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家中心城市之争白热化:13城角逐,到底谁能胜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家中心城市之争白热化:13城角逐,到底谁能胜出

对各大一二线城市来说,国家中心城市的含金量再怎么下降,作为城镇规划体系中的最高层级,它依然是当前城市竞争的绝对筹码。

文丨西部城事 西部菌

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花落谁家?在区域经济领域,它几乎是近几年最具话题性的内容了,而围绕该头衔的竞争,还在继续白热化。

日前,包括杭州、福州、昆明、沈阳等城市在内,多地披露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纷纷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

其中,福州是首次在官方层面正式提出争创国中。而据西部城事不完全梳理,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竞争行列中,争创名单已经扩充到至少13个城市,它们分别是:

杭州、南京、青岛、长沙、济南、合肥、福州、昆明、沈阳、厦门、长春、南昌、乌鲁木齐

13城角逐,谁能胜出?

01

从2010年《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首次提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五大国中,到前两年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先后入选,国家中心城市数量共达到9个。

可能在有的人看来,国家中心城市宁缺毋滥,如果继续扩容,含金量会不断下降。但考虑到中国幅员辽阔,城市数量超过600个,区域发展失衡的局面依旧严峻,扩容无疑很有必要。

而对各大一二线城市来说,国家中心城市的含金量再怎么下降,作为城镇规划体系中的最高层级,它依然是当前城市竞争的绝对筹码。

在西部菌看来,国家中心城市的加持作用,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品牌效应;第二,国家政策上有望拿到更多红利;第三,城市规划发展上,具备更充分的自主权。

另一方面,国家中心城市的头衔,对城市能级的提升作用,可能比行政级别更加有效。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城市化进程中,资源配置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级别展开的,从计划单列市到副省级城市等等。级别越高,人事安排、管理权限方面越有优势。

但近几年来,这种资源配置逻辑正在改变。比如在城镇化相关文件中,经常提到的也是“中心城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的概念,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其实在逐渐淡化。

而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更是明确提到:

要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推动公共资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转变。

因此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地区,加入到国家中心城市的竞逐中,既有强二线城市,同样有一些经济实力和存在感偏低的省会。

比如福州,2019年GDP为9392亿元,在福建全省只能排第二位,低于泉州;再比如乌鲁木齐,2019年GDP为3413.26亿元,位列全国五十强开外。

当然,参与竞争的城市越多,也意味着新一轮的扩容中,国家中心城市的分量越重。

02

在竞逐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相较于谁能拿下第十张入场券,同样极具看点的是,几组省内的双子星或者省外的CP城市的较量。

第一组是沈阳和长春。

沈阳属于较早提出争创目标的城市,早在2012年前后的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中,沈阳就明确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8年该目标还得到了辽宁的支持。

东北三省省会中,沈阳经济总量最大,2019年为6470亿元,区位优势明显,是13城中最有力的竞争者。不过今年以来,陆续有消息显示,长春也加入到了申报行列中。

从竞争筹码来看,长春还是能起到搅局作用的。比如今年4月,长春《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总体方案》获批;今年6月,长春正式代管公主岭市。

连续多项利好,让长春的区域竞争力迈上新台阶。而且长春的人口规模要高于沈阳,而扩容之后,长春的经济总量,在今年前三季度也已经超越沈阳,这无疑会对沈阳构成新挑战。

第二组是杭州和南京。

前三季度反超天津之后,南京历史性地跻身全国经济十强,和杭州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二者之间在长三角城市群框架下的竞争,正在逐渐白热化。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杭州和南京最近都在找“朋友”,扩大都市圈的范围。

11月20日,杭州都市圈联席会议,正式同意安徽宣城成为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观察员城市,而宣城在2013年就加入了南京都市圈。

12月5日,南京都市圈联席会议,正式吸纳常州下辖的溧阳市、金坛区为新成员,南京都市圈同样也迎来进一步扩围。

争相拉拢周边城市,以此来扩大辐射影响力,是都市圈建设的必然,对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同样会有很大的帮助。它也反映出,长三角城市群内的竞争之激烈。

第三组是济南和青岛。

地方申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离不开省一级的支持,而在扶持哪个城市“上位”上,山东曾出现了几次的变化。

2017年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济南和青岛双双获得支持;而2018年,则变成“支持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2019年济南扩容,2020年年初济南还发布了《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成为非国家中心城市中第一个以此命名发文的城市。

但今年年中,山东的“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实施方案中,再次提出双支持的路径。而今年9月,山东方面再次透露,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这意味着在和青岛的名额竞争中,济南最终还是胜出了。而山东在候选名单上的摇摆,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这个全国经济第三大省,对国家中心城市的渴望确实相当强烈。

来源:国民经略

第四组是福州和厦门。

这两座城市各有优势和不足。福州是省会城市,今年有望迈入GDP万亿俱乐部,经济、人口规模都更大。但厦门提出争创的时间更早,且论知名度,厦门其实更有优势。

当然,它们谁能胜出是一回事,福建能不能如愿以偿,还有一个重要的不确定因素,那就是两岸问题。

03

那么,这些参与角逐的城市,到底谁能胜出呢?

