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着急的花粉长什么样?今天林老湿也开眼了。
在后台催促我更新香港问题无果后,这位花粉自己动手写了一篇,真是感天动地!赶脚后台继续这样活跃下去,林老湿都有希望通过这里把自己嫁出去了。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这篇花粉来稿,热烈感谢之余,这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实在值得大家学习之。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在林老湿懒癌发作的岁月里。
春节长假,香港又双叒叕出乱子了,满眼里看到的都是警民互殴的视频,一群带着口罩的年轻人用棍棒和石块宣泄着过剩的荷尔蒙和在大陆人看起来莫名其妙的怒火。朋友圈里的鹰派嫌香港警察太过柔弱,鸽派则在感慨着“香港你被谁抛弃”。
与此同时,在“我们都欠星爷一张电影票”那义不容辞的感召下,星爷新作《美人鱼》票房屡创新高,目测会成为今年贺岁档的大赢家。
星爷封神,香港沉沦,同是七零后和八零后们的文化图腾,竟然以这样的强色差对比在同一个假期里同时唤起我们的回忆。
“欠星爷一张电影票”,这是一句带有浓厚营销色彩的口号。可放眼望去,除了星爷,华人影坛没有哪个导演敢这么嚣张且理直气壮地和观众对话。
不得不承认,这句话打动了绝大多数七零后八零后的心,因为,我们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
《美人鱼》电影看完了,我不知道别人怎么评价,至少在我看来,从电影的角度真的不算出彩,逻辑上遮不住的硬伤,人物性格转化之简单生硬,情节潦草,连豆瓣上7.5的评分都配不上。
但我相信,一定会有人,比如我,即使明知如此,还是会去电影院的,带着尊敬、怀旧、好奇,甚至还有一点感恩,以及一分纵容。因为星爷不是一个普通的导演,他是伴随我们这代人成长的一个文化符号。
那是一个始于九十年代的传奇,贯穿着这代人整个的青春期和成长期,我们通过赌侠、赌圣知道了赌博未必那么十恶不赦,通过逃学威龙惊叹还能有那样的师生关系、通过国产007和大内密探008感受了恶搞能有那么强的笑点。通过星爷,我们还认识了惊艳的张敏、憨厚的达叔、邪气美的莫文蔚和天使一般的朱茵。更有大多数星迷公认的顶峰之作大话西游。
清楚地记得我和一群好朋友们挤在宿舍里看5块钱一天租来的录像带,一天里重播了不知道多少遍,直到那些台词至今都还牢牢印在脑海里。
这一幕,是我心目中代表着周星驰电影成就最高峰的一个镜头,耳边响起催人泪下的《一生所爱》
苦海翻起爱恨
在世间难逃避命运
相亲竟不可接近
或我应该相信是缘份
至尊宝给了城墙上的恋人机会,满足了城下观众的需求,冥冥中也在和自己的黄金年代告别。
那是我们的黄金岁月,也是盗版的黄金岁月。我们欠星爷一张电影票,这句话一点没错,现在我们看场电影早已不再是经济问题,回报星爷,是为感恩,更是对青春岁月的怀念。
我们愿意把美图秀秀给星爷,无论他是否需要,因为我们欠星爷一张电影票。但我们并不愿意把这份温暖的好心情给香港,从朋友圈刷屏的“香港问题剖析、香港长久以来只是上海的备胎、香港自我封闭的制度、香港的繁荣只是政策性繁荣”,我们对这座城市的挑剔可见一斑。如果说我们欠星爷一张电影票,我们是否欠过香港什么?
香港曾经陪伴过、温暖过我们的,远不仅是周星驰一人。在那个近乎天地鸿蒙的年代,我们看的电影、小说、连续剧,我们听的音乐、追的明星,我们对于生活那些清新又叛逆的理解,都来源那个遥远的城市。每个七零八零后身上都有那个时代的香港印记。
尤为难得的是,如星爷般那众让我们耳熟能详的明星,绝大多数出身寒微,他们得以寒光耀目,依靠的是自己的天分和努力。
那时的香港充满自信,香港是大陆的榜样,让我们知道通过努力可以赢得尊重,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有所不同。
那时的香港豪气干云,大陆每遇有天灾人祸,香港人总是毫不犹豫伸出援手,无论是六七十年代的逃港、九十年代的水灾、零八年的地震,这样的镜头在香港街头都是随处可见。
九七之后,香港遇到了一些问题,接踵而至的金融危机、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城市定位的迷茫、年轻人的焦虑,这一串打击之后,我们看到了一个越来越绝望胆怯、牢骚满腹、互相指责的香港。
与此同时,大陆的经济突飞猛进,普通民众也能轻易地选择去香港观光购物,总有文化和习惯上的不同,也难免会刺伤一些敏感的神经。于是,一段段两地民众因为鸡毛蒜皮的口角摩擦,经过网络的传播、媒体的放大,激起了更多的义愤填膺。
其实相比起内地城市之间的歧视和冲突,香港并不比北京上海过分,但我们为何对香港如此敏感?
我们与香港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曾经一贫如洗的我们,与家里的富亲戚。我们羡慕他们家华丽的大理石铺地、全套的《护生画集》与《幽游白书》、一打打的黑胶唱片,我们在他家里完成了小资生活的启蒙,却也被晃出了面积不小的心理阴影。
有朝一日,我们飞黄腾达,曾经的富亲戚家却山河日下,我们会忆起《护生画集》与《幽游白书》曾经的温暖,对富亲戚,大概只有他有意无意居高临下的嘴脸。
为什么一沾香港二字就能揭开大陆民众的伤疤?难道其中没有对“穷”这个字深入骨髓的恐惧感和自卑感,让我们失去了本该有的客观。
如果说,我们欠星爷一张电影票,我们欠香港的,应该是一份感恩和宽容的心,为了在我们最绝望时候的榜样力量,多少年来天灾人祸的温情捐助,还有那些启蒙的岁月。
回报香港,未必需要什么特殊的政策,更不是靠土豪们的买买买,只要能记住那些曾经的温暖就好。能够给香港注入生机的,是唤起香港人血脉中的创业精神,以及那些当初曾经激励了大陆人的自信和血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