的顾客。

去年9月,贵州姑娘卢露在白石洲开的半仙小馆停止营业,那曾是一家人气颇高的小酒馆。白石洲是卢露“深漂”的第一站,这几年她在小酒馆里了解到各式各样的人和背后的故事。她喜欢白石洲的氛围,觉得这个地方是一群年轻人、一群“深漂”在深圳某一角的缩影。

“白石洲不仅是深圳的末端,也有着积极向上的地方,很多人也一定在里面享受过快乐。”今年3月,卢露在大冲新开了一家酒馆后,又在白石洲一个不拆迁的铺位重新开了一家半仙小馆,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生意并不理想,但她希望这家店能代替老店。

最后的白石洲

自从沙河工业区拆迁以来,这里的居民茶余饭后少不了讨论白石洲拆迁的话题,如什么时候拆迁,哪里是第一、二、三期,什么时候搬走等。他们知道白石洲拆迁已是无法改变的事情,只是时间先后的问题。

张姐的关注点早已不再放在白石洲拆迁上,更多的是关注有没有人来店里吃饭,外卖订单多不多。她自认为是个理性的人,她喜欢白石洲的烟火气息,但是即使离开也不会觉得很伤感。“都是为了生活嘛。”

沉默了一下,张姐又问身边人,“白石洲确实曾经给了你生存之地,但它不需要你的时候不也是挺无情的吗?你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甚至连缓冲的时间都没给你。”没有人回答她。

白石洲北区全貌和沙河五村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上)、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下)

那两天,东北地区下雪的新闻上了热搜,张姐有点想念老家,她觉得老家的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们虽然在老家挣得不多,但是会享受,吃得好,玩得好,也没有像我们在外面这么苦,有时真觉得在老家的人过的日子反而更幸福。”

吕利强正好送外卖路过,远远和张姐打了个招呼,张姐让吕利强过来坐坐,“唠十块钱”。两人谈了几句生活琐碎,感叹现在生意难做,又开始各忙各的。

12月中旬,白石洲多处张贴的一份来自南山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的告知书显示,深圳市绿景天盛实业有限公司“计划于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更新单元一期项目签约,目前该更新单元范围内绝大多数业主已完成签约,一期范围内签约工作已接近尾声,清租、收楼及拆除准备工作稳妥进行中”。

白石洲像深圳城市化过程中留下的“疤痕”,这块“疤痕”终将被彻底去除。相比白石洲的居民,反而是白石洲以外的一些人对白石洲拆迁显得更为关注。

深圳的建筑师段鹏并不住在白石洲,但他喜欢白石洲的烟火气息。从去年底开始,他开始收集白石洲的一些旧物,存放在他家楼下的仓库。目前,这些旧物占据了半个仓库房。

段鹏收集的旧物中,有“楼已清空 非请勿入”的告示、白石洲的三家精酿啤酒店其中两家的招牌、东北菜馆张姐的灯箱,雒大姐的杂货,做装修工作的老田的工具箱,老陈不要的衣服,甚至还有一张已掉漆的老桌子……

“白石洲拆迁之后,这些旧物就是他们曾经在那里生活的痕迹,再过10年、20年,无论是村民还是租客,他们可能会想看一看这些旧的东西。”段鹏说。

白石洲居民的旧物。摄影:梁宙

今年8月,从事教育行业的吴佩诗带着几位“00后”深圳高中生,用了3个月时间进行一个主题摄影活动,用镜头讲述白石洲的故事。他们将这次摄影活动命名为“一墙之隔”。在几位高中生的镜头里,有清洁工工作的枯燥,有路边小摊贩的艰辛,有白石洲儿童的纯真,也有与白石洲仅一墙之隔的华侨城。

11月下旬,这个团队在宝安区一个书吧举行了一场小型分享会。17岁的高中生陈宏韬是团队成员,他从2岁来深圳后就住在华侨城。当被问到“如何看待一墙之隔的白石洲?”他回答,“从小家人给我灌输一个理念——不要到白石洲去,那边没有华侨城安全。后来我开始研究城中村时,才发现隔壁是中国城中村的典型。”