从已经入围的9个城市来看,担纲国家中心城市的大任,至少要具备三项条件:

第一,经济、人口等方面的规模不能太低,否则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经济总量最低的西安,去年GDP为9321亿元,今年大概率将迈入万亿俱乐部阵营。这也意味着,经济总量万亿大关,很可能会是一个重要门槛。

第二,良好的区域位置,广阔的腹地,以及对周边地区具备强有力的辐射影响力。

国家中心城市,顾名思义,是要肩负着带动区域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两大使命的。这方面同样可以参照西安。

如果在所在的城市群或者大区,都无法成为绝对的核心,那么入选概率会低很多。此外,由于涉及管理权限和财政结构,相对于省会,非省会城市的几率,同样会小一些。

第三,和国家中心城市的距离。从区域平衡的角度看,离现有的国中越近,拿到入场券的难度可能会越大。

来源:搜狐城市

综合这些因素来看,沈阳依然是概率最大的。一方面,东北是唯一没有国家中心城市的大区;另一方面,沈阳的竞争优势,不管是争创的时机早晚,还是区位条件,要略强于长春。

当然,下一轮扩容,可能不止增加一个名单。如果有多个名额,还有谁有望入选?

山东是经济大省,济南又位于京津冀、长三角两大城市群之间,和北京、天津和上海的重合度较小,并且处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下游,所以济南的概率也不低。

考虑到长三角城市群的体量,以及拥有多个二线城市的梯度结构,再增设一个也有可能;另外,区域位置特殊的福建,不排除也给一个名额。

当然,这些都是西部菌的推测。到底花落谁家,大家可以在跟帖中尽情讨论。

不过话说回来,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本身就是长期行动,对这些城市来说,哪怕最终没能如愿以偿,借此机会提升首位度或影响力,完善城建,同样意味着一波发展机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家中心城市之争白热化:13城角逐,到底谁能胜出

对各大一二线城市来说,国家中心城市的含金量再怎么下降,作为城镇规划体系中的最高层级,它依然是当前城市竞争的绝对筹码。

文丨西部城事 西部菌

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花落谁家?在区域经济领域,它几乎是近几年最具话题性的内容了,而围绕该头衔的竞争,还在继续白热化。

日前,包括杭州、福州、昆明、沈阳等城市在内,多地披露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纷纷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

其中,福州是首次在官方层面正式提出争创国中。而据西部城事不完全梳理,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竞争行列中,争创名单已经扩充到至少13个城市,它们分别是:

杭州、南京、青岛、长沙、济南、合肥、福州、昆明、沈阳、厦门、长春、南昌、乌鲁木齐

13城角逐,谁能胜出?

01

从2010年《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首次提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五大国中,到前两年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先后入选,国家中心城市数量共达到9个。

可能在有的人看来,国家中心城市宁缺毋滥,如果继续扩容,含金量会不断下降。但考虑到中国幅员辽阔,城市数量超过600个,区域发展失衡的局面依旧严峻,扩容无疑很有必要。

而对各大一二线城市来说,国家中心城市的含金量再怎么下降,作为城镇规划体系中的最高层级,它依然是当前城市竞争的绝对筹码。

在西部菌看来,国家中心城市的加持作用,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品牌效应;第二,国家政策上有望拿到更多红利;第三,城市规划发展上,具备更充分的自主权。

另一方面,国家中心城市的头衔,对城市能级的提升作用,可能比行政级别更加有效。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城市化进程中,资源配置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级别展开的,从计划单列市到副省级城市等等。级别越高,人事安排、管理权限方面越有优势。

但近几年来,这种资源配置逻辑正在改变。比如在城镇化相关文件中,经常提到的也是“中心城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的概念,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其实在逐渐淡化。

而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更是明确提到:

要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推动公共资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转变。

因此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地区,加入到国家中心城市的竞逐中,既有强二线城市,同样有一些经济实力和存在感偏低的省会。

