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往往能在一些名人的爱情之间感受到改变历史的力量。
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

公元前41年,安东尼(Marcus Antonius)已在罗马独揽大权,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也已成为埃及实际的统治者。传说两人一见钟情,并生育了三个孩子。然而他们的关系引发罗马帝国内战。公元前31年,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的军队加入安东尼的罗马军队,与罗马帝国统治者屋大维的部队交战。
屋大维取得了胜利,这对情侣艰难回到埃及,屋大维的军队穷追不舍,并且拿下了亚历山大城。安东尼又再次回到了战场,然而他收到错误的消息说克利奥帕特拉已死,这位意志消沉的罗马将领自戕身亡。公元前31年8月12日,克利奥帕特拉被一条眼镜蛇咬伤,追随爱人结束了生命。他们最终如愿被埋葬在了一起。
这段以悲惨收场的关系一直启发着后世的文学创作。莎士比亚1607年的戏剧《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1963年,电影《埃及艳后》上映,主演伊丽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顿因恋情传出丑闻,两人当时都已婚。
约翰·亚当斯和阿比盖尔·亚当斯

自幼相识的约翰·亚当斯和阿比盖尔·史密斯在1762年的一次聚会上加深了了解,于1764年10月25日结婚,并养育了六个孩子。
他们深刻且持久的爱情在彼此间的书信中很好地体现着,两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世界观。这些书信有超过1000封留传至今,向后人提供了了解美国早期历史的独特视角,也见证了他们早年在殖民地波士顿的日子,到美国革命,再到在伦敦和巴黎担任外交官的时期,以及后来入主白宫的时光。值得指出的是,他们是首个住进白宫的第一家庭。
在卸任后,两人搬到了马萨诸塞的老家,在这里他们又携手走过了17年。
玛丽亚·居里夫妇

1891年,生于波兰华沙的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夫人)开始了在索邦(即现在的巴黎大学)的求学生涯,因为波兰的大学拒绝招收女学生。1894年,学习物理和数学的她遇到了法国著名物理和化学家皮埃尔·居里,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同时也成为了工作上的绝佳伙伴,并于1年后完婚。
因对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在1896年偶然发现的物质的放射性有着浓烈的兴趣,居里夫妇开始了铀射线的研究。1898年,在女儿伊雷娜出生1年后,夫妇发现了钋(取自居里夫人祖国波兰名称的前两个字母)和镭。1902年,居里夫妇成功将放射性镭盐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来。1903年,两人又与贝克勒尔共同因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4年,第二个女儿诞生,皮埃尔出任索邦大学物理系主任。两年后,皮埃尔意外死于巴黎街头,悲痛的居里夫人发誓要继续奋斗在丈夫未完成的科学事业中。此后,她接替丈夫的职位,成为该大学的第一位女教授。1911年,她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夺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而这次她得到了化学奖。
居里夫妇的孩子也同样继承了父母的优秀基因。女儿伊雷娜后来也成为了物理化学家,并在1935年与丈夫·F·约里奥一同因发现人造放射性物质而斩获诺贝尔化学奖。
格特鲁德·斯泰因和爱丽丝·B·托克勒斯

1906年,格特鲁德·斯泰因和爱丽丝·B·托克勒斯相识。两人均是美国加利福尼亚人,且家境殷实,作家斯泰因是奥克兰移民,在巴黎花园街27号经营者一家文学沙龙;托克勒斯则是为了逃离长期伺候哥哥和爸爸的无聊生活,离开了旧金山。
两人马上就互相吸引并且成为了众人瞩目的同性恋情侣。两人在外表的很多方面都对立,以斯泰因为例,身高不到160厘米的她对穿着打扮极为苛求,喜欢像男人一样的着装风格和罗马皇帝式的发型,而托克勒斯则又瘦又小,有着一双乌黑的大眼睛,偏爱穿裙装佩戴吉普赛风格的耳环。两人于1908年结婚,在接下来的日子中在巴黎经营着那间沙龙。
1934年,斯泰因写给托克勒斯的情书小说《爱丽丝·B·托克勒斯自传》成为畅销小说,同时两人也回了一趟美国,为格特鲁徳的书推广。她们的回国之旅也成为了纽约各大报纸的头条。托克勒斯被报纸含蓄地称为斯泰因的“长久伴侣”,她们一起接受采访,一起出现在各种报刊杂志的照片里。在1930年代的美国,这对奇特的中年女同情侣成为媒体的宠儿,但没有引发任何评判。
1946年,斯泰因去世后,托克勒斯独自一人住在两人位于塞纳河左岸克里斯汀街的房间里,这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绘画和草图,据说有27幅是毕加索的画作,7幅来自胡安·格里斯,还有一幅是亨利·马蒂斯的。这些画作都代表了那个时代曾经的辉煌。托克勒斯最终回归天主教,并于1967年逝世,终年89岁。“我会在死后见到我亲爱的格特鲁徳吗?”托克勒斯曾问她的牧师。
米尔德里德和理查德·洛文

