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化产业新闻
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我国申报的“太极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世界关注。
说起太极拳,大家不会陌生。它是各类影视作品中的武功绝学,是公园里大爷大妈缓缓出拳的广播操,是大学学生必修体育课,也是一些电子游戏中的某个技能……
对中国人来说,太极拳既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文化符号,也是一种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拳法。
举手投足风生水起
在世界非遗入选标准中,有这样一个条件:入选项目应独一无二或至少是非常特别地代表了一种文化传统或是一种现存或已经灭绝的文明。按此标准对照,太极拳代表的是什么样的文化传统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谈起太极,还要从道家的那两条互相牵制的鱼说起。太极是古代先贤的哲学观,所谓太极即是以“阴阳”、“变易”、“中和”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它是指一种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
太极文化是人们对生命与自然环境规律性的认识,是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并反映到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的传统文化核心。而太极拳是太极文化最好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国武术与导引养生相融合的产物,是中国古人参悟宇宙演化规律而形成的集生命防护、生命修养与生命智慧为一体的生存训练方式。
太极拳的创始,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太极拳源自武当派张三丰创始的内家拳,二说,是明朝末年陈家沟(现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城东)人氏陈王廷所创编的新内功拳种,按阴阳转换之意取名太极拳。按照温县党政门户网站上的文章所述,太极拳发源于温县陈家沟,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在金庸“大侠”等各种影视剧影响下,大众眼中恐怕张三丰知名度更高,但从现实传承来看,陈家沟及陈氏太极拳是有据可查的最早太极拳发源地,从产业上看,与陈氏太极相关的产业链也最为丰富。
太极拳背后的巨大产业
不负“朝阳产业”美誉,温县陈家沟太极拳产业现已成为当地支柱性产业,这里的支柱性主要体现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两个方面。
在体育产业方面,以陈家沟为核心,扎根在全国各地的4000余家拳馆,巡回举行的各类培训和比赛,向世界传递了绿色产业的康养能量。供需两端良性互动,助推这个产业链优化升级,让更多从业者从单纯授拳转为“体育+”融合嫁接的精耕细作,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繁荣文化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彰显。
除了教习太极拳的主要业务,温县还大力发展与太极拳相关的IP,可以说是最早开发太极拳商业价值的政府之一。早在1981年,陈家沟太极拳武术学校就已开始招生;2009年8月,中国太极拳博物馆正式开放。2018年12月,温县与上海功守道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功守道”合作协议,与张艺谋团队联手打造的大型室内演艺项目——《印象 太极》在温县陈家沟启动。2020年6月29日,陈家沟太极小镇举行了奠基仪式。该项目依托太极IP,要打造集国际性太极文化综合体。
而在旅游方面,随着人们对休闲娱乐和饮食文化的深入体验成为新的旅游主张。以往围绕景点进行单一满足眼球的审美文化情趣逐步转变为主动积极参与到运动实践和审美创造中,充分体验各种旅游内容所带来的畅快享受。
健康市场之下的太极拳产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置身于生活节奏快、心理压力大的时代背景下,亚健康与身心疲惫已成为职场人们的普遍状态。而始于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全球爆发,客观上也为大健康产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机遇。根据国家相关规划,到2020年,“健康中国”带来的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元;2030年将超过16万亿元,是目前市场规模的3倍。
太极拳运动方式要求意念、动作、呼吸三者密切结合,意念引导内气、催动肢体,在极松静、极轻灵的情况下完成动作。在运动中,人的大脑一部分指挥系统兴奋、集中,而平常工作的那部分则得到了充分休息,打破了疾病的病理、病灶,修复和改善了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同时内脏器官的病患也得到修复和改善,某些局部的病状也会逐步减轻和消失。大量的中外研究成果无不显示:以太极拳为干预手段,可使各类人群的健康呈现“有序化”状态,引发了体育医学及产业界对太极拳健身康复功能研究的极大兴趣。
在今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随着方仓医院新冠病人集体练太极、钟南山院士团队研究成果的推出,基于钟南山院士的肯定和推介,加之广大太极拳人的一系列努力,太极拳“提高免疫力”“改善气促和肺功能”等价值得到突显,成为广大民众防疫抗疫的重要选项,从这个意义上讲,太极拳已经迎来传承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
申遗:机遇
如果说疫情和健康市场的发展为太极拳带来了在体育产业上的机遇,那申遗成功带来的无疑是对太极拳文化价值的一份加持。众所周知,申遗过程和申遗成功都是展示形象和宣传促销的良机,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以前名不见经传,申遗之后声名雀起,旅游业发展更是异军突起,旅游产业迅速做大做强。
世界遗产景区是国内外大型旅行社的重要客源市场,申遗成功后有利于吸引国内发达地区和国外游客以团队形式来景区旅游,改变客源结构单一的局面。如泰山和兵马俑等景区就是因为是世界遗产景区,国内外大型旅游社每年制定团队工作计划时能稳居其中,带动了景区和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冠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名的太极拳无疑拥有了更高的知名度,这对于“太极圣地”陈家沟来说,在文旅产业方面必然会有较大的带动作用。
除此之外,太极拳作为文化载体,健身和养生功效更加深入人心,必将在全世界刮起太极拳风潮,项目本身主体将不断增大,伴随着资本不断涌入,推动太极拳文化运动项目发展的同时,会推动相关装备制造产业的高速发展,产业蛋糕将越做越大,逐步进入发展红利期。
就像武极堂体育(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雷鲁明说的那样:“往年进入12月份,因天气原因会进入行业淡季,但是今年例外!现在到明年春节前的工厂订单已经排满了,太极拳申遗成功一定会带动相关武术太极装备产品的消费,还会不断增温。”
太极拳产业,未来可期。
部分资料参考:新京报;百度百科;北京网;太极人之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