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看懂格莱美获奖作《汉密尔顿》 你必须先知道这十一件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看懂格莱美获奖作《汉密尔顿》 你必须先知道这十一件事

欢迎来到《汉密尔顿》的世界,这里有铁杆粉丝们需要你知道的11处细节

图片来源:网络

《汉密尔顿》现在可谓最为炙手可热的一部百老汇音乐剧。

确切地说,这是一部讲述美国开国元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故事的音乐剧,这个来自加勒比海的年轻人富有活力,斗志昂扬,并为美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汉密尔顿》由集高产词曲作家以及说唱歌手于一身的林-曼威•米兰达(Lin-Manuel Miranda)主演,他曾经获得了麦克阿瑟天才奖,同时也是这部音乐剧的编剧。

除了米兰达之外,这部音乐剧还有一群来自各个种族的才华横溢的歌手、舞者以及说唱家,他们一起在舞台上为观众们呈现出了美国创业之初,诸多风云人物的起起落落。《汉密尔顿》以嘻哈元素为主要载体,重现一段了美国独立运动期间的历史;这部音乐剧的主旨是野心以及复仇,剧中人物性格明显,情节充满张力,而这一切的灵感,是米兰达在一次假期中翻阅汉密尔顿传记之后偶然产生的。

你现在或许已经通过周一的格莱美奖知道了这部音乐剧的大名,或者已经听过了《汉密尔顿》的专辑——它可是史上第一张登陆Billboard说唱榜单的音乐剧专辑。当然,你也有可能已经看过这场演出了(考虑到现在几乎买不到票了,这种情况不大可能发生)。除此之外,尤其是这个星期《汉密尔顿》演员在格莱美舞台进行处女秀之后,在推特上恐怕躲不开带有“OMG HAMILTON”标签的推文。

如果你才接触这一波《汉密尔顿》热潮,估计你是刚刚来到地球或者去外星系出差了半个月:除此之外,《汉密尔顿》的铁杆粉丝们还希望你了解下面这些小细节。

1.就是还没看百老汇现场演出你也可以爱上这部剧

这是因为现在《汉密尔顿》一票难求。去他们官网看一看吧,然后你会看到醒目的大字:“目前,百老汇《汉密尔顿》演出的票数量极度有限。”

目前《汉密尔顿》的门票已经卖光了!虽然理论上你可以去参加门票抽奖,不过通过抽奖得到门票的几率实在微乎其微。不过,刚刚赢得格莱美奖的《汉密尔顿》音乐剧专辑是不错的替代品。要知道,不少热情的粉丝至今都没能亲自去看一场表演,不过听听专辑已经足够让人着迷了。

2.话说回来,你至少得试着去搞一下门票

由于科技的发展,粉丝们不再需要早起在寒风中苦等放票:你可以在网上抽取这部音乐剧的门票。而且,就算你没有住在纽约附近也没有关系,因为《汉密尔顿》马上就要进行全美巡演了。

所以,你不妨试试运气去现场观看这部音乐剧。相信我,诸如《纽约时报》的“它就是传说中的那么好”;《洛杉矶时报》的“成功的商业剧,完美的艺术高度”以及Talib Kweli所说的“一次向说唱艺术的力量以及延展性的献礼”这样的鼓吹绝对所言非虚。

3.林-曼威•米兰达是一个天才

考虑到他曾经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这样的标榜并不算过誉。这位具有波多黎各血统的纽约艺人大二的时候就曾经自编自演了《在高处(In The Heights)》的早期版本,这部剧后来获得2008年最佳音乐剧托尼奖 。顺便,他在格莱美奖的颁奖典礼上,直接把自己的获奖辞用说唱表演了出来。

4.其他《汉密尔顿》的演员同样不可小视

除了米兰达完美演绎了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以外,其他剧中演员也都各显神通。小莱斯里•欧多姆(Leslie Odom Jr.)扮演了在决斗中杀死汉密尔顿的亚隆•伯尔;蕾妮•艾莉丝•格尔茨伯里(Renée Elise Goldsberry)与菲莉帕•苏(Phillipa Soo)分别扮演了汉密尔顿人生中的两位重要女性:安洁莉亚•斯凯勒•切尔奇(Angelica Schuyler Church)以及伊丽莎•斯凯勒•汉密尔顿(Eliza Schuyler Hamilton)。此外,克里斯托弗•杰克逊(Christopher Jackson)扮演了乔治•华盛顿,而在《春之觉醒(Spring Awakening)》大获成功的乔纳森•格罗夫(Jonathan Groff)扮演了英王乔治三世。

5.就算对历史一窍不通,《汉密尔顿》也可以让你入迷

没错,《汉密尔顿》终归取材于真实事件:汉密尔顿本人的确生长于英属西印度(加勒比海附近群岛),也的确最后被亚隆•伯尔杀死了。但这部音乐剧在历史事实与大众文化之间找到了巧妙的平衡点,正如丽贝卡•米德在《纽约客》评论中所说的那样:“汉密尔顿的故事让米兰达想到了图派克•夏库尔(Tupac Shakur),一位在1996年被枪杀的西海岸说唱家。”

