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什么叫你们的爱情“不平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什么叫你们的爱情“不平等”?

24岁的中国女生跟个37岁美国男人约会,合适吗?

当你跟一个比自己年长十几岁的男人(还是外国人)谈恋爱,生活中便冒出了各种以前没有的问(摩)题(擦)。首先身边的朋友会预设你作为二十几岁的女生既蠢又冲动,被大叔玩弄于股掌之间,下场可能不会好。其次就是一起约会的时候,陌生人投来的目光有点怪,比如晚间的出租车司机和酒吧服务生。

不需要太费脑地想想,让我感受到“他对我俩有意见”的状况就不下十个。而我才跟Daniel在一起不到半年,加上俩人不时因为工作或假期安排不在上海,所以真正见面的次数并不多。平均下来,每隔一次约会我就能收到外人对自己恋爱状况的“关切眼神/言语”。

我并不是要讨伐这些人好管闲事,事实上第一次遇到类似状况还觉得挺有意思的,就记到日记里边了。之后越记越多,日记本沦为了“记仇本”,满页都是别人的生活意见以及我无声的辩驳。辩论主题大致离不开:24岁的中国女生跟个37岁美国男人约会,合适吗?

2015.09.15

在素食餐厅吃过一盆草和部分炸物之后,我和Daniel打算就近喝杯小酒。大沽路不如永康路和安福路小资,在工作日的晚上显得挺冷清的。进了家很一般的酒吧,像是会倒给客人假酒的那种,店狭长且面积小,只有一个完全不懂酒的女服务员和中年男老板在。我们迅速地看完选择极少的酒单、点好过时的调酒,占领了飞镖区玩游戏也是不亦乐乎。

不知什么时候来了另一桌客人,两位白白胖胖的美国大哥,跟英语有限的老板聊起了店内装潢。一时间说起店内的墙纸,谁也理解不了谁,Daniel去协调翻译。我坐在旁边的高脚凳上看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好歹双方明白了彼此的意思。稍微瘦点的蓝眼睛谢过Daniel,又拉他问起了在上海的生活,问他中文怎么可以这么好。但没等Daniel回答,自问自答般,他坏笑着说到:“有个中国女朋友太有必要了,你是个聪明人。”大概是我四处游离的眼神让蓝眼睛觉得这个女生听不懂英文,讲话也不必考虑冒犯不冒犯。Daniel干笑了几声,我则装作没听见,继续望向一旁的吧台。后来我带着必胜的决心,不幸以3分之差输掉了飞镖游戏。可惜!痛失打倒美帝人民的机会一次。出店门的时候,甜甜的女服务生居然跟上来对着Daniel用普通话说:“你女朋友真是年轻又漂亮。”好像我也听不懂中文一样。难道作为同胞的她,不是应该过来跟我讲:“你的老外男友长得真难看,肯定很有钱吧?”这样才合理吧?

2015.10.17

Daniel有个基友在陆家嘴上班,给他推荐了家类似skybar的地方,可以吃饭喝酒。关键是view太棒,把大魔都尽收眼底,甚至可以看到Daniel以前租住的房子。于是在这个周五,他叫上我一起去瞅瞅。

去之前我们碰巧都在陕西南路附近办事,就自然而然地一起地打车过去。拦到一辆,上了车Daniel说:“师傅,我们去君悦,君悦酒店。”好了,接下来一路司机隔半分钟就透过中后视镜盯我,皱着眉头瞪着眼似乎想看清后面坐的中国女生是什么鬼。不友好的眼神背后是疑惑、诧异、轻蔑?说不定还有同情——不懂事的笨女孩崇洋媚外的呀,上当了。

2015.12.06

去读书会的姐姐家吃饭,姐夫像个大家长为我们一轮轮地料理关西寿喜锅。筷子里夹的是和牛配蛋液,桌中央立着热气腾腾一锅煮物,外加谈天说地,一圈子人没怎么喝酒也微醺了。饭后撤了餐盘碗筷,姐姐拿出烈酒、甜酒和冰块,又拿来倒满芥末豆子的小碟子,把几个“小朋友”照顾地极度周到。虽然当面接触次数不多,姐姐和姐夫的话我们都是很信的。