在分享会的听众席上,有一位女孩也是2岁来到深圳生活,但是她住在白石洲。巧合的是,她和陈宏韬是小学的校友,学校处于华侨城和白石洲交界,每天她都要从华侨城走回白石洲,一墙之隔的两地差异让她感受到强烈的对比。

“那时,班上华侨城的同学家庭经济比较好,课后会去上很多补习班,很多都已经出国留学,而住在白石洲的一些孩子,家庭对他们管教不是很严,课后经常在白石洲的小巷子里玩耍。”女孩说。

多年后,如果我们回看这两位学生的对话,或许会发现对话中刻上了这个时代的特征。白石洲拆迁之后,这个地方也许不会再出现一墙之隔下两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两位学生,如此平静地探讨“墙”两边的人和生活。

按照2017年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南山管理局公示的项目规划草案显示,沙河五村(白石洲片区)城市更新单元改造后,计容积率建筑面积为347.96万㎡。该项目由31栋49-65层住宅,21栋公寓,3栋66-79层超高层写字楼,1栋59层办公楼以及学校等建筑组成。

正如白石洲到处张贴的宣传标语所说,“白石洲从此揭开新的一页。”白石洲的城中村痕迹终将在深圳城市化进程中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以居住商务功能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体。

几个月前,李喜红一家搬到南山区光前村。她每天上班依然会路过白石洲,但白石洲给她的只有陌生感,“朋友们都搬走了,这个地方也只剩下回忆。即便白石洲将来建设得再漂亮,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过一会儿,她又自嘲,如果将来白石洲可以建成和香山美墅一样好看的地方,“我会想,以前我也住过这里。”

(文中何文伟、李喜红、向华强、陈超峰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深圳最大城中村白石洲谢幕:4万租客离场,一些人留了下来

这里最多曾同时容纳着逾15万人生存,成为数以百万计的外来打工者曾经落脚的地方。

深圳白石洲的小巷。梁宙/摄

记者 | 梁宙

编辑 | 曹林华

站在警戒线外,何文伟远远看着沙河工业区的房子轰然倒下,沙尘滚滚.深圳最大的城中村——白石洲拉开了拆迁的序幕。

那一瞬间,何文伟内心五味杂陈,这是他生活了27年的地方。“对于这座城市而言,也许是向着他们定义的‘美好’迈进了一步,我的心却像被迫扬起的其中一粒沙尘,不知道被风带往何方。”

自2019年6月底,白石洲北区4个自然村开始清租以来,越来越多的楼房完成清租,被开发商接手,纳入旧改版图。超过4万人离开白石洲,大部分楼房人去楼空,已清租的楼房,大门紧锁,窗棂被拆掉,四周建起围挡。

如今,白石洲过去的拥挤、嘈杂、混乱、活力和烟火气息,均已消失殆尽。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形成。仍留在白石洲的人们生活空间被逐渐切割,不断收缩,他们适应了千苍百孔的白石洲,在拆迁前仍将这里视为赖以生存的地方。

白石洲不再热闹,随处可见红色拆迁标语,拆了窗棂的楼房,路面禁止停车的黄色网格线,每栋楼前的清楼告示,院子里废弃的家具电器,商铺门前不再亮起的招牌灯箱,以及由各种围挡连接起来的“墙”。

白石洲的“墙”是从沙河街入口开始的,一直延伸到4个村子各条小巷的尽头。它竖立在沙河街两侧、商户门前,竖立在沙河工业区四周,也竖立在已完成清租的楼房门前。

在白石洲,每个角落都充斥着拆迁的气息。已经完成清租的楼房,没有灯光,毫无生气,悬挂的大标语格外醒目。“搬迁辛苦一时 乔迁幸福一生”“旧村更新 公在当代 利在千秋”“业主同心倡更新 营造和谐新家园”,这些标语在给白石洲的业主们展示未来的美好蓝图。

正在拆除的沙河工业区。摄影:梁宙

沙河工业区又有一栋大楼倒下,沙尘瞬间将道路淹没。路过的人们停止脚步,站在警戒线外望向废墟,有人拍照留纪,工作人员看见,上前提醒:“拍几张得了”。

很快,路人们恢复原来的状态,小伙子低下头看回手机、外卖员重新启动电动车、年轻的妈妈握紧孩子的手,都在沙尘中加快速度路过。走进村子,沿着弯弯绕绕的“墙”,直到所住的楼栋。