《汉密尔顿》是两种迥异文化的碰撞:你可以在这部音乐剧中看到作曲家组合罗杰斯和哈默斯坦(Rodgers and Hammerstein),斯蒂芬•桑德海姆(Stephen Sondheim),以及《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的影子;但同时,它也有着大量对嘻哈偶像的致敬,你可以看到Biggie Smalls,流浪者乐团(the Fugees)甚至杰米•福克斯(Jamie Foxx)的作品对《汉密尔顿》的影响。

6.不过呢,历史迷也能在《汉密尔顿》里大快朵颐

如果你熟谙各路流行戏剧,了解嘻哈文化,并且读过罗恩•切尔诺(Ron Chernow)写的,厚达800页的汉密尔顿传记,那么这部音乐剧绝对是为你量身定做的。认真说,《汉密尔顿》严肃地呈现了不少美国联邦党人的历史纠葛。

7.《汉密尔顿》并不是一部简单重述美国革命的戏剧,它本身就是一场革命。

虽说《汉密尔顿》中角色的历史原型大多是白人,但在本剧中,除了英王乔治三世以及少数几个角色以外,大多数演员都有着不同的多元文化背景。正如坎德拉•詹姆斯(Kendra James)在The Toast中所写的那样,各个肤色的演员以及嘻哈音乐元素的运用,让观看该剧的年轻人们能够将当今美国社会与米兰达编写的革命历史故事建立起联系。

当年麦克阿瑟基金会对米兰达的评价所言不虚,他的作品“怀着对音乐剧的爱以及对大众文化的敏锐嗅觉,扩大了传统戏剧的表现空间,并挖掘了美国都市各个角落的文化富矿”。

8.事实上,好莱坞应该学习《汉密尔顿》对于多元文化的关注。

多元化的选角不够“普世”?这种想法太老掉牙了。

9.《汉密尔顿》不是下一部《摩门经》,它要好得多!

很多人把《汉密尔顿》跟《摩门经(The Book of Mormon)》,《吉屋出租(Rent)》甚至《跳出我天地(Billy Elliott)》相比。不过,本质上来说,虽然其他这几部勉强将观众群扩大到常规剧迷之外的人,《汉密尔顿》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他们。

10.百老汇的从业者们,《汉密尔顿》是一部展示“音乐剧如何吸引年轻观众”的教科书。

不信看看年轻人们的社交网络是怎么赞赏《汉密尔顿》的。

11.我们需要更多米兰达这样的天才!!!

(翻译:刘言蹊)

来源:赫芬顿邮报

原标题:11 Things Every Die-Hard 'Hamilton' Fan Wants You To Know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看懂格莱美获奖作《汉密尔顿》 你必须先知道这十一件事

欢迎来到《汉密尔顿》的世界,这里有铁杆粉丝们需要你知道的11处细节

图片来源:网络

《汉密尔顿》现在可谓最为炙手可热的一部百老汇音乐剧。

确切地说,这是一部讲述美国开国元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故事的音乐剧,这个来自加勒比海的年轻人富有活力,斗志昂扬,并为美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汉密尔顿》由集高产词曲作家以及说唱歌手于一身的林-曼威•米兰达(Lin-Manuel Miranda)主演,他曾经获得了麦克阿瑟天才奖,同时也是这部音乐剧的编剧。

除了米兰达之外,这部音乐剧还有一群来自各个种族的才华横溢的歌手、舞者以及说唱家,他们一起在舞台上为观众们呈现出了美国创业之初,诸多风云人物的起起落落。《汉密尔顿》以嘻哈元素为主要载体,重现一段了美国独立运动期间的历史;这部音乐剧的主旨是野心以及复仇,剧中人物性格明显,情节充满张力,而这一切的灵感,是米兰达在一次假期中翻阅汉密尔顿传记之后偶然产生的。

你现在或许已经通过周一的格莱美奖知道了这部音乐剧的大名,或者已经听过了《汉密尔顿》的专辑——它可是史上第一张登陆Billboard说唱榜单的音乐剧专辑。当然,你也有可能已经看过这场演出了(考虑到现在几乎买不到票了,这种情况不大可能发生)。除此之外,尤其是这个星期《汉密尔顿》演员在格莱美舞台进行处女秀之后,在推特上恐怕躲不开带有“OMG HAMILTON”标签的推文。

如果你才接触这一波《汉密尔顿》热潮,估计你是刚刚来到地球或者去外星系出差了半个月:除此之外,《汉密尔顿》的铁杆粉丝们还希望你了解下面这些小细节。

1.就是还没看百老汇现场演出你也可以爱上这部剧

这是因为现在《汉密尔顿》一票难求。去他们官网看一看吧,然后你会看到醒目的大字:“目前,百老汇《汉密尔顿》演出的票数量极度有限。”

目前《汉密尔顿》的门票已经卖光了!虽然理论上你可以去参加门票抽奖,不过通过抽奖得到门票的几率实在微乎其微。不过,刚刚赢得格莱美奖的《汉密尔顿》音乐剧专辑是不错的替代品。要知道,不少热情的粉丝至今都没能亲自去看一场表演,不过听听专辑已经足够让人着迷了。

