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周星驰辩护:《美人鱼》只是一个大男孩的童话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周星驰辩护:《美人鱼》只是一个大男孩的童话

喜剧不是作贱自己,周星驰应该算是华语电影里最懂喜剧的电影人了。

大年初一,我们去影院是为了什么?和家人在一起,当然是为了欢声笑语开心就行。其实以前看周星驰电影的那群人都长大为人父母了,可以带有一些冲着周星驰这个名字携全家老小去影院怀旧的意思。互联网上有一种声音喊得很高:还星爷电影票。

不,我去看电影不能为了这种“还票”情怀,而是出于对这位电影工作者的尊敬以及他真的能为我带来欢笑。

纵观周星驰电影,我想《功夫》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而《美人鱼》不算周星驰电影里最好的,但是却保留了他一如既往的水准和笑点,并且是这个春节档里最好的喜剧片。

没有一部电影可以做到极致完美,《美人鱼》也不例外,Magasa先生分析了大概有以下几点:

1、周星驰自己逐渐淡出表演。

2、从《少林足球》开始的星女郎都是新人,表演青涩。

3、星爷开始痴迷特效,但又没做好。

4、影片题材和之前出现偏离。

人们为什么说周星驰的电影越来越差?

“电影创作主要是从自身经历出发和根据外部世界找素材两种方式,《功夫》之前的电影都是和自己成长经历有关的故事,讲述小人物的成长和奋斗,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认同感。《功夫》之后星爷开始从外部世界出发探索素材关心世界的宏大主题,但是还不够成熟,毕竟环保和种族冲突这样的主题太过于宏大并非轻易就可驾驭。对于观众来说,看不到星爷也罢了还找不到了接地气的认同和共鸣,在电影院只看到一堆笑料还觉得不够,因为那是周星驰的基本功课,所以对周星驰来说是不合格的?” 

于是人们就很容易从特效不好、演员演技差等方面去挖毛病。

——以下是我推荐去电影院看的理由

但是,我们看周星驰电影到底是看什么?

还记得小时候,率先看过周星驰电影的人给其他小伙伴讲里面的笑点无论讲得多么投入都效果甚微,而一定要亲自看过以后大家心照不宣的一个动作或者一个眼神都能哈哈大笑,所有人都知道互相模仿的是哪个桥段迅速勾起画面记忆开始狂笑。他的电影几乎没有复杂故事情节,都是靠动作语言、台词语言和镜头语言来为你讲述一段段有趣但是又不贬低人物的桥段,比如《美人鱼》刚开始的时候,像拍苍蝇一样把郑总拍出门那一幕,我想除了周星驰没人想得出。这就是周星驰电影的魅力。关于这一点,《美人鱼》做到了。

很多专业电影人批评周星驰电影没有深度,其实这一点周星驰自己也承认的。他在作客《锵锵三人行》时,他说“我也希望人们认为我的电影是有深度的,那就更好啊”,星爷是有这个认识的,但是他没有放弃过努力并且我认为他做的更好。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你让我在童年去欣赏文艺气息爆表的《美国往事》,去看分析家庭结构的《喜宴》和《推手》,去看对于社会法律思考的《十二怒汉》我也看不懂啊。不是说它们不好,而是它们出现的时间与我的年龄不相符。在我对于世界有一定的认知的时候,这些好电影自然会看到。但是在童年时期,让我们笑着长大的只有周星驰。小时候,看他的无厘头就够了;长大了,再看一遍发现他除了无厘头其实很动情;到了中年,再看一遍发现其实他的喜剧背后总透着一种悲伤。并且在保持有趣的基础上,周星驰开始探索有深度的东西。也就是说,周星驰电影,老少皆宜。关于这一点,《美人鱼》做到了。

一部电影除了视听和结构以外,还应该有价值观的体现。在这方面,很多电影似乎都选择性的忘记了,只要有票房就行。比如去年的《夏洛特烦恼》,不得不说里面的笑点连贯、出彩并且量足,但是电影传达的价值观恕我不敢苟同。在这方面,周星驰电影就显示出了难能可贵的可爱,我始终觉得星爷就像一个大男孩,他眼里的世界是有趣、童真和纯爱,比如电影里邓超报案时警察那三张画其实是周星驰自己画的,可见他有多么童心未泯。他总能让人看完之后会心一笑。关于这一点,《美人鱼》做到了。