白人理查德·洛文和非裔美国人与印第安人混血的米尔德里德·杰特尔相识于青少年时期,并很快成为了恋人。他们没想过要成为改变历史或者直面种族问题的激进分子。
1958年6月,这对夫妻驱车来到80英里外的华盛顿,想要在这里交换婚誓,因为在老家弗吉尼亚跨种族结婚是违法的。几周后,他们回到弗吉尼亚家中时,警方冲到卧室,并以违反《种族完整法》(Racial Integrity Act)逮捕了这对新婚夫妇。这条1924年通过的法律禁止跨种族婚姻。
洛文被判入狱1年或25年内不得进入弗吉尼亚。夫妻选择回到华盛顿并在那里生养了三个小孩。1963年,在他们第四次偷偷回家时联系了当时的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并得到建议说去找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沟通。志愿律师帮他们一路告到了最高法院。1967年,里程碑式的洛文诉弗吉尼亚州案件最终尘埃落定,法院一致裁定弗吉尼亚等15个州禁止跨种族结婚违宪。
洛文甚至没有出席口头辩论。律师问理查德有什么想陈述的,他回答:“跟法院说,我爱我的妻子,我不能跟她一起住在弗吉尼亚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尽管类似法律在很多州都存在,但洛文案件标志性的胜利却使得这些法律无法有效地执行,也不会再有人因为跨种族婚姻而受到惩罚。1975年,理查德死于一场车祸。米尔德里德则一直住在他为她建的房子里,直到2008年去世。
杰基和瑞秋·罗宾森

1941年,瑞秋·伊苏姆的朋友Ray Bartlett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将她介绍给了他的朋友美式橄榄球运动员杰基·罗宾森。之后,这对情侣很快就订婚,准备瑞秋大学毕业后完婚,1945年,杰基应征入伍,然后又加入了美国黑人联盟的堪萨斯城君主队,之后又签约布鲁克林道奇的下级球队蒙特利尔皇家。在经历了5年的爱情长跑后,这对恋人终于在1946年2月10日结为夫妻。“我们总说等杰克找到工作后就结婚,”瑞秋在《人物》杂志里说道,“然后有一天布兰奇·瑞基(时任道奇的总经理)就给杰克打了电话。”
作为美国职棒大联盟的第一名非裔运动员,1947年,罗宾森的亮相成为了推动美国民权运动的标志性事件。瑞秋认为他们的爱情长跑使得彼此信任,同时也帮助他们挺过了长期的羞辱与不公。“当时的压力真的是太大了,换做别人可能早已分开,”瑞秋在接受《体育画报》采访时说道,“但压力让我们靠得更紧。”在康涅狄卡州的家里,夫妻俩努力让三个孩子与外界的混乱隔绝开来。瑞秋的职业生涯很成功,是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员,同时也是耶鲁大学精神健康中心的护理主任和护理学院助教。杰基退役后投身商业,并且一直致力于为全美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服务。
1972年,53岁的杰基死于心脏病。瑞秋延续着丈夫的勇气和尊严,成立了杰基·罗宾森基金会,向少数族裔的年轻人发放各类奖学金。
(翻译:李乐怡;编辑:陈升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天下事,请戳天下首页(tianxia.jiemian.com)。动动手指,长按二维码,关注【最天下】微信公众号:theveryworld (如果长按不行,就麻烦看官扫下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