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微信提现收费:张小龙的七伤拳与小无相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微信提现收费:张小龙的七伤拳与小无相功

用户习惯了免费,总会有舆论的矫情反弹。名不正,则言不顺。微信支付提现收费,是明修栈道,力推理财通,是暗渡陈仓。

金庸武侠中,崆峒派传世绝学为“七伤拳”,金毛狮王谢逊练成,震慑武林,却也伤了自己。七伤拳,一练七伤,七者皆伤,先伤己,再伤敌。

微信提现收费,便是微信支付的一套七伤拳。

如何伤己,如何伤敌?且听我们一一道来。

农历新年不久,微信发布公告称,3月1日开始,微信零钱的资金提现到银行卡将收取0.1%的费用,每人终身只有1000元限免额度。也就是说,微信支付中提现10000元,最终到账9990元。

千分之一的收费,不能说是低的,当然,也不算高。此一政策出台后,引起轩然大波,更有甚者认为,微信这是在“助攻支付宝”,因为支付宝提现是免费的。

微信将提现收费归咎于银行,称银行要收费,微信不能再免费为用户承担服务费,所以还是得向用户讨些服务费。也就是昨天,我们陆续看到了“半官方”的解读,都说微信良苦用心,为用户承担数亿的服务成本。

当然,也有挑战者,不少“银行业内人士”站了出来说,“这个黑锅,银行不能背”。有第三方支付相关人士透露,快捷支付的确需要付费,微信的确承担了服务费——但是,提现到银行卡,银行非常乐意,并且是免费的。

钱出来需要付费,钱进去免费,这才是合服银行的利益,才是正常逻辑。也就是说,微信支付混淆了两件事——的确,微信在快捷支付方面为用户承担了相应的成本,但是“提现收费”却并不是银行的要求,而是微信为自己的收费找的一个冠冕理由。

用户习惯了免费,总会有舆论的矫情反弹。名不正,则言不顺。

微信要为微信支付的收费,提供一个让用户信服的理由。将责任推诿给银行,这是上上策。商业就是如此,哪怕微信再如何帝国壮阔,即便根本不必担心用户脱离微信转投其他,但客户至上是绝对的政治正确,“我的地盘听我的”如此傲娇的台词,只能搁箱底,对外总要高呼,“我们为用户服务”的口号。

何况,支付宝的用户规模与活跃度、战略布局、产品布局,均遥遥领先微信支付。用户离不开微信,却能离开微信支付,并且还有QQ钱包、百度钱包、招商银行等竞品的存在。

春节假期的红包大战,支付宝在气势上压制了微信,并且收割了相当多的用户关系链。这个节点上,微信宣称微信支付收费后,很多用户也表示出转向转账与提现免费的支付宝,自然有了“微信助攻支付宝”的事实。如此局面微信也是早有预判。这就是七伤拳的“伤己”。

微信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坚持收费?还得说到,七伤拳——练就伤人的七伤拳,伤己,是必要条件。

我们先回顾下微信此前的收费策略:

2015年10月,微信宣布微信转账开始收费,每人每月免费转账额度2万元,超出部分按照0.1%的标准收取手续费。随着提现收费政策的出台,转账收费将在3月1日终止。

事实上,微信在快捷支付等方面也的确承担了用户的成本,但为什么不在入口处收费,相反却是在出口处收费?如此宽进严出,答案很简单,也只有一个——微信支付,在剑指“钱包”,制造微信自己的资金池,微信不想再是只做一个第三方支付,而是要做账户,要做一个综合性互联网金融平台。

与微信支付提现,支付宝收割微信关系链同步的,不容忽视的事件是:春节前后,腾讯理财通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大力度推广活动——朋友圈广告,腾讯各大金融APP的开屏广告,以及“零钱理财”的推出。

也就是说,腾讯接下来的发展的战略重点,是理财通。

微信支付提现收费,是明修栈道,力推理财通,是暗渡陈仓。

腾讯在金融领域,一向是战略跟随者——凭借微信、QQ的铁打营盘,便有了“跟随、抄袭、再微创新”的路径依赖,我们先回顾蚂蚁金服的战略布局与路径,便知道微信支付的发展方向。