白石洲目前还剩下多少人,官方语境下语焉不详。根据深圳市白石洲实业股份合作公司官方公布的数据,白石洲北区四村原有居住人口约为8.3万人,截至2019年11月20日,白石洲北区四村原有居住人口合计减少48594人。这意味着,其时的白石洲北区4村只剩下3.5万人。

2020年1月9日,官方的一则通报并未公布具体的居住人口数量,而是称“截止2020年01月6日,白石洲北区四村居住人口持续减少”。后来,官方再没有通报白石洲的居住人口数量。

作为一位“老白石洲人”,何文伟看着白石洲从小村庄发展为深圳最大的城中村,再从繁荣热闹到逐渐消亡的整个过程。蓝色的铁皮围挡也延伸到他家门前,他住在新塘村某栋楼的一楼,由于房东未和开发商签订拆迁赔偿协议,围挡在他家门前断开一截。

沙河工业区拆迁房屋的时候,附近的沙河街便被封了起来。何文伟绕着小巷子想走出村子,一些小巷已成为“断头路”,在发现两条小巷走不通之后,凭着多年来对白石洲的熟悉程度,他还是走了出去。

常年在白石洲送外卖的吕利强,每天在蓝色围挡之内穿梭,像置身于迷宫之中,但他总能找到耗时最短的路线。新塘村一家便利店老板是梅州人,便利店本在两条小巷的交汇处,今年6月,其中一条小巷被围挡截断,本来就不好的生意雪上加霜。

在沙河街围挡后面的一条小巷中,老鹰开的纹身洗纹身店是唯一在经营的商铺,如果不是熟客,想找到这家小店并不容易。2020年8月,老鹰的店里半个月也没有一单生意。老鹰曾试图挽救生意——将一块纹身店的招牌放到一栋楼门前围挡的外面,但被工作人员移走。

一些商铺不得不在围挡后面经营,甚至商户正门已被围挡围着,侧面开了一个不到一米的小口,以此招揽生意。大部分商铺都已关门,围挡背后的各式招牌、灯箱,记录着当初这里的热闹景象。

蓝色围挡一直延伸到小巷尽头。摄影:梁宙

围挡也影响着留在白石洲的租客们。一栋栋楼房在签订拆迁赔偿协议后,便被围起来,生活空间被逐渐切割,部分道路也被截断。新塘村菜市场附近原本有一片三角形的区域,以前曾是居民们活动的公共区域,后来交给开发商,围挡竖立起来的时候,这个区域被封住,只留下一条通道,一些居民和工作人员为此产生争执,僵持不下,直到警方介入才平息争吵。

在新的秩序下,住在这里的人们最终还是适应了环境,继续在白石洲生活。

留下的人

拆迁在步步逼近,每个留在白石洲的人,都有留下来的理由。

何文伟把他目前在白石洲的生活形容为“打游击”——如果所住楼房清租,就搬到还未清租的楼房继续住,直到白石洲被拆平。何文伟今年46岁,他的大儿子在白石洲附近的香山里小学就读,这成为他继续留在白石洲的理由。

白石洲周边分布着香山里小学、南山第二实验学校、星河学校、华侨城学校、海滨小学、南山外国语学校等十多所学校。去年暑假,白石洲北区4村清租,住在这里的学生家庭成为最先受影响的群体。家长们也曾向主管部门反映过学童就近上学的问题,但无法阻止白石洲清租的步伐。

白石洲围墙之外的世界。摄影:梁宙

何文伟曾带着一家人搬离白石洲,到京基百纳附近的“农民房”居住。但孩子更愿意在白石洲玩耍,不上课的时候,每天何文伟骑电动车载孩子回到白石洲,有时甚至每天来两趟。不到两个月,他带着孩子又搬回白石洲。

搬回白石洲后,为节省开支,从以前住的2房1厅改为住单间,何文伟的居住环境更差了。狭窄的单间里摆放着一张上下铺床,还隔出一个小隔楼,一家四口勉强能住下。这个单间曾是何文伟的仓库,他从事建筑行业,库房平时用来摆放工具。