几口酒饮完,姐夫提到了Daniel,他对我跟“外国大叔”约会不放心。这人是做什么工作的呀,家在美国哪里?为什么离开发达国家来中国?是纯种白人吗?怎么这个年纪还没结婚?我一一答了。听到Daniel爸妈是墨西哥移民,姐夫善意提醒:老墨在美国社会地位可不高。只有从UCLA通讯工程专业毕业这一点得到了认可。其实我特别理解姐夫的担忧,他是怕我碰上“白色垃圾”(White trash)又无能力甄别。太多欧美男人在自己国家过得一塌糊涂,专门跑来亚洲泡妹子。

旁边纯爱系的Rita接着说到:“他比你大那么多,都是他教导你的份,这样的关系不平等啊。”但何谓平等与不平等呢?他比我成熟,我还比他可爱呢。他教会我许多没错,不可否认的是我的付出与贡献也是贯穿其中的,这段关系里的输出方绝对不止他一个。如果说纯爱的意思是只与比自己大三五岁的中国男人谈情说爱,你想给他生孩子,他愿意为你买房子,那我跟一个美国男人漫无目的地约会注定被认为“不合适”。

在谈恋爱这事上面,我真的比较依赖感觉。撇开人种、工作不谈,作为个体的Daniel是让我喜欢的,这还不够吗?认同毛姆在《刀锋》里说的:

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

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

你的势力,你的庸俗,然而我爱你;

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

“记仇本”里类似的故事有许多,现在对一个轻轻扫过我们的怪异眼神已基本免疫,不值得再记。自知不会因为别人是蓝眼睛就扑上去,面对外人的不理解也就坦然了。不知道以后会不会遇到他人更偏激的生活意见?倒是很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什么叫你们的爱情“不平等”?

24岁的中国女生跟个37岁美国男人约会,合适吗?

当你跟一个比自己年长十几岁的男人(还是外国人)谈恋爱,生活中便冒出了各种以前没有的问(摩)题(擦)。首先身边的朋友会预设你作为二十几岁的女生既蠢又冲动,被大叔玩弄于股掌之间,下场可能不会好。其次就是一起约会的时候,陌生人投来的目光有点怪,比如晚间的出租车司机和酒吧服务生。

不需要太费脑地想想,让我感受到“他对我俩有意见”的状况就不下十个。而我才跟Daniel在一起不到半年,加上俩人不时因为工作或假期安排不在上海,所以真正见面的次数并不多。平均下来,每隔一次约会我就能收到外人对自己恋爱状况的“关切眼神/言语”。

我并不是要讨伐这些人好管闲事,事实上第一次遇到类似状况还觉得挺有意思的,就记到日记里边了。之后越记越多,日记本沦为了“记仇本”,满页都是别人的生活意见以及我无声的辩驳。辩论主题大致离不开:24岁的中国女生跟个37岁美国男人约会,合适吗?

2015.09.15

在素食餐厅吃过一盆草和部分炸物之后,我和Daniel打算就近喝杯小酒。大沽路不如永康路和安福路小资,在工作日的晚上显得挺冷清的。进了家很一般的酒吧,像是会倒给客人假酒的那种,店狭长且面积小,只有一个完全不懂酒的女服务员和中年男老板在。我们迅速地看完选择极少的酒单、点好过时的调酒,占领了飞镖区玩游戏也是不亦乐乎。

