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春节上班后,催催就觉得前台小妹有哪里不对劲。变得严肃不说,之前的甜美笑容也变成了敷衍的皮笑肉不笑。正当催催不解之时,一次他路过茶水间,从几个女同事的闲聊中焕然大悟。原来前台小妹在春节放假前夕去美容院作脸的时候,被美容师忽悠,在脸上打了肉毒杆菌。但由于美容师技术不过关,一边脸上的计量有点大,导致这边脸的肌肉僵持,感觉迟钝。据说前台小妹也曾找美容院理论寻求赔偿,但事后也是一百多块被打发了,并被告知,这种局部僵持属于正常现象,过几天就好了。
脸可是一个人的门面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是这种在脸上动刀子打针的业务,美容院真的可以hold得住么?今天律贝果就来介绍下“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同时我们也从法律的角度给出些使用建议,以及万一不幸遇到了前台小妹的这种状况如何解决,这绝不是一百多块打发得了的。
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
一、 医疗美容
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及各部位的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包括针剂注射、文刺技术、打孔穿洞、外科手术及激光、光子治疗等。也就是说,打个肉毒,开个双眼皮,激光去个痣什么的都是医美。
那么大家在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又有什么区别呢?
1. 服务内容不同
平日里我们所说的做个脸,按个摩,做个头发,化个妆等,这种对人体带有保养或保健性的非侵入性的美容护理都是“生活美容”
2. 服务场所不同
3. 从业人员的要求不同
合法拿刀赚钱的行业估计除了屠夫,也没谁敢和医生争第二位了。试想一个要在你脸上动刀挥针的人,没有行医资格,也没有个公认的执照,你还敢让他帮你完成变美的梦么?
通过上面的区别看出,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有很大不同,但消费者有时还是会混淆,因为目前市场上有一些生活美容项目开设在了医疗美容机构中,如身体精油SPA、面部皮肤护理,而在生活美容院中也有医疗美容项目的身影,如注射除皱、激光点痣、打耳洞、割双眼皮、吸脂术等。这也是催催前台小妹为什么被忽悠成功的原因之一。
律贝果特别提醒:各位爱美的消费者,在生活美容院中做医疗美容项目的风险要比在医疗美容机构做生活美容的风险大很多,因为后者你有可能面临的不仅是不能变美丽的风险,更有可能失去的是你的健康甚至生命。
二、消费者在进行医疗美容前应注意哪些事项
1、核查医疗美容机构和执业医师的资质证书
医疗机构需持有当地卫生主管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执业医师应具备三证,即《执业医师资格证》和《执业医师注册证书》、《医疗美容主诊医生职业资格证》。另外要核查的是,医师是否曾接受过完整的外科及整形外科训练,合格的医师会主动出示证明其专业资格的相关文件。
2、术前多调查
目前,我国内地的医疗美容市场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远不及日本、韩国或者我国台湾地区的市场成熟,而且价格比较混乱,虚假广告宣传现象也比较突出。所以,消费者应在进行医疗美容前,要对多家美容机构进行了解,看各家美容机构的实力、设备条件、价格、成功案例、是否曾发生过医疗纠纷等方面后再做决定。对于执业医师也一样,要多方面了解,并且多和医生交流,不要盲目冲动。
3、术前拍照留证
一般来讲,做任何美容整形手术前都要先进行符合医学摄影要求的局部照相,一是作为院方资料保存,以便进行手术前后对比,供科学研究用;二是作为法律资料保存,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可作为证据出示。
4、签订手术协议书
手术协议书是医学美容机构和消费者之间就医疗美容事项取得共识所形成的一种书面文件,以便术后出现医疗纠纷时作为处理纠纷的法律文件依据。签定手术协议书既显示出手术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同时也给消费者提供了法律保障。
5、保存所有就医文件
当你决定进行美容手术后,一定要留存就医资料的原件,例如交费收据、挂号单、诊断证明、书面就医记录等,这也是发生医疗美容纠纷时,消费者可以维护个人权益的基本证明。
三、一旦发生医疗美容纠纷后,消费者该如何维权?
1. 受害者应尽快去医疗机构做伤害鉴定
确定伤害行为是否为侵权人行为所致,并且明确受害者的损伤程度,对于后期合理确定赔偿数额和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
2. 受害者可以选择向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投诉
有关部门会根据纠纷的性质进行调查、取证,并组织医疗事故专业委员会鉴定,出具的鉴定结果是有法律效应的。
3. 诉诸法庭,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催催公司的前台小妹如果看完这篇图解,她还会被美容师忽悠么?即便是被忽悠了,也不幸出现了现在相同的症状,她还会被百来块钱敷衍了事么?爱美是每个人的权益,但律贝果还是要温馨提示各位:医美有风险,动刀需谨慎!
文 | 金寅、吴晓涵
图 | 姚雨禾
图文均属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律贝果
评论