蚂蚁金服,先有的支付宝,从支付宝上增加了“余额宝”,再有“招财宝”、“芝麻信用”、“花呗”、“借呗”等等,支付宝的发展路径是,从“第三方支付平台”向“综合型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拓展——支付宝走过的路,微信支付,一样得从头走起。

“综合型互联网金融服务”,三个基础:第三方支付、余额宝、芝麻信用分。如此,我们也能看到,蚂蚁金服与腾讯帝国的对决中,腾讯的战略上还处于追赶阶段——微信支付,必须从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向综合型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跨步。

向综合型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的升级,首先得让用户的钱,留在微信支付的“钱包”里,留入理财通以及其他场景,而不是用户抢了红包,别人转账去了微信钱包,又把钱提现到银行卡,或者支付宝中去别的地方消费。

通过0.1%的提现费用限制,门槛提高了,虽然会遭受到部分用户的抵制,却也能留存下相当多的用户,让它们通过微信支付来消费或理财。生意毕竟就是生意,生意不是取悦所有人,只需要服务好自己的用户。

七伤拳,欲伤人先伤己,但伤己只是必要条件。

如此的提高交易门槛的事情,其实支付宝也做过——支付宝转账,PC收费,但移动端是免费的,这一策略最终促使支付宝用户完成了从PC向支付宝APP的迁移。

提一句题外话,同样是转账——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差异在于:微信支付,只能微信支付转微信支付,支付宝却能支付宝转支付宝,支付宝转银行卡。

这种差异,不能厚黑地说,微信支付在故意设限,为自己制造营收,让用户只能转钱进微信,如果用户提现,再收费。这种阴谋论,不成立。原因是微信支付,成立时间太短,没有技术与运营的沉淀。一口吃不出大胖子。

这一幕,我想起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鸠摩智的确是一代奇才,不过,他所炫耀的“少林72绝技”最终却是“小无相功”的马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便有微信这颗大力丸,微信支付或是腾讯金融,依旧还需要走很长的路,才能追赶上。

2016年,微信会加快追赶支付宝的进程,类似余额宝、芝麻信用分、借呗、花呗等产品,相信也会相继浮出水面。微信支付提现收费,仅仅是个开端,虽然它并不那么受欢迎,但它们必须这么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微信提现收费:张小龙的七伤拳与小无相功

用户习惯了免费,总会有舆论的矫情反弹。名不正,则言不顺。微信支付提现收费,是明修栈道,力推理财通,是暗渡陈仓。

金庸武侠中,崆峒派传世绝学为“七伤拳”,金毛狮王谢逊练成,震慑武林,却也伤了自己。七伤拳,一练七伤,七者皆伤,先伤己,再伤敌。

微信提现收费,便是微信支付的一套七伤拳。

如何伤己,如何伤敌?且听我们一一道来。

农历新年不久,微信发布公告称,3月1日开始,微信零钱的资金提现到银行卡将收取0.1%的费用,每人终身只有1000元限免额度。也就是说,微信支付中提现10000元,最终到账9990元。

千分之一的收费,不能说是低的,当然,也不算高。此一政策出台后,引起轩然大波,更有甚者认为,微信这是在“助攻支付宝”,因为支付宝提现是免费的。

微信将提现收费归咎于银行,称银行要收费,微信不能再免费为用户承担服务费,所以还是得向用户讨些服务费。也就是昨天,我们陆续看到了“半官方”的解读,都说微信良苦用心,为用户承担数亿的服务成本。

当然,也有挑战者,不少“银行业内人士”站了出来说,“这个黑锅,银行不能背”。有第三方支付相关人士透露,快捷支付的确需要付费,微信的确承担了服务费——但是,提现到银行卡,银行非常乐意,并且是免费的。

钱出来需要付费,钱进去免费,这才是合服银行的利益,才是正常逻辑。也就是说,微信支付混淆了两件事——的确,微信在快捷支付方面为用户承担了相应的成本,但是“提现收费”却并不是银行的要求,而是微信为自己的收费找的一个冠冕理由。

用户习惯了免费,总会有舆论的矫情反弹。名不正,则言不顺。

微信要为微信支付的收费,提供一个让用户信服的理由。将责任推诿给银行,这是上上策。商业就是如此,哪怕微信再如何帝国壮阔,即便根本不必担心用户脱离微信转投其他,但客户至上是绝对的政治正确,“我的地盘听我的”如此傲娇的台词,只能搁箱底,对外总要高呼,“我们为用户服务”的口号。