留在白石洲的商户,度过了清闲的一年。开东北菜馆的张姐曾歇业近半年,她到宝安等地找了一圈商铺,最后还是觉得白石洲适合自己开菜馆。

张姐今年45岁,性格大大咧咧,附近很多居民都认识她。去年11月,她经营的东北菜馆不能再营业,也没有拿到赔偿。2020年4月,张姐在白石洲边上一个老旧小区找到一间约10平方米的店铺,面积只有原来店铺的1/7,主要业务已转为做外卖。开店的时候,她在店铺门前的空地上放几张桌子,给顾客堂食。

张姐比以前更加忙碌,每天从上午10点忙到凌晨,收入却比过去少很多。“人都搬走了,今年大家的消费也上不去。”不过,她还是庆幸自己没到其他地方开店,那样投资大,风险也大,白石洲是她熟悉的环境,“哪怕少赚一点,最起码还能生存。”

外卖人员从围挡夹缝中穿过。摄影:梁宙

穿过沙河街围挡,转入一条小巷,再往里面走几米,“纹身、洗纹身”的招牌出现在眼前,纹身店后面的小巷也被围挡截断。老鹰开的纹身店合同还有一两年才到期,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店铺,13年来支撑起他整个家庭的开支。

59岁的老鹰,身型微胖,聊起过去的从业经历时,总能说出很多新奇的故事。围挡围起来后,小巷更加逼仄、闷热、潮湿,透风性差。“我一天要被蚊子叮上几十口。”天色暗下来,在老鹰的店铺周围,蚊虫更加猖狂。

人流减少,围挡阻隔,随之而来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对生意的影响。纹身店现在的收入仅够店铺租金和自己的房租,未来能维持多久,连老鹰自己也不知道。

吕利强留下来,更多是因为感情。他以前曾有一段失败的婚姻,离婚后选择净身出户。2009年,他辞去了河南郑州一个报社负责发行的工作,来深圳的初衷是为了逃避过去,希望换一个生活环境。原本计划在深圳待两年便回老家,后来在深圳遇到现在的爱人,一直留到现在。

“这些年生活不算很好,但至少温饱问题解决了,还认识了我现在的爱人,也算是老天爷送给我的一个最大的礼物。”吕利强说,“不来深圳怎么会认识她呢?我们感情特别好。”他哈哈大笑起来,像在掩饰害羞。

曾经,白石洲以廉租、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靠近旅游区和商圈等特点,让各式各样的人在这里交汇。如今,这里的一切便利正在被瓦解,公交车不再到这里,嘈杂的施工噪音笼罩着村子。以前居民在方圆100米必能满足购物所需,现在往往要跑到很远。

在这场房东、开发商和政府关于白石洲的土地拉锯战中,每一个租客更像一位看客,不知道哪一天自己又需要面对生活中的新改变。

城市中心与边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入快车道,深圳是急速城市化的典型城市,也是全国最多城中村的城市之一。白石洲作为目前深圳最大的城中村,其出现、发展和消亡都发生在这40年间,期间围绕着土地、财富、民生等种种矛盾也被放大。

据白石洲的老居民回忆,1990年代,白石洲的楼房大多还是3、4层,1990年代后期,随着外来人口的急剧上升,村民开始改建六七层以上的楼房。城市近在咫尺,白石洲的村民为了获取较高的收益,开始了几轮抢建潮,于是有了这片全深圳最密集的“农民房”。

1993年,19岁的何文伟来到白石洲,其时,白石洲还是一个小村庄。“到处是瓦房,黄泥路坑坑洼洼,路边经常堆放着垃圾,车辆从垃圾上压过,汁液流出来。”他对早年的白石洲印象深刻。

随着周边的景区、交通等逐渐完善,白石洲成为“深漂”第一站的首选,也给了低收入群体在深圳中心地带落脚的一个选择。

10年前的一个夜晚,25岁李喜红跟着丈夫来到白石洲,她知道这里是深圳的城中村,拥挤、混乱、环境差。直到几天后,她第一次走出白石洲,却惊奇地发现,这个城中村居然在深圳的中心地段,被多个景区、商圈、高档住宅区包围。

白石洲塘头老屋。摄影:梁宙

白石洲的围墙之外,是欢乐谷、世界之窗、华侨城等景区,每天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波托菲诺纯水岸、香山美墅、天鹅堡等高档住宅区精英人士聚集,附近小区二手房的房价普遍超过10万元/㎡。在这个片区,白石洲显得格格不入,像一个被现代化遗忘的角落。