比如福州,2019年GDP为9392亿元,在福建全省只能排第二位,低于泉州;再比如乌鲁木齐,2019年GDP为3413.26亿元,位列全国五十强开外。

当然,参与竞争的城市越多,也意味着新一轮的扩容中,国家中心城市的分量越重。

02

在竞逐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相较于谁能拿下第十张入场券,同样极具看点的是,几组省内的双子星或者省外的CP城市的较量。

第一组是沈阳和长春。

沈阳属于较早提出争创目标的城市,早在2012年前后的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中,沈阳就明确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8年该目标还得到了辽宁的支持。

东北三省省会中,沈阳经济总量最大,2019年为6470亿元,区位优势明显,是13城中最有力的竞争者。不过今年以来,陆续有消息显示,长春也加入到了申报行列中。

从竞争筹码来看,长春还是能起到搅局作用的。比如今年4月,长春《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总体方案》获批;今年6月,长春正式代管公主岭市。

连续多项利好,让长春的区域竞争力迈上新台阶。而且长春的人口规模要高于沈阳,而扩容之后,长春的经济总量,在今年前三季度也已经超越沈阳,这无疑会对沈阳构成新挑战。

第二组是杭州和南京。

前三季度反超天津之后,南京历史性地跻身全国经济十强,和杭州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二者之间在长三角城市群框架下的竞争,正在逐渐白热化。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杭州和南京最近都在找“朋友”,扩大都市圈的范围。

11月20日,杭州都市圈联席会议,正式同意安徽宣城成为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观察员城市,而宣城在2013年就加入了南京都市圈。

12月5日,南京都市圈联席会议,正式吸纳常州下辖的溧阳市、金坛区为新成员,南京都市圈同样也迎来进一步扩围。

争相拉拢周边城市,以此来扩大辐射影响力,是都市圈建设的必然,对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同样会有很大的帮助。它也反映出,长三角城市群内的竞争之激烈。

第三组是济南和青岛。

地方申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离不开省一级的支持,而在扶持哪个城市“上位”上,山东曾出现了几次的变化。

2017年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济南和青岛双双获得支持;而2018年,则变成“支持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2019年济南扩容,2020年年初济南还发布了《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成为非国家中心城市中第一个以此命名发文的城市。

但今年年中,山东的“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实施方案中,再次提出双支持的路径。而今年9月,山东方面再次透露,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这意味着在和青岛的名额竞争中,济南最终还是胜出了。而山东在候选名单上的摇摆,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这个全国经济第三大省,对国家中心城市的渴望确实相当强烈。

来源:国民经略

第四组是福州和厦门。

这两座城市各有优势和不足。福州是省会城市,今年有望迈入GDP万亿俱乐部,经济、人口规模都更大。但厦门提出争创的时间更早,且论知名度,厦门其实更有优势。

当然,它们谁能胜出是一回事,福建能不能如愿以偿,还有一个重要的不确定因素,那就是两岸问题。

03

那么,这些参与角逐的城市,到底谁能胜出呢?

从已经入围的9个城市来看,担纲国家中心城市的大任,至少要具备三项条件:

第一,经济、人口等方面的规模不能太低,否则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经济总量最低的西安,去年GDP为9321亿元,今年大概率将迈入万亿俱乐部阵营。这也意味着,经济总量万亿大关,很可能会是一个重要门槛。

第二,良好的区域位置,广阔的腹地,以及对周边地区具备强有力的辐射影响力。

国家中心城市,顾名思义,是要肩负着带动区域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两大使命的。这方面同样可以参照西安。

如果在所在的城市群或者大区,都无法成为绝对的核心,那么入选概率会低很多。此外,由于涉及管理权限和财政结构,相对于省会,非省会城市的几率,同样会小一些。

第三,和国家中心城市的距离。从区域平衡的角度看,离现有的国中越近,拿到入场券的难度可能会越大。

来源:搜狐城市

综合这些因素来看,沈阳依然是概率最大的。一方面,东北是唯一没有国家中心城市的大区;另一方面,沈阳的竞争优势,不管是争创的时机早晚,还是区位条件,要略强于长春。

当然,下一轮扩容,可能不止增加一个名单。如果有多个名额,还有谁有望入选?

山东是经济大省,济南又位于京津冀、长三角两大城市群之间,和北京、天津和上海的重合度较小,并且处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下游,所以济南的概率也不低。

考虑到长三角城市群的体量,以及拥有多个二线城市的梯度结构,再增设一个也有可能;另外,区域位置特殊的福建,不排除也给一个名额。

当然,这些都是西部菌的推测。到底花落谁家,大家可以在跟帖中尽情讨论。

不过话说回来,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本身就是长期行动,对这些城市来说,哪怕最终没能如愿以偿,借此机会提升首位度或影响力,完善城建,同样意味着一波发展机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