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隐忧重重还输送给刘明达2.5亿,正济药业董事长徐俊是怎么想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隐忧重重还输送给刘明达2.5亿,正济药业董事长徐俊是怎么想的?

正济药业为了上市而以负债开启了扩张之路。

文|花朵财经

2011年5月1日,奥马哈,刘明达在巴菲特办公室呆了两个小时。

刘明达,深圳明达资产董事长,从此学到了巴菲特的投资方法——买入公司,但做了修改,刘明达的秘密是卖给关联方。

1 利益输送

2018年,刘明达和正济药业联合金陵投资、合肥朗程,从苏州天马手中买下了天马药业,股权定价是20,000万元。

2019年10月,正济药业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刘明达、华软投资、合肥朗程合计持有的天马药业91%股权,交易总价格为19,470万元。

注意,如果按2018年的购买价格,这91%的股份应该只值18,200万元。一年时间,增值1300万元。

那么天马药业的价值应不应该增值呢?

不应该。

花朵财经研究院阅读正济药业招股书发现,2017年天马药业经审计的归母所有者权益为17,613万元,这应该是刘明达等人和正济药业一致行动于2018年8月收购天马药业的估值基础。2019年3月31日,天马药业经审计的归母所有者权益是13,850万元,比2018年的价值实际上还降低了3800万元。

收购的对象,一年不到的时间,缩水了至少3800万元;收购的价格,却居然上涨了1300万元。关键是两次收购,正济药业都有参与和刘明达等人一致行动,这样一来,正济药业等于白送给刘明达等人5100万元。

正济药业董事长徐俊到底是怎么想的?这未免也太大方了吧?

答案在支付方式里,招股书写道,正济药业以9.20元每股向刘明达等人发行19,418,400股股份,而现金支付部分,只有1645万元。

换句话说,原来输送的5100万元是股民买单?这真的合理吗?

如果这合理的话,其他企业也可以纷纷效仿,先申报上市排队,再用股份收购其他公司装入,一起上市,用上市后的高股价输送利益、完成合谋。

正济药业这次申报科创板拟发行2614万股,融资116,780万元,意味着每股45元。

如果以发行后的股价算,输送的利益是2.5亿元了,而这2.5亿元,都是以对二级市场股民的损害为代价的。

长期来看,这种方式一旦蔚然成风,将会动摇我国证券市场的根基,破坏繁荣发展的局面。

2 任性环保

正济药业董事长徐俊不仅在输送利益上显得随性,其治下的子公司在环保方面也颇为任性。企查查显示,2018年,苏州正济药业因为违反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而遭到苏州市虎丘区环保局处罚。

这可是一家做药业的公司,连大气污染防治法规都要违反。

 3 受益疫情

正济药业上市的底气主要来自收入的增长,而收入增长主要是由于疫情。

招股书显示,单单瑞德西韦这一项,便由于疫情而从无到有的提供了9569万元收入。瑞德西韦在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而热卖。同样因新冠疫情而畅销的还有法匹拉韦,占到16%的收入。

正济药业披露说,2020年1-9月,实现收入65,95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3.0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10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16.67%。招股书解释说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特别是瑞德西韦和法匹拉韦两个药物。2020年1-6月,瑞德西韦和法匹拉韦销售收入合计为16,55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7.53%;销售毛利10,961万元,占销售毛利的比例为50.80%,因而是发行人收入和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

随着全球多款疫苗三期试验成功投入使用,新冠疫情逐渐走向终结,那么让公司收入利润暴涨的风口不再,正济药业是不是要现出原形呢?

 4 临时性专利授权可能被收回

正济药业所生产的瑞德西韦并未取得正式书面授权。而是当时美国G公司为了应对疫情,而通过邮件做出的临时紧急性授权。随着新冠疫情走向尾声,可以预计该项授权会被收回。

瑞德希望是FDA批准上市的新冠肺炎治疗药物,专利有效期刚刚开启。疫情结束后,美国G公司不会再放任其他公司免费生产。正济药业在招股书中也承认,当时为了满足全球市场对于瑞德西韦的迫切需求,G公司通过官方网站公开授权全球9家制剂公司生产瑞德西韦,同时G公司只是通过邮件许可正济药业向G公司授权的制剂公司销售瑞德西韦原料药、该邮件许可并非正式书面授权。

可见几个要素:第一,授权是临时性的紧急性的,完全是为了应对疫情;第二,授权的销售对象只是许可的制剂公司;第三,并没有正式书面授权。

所以随着疫情结束,全球对瑞德西韦的需求下降,制剂公司可能不再大量需求瑞德西韦原料药,美国G公司也可能会收回非正式许可和授权。

这对公司未来的业绩肯定是非常不利的。

5 违反专利许可存被索赔风险

由上面分析我们知道,G公司许可的销售对象限制在所授权的制剂公司。但正济药业招股书显示,正济药业也向未获得授权的企业销售瑞德西韦原料药的行为,1-6月金额1429万元,金额较大。

