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21年还能买重疾险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1年还能买重疾险吗?

医疗手段能够挽救一个人的生理生命,却无法挽救一个家庭的经济生命,而重疾险很好地弥补了这一风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首先,小编得承认,当代人怕死和作死是同步前行的。996熬夜加班就不说了,深夜喝酒蹦迪,吃夜宵,肝游戏……

但是枸杞配保温杯、看各种健康科普课程、周末瑜伽游泳健身、各种燕窝、海参营养保健品样样不落下也是真的。

当然最近年轻人也开始注重另类迷信:买医疗和重疾保险。他们相信,只要买了保险,恶性疾病就追不上我。(嗯,是个好主意!)

自5月份开始传出重疾新规征求意见稿之后,很多小编为了KPI开始搞事情,满屏都是癌症这个赔那个不赔,要赶紧买?不要买?让用户慌了神。

我是今年才买的XX公司的重疾险,新规出来了,对我有没有什么影响?

我还没买,我在等XX公司的新产品,我的代理人说等一等。

重疾险要不要去国外买呢?听人家说国外的好。

所以说,保险科普的工作也是任重而道远。其实比起制造恐慌性成交,相信大家更愿意帮助大家正确认识保险,为客户配置一份适合的保险产品,毕竟我们是服务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而不是做一锤子买卖。

那么,客户购买重疾险前到底应该知道些什么?

或许很多客户在购买重疾险之前都不知道重疾险是个啥?

重疾一定是会致死的那种吗?哪些疾病在医学上算是重疾?

哪些看着很重实际并不能赔付?

重疾险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

作为保险人,你又该如何为客户介绍重疾险?从哪些角度为客户拆解风险?

当然,首先从客户健康管理层面,其实客户的健康科普和重大疾病预防的工作要做在事前而不是等疾病到来了再去花重金治疗,买保险只是为了防万一,大部分人并不想花那个钱。

而重大疾病的定义和具体的疾病在医学上分类,重还是不重,都非常专业,没有相关医学知识的一般的保险人一般hold不住。客户一问就答不上来,这也是重疾险难成交大单的原因之一。

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从法商层面,我们的《民法典》正式落地后,有些问题也值得关注。比如因病导致的婚姻破裂、企业经营失控、因病致穷等一系列后果都是很多人所不愿意面对的。

举个案例:李女士今年45岁,之前是某演员,嫁给了大自己8岁的富豪丈夫,婚后做了家庭主妇,婚后有一子一女。因为得了乳腺癌,进行了2次大手术,但生活质量已经大不如前,除了需要常年吃药和静卧修养,基本不能出门。而丈夫在她手术之后恢复期间,双方感情冷淡,丈夫正打算与她离婚。

作为家庭主妇的李女士常年没有工作和存款,基本靠老公养活,在这个案例里显然是一个绝对的弱势群体。

而这样不幸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太多了,因为疾病遭遇婚姻破裂,弱势一方除了身体上的打击,更要承受经济上的巨大压力。所以说,女性一定要经济独立,为自己留一份保障。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地区,各类癌症、疑难病症也一直在挑战着人类生存的极限。

当然,医疗费用的昂贵之外,慢性疾病及重大疾病的恢复期间更是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即使对于富裕的中产家庭来说,一场重病都是不小的经济压力。

疾病可以打垮一个人的身体,后续带来的诺米骨牌效应,没有经历过的人可能无法感同身受,但现实中因病致贫的案例太多了。

因此,大众对于个人健康的关注度同样非常高。近几年,得益于健康科普和疾病预防专业内容的输出,人们也开始为自己的身体加保。

如果你本身重疾险保障已经配好了,就只需等待新规正式落地;但如果你还在观望各类重疾险,与其等到新规出台了再慌慌张张配置重疾险产品,不如提前为自己做好产品咨询,毕竟重疾的风险不是等到重疾新规出来后才有的。

很多客户会把重疾险当成医疗险,因此客户常常陷入,我买了医疗险了为什么还要买这么贵的重疾险?

而保险代理人一旦被问到疾病相关的问题,这个病赔不赔?那个病算不算重疾?也常常陷入到尴尬当中,我不是医生我怎么回答?

医疗手段能够挽救得了一个人的生理生命,却无法挽救一个家庭的经济生命,而重疾险很好地弥补了这一块的风险。

来源:埃孚欧财富

原标题:如果客户问:2021年还能买重疾险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1年还能买重疾险吗?