这些年,香港电影与大陆市场融合的越来越紧密,很多大佬开始贩卖以往的经典形象,但都是一些演员的客串和堆砌。似乎只有周星驰还在处女地上辛苦耕耘,谁都知道他是一个怀旧的人,周星驰对怀旧的痴迷在《功夫》里发挥到了极致。但是他的每一部新片都能在怀旧的基础上想出新的人物和创意。关于这一点,《美人鱼》也做到了。

诚然,我也承认周星驰作为导演还不够成熟,但是在我有限的电影认知里,我觉得他是最努力和勤奋的一个电影人,他没有每年出一部贺岁片不管好坏都来捞钱,也没有刻意去满足所有人的口味调制出一部“四不像”出来,而是三年或者四年精心打磨一部满意的作品才怯生生的拿给你看看。尽管总是引来潮水般的各种评价,但是他也不在乎继续埋头去准备下一部电影。他不做任何解释,你们尽管去说好了,我只需要抛出我的作品,总会越来越好的不是吗?周星驰是孤独的,对于这个孤独的大男孩,请让我们给他一点时间让他慢慢成熟,好不好?

有人说他做独立导演之前的电影受到好评都是其他导演的功劳,那么请你去把有周星驰和没周星驰的刘镇伟和王晶导演的电影翻出来对比下就知道了,好吗?喜剧不是作贱自己,周星驰应该算是华语电影里最懂喜剧的电影人了。

对艺术的尊重和追求方式有多种多样,每一部电影也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是看是否能够找到互相匹配的观众,尽管这是一件很难的事。

让我们用《国产凌凌漆》里的一段台词来结尾吧。

“你要不要这么认真啊,神经病。”

“很多人都这么说我。”

作者豆瓣ID:walkercultur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周星驰辩护:《美人鱼》只是一个大男孩的童话

喜剧不是作贱自己,周星驰应该算是华语电影里最懂喜剧的电影人了。

大年初一,我们去影院是为了什么?和家人在一起,当然是为了欢声笑语开心就行。其实以前看周星驰电影的那群人都长大为人父母了,可以带有一些冲着周星驰这个名字携全家老小去影院怀旧的意思。互联网上有一种声音喊得很高:还星爷电影票。

不,我去看电影不能为了这种“还票”情怀,而是出于对这位电影工作者的尊敬以及他真的能为我带来欢笑。

纵观周星驰电影,我想《功夫》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而《美人鱼》不算周星驰电影里最好的,但是却保留了他一如既往的水准和笑点,并且是这个春节档里最好的喜剧片。

没有一部电影可以做到极致完美,《美人鱼》也不例外,Magasa先生分析了大概有以下几点:

1、周星驰自己逐渐淡出表演。

2、从《少林足球》开始的星女郎都是新人,表演青涩。

3、星爷开始痴迷特效,但又没做好。

4、影片题材和之前出现偏离。

人们为什么说周星驰的电影越来越差?

“电影创作主要是从自身经历出发和根据外部世界找素材两种方式,《功夫》之前的电影都是和自己成长经历有关的故事,讲述小人物的成长和奋斗,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认同感。《功夫》之后星爷开始从外部世界出发探索素材关心世界的宏大主题,但是还不够成熟,毕竟环保和种族冲突这样的主题太过于宏大并非轻易就可驾驭。对于观众来说,看不到星爷也罢了还找不到了接地气的认同和共鸣,在电影院只看到一堆笑料还觉得不够,因为那是周星驰的基本功课,所以对周星驰来说是不合格的?” 

于是人们就很容易从特效不好、演员演技差等方面去挖毛病。

——以下是我推荐去电影院看的理由

但是,我们看周星驰电影到底是看什么?