这一行为,在美方看来,肯定就是欺骗了,因为正济药业申请许可,G公司给的许可了明确指定了被授权的制剂公司,而正济药业却悄悄生产了同时卖给其他没获得授权的公司,在国内这一行为一般被看做鸡贼,而在国外,这是严重的诚信问题。

可以预料,一旦美国G公司获知此事,必定撤销对正济药业的非正式许可,并就未许可的侵权部分进行索赔。

无疑,这将是对正济药业的重击。

 6 产业链的竞争压力

正济药业,外销收入从2018年1261万元,增长到2019年3706万元,2020年受益新冠疫情,上半年已达13,706万元,2020年占营业收入比例31.08%,可以说相当高了。

然后面向海外首先自然会因新冠疫情逐步走向结束而销售乏力,但更重要的是,疫情已经引起了西方对医药产业链的反思,有国家认为,医药产业链必须放在本土生产,以防遇到紧急突发状况时,难以采购送达。而如果西方国家政府要求医药产业链逐步回流,则正济药业的生产产品可能没有西方公司购买。

此外,印度在仿制药上竞争颇有实力,未来必定也会投入该领域药品的破解与生产,从而让正济药业再度承压。

7 财务不佳

尽管正济药业受益于疫情,但正济药业的财务仍然存在较大隐患。

其中,应收票据从2017年1109万元,增长到上半年4240万元,应收账款2017年是2265万元,2019年增加到9144万元,4倍多了,2020年却进一步累积到13,420万元。

与此同时,正济药业的存货也从2017年4133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14,250万元,基本上是3.5倍,2020年又进一步累积到20,047万元。这种情况当然不能说是健康。

应收账款存在部分款项无法收回、或者高额存货销售欠佳造成减值,都会对正济药业业绩造成巨大打击,叠加新冠疫情结束导致的销售下降,正济药业的业绩就可能让人跌破眼镜。

与此同时,公司的债务也急剧增加,2017年末短期借款1600万元,2019年末就增加到7506万元,接近5倍。应付款项,则同时从936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11297万元,10倍有余。

这说明正济药业为了上市而以负债开启了扩张之路,增加的收入主要由应收账款构成,存货累积,这就为以后的业绩暴雷埋下了炸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隐忧重重还输送给刘明达2.5亿,正济药业董事长徐俊是怎么想的?

正济药业为了上市而以负债开启了扩张之路。

文|花朵财经

2011年5月1日,奥马哈,刘明达在巴菲特办公室呆了两个小时。

刘明达,深圳明达资产董事长,从此学到了巴菲特的投资方法——买入公司,但做了修改,刘明达的秘密是卖给关联方。

1 利益输送

2018年,刘明达和正济药业联合金陵投资、合肥朗程,从苏州天马手中买下了天马药业,股权定价是20,000万元。

2019年10月,正济药业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刘明达、华软投资、合肥朗程合计持有的天马药业91%股权,交易总价格为19,470万元。

注意,如果按2018年的购买价格,这91%的股份应该只值18,200万元。一年时间,增值1300万元。

那么天马药业的价值应不应该增值呢?

不应该。

花朵财经研究院阅读正济药业招股书发现,2017年天马药业经审计的归母所有者权益为17,613万元,这应该是刘明达等人和正济药业一致行动于2018年8月收购天马药业的估值基础。2019年3月31日,天马药业经审计的归母所有者权益是13,850万元,比2018年的价值实际上还降低了3800万元。

收购的对象,一年不到的时间,缩水了至少3800万元;收购的价格,却居然上涨了1300万元。关键是两次收购,正济药业都有参与和刘明达等人一致行动,这样一来,正济药业等于白送给刘明达等人5100万元。

正济药业董事长徐俊到底是怎么想的?这未免也太大方了吧?

答案在支付方式里,招股书写道,正济药业以9.20元每股向刘明达等人发行19,418,400股股份,而现金支付部分,只有1645万元。

换句话说,原来输送的5100万元是股民买单?这真的合理吗?

