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年内第二家,兴嘉生物IPO为何被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年内第二家,兴嘉生物IPO为何被否

把饲料添加剂行业当“生物医药”不成,左手分红右手借钱。

文|每日财报  刘雨辰

近期,据上交所科创板官网显示,长沙兴嘉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兴嘉生物”)科创板首发未通过,公司因此成为2020年第二家科创板IPO被否的企业。

公告显示,对于公司IPO计划,科创板上市委提出了多方面质疑,其中包括兴嘉生物定位“生物医药”行业的具体理由及依据,发明专利主营业务收入的关系,将董事长70%工资、总经理40%工资计入研发费用是否符合规定等问题进行了重点问询。

据《每日财报》了解,兴嘉生物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矿物微量元素的研发生产,核心技术和产品主要应用于动物营养领域和植物营养领域,可以理解成为动物饲料添加剂提供微量元素。

年内科创板现第二家被否,科创属性引质疑

据招股书显示,兴嘉生物2017年-2020年上半年实现的营收分别约3.08亿、3.12亿、3.06亿、1.59亿,对应归属净利润分别约2603.97万、4493.45万、4994.89万和3014.24万。

过去三年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41.03%,增速非常高,但公司销售业务主要来自以北美为代表的海外区域,其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2017年—2020年上半年,兴嘉生物国外市场销售逐步上升,占主营收入分别为10.30%、17.11%、31.24%和39.08%。

兴嘉生物国外销售主要出口地区包括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其中向北美市场销售占海外市场比例分别为75.01%、56.35%、65.07%和60.18%,兴嘉生物的国外业务对北美市场的依赖较大。

虽然发审委对兴嘉生物提出了诸多质疑,但科创属性不足或许是此次IPO折戟的根本原因,而这还要从公司的主营业务说起。

根据披露的信息,2017年-2019年,兴嘉生物生产的单体微量元素的销售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1.12%、46.93%和55.49%,复合微量元素的销售占比分别为46.47%、50.52%和43.61%。

报告期各期,公司营收来自羟基氯化物、有机复合多矿两款产品的销售收入合计占比分别为60.58%、66.28%、74.12%、77.58%。公司生产的矿物微量元素主要应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植物肥料、食品、医药等领域,但招股书并未披露各领域具体占比。

通过查阅兴嘉生物今年上半年的前五大客户可知,下游客户均为饲料企业或农产品生产企业,因此兴嘉生物生产的矿物微量元素实际主要应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添加到饲料或预混料中为动物提供矿物微量元素营养。

靠拢“生物医药”不成,研发投入略显不足

有趣的是,兴嘉生物最开始并不想把自己定义成动物饲料添加剂生产厂商,而是往“生物医药”属性靠拢,试图提高公司的科创属性。

但经过几轮问询之后,兴嘉生物显然撑不住了,对外披露称:经过复合之后,公司不属于科创板“生物医药”行业定位。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 32号)之附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公司主要产品属于“二、生物与新医药”之“(七)农业生物技术”之“2、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与健康养殖技术”之“安全、优质、专用新型饲料、饲料添加剂”。

因此,公司已修订相关申报材料,并将公司所属行业重新定位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之“第三条”之“(七)符合科创板定位的其他领域”。

事实上,从兴嘉生物披露的其他信息中也可以窥见公司在科创属性上的薄弱。截至去年底,兴嘉生物员工人数共187人,其中本科及以上为60人,但并没有披露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大专学历为54人,大专及以下也就是初中学历层次最多为73人,占比近40%。

此外,公司的研发投入上也略显不足,2017年—2019年,其研发投入分别为1489万、1734万和1618万,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4.84%、5.55%和5.29%,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5.23%,刚刚超过5%的要求。

产能分配或存不均,左手分红右手借钱

兴嘉生物在招股书中披露到,公司此次拟募资3.29亿元,其中2亿元用于矿物微量元素产业园扩建项目。

据公司预估,该项目建成后,高品质矿物微量元素添加剂年产能增加6万吨,其中有机矿物元素2.6万吨、羟基氯化物1.1万吨、复合矿物微量元素2万吨、发酵产品3000吨。

《每日财报》注意到,兴嘉生物的产能分布似乎并不均衡,2017年—2019年,公司单体微量元素系列(包括羟基氯化物)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1.26%、56.39%和55.92%,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复合微量元素系列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221.31%、225.48%和193.45%,大幅超过正常标准。值得注意的是,以羟基氯化物为代表的单体微量元素的产能已经过剩,但依然要扩大生产,这显然是没有道理的。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也很难让人理解,就是公司一方面大手笔分红另一方面却将专利拿去抵押借款。

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兴嘉生物的现金股利分配金额分别为1176.6万、2353.2万和3529.8万元,占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比例分别为45.18%、52.37%和70.67%,每年都大手笔分红,且比例不断提升。

但另一方面,就在2020年6月16日,兴嘉生物将16项发明专利质押给长沙银行汇丰支行,作为最高额4957万元地债权的担保,长沙银行于2020年7月7日向公司发放了1400万元专利质押流动资金贷款。

此外,兴嘉生物还将大量的房产抵押出去,从这个角度来说,公司的资金状况并不充足,在此背景之下,大比例的分红对于未来的发展势必会造成冲击,而且传递出的信息是大股东更关心自己的“钱袋子”而不是企业未来长远的发展。对此《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年内第二家,兴嘉生物IPO为何被否