还记得小时候,率先看过周星驰电影的人给其他小伙伴讲里面的笑点无论讲得多么投入都效果甚微,而一定要亲自看过以后大家心照不宣的一个动作或者一个眼神都能哈哈大笑,所有人都知道互相模仿的是哪个桥段迅速勾起画面记忆开始狂笑。他的电影几乎没有复杂故事情节,都是靠动作语言、台词语言和镜头语言来为你讲述一段段有趣但是又不贬低人物的桥段,比如《美人鱼》刚开始的时候,像拍苍蝇一样把郑总拍出门那一幕,我想除了周星驰没人想得出。这就是周星驰电影的魅力。关于这一点,《美人鱼》做到了。

很多专业电影人批评周星驰电影没有深度,其实这一点周星驰自己也承认的。他在作客《锵锵三人行》时,他说“我也希望人们认为我的电影是有深度的,那就更好啊”,星爷是有这个认识的,但是他没有放弃过努力并且我认为他做的更好。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你让我在童年去欣赏文艺气息爆表的《美国往事》,去看分析家庭结构的《喜宴》和《推手》,去看对于社会法律思考的《十二怒汉》我也看不懂啊。不是说它们不好,而是它们出现的时间与我的年龄不相符。在我对于世界有一定的认知的时候,这些好电影自然会看到。但是在童年时期,让我们笑着长大的只有周星驰。小时候,看他的无厘头就够了;长大了,再看一遍发现他除了无厘头其实很动情;到了中年,再看一遍发现其实他的喜剧背后总透着一种悲伤。并且在保持有趣的基础上,周星驰开始探索有深度的东西。也就是说,周星驰电影,老少皆宜。关于这一点,《美人鱼》做到了。

一部电影除了视听和结构以外,还应该有价值观的体现。在这方面,很多电影似乎都选择性的忘记了,只要有票房就行。比如去年的《夏洛特烦恼》,不得不说里面的笑点连贯、出彩并且量足,但是电影传达的价值观恕我不敢苟同。在这方面,周星驰电影就显示出了难能可贵的可爱,我始终觉得星爷就像一个大男孩,他眼里的世界是有趣、童真和纯爱,比如电影里邓超报案时警察那三张画其实是周星驰自己画的,可见他有多么童心未泯。他总能让人看完之后会心一笑。关于这一点,《美人鱼》做到了。

这些年,香港电影与大陆市场融合的越来越紧密,很多大佬开始贩卖以往的经典形象,但都是一些演员的客串和堆砌。似乎只有周星驰还在处女地上辛苦耕耘,谁都知道他是一个怀旧的人,周星驰对怀旧的痴迷在《功夫》里发挥到了极致。但是他的每一部新片都能在怀旧的基础上想出新的人物和创意。关于这一点,《美人鱼》也做到了。

诚然,我也承认周星驰作为导演还不够成熟,但是在我有限的电影认知里,我觉得他是最努力和勤奋的一个电影人,他没有每年出一部贺岁片不管好坏都来捞钱,也没有刻意去满足所有人的口味调制出一部“四不像”出来,而是三年或者四年精心打磨一部满意的作品才怯生生的拿给你看看。尽管总是引来潮水般的各种评价,但是他也不在乎继续埋头去准备下一部电影。他不做任何解释,你们尽管去说好了,我只需要抛出我的作品,总会越来越好的不是吗?周星驰是孤独的,对于这个孤独的大男孩,请让我们给他一点时间让他慢慢成熟,好不好?

有人说他做独立导演之前的电影受到好评都是其他导演的功劳,那么请你去把有周星驰和没周星驰的刘镇伟和王晶导演的电影翻出来对比下就知道了,好吗?喜剧不是作贱自己,周星驰应该算是华语电影里最懂喜剧的电影人了。

对艺术的尊重和追求方式有多种多样,每一部电影也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是看是否能够找到互相匹配的观众,尽管这是一件很难的事。

让我们用《国产凌凌漆》里的一段台词来结尾吧。

“你要不要这么认真啊,神经病。”

“很多人都这么说我。”

作者豆瓣ID:walkercultur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