不知什么时候来了另一桌客人,两位白白胖胖的美国大哥,跟英语有限的老板聊起了店内装潢。一时间说起店内的墙纸,谁也理解不了谁,Daniel去协调翻译。我坐在旁边的高脚凳上看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好歹双方明白了彼此的意思。稍微瘦点的蓝眼睛谢过Daniel,又拉他问起了在上海的生活,问他中文怎么可以这么好。但没等Daniel回答,自问自答般,他坏笑着说到:“有个中国女朋友太有必要了,你是个聪明人。”大概是我四处游离的眼神让蓝眼睛觉得这个女生听不懂英文,讲话也不必考虑冒犯不冒犯。Daniel干笑了几声,我则装作没听见,继续望向一旁的吧台。后来我带着必胜的决心,不幸以3分之差输掉了飞镖游戏。可惜!痛失打倒美帝人民的机会一次。出店门的时候,甜甜的女服务生居然跟上来对着Daniel用普通话说:“你女朋友真是年轻又漂亮。”好像我也听不懂中文一样。难道作为同胞的她,不是应该过来跟我讲:“你的老外男友长得真难看,肯定很有钱吧?”这样才合理吧?

2015.10.17

Daniel有个基友在陆家嘴上班,给他推荐了家类似skybar的地方,可以吃饭喝酒。关键是view太棒,把大魔都尽收眼底,甚至可以看到Daniel以前租住的房子。于是在这个周五,他叫上我一起去瞅瞅。

去之前我们碰巧都在陕西南路附近办事,就自然而然地一起地打车过去。拦到一辆,上了车Daniel说:“师傅,我们去君悦,君悦酒店。”好了,接下来一路司机隔半分钟就透过中后视镜盯我,皱着眉头瞪着眼似乎想看清后面坐的中国女生是什么鬼。不友好的眼神背后是疑惑、诧异、轻蔑?说不定还有同情——不懂事的笨女孩崇洋媚外的呀,上当了。

2015.12.06

去读书会的姐姐家吃饭,姐夫像个大家长为我们一轮轮地料理关西寿喜锅。筷子里夹的是和牛配蛋液,桌中央立着热气腾腾一锅煮物,外加谈天说地,一圈子人没怎么喝酒也微醺了。饭后撤了餐盘碗筷,姐姐拿出烈酒、甜酒和冰块,又拿来倒满芥末豆子的小碟子,把几个“小朋友”照顾地极度周到。虽然当面接触次数不多,姐姐和姐夫的话我们都是很信的。

几口酒饮完,姐夫提到了Daniel,他对我跟“外国大叔”约会不放心。这人是做什么工作的呀,家在美国哪里?为什么离开发达国家来中国?是纯种白人吗?怎么这个年纪还没结婚?我一一答了。听到Daniel爸妈是墨西哥移民,姐夫善意提醒:老墨在美国社会地位可不高。只有从UCLA通讯工程专业毕业这一点得到了认可。其实我特别理解姐夫的担忧,他是怕我碰上“白色垃圾”(White trash)又无能力甄别。太多欧美男人在自己国家过得一塌糊涂,专门跑来亚洲泡妹子。

旁边纯爱系的Rita接着说到:“他比你大那么多,都是他教导你的份,这样的关系不平等啊。”但何谓平等与不平等呢?他比我成熟,我还比他可爱呢。他教会我许多没错,不可否认的是我的付出与贡献也是贯穿其中的,这段关系里的输出方绝对不止他一个。如果说纯爱的意思是只与比自己大三五岁的中国男人谈情说爱,你想给他生孩子,他愿意为你买房子,那我跟一个美国男人漫无目的地约会注定被认为“不合适”。

在谈恋爱这事上面,我真的比较依赖感觉。撇开人种、工作不谈,作为个体的Daniel是让我喜欢的,这还不够吗?认同毛姆在《刀锋》里说的:

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

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

你的势力,你的庸俗,然而我爱你;

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

“记仇本”里类似的故事有许多,现在对一个轻轻扫过我们的怪异眼神已基本免疫,不值得再记。自知不会因为别人是蓝眼睛就扑上去,面对外人的不理解也就坦然了。不知道以后会不会遇到他人更偏激的生活意见?倒是很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