多年来,白石洲这片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500多栋出租楼,最多曾同时容纳着逾15万人生存,成为数以百万计的外来打工者曾经落脚的地方。由于城中村的土地和公共服务的城乡分割制度问题,白石洲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跟不上,也曾因此被贴上“脏乱差”等标签。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执行院长于长江将城中村能以低成本生活的原因归结为它的“诚实”——以市场原则,有求必应,有需求就有供给,直接按照人们的真实具体的需求配置资源,少有虚荣、浮夸、铺张浪费型花费。

白石洲既处于深圳的中心,也属于深圳的边缘。这里曾慰藉很多人的梦想,也上演着各种爱恨情仇。何文伟年轻时的梦想很简单——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实际上,他曾经离梦想很近。

何文伟来白石洲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派出所当保安,一年不到,他和三教九流的人都走得很近,还曾打法律的擦边球,开过老虎机。几年后,他开始规避这个圈子,做起餐饮与建筑行业。因为朋友的关照,站在建筑业的风口,他一度接近成功。

这27年间,让何文伟追悔莫及的是错过在白石洲买房的机会。2000年到2010年期间,何文伟的建筑生意红红火火,随时可以拿出几十万元的流动资金。那时,白石洲的一套小产权房价格在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身边一些朋友甚至手下的工人在白石洲或附近小区买房,而他没往这方面考虑。“当时不想把资金压在房子上,因此错失了一个又一个的机会。”

吕利强。摄影:梁宙

吕利强在做外卖员之前,曾在白石洲创业。当时的白石洲人流量很大,为做生意的人带来了机会。吕利强在一家桶装水站打了两年工,知道利润不错后,向亲朋借了10万元,将一家水店盘下来。仅一年多时间,他就赚了19万元,把债务还清,一下子在深圳站稳了脚。

后来,吕利强和他的爱人开起了面包店。当时的上白石村只有一家面包店,生意也红火了一段时间,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可以赚一千多元,差的时候也有三四百。好景不长,2018年的一天,吕利强从朋友那里打听到白石洲要清租的消息,加上长期的劳累,身体也出现问题,于是他把店铺转让出去,又回到打工的状态。

去年白石洲清租后的几个月,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搬离这里。老鹰看着心里感慨,将歌曲《栀子花开》改编成《白石洲拆》,歌曲在网络上传播开来。“挥挥手告别,白石洲人海。光阴好像流水飞快,日日夜夜将我们的青春灌溉。”老鹰在歌词中写道。

“我们生活在深圳的中心地带,最后却发现自己跟不上深圳的发展,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步伐。”这两年,何文伟逐渐感觉到,自己正在被边缘化。

在吕利强的计划中,将来他是要离开深圳的。他的爱人老家在辽宁,去年他俩一起筹钱在辽宁买了一套房,以后回去养老。“这个房子就是家,没有房子没有家。”他说。

白石洲也造富了其中的部分人,他们走上与何文伟、吕利强截然不同的命运。2000年,向华强在白石洲买一套120多平的小产权房,总价十几万,他不同意开发商给出的拆迁赔偿条件,今年将房子按照6万/平方的价格转卖给了别人,然后去深圳龙岗区买了一栋别墅。对于在白石洲拥有一栋或者几栋楼的本地房东,急速膨胀的财富更是亿万级别。

夹缝中的希望

这段时间,搬家师傅陈超峰接的活少了很多。白石洲的搬家师傅多数来自四川、河南和安徽三省,白石洲清租之前,搬家师傅有几百人,现在还剩100人左右。陈超峰是安徽人,今年49岁,个头不高,长得十分壮实,他没事的时候喜欢将三轮车停在沙河街边上,和同行聊聊天。

陈超峰说,自己就是靠这辆三轮车赚钱给儿子买房、买车、置办婚礼。他一一列举:家里建房花了30万,给儿子买车15万,儿子结婚彩礼18万,还有买“三金”花了3万。“做父母的就是这样,有一颗操不完的心。”