何况,支付宝的用户规模与活跃度、战略布局、产品布局,均遥遥领先微信支付。用户离不开微信,却能离开微信支付,并且还有QQ钱包、百度钱包、招商银行等竞品的存在。

春节假期的红包大战,支付宝在气势上压制了微信,并且收割了相当多的用户关系链。这个节点上,微信宣称微信支付收费后,很多用户也表示出转向转账与提现免费的支付宝,自然有了“微信助攻支付宝”的事实。如此局面微信也是早有预判。这就是七伤拳的“伤己”。

微信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坚持收费?还得说到,七伤拳——练就伤人的七伤拳,伤己,是必要条件。

我们先回顾下微信此前的收费策略:

2015年10月,微信宣布微信转账开始收费,每人每月免费转账额度2万元,超出部分按照0.1%的标准收取手续费。随着提现收费政策的出台,转账收费将在3月1日终止。

事实上,微信在快捷支付等方面也的确承担了用户的成本,但为什么不在入口处收费,相反却是在出口处收费?如此宽进严出,答案很简单,也只有一个——微信支付,在剑指“钱包”,制造微信自己的资金池,微信不想再是只做一个第三方支付,而是要做账户,要做一个综合性互联网金融平台。

与微信支付提现,支付宝收割微信关系链同步的,不容忽视的事件是:春节前后,腾讯理财通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大力度推广活动——朋友圈广告,腾讯各大金融APP的开屏广告,以及“零钱理财”的推出。

也就是说,腾讯接下来的发展的战略重点,是理财通。

微信支付提现收费,是明修栈道,力推理财通,是暗渡陈仓。

腾讯在金融领域,一向是战略跟随者——凭借微信、QQ的铁打营盘,便有了“跟随、抄袭、再微创新”的路径依赖,我们先回顾蚂蚁金服的战略布局与路径,便知道微信支付的发展方向。

蚂蚁金服,先有的支付宝,从支付宝上增加了“余额宝”,再有“招财宝”、“芝麻信用”、“花呗”、“借呗”等等,支付宝的发展路径是,从“第三方支付平台”向“综合型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拓展——支付宝走过的路,微信支付,一样得从头走起。

“综合型互联网金融服务”,三个基础:第三方支付、余额宝、芝麻信用分。如此,我们也能看到,蚂蚁金服与腾讯帝国的对决中,腾讯的战略上还处于追赶阶段——微信支付,必须从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向综合型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跨步。

向综合型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的升级,首先得让用户的钱,留在微信支付的“钱包”里,留入理财通以及其他场景,而不是用户抢了红包,别人转账去了微信钱包,又把钱提现到银行卡,或者支付宝中去别的地方消费。

通过0.1%的提现费用限制,门槛提高了,虽然会遭受到部分用户的抵制,却也能留存下相当多的用户,让它们通过微信支付来消费或理财。生意毕竟就是生意,生意不是取悦所有人,只需要服务好自己的用户。

七伤拳,欲伤人先伤己,但伤己只是必要条件。

如此的提高交易门槛的事情,其实支付宝也做过——支付宝转账,PC收费,但移动端是免费的,这一策略最终促使支付宝用户完成了从PC向支付宝APP的迁移。

提一句题外话,同样是转账——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差异在于:微信支付,只能微信支付转微信支付,支付宝却能支付宝转支付宝,支付宝转银行卡。

这种差异,不能厚黑地说,微信支付在故意设限,为自己制造营收,让用户只能转钱进微信,如果用户提现,再收费。这种阴谋论,不成立。原因是微信支付,成立时间太短,没有技术与运营的沉淀。一口吃不出大胖子。

这一幕,我想起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鸠摩智的确是一代奇才,不过,他所炫耀的“少林72绝技”最终却是“小无相功”的马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便有微信这颗大力丸,微信支付或是腾讯金融,依旧还需要走很长的路,才能追赶上。

2016年,微信会加快追赶支付宝的进程,类似余额宝、芝麻信用分、借呗、花呗等产品,相信也会相继浮出水面。微信支付提现收费,仅仅是个开端,虽然它并不那么受欢迎,但它们必须这么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