如果这合理的话,其他企业也可以纷纷效仿,先申报上市排队,再用股份收购其他公司装入,一起上市,用上市后的高股价输送利益、完成合谋。

正济药业这次申报科创板拟发行2614万股,融资116,780万元,意味着每股45元。

如果以发行后的股价算,输送的利益是2.5亿元了,而这2.5亿元,都是以对二级市场股民的损害为代价的。

长期来看,这种方式一旦蔚然成风,将会动摇我国证券市场的根基,破坏繁荣发展的局面。

2 任性环保

正济药业董事长徐俊不仅在输送利益上显得随性,其治下的子公司在环保方面也颇为任性。企查查显示,2018年,苏州正济药业因为违反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而遭到苏州市虎丘区环保局处罚。

这可是一家做药业的公司,连大气污染防治法规都要违反。

 3 受益疫情

正济药业上市的底气主要来自收入的增长,而收入增长主要是由于疫情。

招股书显示,单单瑞德西韦这一项,便由于疫情而从无到有的提供了9569万元收入。瑞德西韦在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而热卖。同样因新冠疫情而畅销的还有法匹拉韦,占到16%的收入。

正济药业披露说,2020年1-9月,实现收入65,95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3.0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10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16.67%。招股书解释说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特别是瑞德西韦和法匹拉韦两个药物。2020年1-6月,瑞德西韦和法匹拉韦销售收入合计为16,55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7.53%;销售毛利10,961万元,占销售毛利的比例为50.80%,因而是发行人收入和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

随着全球多款疫苗三期试验成功投入使用,新冠疫情逐渐走向终结,那么让公司收入利润暴涨的风口不再,正济药业是不是要现出原形呢?

 4 临时性专利授权可能被收回

正济药业所生产的瑞德西韦并未取得正式书面授权。而是当时美国G公司为了应对疫情,而通过邮件做出的临时紧急性授权。随着新冠疫情走向尾声,可以预计该项授权会被收回。

瑞德希望是FDA批准上市的新冠肺炎治疗药物,专利有效期刚刚开启。疫情结束后,美国G公司不会再放任其他公司免费生产。正济药业在招股书中也承认,当时为了满足全球市场对于瑞德西韦的迫切需求,G公司通过官方网站公开授权全球9家制剂公司生产瑞德西韦,同时G公司只是通过邮件许可正济药业向G公司授权的制剂公司销售瑞德西韦原料药、该邮件许可并非正式书面授权。

可见几个要素:第一,授权是临时性的紧急性的,完全是为了应对疫情;第二,授权的销售对象只是许可的制剂公司;第三,并没有正式书面授权。

所以随着疫情结束,全球对瑞德西韦的需求下降,制剂公司可能不再大量需求瑞德西韦原料药,美国G公司也可能会收回非正式许可和授权。

这对公司未来的业绩肯定是非常不利的。

5 违反专利许可存被索赔风险

由上面分析我们知道,G公司许可的销售对象限制在所授权的制剂公司。但正济药业招股书显示,正济药业也向未获得授权的企业销售瑞德西韦原料药的行为,1-6月金额1429万元,金额较大。

这一行为,在美方看来,肯定就是欺骗了,因为正济药业申请许可,G公司给的许可了明确指定了被授权的制剂公司,而正济药业却悄悄生产了同时卖给其他没获得授权的公司,在国内这一行为一般被看做鸡贼,而在国外,这是严重的诚信问题。

可以预料,一旦美国G公司获知此事,必定撤销对正济药业的非正式许可,并就未许可的侵权部分进行索赔。

无疑,这将是对正济药业的重击。

 6 产业链的竞争压力

正济药业,外销收入从2018年1261万元,增长到2019年3706万元,2020年受益新冠疫情,上半年已达13,706万元,2020年占营业收入比例31.08%,可以说相当高了。

然后面向海外首先自然会因新冠疫情逐步走向结束而销售乏力,但更重要的是,疫情已经引起了西方对医药产业链的反思,有国家认为,医药产业链必须放在本土生产,以防遇到紧急突发状况时,难以采购送达。而如果西方国家政府要求医药产业链逐步回流,则正济药业的生产产品可能没有西方公司购买。

此外,印度在仿制药上竞争颇有实力,未来必定也会投入该领域药品的破解与生产,从而让正济药业再度承压。

7 财务不佳

尽管正济药业受益于疫情,但正济药业的财务仍然存在较大隐患。

其中,应收票据从2017年1109万元,增长到上半年4240万元,应收账款2017年是2265万元,2019年增加到9144万元,4倍多了,2020年却进一步累积到13,420万元。

与此同时,正济药业的存货也从2017年4133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14,250万元,基本上是3.5倍,2020年又进一步累积到20,047万元。这种情况当然不能说是健康。

应收账款存在部分款项无法收回、或者高额存货销售欠佳造成减值,都会对正济药业业绩造成巨大打击,叠加新冠疫情结束导致的销售下降,正济药业的业绩就可能让人跌破眼镜。

与此同时,公司的债务也急剧增加,2017年末短期借款1600万元,2019年末就增加到7506万元,接近5倍。应付款项,则同时从936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11297万元,10倍有余。

这说明正济药业为了上市而以负债开启了扩张之路,增加的收入主要由应收账款构成,存货累积,这就为以后的业绩暴雷埋下了炸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