互联网搬家公司的兴起影响了陈超峰的生意,随着年纪渐长,体能和年轻时已无法比,他知道自己在这一行最多也就再做十年八年,然后就回老家。疫情期间,他思考很多,对未来有新的想法。

2020年3月,陈超峰报考驾照,如果将来白石洲彻底不能住人了,他也是要离开这里,可能会搬到宝安区石岩街道,那里的租金比白石洲便宜一些,也有地方停车。“到时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货车,也在搬家公司线上平台接单。”他心想,买车以后,哪怕不赚钱,反正也不耗油,日子还能过。

已完成清租的楼。摄影:梁宙

今年是何文伟来深圳后过得最压抑的一年。上半年,他在海南承包工程项目,至今未能收回工程款。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他没有任何收入,此前,他的妻子是家庭主妇,现在也要每天一大早出去路边卖早餐,一天赚一两百元钱维持生活。

“今年的情况让整个家庭的计划都改变了。”他说,最令他担心的是前段时间带妻子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中度抑郁。也正因如此,他不能外出打工,需要花更多时间陪妻子和小孩。

有些晚上,何文伟会整夜失眠,一天抽两包烟,自家门前常常留下一堆烟头,扫地的阿姨看不过眼,会说何文伟两句,“你有那么烦吗?抽那么多”。“烦啊。”他答道。

最近,何文伟想通了,孩子就是自己最大的希望,其他的问题可以一个个解决。“首先把家庭稳定下来,让孩子完成学业,这个是最重要的,”何文伟的小儿子错过了今年幼儿园的入学报名,为小儿子争取到学位成为了头等大事,大儿子已读四年级,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学位,一定要完成学业。

再次见到老鹰,他的神情显得比以往轻松。那天,老鹰接到了一个几百元的纹身生意。平时,顾客找到店里,要么是通过网上地图搜索找过来的,要么是熟人介绍过来的。

老鹰曾经想过搬离白石洲,但他想不出可以搬到哪里去。这个行业今年的生意不好做,老鹰现在的铺租只需要1000多元,压力不大,“相当于自己的工作室,坐在家里接活。”他决定继续在白石洲坚守。

商店在围挡后面营业。摄影:梁宙

老鹰想,只要打好广告就可以接到生意,于是他找到网络地图导航平台,投放广告。沟通的过程并不愉快,因为对方工作人员的疏忽,将“纹身、洗纹身店”写成了“纹身店”。“少了‘洗纹身’三个字,就少了一项业务。”老鹰和对方交涉了几次,对方才改过来。

近两个月,老鹰的纹身生意比之前有所好转。“最大的原因是疫情控制住了,另一个是最近白石洲的住户比以前稍微增加了。”生意复苏了一点,他期待着投放的广告能给他带来新的顾客。

去年9月,贵州姑娘卢露在白石洲开的半仙小馆停止营业,那曾是一家人气颇高的小酒馆。白石洲是卢露“深漂”的第一站,这几年她在小酒馆里了解到各式各样的人和背后的故事。她喜欢白石洲的氛围,觉得这个地方是一群年轻人、一群“深漂”在深圳某一角的缩影。

“白石洲不仅是深圳的末端,也有着积极向上的地方,很多人也一定在里面享受过快乐。”今年3月,卢露在大冲新开了一家酒馆后,又在白石洲一个不拆迁的铺位重新开了一家半仙小馆,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生意并不理想,但她希望这家店能代替老店。

最后的白石洲

自从沙河工业区拆迁以来,这里的居民茶余饭后少不了讨论白石洲拆迁的话题,如什么时候拆迁,哪里是第一、二、三期,什么时候搬走等。他们知道白石洲拆迁已是无法改变的事情,只是时间先后的问题。

张姐的关注点早已不再放在白石洲拆迁上,更多的是关注有没有人来店里吃饭,外卖订单多不多。她自认为是个理性的人,她喜欢白石洲的烟火气息,但是即使离开也不会觉得很伤感。“都是为了生活嘛。”

沉默了一下,张姐又问身边人,“白石洲确实曾经给了你生存之地,但它不需要你的时候不也是挺无情的吗?你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甚至连缓冲的时间都没给你。”没有人回答她。

白石洲北区全貌和沙河五村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上)、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下)