把饲料添加剂行业当“生物医药”不成,左手分红右手借钱。

文|每日财报  刘雨辰

近期,据上交所科创板官网显示,长沙兴嘉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兴嘉生物”)科创板首发未通过,公司因此成为2020年第二家科创板IPO被否的企业。

公告显示,对于公司IPO计划,科创板上市委提出了多方面质疑,其中包括兴嘉生物定位“生物医药”行业的具体理由及依据,发明专利主营业务收入的关系,将董事长70%工资、总经理40%工资计入研发费用是否符合规定等问题进行了重点问询。

据《每日财报》了解,兴嘉生物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矿物微量元素的研发生产,核心技术和产品主要应用于动物营养领域和植物营养领域,可以理解成为动物饲料添加剂提供微量元素。

年内科创板现第二家被否,科创属性引质疑

据招股书显示,兴嘉生物2017年-2020年上半年实现的营收分别约3.08亿、3.12亿、3.06亿、1.59亿,对应归属净利润分别约2603.97万、4493.45万、4994.89万和3014.24万。

过去三年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41.03%,增速非常高,但公司销售业务主要来自以北美为代表的海外区域,其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2017年—2020年上半年,兴嘉生物国外市场销售逐步上升,占主营收入分别为10.30%、17.11%、31.24%和39.08%。

兴嘉生物国外销售主要出口地区包括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其中向北美市场销售占海外市场比例分别为75.01%、56.35%、65.07%和60.18%,兴嘉生物的国外业务对北美市场的依赖较大。

虽然发审委对兴嘉生物提出了诸多质疑,但科创属性不足或许是此次IPO折戟的根本原因,而这还要从公司的主营业务说起。

根据披露的信息,2017年-2019年,兴嘉生物生产的单体微量元素的销售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1.12%、46.93%和55.49%,复合微量元素的销售占比分别为46.47%、50.52%和43.61%。

报告期各期,公司营收来自羟基氯化物、有机复合多矿两款产品的销售收入合计占比分别为60.58%、66.28%、74.12%、77.58%。公司生产的矿物微量元素主要应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植物肥料、食品、医药等领域,但招股书并未披露各领域具体占比。

通过查阅兴嘉生物今年上半年的前五大客户可知,下游客户均为饲料企业或农产品生产企业,因此兴嘉生物生产的矿物微量元素实际主要应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添加到饲料或预混料中为动物提供矿物微量元素营养。

靠拢“生物医药”不成,研发投入略显不足

有趣的是,兴嘉生物最开始并不想把自己定义成动物饲料添加剂生产厂商,而是往“生物医药”属性靠拢,试图提高公司的科创属性。

但经过几轮问询之后,兴嘉生物显然撑不住了,对外披露称:经过复合之后,公司不属于科创板“生物医药”行业定位。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 32号)之附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公司主要产品属于“二、生物与新医药”之“(七)农业生物技术”之“2、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与健康养殖技术”之“安全、优质、专用新型饲料、饲料添加剂”。

因此,公司已修订相关申报材料,并将公司所属行业重新定位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之“第三条”之“(七)符合科创板定位的其他领域”。

事实上,从兴嘉生物披露的其他信息中也可以窥见公司在科创属性上的薄弱。截至去年底,兴嘉生物员工人数共187人,其中本科及以上为60人,但并没有披露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大专学历为54人,大专及以下也就是初中学历层次最多为73人,占比近40%。

此外,公司的研发投入上也略显不足,2017年—2019年,其研发投入分别为1489万、1734万和1618万,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4.84%、5.55%和5.29%,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5.23%,刚刚超过5%的要求。

产能分配或存不均,左手分红右手借钱

兴嘉生物在招股书中披露到,公司此次拟募资3.29亿元,其中2亿元用于矿物微量元素产业园扩建项目。

据公司预估,该项目建成后,高品质矿物微量元素添加剂年产能增加6万吨,其中有机矿物元素2.6万吨、羟基氯化物1.1万吨、复合矿物微量元素2万吨、发酵产品3000吨。

《每日财报》注意到,兴嘉生物的产能分布似乎并不均衡,2017年—2019年,公司单体微量元素系列(包括羟基氯化物)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1.26%、56.39%和55.92%,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复合微量元素系列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221.31%、225.48%和193.45%,大幅超过正常标准。值得注意的是,以羟基氯化物为代表的单体微量元素的产能已经过剩,但依然要扩大生产,这显然是没有道理的。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也很难让人理解,就是公司一方面大手笔分红另一方面却将专利拿去抵押借款。

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兴嘉生物的现金股利分配金额分别为1176.6万、2353.2万和3529.8万元,占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比例分别为45.18%、52.37%和70.67%,每年都大手笔分红,且比例不断提升。

但另一方面,就在2020年6月16日,兴嘉生物将16项发明专利质押给长沙银行汇丰支行,作为最高额4957万元地债权的担保,长沙银行于2020年7月7日向公司发放了1400万元专利质押流动资金贷款。

此外,兴嘉生物还将大量的房产抵押出去,从这个角度来说,公司的资金状况并不充足,在此背景之下,大比例的分红对于未来的发展势必会造成冲击,而且传递出的信息是大股东更关心自己的“钱袋子”而不是企业未来长远的发展。对此《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