2.话说回来,你至少得试着去搞一下门票

由于科技的发展,粉丝们不再需要早起在寒风中苦等放票:你可以在网上抽取这部音乐剧的门票。而且,就算你没有住在纽约附近也没有关系,因为《汉密尔顿》马上就要进行全美巡演了。

所以,你不妨试试运气去现场观看这部音乐剧。相信我,诸如《纽约时报》的“它就是传说中的那么好”;《洛杉矶时报》的“成功的商业剧,完美的艺术高度”以及Talib Kweli所说的“一次向说唱艺术的力量以及延展性的献礼”这样的鼓吹绝对所言非虚。

3.林-曼威•米兰达是一个天才

考虑到他曾经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这样的标榜并不算过誉。这位具有波多黎各血统的纽约艺人大二的时候就曾经自编自演了《在高处(In The Heights)》的早期版本,这部剧后来获得2008年最佳音乐剧托尼奖 。顺便,他在格莱美奖的颁奖典礼上,直接把自己的获奖辞用说唱表演了出来。

4.其他《汉密尔顿》的演员同样不可小视

除了米兰达完美演绎了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以外,其他剧中演员也都各显神通。小莱斯里•欧多姆(Leslie Odom Jr.)扮演了在决斗中杀死汉密尔顿的亚隆•伯尔;蕾妮•艾莉丝•格尔茨伯里(Renée Elise Goldsberry)与菲莉帕•苏(Phillipa Soo)分别扮演了汉密尔顿人生中的两位重要女性:安洁莉亚•斯凯勒•切尔奇(Angelica Schuyler Church)以及伊丽莎•斯凯勒•汉密尔顿(Eliza Schuyler Hamilton)。此外,克里斯托弗•杰克逊(Christopher Jackson)扮演了乔治•华盛顿,而在《春之觉醒(Spring Awakening)》大获成功的乔纳森•格罗夫(Jonathan Groff)扮演了英王乔治三世。

5.就算对历史一窍不通,《汉密尔顿》也可以让你入迷

没错,《汉密尔顿》终归取材于真实事件:汉密尔顿本人的确生长于英属西印度(加勒比海附近群岛),也的确最后被亚隆•伯尔杀死了。但这部音乐剧在历史事实与大众文化之间找到了巧妙的平衡点,正如丽贝卡•米德在《纽约客》评论中所说的那样:“汉密尔顿的故事让米兰达想到了图派克•夏库尔(Tupac Shakur),一位在1996年被枪杀的西海岸说唱家。”

《汉密尔顿》是两种迥异文化的碰撞:你可以在这部音乐剧中看到作曲家组合罗杰斯和哈默斯坦(Rodgers and Hammerstein),斯蒂芬•桑德海姆(Stephen Sondheim),以及《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的影子;但同时,它也有着大量对嘻哈偶像的致敬,你可以看到Biggie Smalls,流浪者乐团(the Fugees)甚至杰米•福克斯(Jamie Foxx)的作品对《汉密尔顿》的影响。

6.不过呢,历史迷也能在《汉密尔顿》里大快朵颐

如果你熟谙各路流行戏剧,了解嘻哈文化,并且读过罗恩•切尔诺(Ron Chernow)写的,厚达800页的汉密尔顿传记,那么这部音乐剧绝对是为你量身定做的。认真说,《汉密尔顿》严肃地呈现了不少美国联邦党人的历史纠葛。

7.《汉密尔顿》并不是一部简单重述美国革命的戏剧,它本身就是一场革命。

虽说《汉密尔顿》中角色的历史原型大多是白人,但在本剧中,除了英王乔治三世以及少数几个角色以外,大多数演员都有着不同的多元文化背景。正如坎德拉•詹姆斯(Kendra James)在The Toast中所写的那样,各个肤色的演员以及嘻哈音乐元素的运用,让观看该剧的年轻人们能够将当今美国社会与米兰达编写的革命历史故事建立起联系。

当年麦克阿瑟基金会对米兰达的评价所言不虚,他的作品“怀着对音乐剧的爱以及对大众文化的敏锐嗅觉,扩大了传统戏剧的表现空间,并挖掘了美国都市各个角落的文化富矿”。

8.事实上,好莱坞应该学习《汉密尔顿》对于多元文化的关注。

多元化的选角不够“普世”?这种想法太老掉牙了。

9.《汉密尔顿》不是下一部《摩门经》,它要好得多!

很多人把《汉密尔顿》跟《摩门经(The Book of Mormon)》,《吉屋出租(Rent)》甚至《跳出我天地(Billy Elliott)》相比。不过,本质上来说,虽然其他这几部勉强将观众群扩大到常规剧迷之外的人,《汉密尔顿》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他们。

10.百老汇的从业者们,《汉密尔顿》是一部展示“音乐剧如何吸引年轻观众”的教科书。

不信看看年轻人们的社交网络是怎么赞赏《汉密尔顿》的。

11.我们需要更多米兰达这样的天才!!!

(翻译:刘言蹊)

来源:赫芬顿邮报

原标题:11 Things Every Die-Hard 'Hamilton' Fan Wants You To Know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