医疗手段能够挽救一个人的生理生命,却无法挽救一个家庭的经济生命,而重疾险很好地弥补了这一风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首先,小编得承认,当代人怕死和作死是同步前行的。996熬夜加班就不说了,深夜喝酒蹦迪,吃夜宵,肝游戏……

但是枸杞配保温杯、看各种健康科普课程、周末瑜伽游泳健身、各种燕窝、海参营养保健品样样不落下也是真的。

当然最近年轻人也开始注重另类迷信:买医疗和重疾保险。他们相信,只要买了保险,恶性疾病就追不上我。(嗯,是个好主意!)

自5月份开始传出重疾新规征求意见稿之后,很多小编为了KPI开始搞事情,满屏都是癌症这个赔那个不赔,要赶紧买?不要买?让用户慌了神。

我是今年才买的XX公司的重疾险,新规出来了,对我有没有什么影响?

我还没买,我在等XX公司的新产品,我的代理人说等一等。

重疾险要不要去国外买呢?听人家说国外的好。

所以说,保险科普的工作也是任重而道远。其实比起制造恐慌性成交,相信大家更愿意帮助大家正确认识保险,为客户配置一份适合的保险产品,毕竟我们是服务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而不是做一锤子买卖。

那么,客户购买重疾险前到底应该知道些什么?

或许很多客户在购买重疾险之前都不知道重疾险是个啥?

重疾一定是会致死的那种吗?哪些疾病在医学上算是重疾?

哪些看着很重实际并不能赔付?

重疾险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

作为保险人,你又该如何为客户介绍重疾险?从哪些角度为客户拆解风险?

当然,首先从客户健康管理层面,其实客户的健康科普和重大疾病预防的工作要做在事前而不是等疾病到来了再去花重金治疗,买保险只是为了防万一,大部分人并不想花那个钱。

而重大疾病的定义和具体的疾病在医学上分类,重还是不重,都非常专业,没有相关医学知识的一般的保险人一般hold不住。客户一问就答不上来,这也是重疾险难成交大单的原因之一。

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从法商层面,我们的《民法典》正式落地后,有些问题也值得关注。比如因病导致的婚姻破裂、企业经营失控、因病致穷等一系列后果都是很多人所不愿意面对的。

举个案例:李女士今年45岁,之前是某演员,嫁给了大自己8岁的富豪丈夫,婚后做了家庭主妇,婚后有一子一女。因为得了乳腺癌,进行了2次大手术,但生活质量已经大不如前,除了需要常年吃药和静卧修养,基本不能出门。而丈夫在她手术之后恢复期间,双方感情冷淡,丈夫正打算与她离婚。

作为家庭主妇的李女士常年没有工作和存款,基本靠老公养活,在这个案例里显然是一个绝对的弱势群体。

而这样不幸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太多了,因为疾病遭遇婚姻破裂,弱势一方除了身体上的打击,更要承受经济上的巨大压力。所以说,女性一定要经济独立,为自己留一份保障。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地区,各类癌症、疑难病症也一直在挑战着人类生存的极限。

当然,医疗费用的昂贵之外,慢性疾病及重大疾病的恢复期间更是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即使对于富裕的中产家庭来说,一场重病都是不小的经济压力。

疾病可以打垮一个人的身体,后续带来的诺米骨牌效应,没有经历过的人可能无法感同身受,但现实中因病致贫的案例太多了。

因此,大众对于个人健康的关注度同样非常高。近几年,得益于健康科普和疾病预防专业内容的输出,人们也开始为自己的身体加保。

如果你本身重疾险保障已经配好了,就只需等待新规正式落地;但如果你还在观望各类重疾险,与其等到新规出台了再慌慌张张配置重疾险产品,不如提前为自己做好产品咨询,毕竟重疾的风险不是等到重疾新规出来后才有的。

很多客户会把重疾险当成医疗险,因此客户常常陷入,我买了医疗险了为什么还要买这么贵的重疾险?

而保险代理人一旦被问到疾病相关的问题,这个病赔不赔?那个病算不算重疾?也常常陷入到尴尬当中,我不是医生我怎么回答?

医疗手段能够挽救得了一个人的生理生命,却无法挽救一个家庭的经济生命,而重疾险很好地弥补了这一块的风险。

来源:埃孚欧财富

原标题:如果客户问:2021年还能买重疾险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