那两天,东北地区下雪的新闻上了热搜,张姐有点想念老家,她觉得老家的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们虽然在老家挣得不多,但是会享受,吃得好,玩得好,也没有像我们在外面这么苦,有时真觉得在老家的人过的日子反而更幸福。”

吕利强正好送外卖路过,远远和张姐打了个招呼,张姐让吕利强过来坐坐,“唠十块钱”。两人谈了几句生活琐碎,感叹现在生意难做,又开始各忙各的。

12月中旬,白石洲多处张贴的一份来自南山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的告知书显示,深圳市绿景天盛实业有限公司“计划于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更新单元一期项目签约,目前该更新单元范围内绝大多数业主已完成签约,一期范围内签约工作已接近尾声,清租、收楼及拆除准备工作稳妥进行中”。

白石洲像深圳城市化过程中留下的“疤痕”,这块“疤痕”终将被彻底去除。相比白石洲的居民,反而是白石洲以外的一些人对白石洲拆迁显得更为关注。

深圳的建筑师段鹏并不住在白石洲,但他喜欢白石洲的烟火气息。从去年底开始,他开始收集白石洲的一些旧物,存放在他家楼下的仓库。目前,这些旧物占据了半个仓库房。

段鹏收集的旧物中,有“楼已清空 非请勿入”的告示、白石洲的三家精酿啤酒店其中两家的招牌、东北菜馆张姐的灯箱,雒大姐的杂货,做装修工作的老田的工具箱,老陈不要的衣服,甚至还有一张已掉漆的老桌子……

“白石洲拆迁之后,这些旧物就是他们曾经在那里生活的痕迹,再过10年、20年,无论是村民还是租客,他们可能会想看一看这些旧的东西。”段鹏说。

白石洲居民的旧物。摄影:梁宙

今年8月,从事教育行业的吴佩诗带着几位“00后”深圳高中生,用了3个月时间进行一个主题摄影活动,用镜头讲述白石洲的故事。他们将这次摄影活动命名为“一墙之隔”。在几位高中生的镜头里,有清洁工工作的枯燥,有路边小摊贩的艰辛,有白石洲儿童的纯真,也有与白石洲仅一墙之隔的华侨城。

11月下旬,这个团队在宝安区一个书吧举行了一场小型分享会。17岁的高中生陈宏韬是团队成员,他从2岁来深圳后就住在华侨城。当被问到“如何看待一墙之隔的白石洲?”他回答,“从小家人给我灌输一个理念——不要到白石洲去,那边没有华侨城安全。后来我开始研究城中村时,才发现隔壁是中国城中村的典型。”

在分享会的听众席上,有一位女孩也是2岁来到深圳生活,但是她住在白石洲。巧合的是,她和陈宏韬是小学的校友,学校处于华侨城和白石洲交界,每天她都要从华侨城走回白石洲,一墙之隔的两地差异让她感受到强烈的对比。

“那时,班上华侨城的同学家庭经济比较好,课后会去上很多补习班,很多都已经出国留学,而住在白石洲的一些孩子,家庭对他们管教不是很严,课后经常在白石洲的小巷子里玩耍。”女孩说。

多年后,如果我们回看这两位学生的对话,或许会发现对话中刻上了这个时代的特征。白石洲拆迁之后,这个地方也许不会再出现一墙之隔下两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两位学生,如此平静地探讨“墙”两边的人和生活。

按照2017年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南山管理局公示的项目规划草案显示,沙河五村(白石洲片区)城市更新单元改造后,计容积率建筑面积为347.96万㎡。该项目由31栋49-65层住宅,21栋公寓,3栋66-79层超高层写字楼,1栋59层办公楼以及学校等建筑组成。

正如白石洲到处张贴的宣传标语所说,“白石洲从此揭开新的一页。”白石洲的城中村痕迹终将在深圳城市化进程中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以居住商务功能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体。

几个月前,李喜红一家搬到南山区光前村。她每天上班依然会路过白石洲,但白石洲给她的只有陌生感,“朋友们都搬走了,这个地方也只剩下回忆。即便白石洲将来建设得再漂亮,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过一会儿,她又自嘲,如果将来白石洲可以建成和香山美墅一样好看的地方,“我会想,以前我也住过这里。”

(文中何文伟、李喜红、向华强、陈超峰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